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通脉化瘀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依据2010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给予规范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合剂—醒脑通脉化瘀组方,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hs-CRP、IL-1β、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IL-1β、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通脉化瘀方可以明显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起到加强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NP与hs—CRP动态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7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础水平及观察组经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NP与hs—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入院时BNP水平为(487.13±87.04)U/ml,hs—CRP水平为(3.93±1.02)mg/L,与对照组相比,含量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BNP与hs—CRP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中BNP与hs—CRP水平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BNP与hs—CRP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其动态变化有助于评估心功能危险分层,判断预后,可为AMI患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及时救治争取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且具有溶栓适应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入脑卒中单元溶栓急诊路径管理,排除禁忌证后,给予阿替普酶50m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开始后对照组依据2010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给予规范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中药合剂—血府逐瘀汤组方,2组均治疗2周。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运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入院溶栓前及溶栓后24h及治疗后第14天清晨检测患者hs-CRP、IL-1β、TNF-α水平。结果溶栓治疗前,2组患者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进一步降低, 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进一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观察组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后再灌注损伤造成的血清炎性因子反应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与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85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另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为健康组,分别检测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组人员空腹血清中的hs-CRP及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s-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及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方程分析,血清hs-CRP及IL-6水平均与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93、0.749,P=0.031、0.019均<0.05)。结论血清hs-CRP及IL-6水平与脑梗死患病呈正相关,将血清hs-CRP及IL-6水平用于脑梗死及治疗效果的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09-2410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肌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入院时血清hs—CRP含量,同时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血清hs—CRP含量进行对照。并将血清hs—CRP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心肌同功酶(CK—M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入院时cTnI、CK—Mb呈显著正相关(P〈0.05)。心肌梗死灶越大,血清hs—CRP水平越高,心肌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结论:血清hs—CRP水平是临床评价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同期到本院就诊的48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cTnI及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cTnI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cTnI在4~8h升高,高峰在8-12h,72h后降低;hs-CRP不断升高,高峰在12~24h,72h后降低到正常水平。结论 联合检测cTnI及hs—CRP,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1L-6)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药物治疗1周;辛伐他汀干预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日40rag治疗l周。分别于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后1周及术后24h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和IL-6浓度。结果药物治疗后,辛伐他汀干预组较对照组血清hs—CRP和IL-6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辛伐他汀干预组术后m清hs—CRP和IL-6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增加血清hs-CRp和IL-6水平;辛伐他汀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IL-6浓度;辛伐他汀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息者血清hs—cRP和IL石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敏血清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蛋白原(FIB)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和FIB水平,比较46例PN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s—CRP、TNF-α、FIB和其他生化指标。结果PNS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呈正相关(P〈0.05),hs-CRP、TNF-α、FIB与24h尿蛋白相关性分析r值分别为0.605、0.623、0.720,试验组hs—CRP、TNF-α、FIB与24h尿蛋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体内发生一定的微炎症反应,凝血状态的变化在病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0例,设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设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20例,设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另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浓度。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的浓度为(3.21±1.04)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9.38±3.19)mg/L,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浓度为(19.6±7.82)mg/L,正常对照组为(0.83±0.32)mg/L,心血管疾病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绞痛组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hs—CRP≥5mg/L16例,占80.0%: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5mg/L18例,占90.0%;急性心肌梗死hs—CRP≥5mg/L20例,占100.0%;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hs—CRP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血清hs—CRP的浓度明碌高于对照组.而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其浓度也逐渐升高,说明hs—CRP可作为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犁糖尿病(T2DM)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相互关系。方法对诊断T2DM有微量门蛋白尿的91例患者(组1)、T2DM微量白蛋白尿正常的140例患者(组2)、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非糖尿病137例对照者(组3)的体重指数、血压等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同时测定空腹血浆血糖(FBG)及2h血糖(PBG);空腹血清hs—CRP、胰岛素(FINS)、肌酐(Scr)、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尿肌酐(Ucr)的比值(ACR)。结果组1 1g hs—CRP明显高于组2、组3(P〈0.001),组2、组3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1g gs—CRP与年龄、TCHO、1g TG、HDL—C、LDL-C、HbA1C、1g FINS、1g ACR、BMI显著讵相炎(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1g hs—CRP、FBG、HbA1C、1g FINS、BMI、收缩脏是尿1g ACR独立影响因索(R=0.544,R^2=0.296)。结论血清hs—CRP水平对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应及时临测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红与脑心通胶囊联合用药对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脑心通和丹红联用,74例)和对照组(7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发病后第14天血清TNF-α和hs—CRP含量的变化。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进行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间CSS评分和ADL评分的差异性,从而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治疗组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两组之间CSS评分、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与脑心通联合用药可减少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其中冠心病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32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MI〉UAP〉SAP,P均〈0.01)。CHD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剑云  刘宝生 《河北医药》2010,32(13):1726-1727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36例,另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中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h尿微量白蛋白(mALB)、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DM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EDN组hs—CRP与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是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损伤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其发生DN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PG)和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糖耐量异常组(IGT组)、糖尿病组(DM组)。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三组患者血清hs-CRP。结果NGT组、IGT组及DM组hs—CRP水平逐渐升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与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小时血糖、FPG均呈正相关(r=0.48、0.37、0.46、0.31,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其严重程度与血清hs—CRP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 CRP)、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动态变化,及与肺动脉压力(PAS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依据PASP水平分为3组,轻度组(30≤PASP<35mmHg);中度组(35≤PASP<40mmHg);重度组(PASP≥40mmHg)。同期选择该院诊断COPD未患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24h内抽取4组肘静脉血检测CRP、IL-6、ET-1、INF-α水平,比较4组CRP、IL-6、ET-1、I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PAS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浆中CRP、IL-6、ET-1、I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组CRP、IL-6、ET-1、INF-α水平高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OPD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患者CRP、IL-6、ET-1、INF-α水平与PASP水平呈直线相关( r=0.541,0.479,0.495,0.573, 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CRP、IL-6、ET-1、INF-α水平在COPD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浆CRP、IL-6、ET-1、INF-α水平与PASP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探讨罗格列酮治疗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腹膜透析及罗格列酮4mg·d^-1,对照组常规腹膜透析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JR)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FPG、HOMA—IR、hs.CRP、TNF-α、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HDL—C水平有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罗格列酮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及胰岛素抵抗,纠正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β-七叶皂甙钠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的水平的变化,探讨β-七叶皂甙钠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β-七叶皂甙钠20mg/d静滴,其他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每天静脉应用丹参注射液、胞二液胆碱等药物,应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的血清hs—CRP水平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标准评分(CSS)。结果两组患者在脑梗死后3天hs—CRP水平最高,随后渐降低,治疗后7d治疗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伊〈0.05)。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缺血缺氧和缺损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邓伟  唐其柱  周恒 《中国医药》2010,5(3):205-206
目的探讨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产生的影响。方法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3组,I组为不伴糖尿病组,Ⅱ组为伴2型糖尿病且血糖控制良好组,Ⅲ组为伴2型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良组。观察3组患者既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入院后hs—CRP水平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果Ⅱ组和Ⅲ组患者hs-CRP水平分别为(7.21±1.37)mg/L、(9.48±1.10)mg/L,明显高于I组(3.56±1.7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组、Ⅱ组和Ⅲ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分别为13.5%(7/52)、31.6%(12/38)和60.0%(12/20),Ⅱ组与I组比较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P〈0.01。结论血糖控制不良可抬高伴2型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hs—CRP水平,伴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控制血糖可改善发生心肌梗死后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83例ACS患者,根据清晨空腹静脉血糖(FBG)水平分为A组(≤6.1mmol/L)、B组(6.2~10.0mmol/L)、C组(〉10.0mmol/L),测定各组hs-CRP,并对以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B、C组的hs—CRP水平分别为(4.03±1.32)、(6.76±1.66)、(12.67±3.56)mg/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之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左室功能不全、心源性狱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随着FBG水平的升高,ACS患者有更高的hs—CRP水平,近期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加。临床上联合检测FBG和hs-CRP水平可作为ACS患者不良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张卉  付长丛 《河北医药》2016,(16):2447-244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利尿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心率、脑钠肽(BNP)、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TNF-α、CRP、IL-6、sVCAM-1、心率、BNP、6MWT、LVEF较治疗前均有改善( P <0.05),LVD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TNF-α、CRP、IL-6、sVCAM-1、心率、BNP、6MWT、LVEF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氯吡格雷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的炎性反应,并能改善心率、BNP、6MWT、LVE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