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即伴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简称脉脱型网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眼压极低,常伴晶体晃动、虹膜震颤、严重的色素膜炎、玻璃体浓缩、视网膜周围纤维增生等,疗效较差。我院1993年5月至1998年6月共手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339例,其中脉脱型网脱18例,占5.3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9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年龄及不同年龄组视网膜脱离与屈光状态,不同年龄组裂孔的形态等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岁以下网脱近视多见,40岁以后网脱近视逐渐减少,圆孔多见于40岁以下年龄组,马蹄形裂孔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12只眼)脉脱型视网膜脱离眼,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或全身治疗治疗,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9.8个月,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7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脉脱型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增殖的脉脱型视网膜脱离(PVR)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1年在我院就诊,最初术式选择为玻切手术的41例脉脱型视网膜脱离患者(PVR均为C级以上)的术前及术后的详细临床资料.结果:初次玻切手术后38眼网膜复位(92.6%),3眼短期出现再次脱离.网膜复位的38眼中,随访25眼,随访时间为1~18月(平均8.6个月),19眼(76%)最终复位,6眼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玻切手术中裂孔的发现率明显高于术前.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PVR严重的脉脱型视网膜脱离有效方法,可提高视网膜复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脱离误诊7例分析邸宁(桂林医学院附院眼科)关键词视网膜脱离;散瞳眼底检查;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的进程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裂孔如位于下方的网脱发展缓慢,当向上延及黄斑区发生浅脱离时则出现眼前黑影,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极易与中心性浆...  相似文献   

6.
沈念 《广西医学》2003,25(5):706-707
目的:探讨环扎加压术对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2月至2001年12月进行环扎加压术的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33例33眼。结果:环扎加压术1次手术成功率78.79%,未愈7例中3例再行环扎加压术治愈,总治愈率达87.88%。结论:环扎加压术对于单纯型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实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眼内气体填充是治疗有翻转后瓣的大裂孔网脱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张艳秋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46-146,156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及术后视力变化情况,旨在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提供进一步指导。方法选择我科2001~2009年8年间住院手术治疗裂孔性网脱414例(425眼),分别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及术前术后的视力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脉脱型网脱与劈裂型网脱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51.3%和88.2%,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x^2=11.49,P〈O.01)。且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比较,整体提高(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分型予以重视,有利于术前治疗药物的选择,手术时机和术式的选择以及护理工作方面的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应用V-R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网脱)54眼,其中孔源性网脱伴PVR(C3级以上)18眼,外伤玻璃体积血并牵拉网脱14眼,复发性网脱9眼,合并晶体混浊6眼,血管性并牵拉网脱3眼,后极裂孔3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网脱1眼。结果:出院时视网膜解剖复位(完全复位及残留少量视网膜下液)44眼,术后视力提高39眼,不变9眼,下降6眼。结论:通过玻璃体手术,切除混浊屈光间质后,可根据情况联合进行视网膜复位术,为视网膜复位创造条件,促进术后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9.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黄斑光敏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黄斑功能。方法:采用Humphrey自动视野分析仪(855型)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RRD)30例30眼进行黄斑区5°光敏感度(MLS)测定。结果:RRD患者MLS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对侧眼,仅相当于对照组的30%,视网膜复位后也仅相当于正常人的43%。RRD患者病程>1个月、高度近视、多孔网脱、脱离范围≥Ⅱ个象限和裂孔位于赤道后,或伴有黄斑部脱离者MLS下降更为明显,多呈不可逆性下降,术后黄斑功能恢复不佳。结论:RRD患者MLS明显低于正常人,其下降程度与年龄、病程、裂孔数目及位置、视网膜脱离范围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陈惠媛  周冬兰 《医学文选》2000,19(5):808-809
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网脱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以往只能通过对黄斑部冷凝、电凝、巩膜外垫压等来治疗 ,但常规手术对黄斑部视细胞损害大 ,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本研究探讨用膨胀气体国产全氟丙烷 (C3F8)治疗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而不损害黄斑部视细胞 ,术后视力提高明显。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3~ 1999年共收治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人共 2 6例 ,其中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 6~ 6 8岁 ,平均 44 .9岁 ;右眼 11例 ,左眼 15例 ;单纯黄斑孔者 14例 ,合并周边孔者 12例。同时 ,采用了一组历史非注气 (对照 )组 ,用常规手…  相似文献   

1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全视野视网膜光敏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全视野视网膜光敏感度(RLS),进一步判断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功能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Humphery自动视野分析仪,在任意程序下设计全视野75℃范围内88点的阈值程序,测定全视野视网膜光敏感度,其中正常对照组50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及健眼各30眼。结果:正常人RLS为(17.58±3.78)dB,上方视野较下方视野,周边视野较中心视野RLS低;视网膜脱离患者健眼RL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脱离眼RLS明显低于健眼,其中未脱离部位RLS也低于健眼,以上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后RLS可获明显提高,尤其在病程<1月或单孔网脱时,治疗前后RLS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视网膜脱离患者双眼视网膜感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明显下降。视网膜在脱离状态时,视网膜功能损害不仅可以累及脱离部位视网膜,也可累及未脱离部位视网膜。视网膜脱离的时间和视网膜变性性改变的程度是影响视网膜解剖复位后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提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解剖复位后的功能恢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伴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简称脉脱)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简称网脱)发病突然,眼压极低,常伴有较重的葡萄膜炎及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短期内即可形成视网膜全脱离,手术成功率较低,预后不良。我科1995~1998年收治合并脉脱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9例,占同期收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62例的14.5%,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9例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23~69岁,平均46岁,均为单眼;右眼4例,左眼5例;正视2例,-6.00D以上近视6例。全部患者均进行了常规眼部检查。房水闪光阳性6例,强阳性1例,阴性2例。本组病例均有不同强度的玻璃体混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研究巩膜外加压术手术治疗上下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的140例14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裂孔位于上方者74眼、裂孔位于下方者66眼的术后疗效差异。结果:行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的下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要低于上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结论:视网膜裂孔位于上方的患者行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的疗效要好于裂孔位于下方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至2004年住院的28例(28眼)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结果术后随访中27例视网膜复位,1例视网膜脱离复发.1次手术成功率96.43%.术后随访两个月以上,视力≥0.3的有20眼,其中≥1.0的有7眼.结论巩膜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满意.本手术应用于早期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或者视网膜裂孔不复杂的病例,术后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15.
对109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年龄及不同年龄组视网膜脱离与屈光状态,不同年龄组裂孔的形态等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岁以下网脱近视多见,40岁以后网脱近视逐渐减少。圆孔多见于40岁以下年龄组,马蹄形裂孔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特点。方法 对30例20岁以下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回顾性统计其视网膜裂孔的形态、位置、大小、数目和患眼的屈光状态等,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网膜裂孔以圆形萎缩孔为主,占76.2%;裂孔位于颞下方者占50.8%,伴有近视屈光不正者占93.3%。结论 青少年网脱有不同于其它年龄组的自身特点,对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护理沙丽娟(第一临床学院眼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较常见的眼病,该病治疗困难,且可致盲。此病发病较突然,因有视网膜裂孔,液化的玻璃体可经由此裂孔入视网膜下腔,引起视网膜脱离致视力严重障碍。预后与能否及时手术有关。治疗关键在于应用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特点. 方法"对30例20岁以下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回顾性统计其视网膜裂孔的形态、位置、大小、数目和患眼的屈光状态等,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网膜裂孔以圆形萎缩孔为主,占76.2%;裂孔位于颞下方者占50.8%,伴有近视屈光不正者占93.3%. 结论"青少年网脱有不同于其它年龄组的自身特点,对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无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之价值。方法 26例(26只眼)无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干性裂孔)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非治疗组各13例。其中治疗组给予蓝绿光氩离子激光光凝封闭裂孔,并与非治疗组同期观察随访6-36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治疗组中有3例,发生率为23.08%;非治疗组中有5例,发生率为38.46%。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无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是预防其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王星 《广东医学》1999,20(12):953-954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多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有效方式。方法 术前及术中对视网膜裂孔完备而准确的定位,采用电凝封闭裂孔,排出视网膜下液及缓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牵引力等术式治疗多裂孔视网膜脱离17例。结果 1例术后第4天 视网膜大裂孔裂开,视风膜再脱离,其余手术成功,随访3~31个月,无复发。结论 术前检查不遗漏裂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完全而准确的封闭裂孔,是多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