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盏花属植物Calendula arvensis在意大利传统用作抗炎,抗癌及解热药。已从此植物的甲醇提取部分中分出四个三萜皂甙,从氯仿部分中分出一个epicubebol型倍半萜甙和四个alloaromadendro型倍半萜甙(化合物2~5)。本文报道了从氯仿部分中分出的两个新alloaromadendrol型倍半萜甙(化合物6, 7),并对所有倍半萜甙的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了研究。其分离过程如下: 植物地上部分在索氏提取器中依次以石油醚和氯仿提取。氯仿部分在硅胶柱上以氯仿-甲醇梯度洗脱。氯仿-甲醇(8:2)洗脱的第70至第83部分合并用硅胶薄层纯化,展  相似文献   

2.
网脉橐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菊科橐吾属植物网脉橐吾Ligularia dictyoneura (Franch.)Hand.-Mazz。根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95%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结果:从石油醚部分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中3个(Ⅰ,Ⅲ,Ⅳ)为eremophilane(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1个(Ⅱ)为bakkenolide(蜂斗菜内酯)型倍半萜,4个倍半萜Ⅰ,Ⅱ,Ⅲ,Ⅳ分别为:7(11)-eremophilen-8-one,bakkenolide A,6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6β,8β-hydroxyeremophill-7(11)-en-12,8α-olide,另外1个化合物为β-谷甾醇(Ⅴ)。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A.garcini(Burm.)DC是菊科植物,从中曾得到细胞毒化合物和抗癌倍半萜成分.本文报道从该植物的氯仿提取物经溶剂系统分离和硅胶柱层层离,得到一个新的抗肿瘤倍半萜内酯化合物(Ⅰ),  相似文献   

4.
香茶菜属植物富含二萜化合物,作者曾报道从小叶香茶菜Rabdosia parvifolia叶中分得两个对映-异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又分得两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parvifoline A(1)和parvi-foline B(2),以及一个已知二萜:rabdoloxin B(3)。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大翅果菊根茎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对高大翅果菊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4个倍半萜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11β,13-二氢莴苣内酯乙酸酯(1),9α-hydroxyleucodin-9-O-β-xylopyranoside(2),11β,13-dihydrolactucin(3),Lactuside B(4)。结论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翅果菊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近年来苍耳属植物中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的研究概况,包括准确的结构式、植物来源及波谱数据。由于其具有多种活性,尤其是抗肿瘤、抗癌活性,故倍受重视。  相似文献   

7.
大戟属植物Euphorbia portlandica L.广泛分布于葡萄牙沿海地区。作者从该植物中分得1个新的假白榄烷(jatrophane)型四环二萜多酯portlandicine(1)和4个已知化合物。由于假白榄烷酯类被认为是多药耐药性(MDR)强调节剂,故研究了上述化合物及从同属植物E.segetalis中分得的同类化合物(3)逆转MDR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轮叶木姜子 Litsea verticillata Hance 是最有开发价值的抗 HIV 先导植物之一。作者从该植物中分得一新的桉叶烷型倍半萜 ver-ticillatol(1)、一新的木脂素(+)-5′-去甲氧基表巴西果蛋白[(+)一5′-demethoxyepiexcel-sin,2]和一已知木脂素(+)-表巴西果蛋白(3),并对这3种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 HIV及细胞毒性等试验。  相似文献   

9.
姜属植物Z.aromaticum Vahl是印度尼西亚广泛使用的传统药用植物之一。作者发现该植物乙酸乙酯部位对CYP3A4介导的代谢具强抑制活性。对该提取物进一步分离,得到3个新的倍半萜(1~3)和2个新的黄酮醇苷(4和5),以及13个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属木兰科的含笑属植物大约有80多个种类,它们大都分布在南亚国家。这些植物被当地人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发烧、绞痛、麻风病、眼疾、炎症以及解蝎子毒。从9种含笑属植物中分离出94种化合物,例如倍半萜烯、类固醇、黄酮类、阿扑啡类、苯酚、酯类、生物碱和苯环型化合物等,它们具有抗菌、抗癌以及抗疟原虫活性。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含笑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的生物及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某些cyathane型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和体外神经营养因子激活样活性。肉齿菌属真菌S.scabrosus代谢物,尤其是scabronine G的生物活性引人关注。因此作者检测了该属真菌S.cyrneus,从中分离出2个新的cyathane型二萜类化合物cyrneine A(1)和B(2),研究了它们促神经营养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滇姜花(Hedychium yunnanense Gangep.)的萜类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从滇姜花根茎中分离倍半萜成分,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滇姜花根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γ-cadinene(1),δ-cadinene(2),α-muurolene(3),epicubenol(4),橙花叔醇(5),oplo-panone(6)。结论:所有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华夏鸢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华夏鸢尾(Iris cathayensis Migo)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华夏鸢尾中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鸢尾苷元(tectorigenin,Ⅰ)、德鸢尾苷元(irilone,Ⅱ)、鸢尾苷(tectoridin,Ⅴ);2个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2'-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5,2'- dihydroxy-6,7- methlenedioxyflavanone,Ⅲ)、dihydroechioidinin(Ⅳ);1个为peltogynoids型化合物:irisoids A(Ⅵ).其余3个化合物分别为: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Ⅶ)、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Ⅷ)和豆甾醇(stigmasterol,Ⅸ).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其中化合物Ⅳ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美丽山竹子(拟)Garcinia speciosa广泛分布于印度、缅甸和泰国。作者从具抗HIV-1活性的该植物树皮甲醇粗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得3个新的原萜烷型三萜garciosater-pene A(1).B(2),C(3)和1个新的二香叶基二苯酮garciosaphenone A (4)以及4个已知化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抗HIV-1试验。  相似文献   

15.
大托叶云实Caesalpinia crista L.为东南亚常用的传统药用植物,其种核用作抗疟剂和驱虫剂。作者从该种核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新的呋喃并卡斯烷(furanocassane)型二萜类化合物,拟名为caesalpinin C(1)、D(2)、E(3)、F(4)和G(5),还分得2个新的去甲卡斯烷型二萜化合物no  相似文献   

16.
植化研究     
337 鼠尾草属植物Salvia cilicica中的松香烷型二萜和三萜酸及其抗利什曼原虫活性[英]/Tan N…∥Phytochemistry.-2002,61(8).-881~884有研究显示,鼠尾草属植物中的某些二萜和三萜化合物具较强的抗利什曼原虫活性。作者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该属植物S.cilicica根的丙酮提取物中分得2个新的二萜化合物7-羟基-12-甲氧基-20-去甲-1,5(10),7,9,12-五烯-6,14-二酮-松香烷(1)和8,12-二烯-11,14-二酮-松香烷(2);还分得5个已知化合物熊果酸(3)、齐墩果酸(4)、铁锈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翠柏(Calocedrus macrolepis)中的倍半萜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及反相中压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物理特性及波谱信息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到4个倍半萜和1个酚类化合物,分别是caryolane-1,9β-diol(1),eudesma-4(15)-ene-lβ,6α-diol(2),5-epi-eudesma-4(15)-ene-1β,6 β-diol(3),eudesma-11(13)-ene-4β,9β-diol(4),coniferaldehyde (5).结论 4个倍半萜和1个酚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翠柏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作者曾从红厚壳属植物 C.panciflorumA.C.Smith(藤黄科)中分得新的双苯并呋喃化合物 calophyfuran 和两个新咄酮化合物pancixanthone A 和 B。在继续研究中从该植物茎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到一个新双黄酮化合物 pancibiflavonol(1)和6个已知的双黄酮化合物。作者报道了化合物1的分离和鉴  相似文献   

19.
艾菊属植物小叶艾菊(拟)Tanacetummicrophyllum 为伊比利亚半岛特有植物,广泛用于治疗炎症和消化道等疾病。作者从该植物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得5个主产物,包括4个黄酮类化合物:矢车菊黄素(centaureidin)(1)、5,3′-二羟基-4′-甲氧基-7-甲氧羰基黄酮醇(2)、santin(3)、ermanin(4)和一个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hydroxyachillin(5)。它们都具有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20.
姜属植物Z.aromaticum Vahl是印度尼西亚广泛使用的传统药用植物之一。作者发现该植物乙酸乙酯部位对CYP3A4介导的代谢具强抑制活性。对该提取物进一步分离,得到3个新的倍半萜(1~3)和2个新的黄酮醇苷(4和5),以及13个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