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脏穿透伤病人因血液动力学急剧改变而威胁生命,对此类病人只有紧急手术方可获得满意效果。我院1990年10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9例心脏穿透伤病人,均进行紧急抢救性手术,现将护理配合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骨盆骨折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及时发现合并伤,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降低致残率。方法:对2000年7月~2006年7月的103例病人中的26例合并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生合并伤26例,其中合并出血性休克15例,尿道损伤8例,女性生殖道损伤3例。结论:对骨盆骨折合并伤病人进行临床观察护理,病人经及时治疗无一例死亡,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3.
当突发性大批车祸患者送入急诊科时,对急诊科护士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护士在抢救工作中至关重要。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10人以上6批重大车祸患者共108名,通过我们科学的管理,合理分工抢救、快速妥善安置等急救措施,缓解了急诊科的压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危重病人赢得了抢救时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多发伤病人往往由突发性事故所致,病人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瞬间由健康人成为多发伤病人,且病情危重、凶险,极易因心理严重失衡而产生悔恨、恐惧、绝望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对治疗极为不利.在积极抢救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同时,针对心理反应采取护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226例多发伤病人施行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从1991年6月~1997年6月共收治多发伤病人226例,男162例,女64例.年龄5~72岁之间.2 心理状态及护理2.1 情绪休克状态及护理:多发伤病人均系急性外伤,入院初  相似文献   

5.
车祸病人发生车祸没有心理准备 ,受伤后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 ,担心自己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担心会不会流血不止等各种心理。笔者对 2 0 0 2年车祸病人在院前急救中的心理护理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中车祸病人共 182例。其中男 12 3例 ,女 5 9例 ,年龄 (0~ 75 )岁 ,平均年龄 36岁。四肢骨折 35人 ,鼻骨骨折 4人 ,腰椎骨折 10人 ,头皮挫裂伤及头皮血肿 19人 ,软组织挫伤 81人 ,急性腰扭伤 2人 ;血气胸 4人 ,骨盆骨折伴创伤性休克 5人 ,膀胱及尿道损伤伴创伤性休克 5人 ,重型颅脑损伤 6人 ,颅底骨折、颅内血肿 …  相似文献   

6.
黄瑾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216-1217
由于交通事故致伤病人受到高速运行物体撞击或辗压。往往创伤严重,常为多发性创伤,病人处于休克、昏迷、呼吸困难状态,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因此对此类病人的早期诊断、粜断处理极为重要,我们对114例车辆致伤病人早期救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严重多发伤的多学科一体化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及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05年1 0月期间84例多发伤病人采取多学科一体化进行救治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严重多发伤病人,抢救成功113例,成功率达89.68%.结论对严重多发伤病人采取多学科一体化救治,急诊手术修复损伤器官,消除致死致残因素;重视重症监护及治疗,保护各脏器功能,促进机体恢复,防止并发症.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突破了传统的专业分科的限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新概念,强调了对创伤患者的高度责任心,大大缩短了等待救治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王军  桑潺 《贵州医药》2001,25(7):648-648
我院1993-1999年收治颅脑外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8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15例,女3例,年龄25-48岁,平均36岁,全部为车祸伤病人。入院时GCS评分均为8分以下,确诊后即行相应手术治疗。术后48小时至6天出现肾功能衰竭。发生于脑挫裂伤并肋骨骨折、血气胸术后8例;颅内血肿并脑疝形成去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后6例;合并肝脾破裂剖腹探查术后3例,合并股骨干骨折、骨盆骨折1例。合并伤病人均有失血性休克表现,持续时间为4-14h。 本组病人属于少尿-无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除尿量…  相似文献   

9.
李雪  陈金华  王毅  陈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50-1851
外伤病人的死亡率和救治成功率取决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尽管现在综合性医院学科分支精细,但外伤病人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的最快时间在不同的医院仍有很大差别。这与医院的等级水平和各学科专业医师之间的配合和技术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快速正确的诊断可减少10%的死亡率,而64排容积CT(volume CT,VCT)具有大范围速度快、精度高和先进、快速强大的后处理软件.是目前外伤诊断的最佳检查工具。回顾我科2006年1月以来158例多发伤病人的VCT检查和治疗情况,就VCT在外伤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用电的日益增多,电击伤的发生率有所上升。电击伤病人发生昏迷或循环骤停的情况很多,但救治是否及时是决定病人能否存活的重要因素。电击伤的病人被送至医院后,即给与迅速而有效的救治措施,不但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还可以减少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本文是根据我院几年来收治的十余例电击伤病人的资料,对此类病人的心脑复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经验做出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日益兴旺,车祸及工伤事故也越来越多,此类事故常涉及到多系统多脏器的损伤,如何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我院从2001年至2003年共收治胸腹联合伤36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腹部锐器伤由于锐器的形状、长度、作用部位、方向及作用力的大小不同,其伤情复杂,处理棘手,易漏诊,抢救不及时易死亡。现就我院1994-2003年122例腹部锐器伤病人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措施,按A、B、C、D、E、F 6个步骤评估伤情及按V、I、G、C、F 5项措施实施急救护理.结果使多发伤病人的伤情得以迅速、准确地判断,及时解除威胁病人生命的症状,保证了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为急救医师的诊断、进一步的专科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基本保证.结论对严重多发伤病人采取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残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导尿管助插器在导尿术前尿道会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986年6月至1999年6月,对900例老年男性病人采用导尿管助插器辅助插导尿管及22例男性后尿道断裂伤病人应用导尿管助插器辅助行尿道会师术,并观察其成功率。结果 上述病人插管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导尿管助插器是导尿管插入困难病例的一种有效辅助器械。  相似文献   

15.
车祸伤属暴力型损伤,可致全身多部位、多脏器伤。但四肢骨折是车祸伤中最常见的损伤。创伤后有无骨折也是病人及家底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对没有专业知识的病人则认为即使软组织损伤严重,如没有骨折则认为损伤较轻。车祸伤发生骨折的急救非常重要,如处理不当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急救处置病人过程中要注意相对固定下平稳搬运,防止漏诊和正确处理是急救中的注意问题。本文对128例车祸伤四肢骨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车祸伤致四肢骨折的诊疗急救体会(附128例病例分析)@姚本礼$云南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650204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2002年5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86例重度颅脑伤病人,占我科同期收治病人总数的35.1%。格拉斯哥(GCS)计分均在8分以下。64例为手术后的病人。50例(58.1%)恢复良好,11例(12.8%)中残,3例(3.5%)重残,22例(25.6%)死亡。现对颅脑伤的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在ICU的监护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诊急救护理,寻求提高抢救成功的对策,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7年5月~2008年4月收治的34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快速判断伤情,准确执行急救程序(VICSO),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准备,科间协作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抢救脱险26例,抢救成功率91%;死亡8例,呼吸循环衰竭为院前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多发伤病人急救过程中,急救意识的强化,准确的判断伤情,急救程序的科学应用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长期昏迷病人的护理体会福建农业大学医院张榕杭长期昏迷病人的预后除与病因及治疗密切相关外,还与是否获得良好护理有很大关系。我院近年收治1例车祸致严重颅脑损伤昏迷达144天之久的病人,现报告护理体会。一、病例介绍患者男,40岁。1995年1月10日车祸致...  相似文献   

19.
神经外科病人在围手术期常需使用阿片类药,但这类药对颅内压(ICP)的影响一直有争论。本文试图在保持平均动脉压(MAP)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或吗啡镇静时对颅脑伤病人ICP的影响。选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严重颅脑伤病人15例,随机分为吗啡(Ⅰ组)、芬太尼(Ⅱ组)和舒芬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进步,车辆增多,车祸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并且车祸多种多样。笔者参与现场救治车祸后被变形的车辆卡压住病人4例,就其抢救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