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IVF-ET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1999年1月~2006年1月58例IVF-ET失败后行宫腔镜检查(研究组)与51例IVF-ET术前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对照组)的结果。结果:IVF-ET失败后宫腔镜检查发现异常的阳性检出率82.8%(48/58);51例IVF-ET术前常规宫腔镜检查发现异常的阳性检出率56.9%(29/51),2组宫腔镜检查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2=8.775,P=0.003)。2组术前HSG、B超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术中发现异常以宫腔粘连为主,2组宫腔异常中宫腔粘连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29/48vs12/29,x^2=2.632,P=0.105)。经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对照组妊娠率58.3%(7/12),研究组妊娠率48.3%(14/29)。结论:IVF-ET术前、多次IVF-ET失败患者均应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粘连异常最常见,IVF-ET失败患者轻、中度的宫腔粘连是HSG、B超无法发现的,进行宫腔镜下治疗,可提高IVF-ET受孕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探讨宫腔镜治疗官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共收治宫腔粘连患者110例,全部行宫腔镜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宫腔镜手术治疗,痊愈50例,有效51例,无效9例;官腔粘连I度有效率100%(39/39),宫腔粘连Ⅱ-Ⅳ度有效率为93.5%(58/62),宫腔粘连V度有效率44.4%(4/9),整体有效率为91.8%(101/110)。手术前70.9%(78例)的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痛经症状,术后均得到缓解;手术前有84.5%(93/110)的患者月经不正常,手术后有90.0%(99/110)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有生育要求者88例,成功妊娠者81例,且均为宫内妊娠,足月分娩者77例,流产4例。结论宫腔镜在治疗宫腔粘连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有效对宫腔粘连进行分离,也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结合术后系统防粘连治疗在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妇产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156例。以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和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随访术后妊娠率、活产率及术后妊娠间隔时间。结果(1)HSG和B超检查对宫腔粘连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62.5%和60.5%,漏诊率分别为30.2%和32.6%,误诊率分别为7.3%和7.0%。腹腔镜检查提示〉70%宫腔粘连患者合并盆腔疾病。(2)术后随访1~2年,共追踪到80例患者,术后妊娠率为36.2%,活产率52.0%。术后平均妊娠间隔时间2~16个月,平均(7.2±3.3)个月,术后6个月内妊娠流产率高于6个月后妊娠(P〈0.05)。结论HSG和超声检查作为不育症的常规检查,对诊断宫腔粘连有一定的价值,但有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宫腔镜手术是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联合腹腔镜手术有利于提高妊娠率。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4~10个月妊娠几率最高,术后6个月后妊娠结局优于术后6个月内妊娠,合适的妊娠时机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4月54例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宫腔粘连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宫腔手术操作次数越多,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可能性越大(P〈0.05)。90%(43/54)宫腔粘连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减少、闭经和月经紊乱等。术后第3个月应用宫腔镜随访54例宫腔粘连患者宫腔恢复情况,总有效率为81.48%(44/54),术前宫腔粘连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P〈0.05),术前宫腔粘连程度严重的患者,术后再次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概率为26.67%(8/30)。结论:宫腔镜是诊治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超联合宫腔镜在宫内妊娠组织残留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月22例因人工流产、药物流产、足月或引产及自然流产后B超提示宫内异常回声,其中19例门诊行宫腔镜检查及定位诊刮,另3例剖宫产术后因宫内残留妊娠组织周围血流丰富未行宫腔镜检查及定位诊刮,进一步住院行宫腔镜、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和(或)超声监护手术。结果 19例门诊宫腔镜检查均提示宫内妊娠组织残留,定位诊刮病理:绒毛和(或)蜕膜样组织12例,纤维及骨组织1例,增生期或分泌期子宫内膜5例,未刮出组织物1例。B超联合宫腔镜术前诊断宫内残留妊娠组织阳性预测值68.4%(13/19)。6例门诊定位诊刮阴性者,4例行腹腔镜监护宫腔镜手术,术后病理为退变绒毛及蜕膜组织;2例行单纯宫腔镜手术,术后病理分别为退变绒毛及蜕膜组织和退变绒毛。宫腔镜手术未见宫内妊娠组织残留4例(18.2%),其中药物流产后3例,人工流产后1例但合并宫腔粘连。单纯宫腔镜手术8例(36.4%),腹腔镜监护宫腔镜手术6例(27.3%),超声监护宫腔镜手术6例(27.3%),腹腔镜和超声联合监护宫腔镜手术2例(9.1%)。合并宫腔粘连和(或)子宫不全中隔7例(31.8%)。22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8月:血hCG值升高的4例均在术后1-2周恢复正常;月经恢复正常,无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后超声提示宫腔内膜线清晰,无宫内异常回声。结论 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及定位诊刮可以明确宫内残留妊娠组织的性质、位置、大小及是否合并其他宫内疾患,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和(或)B超诊断和治疗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宫腔电切镜治疗宫腔粘连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宫腔电切镜分离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对32例宫腔粘连采用宫腔电切镜进行粘连分离治疗。结果14例Ⅰ、Ⅱ度宫腔粘连分离至宫腔完全恢复正常。9例Ⅲ度宫腔粘连中6例可暴露出患侧输卵管开口。9例Ⅳ、Ⅴ度宫腔粘连中5例宫腔形状分离至恢复正常,但无法暴露出输卵管开口,1例子宫穿孔,腹腔镜手术修补,术后恢复良好。无水中毒、术后感染等并发症。27例月经异常25例(92.6%)术后月经正常,2例(7.4%)仍闭经。12例术前有不同程度周期性腹痛术后得到缓解。术后妊娠率42.9%(6/14)。结论宫腔镜分离粘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透明质酸钠防粘连产品联合应用在治疗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粘连情况。方法对23例难治性官内妊娠物残留患者行宫腔镜清宫术,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防粘连产品作为实验组。另取23例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患者行清宫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宫内残留物的清除效果、术后宫腔粘连情况、阴道出血情况、月经恢复情况(包括周期、经期、经量)。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宫腔镜治疗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可视化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防粘连凝胶有效地降低和防止了宫腔的粘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处理产后胎物残留的价值。方法2008年7月~2013年6月宫腔镜下处理产后胎物残留73例(宫腔镜组),与同期超声引导下清宫处理胎物残留22例(B超组)进行比较,比较2组清理胎物残留的效果。结果宫腔镜组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11.2±5.4)g/L,明显低于超声引导组(27.5±7.1)g/L(t=-11.501,P=0.000);宫腔镜组手术时间(16.3±5.4)min,明显短于于超声引导组(25.9±5.4)min(t=-11.501,P=0.000);宫腔镜组无子宫穿孔、胎物残留,超声引导组分别为3、5例,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3.189,P=0.001;Z=-4.163,P=0.000);宫腔镜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4.1%(3/73),显著低于超声引导组22.7%(5/22)(Z=-2.742,P=0.006)。均1个月后复查B超,8例(宫腔镜组3例,超声组5例)2个月内月经未复潮且子宫内膜薄,行宫腔镜检查,均为宫腔粘连,宫腔镜下分离粘连及人工周期治疗,术后1、2、3、6个月随访,均未发生永久闭经。结论宫腔镜下处理胎物残留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官腔镜治疗子宫中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0月114例官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a,TCRS)的临床资料,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官腔镜手术42.1%(48/114)B超监测完成,57.9%(66/114)在腹腔镜监测下完成。50.9%(58/114)术后放置官内节育器(IUD)。无子宫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率92.1%(105/114),随访时间6—96个月,(24.8±18.2)月。无宫腔粘连发生。术后妊娠率57.1%(60/105),活产率49.5%(52/105),自然流产率13.3%(8/60)。有自然流产史者术后妊娠率60.0%(24/40),再次流产率12.5%(3/24);有不孕史者术后妊娠率56.3%(27/48),其中自然妊娠率39.6%(19/48),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率16.7%(8/48)。术中放置IUD者术后妊娠率50.0%(26/52),未放IUD者妊娠率64.2%(34/53),差异无显著性(,:2.146,P=0.143)。结论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安全有效,不孕及有自然流产史的患者多可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6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病人临床诊治情况,所有病人均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治疗,34例术后置入生物防粘连膜者为对照组,34例术后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者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术后宫腔再次粘连和妊娠人数,了解两组术后月经与宫腔形态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宫腔再粘连率为55.88%,明显高于29.41%,χ~2=4.870,P=0.027;观察组术后妊娠率为23.53%,与对照组20.59%比较,χ~2=0.086,P=0.769。观察组月经治疗总有效率为73.53%,与对照组64.71%比较,χ~2=2.158,P=0.339;观察组术后宫腔结构重建总有效率为100.0%与对照组97.06%,χ~2=1.144,P=0.565。结论宫腔粘连病人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可有利于预防再次粘连发生;但在改善月经状况和恢复宫腔镜结构及妊娠方面与单纯放置生物防粘连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