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附子煎煮与配伍应用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水浴和微波加热条件下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水解规律,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方法:分别以水煎煮和微波加热的方法提取附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其中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进行含量测定;同时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减少程度的差异。结果:附子水煎煮30 min后,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分别变为峰值的10.5%和41.9%,乌头碱完全检测不到;附子微波加热150 s后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峰值的59.2%、41.4%和86.6%。与生附子单煎煮比较,生附子与大黄、干姜或甘草共煎后,乌头类生物碱总含量均明显下降,分别降至附子单煎煮时的52.8%、66.2%和53.4%;与人参或白芍共煎煮后略有下降,分别为附子单煎煮时的79.5%和83.7%。结论: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在水煎煮和微波加热过程中有不同的水解规律;生附子与大黄、干姜、甘草、人参或白芍共煎后乌头类生物碱含量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RP-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用Magic C18AQ色谱柱;乙腈-水(0.1%三乙胺)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结果]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65~665μg.mL-1,6.05~605μg.mL-1和5.80~580μg.mL-1。该方法回收率新乌头碱为98.77%(RSD=0.41%),乌头碱为101.3%(RSD=1.55%),次乌头碱为97.48%(RSD=1.34%)。[结论]RP-HPLC梯度洗脱法能将乌头类生物碱很好地分离检测,提高了时效,减少了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乌头类生物碱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降解产物。方法:采用HPLC-UV考察双酯型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不同温度(60~100℃)、pH值(7~10)和时间(0~20 h)条件下的水解过程,并运用HPLC-IT/MS对其降解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在中性pH环境下,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易分别水解成相应的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pH 8.5碱性条件下,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水解成胺醇型生物碱乌头原碱和新乌头原碱。结论:双酯型乌头碱在一定条件下不稳定,易转化成毒性相对较低的单酯型和胺醇型生物碱,此研究为保证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活性碳对乌头类生物碱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院中药制剂益气回阳注射液中的附子采用水醇工艺法提取,药液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制剂成品却检测不出附子所含的乌头碱类生物碱成分。为了解其中原因,本实验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附子药液及经不同量的活性碳吸附后附子药液中乌头碱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是因为活性碳对乌头碱类生物碱吸附作用较强而致使含附子药液中的乌头碱类生物碱丢失,提示在该类制剂工艺中应尽量避免活性碳吸附。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研究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的化学成分,寻找更多有活性的生物碱类物质。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氧化铝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有关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IR,ESI—MS,^1H—NMR,^13C—NMR,^1H-^1HCOSY,HMQC,HMBC)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花乌头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13-二乙酰基-14-羟基-2-异丁酰基-赫替新(11,13-diacetyl-14-hydroxy-2-isobutyryl hetisine,Ⅰ)、关附庚素(guan—fubase G,Ⅱ)、关附己素(guan—fu base F,Ⅲ)、关附Z素(guan—fu base Z,Ⅳ)、关附壬素(guan—fu base I,Ⅴ)、关附子素(guan—fu baseK,Ⅵ)、关附胺醇(guan—fu aminealcohol,Ⅶ)。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天然产物,命名为关附巳素(guan—fu base P),首次报道其氢谱和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6.
血药浓度法测定四逆汤制剂中乌头生物碱的药动学参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四逆汤制剂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以药动学软件拟合药-时曲线测定四逆注射剂在大鼠体内的时-量关系。[结果]生物半衰期(t1/2)为0.99604h,消除速率常数(vkel)为 0.695 76 h-1,总清除率(γCL)为 0.27249 L·kg-1·h-1,表观分布容积(V)为0.39164 L·kg-1。[结论]乌头生物碱在大鼠体内呈一级动力学消除。  相似文献   

7.
8.
四逆汤中乌头总碱及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乌头炮制品煎煮前后生物碱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扫描法(TLCS)测定乌头炮制品(制川乌、创草乌)煎煮前后乌头生物碱含量变化及其在复方的煎煮液中含量,结果表明制川乌和制草乌在常规水煎煮2.5h后,乌头生物碱量降低2~5倍和1.5~4倍。复方水煎液中乌头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为0.0053%~0.039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述乌头属药用植物中生物碱的国内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乌头属药用植物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现已从多种乌头属药用植物中分离鉴定出各种生物碱单体。综述了生物碱的各种含量测定方法。结论 应加强对乌头属植物中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分析,以加大这类植物的开发利用,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八味地黄汤为研究对象,考察各药味对附子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附子配伍组方的科学内涵,为科学阐释八味地黄汤配伍规律提供化学依据。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八味地黄汤,附子加山茱萸、山药、肉桂、丹皮、泽泻、地黄、茯苓共煎液以及次乌头碱加山茱萸、山药共煎液进行系统考察。结果次乌头碱加山药、山茱萸,附子加山药等共煎液中次乌头碱含量较高;八味地黄汤、附子加山茱萸共煎液中次乌头碱含量较低;肉桂、丹皮、泽泻、地黄、茯苓等对附子生物碱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八味地黄汤中乌头碱和中乌头碱水解和溶出比较完全,次乌头碱的含量较少,次乌头碱的减少是由于水解以及溶出受到抑制导致。其中山茱萸对制附子起减毒作用,其减毒机制主要是抑制了制附子中次乌头碱的溶出。而山药则能导致附子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附子的配伍规律,阐明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服时产生毒性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八味地黄方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附子加干姜、附子加甘草、附子加白术、次乌头碱对照品加白术共煎液中生物碱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次乌头碱与白术、附子与白术、附子与人参汤、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中次乌头碱质量分数较高。结论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产生的毒性是由人参汤中的白术抑制了附子中次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导致双酯型生物碱水平过高而引起的。甘草和干姜对附子具有解毒作用,人参亦不会导致共煎液的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附子中脂类生物碱(脂碱)的溶解性,确定四逆汤中脂碱的来源。方法利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比较生附子、四逆汤、煎煮后生附子药渣、生附子与半夏共煎液中的生物碱。结果在四逆汤中检测到少量脂碱,在生附子与半夏共煎液中未检测到脂碱,脂碱成为煎煮过生附子中的主要生物碱。结论脂碱在加热条件下也不溶于水,在四逆汤中检测到的脂碱来源于双酯型生物碱的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雷诺病3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雷诺病有效治疗方法。[方法]62例雷诺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对照组予硝苯地平片。[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雷诺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郑建萍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4):289-289,293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组成,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笔者运用加味当归四逆汤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举医案2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2组均给予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治疗组同时加用当归四逆汤,各组均以21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临床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后神经毒性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临床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70.8%、37.5%(P0.05);治疗后2组神经毒性总发生率分别为33.3%、62.5%(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对奥沙利铂导致的神经毒性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逆汤对供心冷保存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供心冷保存的保护作用,以达到延长供心保存时限的目的.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2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B组取心前连续四逆汤汤剂灌胃3d,A组灌注及保存用Uw液、B组则另加用四逆汤注射液。保存6h后在langendoff模型上A组用氧合的KHB液、B组用KHB液加四逆汤注射液灌注30min。以功能、代谢和结构等指标评价供心恢复情况。结果再灌注至恢复稳定心跳节律的时间、稳定心跳时的心率、心肌收缩力恢复情况、再灌注0、5、10、15、30min各时点的冠脉流量和心肌耗氧量、再灌注前和再灌注末ATP、MDA及SOD含量、再灌注末超微结构等各项指标B组均优于A组。结论用四逆汤对供心作预处理,并在灌洗液、保存液和再灌注液中加入适量的四逆汤,对供心冷保存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体外竞争放射分析法,测定了小鼠淋巴细胞内和血浆中的cAMP和cGMP含量及其比值,观察了四逆汤对正常小鼠及用免疫抑制剂CY处置小鼠的环核昔酸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四逆汤能增加正常小鼠血浆中cAMP含量及淋巴细胞内cAMP/cGMP之比值,提示它具有参与机体免疫调控的负反馈作用.结果还发现四逆汤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淋巴细胞内和血浆中cAMP含量并增加cGMP含量至正常对照水平,从而降低cAMP/cGMP的比值至正常对照水平.提示四逆汤具有纠正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环核苷酸系统代谢失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简单、快速和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以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的浓度。 方法 血浆样品经甲醇直接沉淀蛋白后,采用Thermo Hypurity C18柱(4.6×250 mm,5 μm)分离,流速为0.20 mL/min,以甲醇∶0.1%甲酸=80∶2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通过电喷雾离子源进入质谱,以二级质谱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方式进行检测。结果 拉莫三嗪的线性范围为8.19~2 096 ng/mL,平均相对回收率在80% ~ 120%范围内,日内和日间变异均 <15%。结论 本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能够用于拉莫三嗪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四逆汤有效部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汤组、四逆汤有效部位组。大鼠心脏进行L angendorff灌流,通过控制灌流液流量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药组在灌流液中加入相应药液,测定再灌注后50 m in的冠脉流量、心肌收缩力和再灌注1 m in内心律失常发生率。小鼠ig给药3 d后ip垂体后叶素(20 U/kg)造模,记录0~8 m in的心电图,并取心肌测SOD活性、M DA及LA水平。结果四逆汤和四逆汤有效部位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收缩力恢复率、降低再灌注1 m in心律失常发生率,四逆汤有效部位对心肌收缩力的恢复作用较好,四逆汤对心律失常发生的抑制较好;四逆汤和四逆汤有效部位均可明显地降低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心电图J点抬高,明显提高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M DA和LA水平,四逆汤和四逆汤有效部位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四逆汤有效部位可以显著地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氧化损伤和抑制无氧酵解,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