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蛋白质Z(PZ)在重症肝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凝血酶原时间PT(INR)单位的关系。方法血浆PZ采用ELISA法检测,凝血因子活性F:C和PT(INR)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对17例重症肝病和23例健康者的血浆PZ,F:C和PT(INR)水平进行检测,并做相关性比较。结果重症肝病组的PZ水平为240.1±192.7μg/L,与对照组1 812.6±34.2μg/L比较明显下降(P<0.05);重症肝病组的F:C与PT(INR)分别为(71.4±30.2)%,2.22±0.97 s,与对照组(110.6±17.0)%比较F:C明显下降,而PT(INR)(0.93±0.04)明显增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重症肝病组PZ与PT(INR)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反映了肝病的病理过程。结论同时检测PZ与PT(INR)对于肝病患者治疗的预后监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华法林在房颤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华法林在房颤病人中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比服用华法林患者体内维生素K1浓度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首次服用华法林心房颤动患者50例纳入治疗组,其中女性25例,男性25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4.62±10.92)岁,选择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高效液相(HPLC)及生化分析分别监测服药后第2、4、7天体内维生素K1浓度及PT-INR指标和血浆黏度。结果治疗组随着用药时间增加,体内维生素K1的浓度逐渐下降,而PT-INR值均逐渐升高,其中第4、7天与对照组和治疗组第2天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得出PT-INR值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均为负相关(r=-0.702;r=-0.728),而维生素K1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则均为正相关(r=0.683;r=0.613)。结论服用华法林心房颤动患者体内维生素K1浓度与PT-INR呈负相关,维生素K1浓度与PT-INR一样能够反映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华法林的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PT)-INR监测最佳间隔时间。方法对5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正常化比率(INR),记录患者监测PT间隔时间及抗凝期间的并发症。结果PT11.6~48s,PTR1.00~4.13,INR1.05~7.22;82.6%例次PT16.5~24s,PTR1.29~1.88,INR1.5~2.5;监测间隔3~138d,84.7%例次间隔11~70d。出现并发症为发生脑梗死3例,出血8例,2例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结论PT对口服华法林的监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以INR2.0±0.5为最佳抗凝标准,在患者术后出院INR调整稳定后,监测PT最佳间隔时间为30d。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法华林治疗,3mg/d口服,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200mg/d口服。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INR值及血栓栓塞、出血等事件。结果观察组华法林维持量(1.75~4.75)mg/d,平均剂量(2.00±0.75)mg/d,INR值为3.08±0.72。2组出血发生率相似(P>0.05);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20.0%,P<0.05)。结论在严密监控INR情况下,使用华法林治疗房颤安全、可靠、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郑华  史旭波  胡大一 《临床荟萃》2009,24(14):1197-1199
以华法林钠(华法林)为代表的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可明显减少血栓栓塞事件。如抗凝强度控制理想,华法林可以降低心房颤动和心脏瓣膜置换引起脑卒中的发生率达50%以上,而大出血的风险很小。1华法林的作用机制凝血是血液形成富含血小板、纤维蛋白和红细胞的血凝块的过程。当血管损伤时,一些物质例如胶原、磷脂、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激活了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因子X是外源性激活和内源性放大的共同通路,  相似文献   

7.
口服抗凝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2例口服华法令的患者进行PT的测定,并对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治疗剂量范围进行初步探讨。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 口服华法令患者192例,男90,女102,平均年龄42.5岁(22~63岁)。其中风湿性心瓣膜置换术100例,风湿性心脏病5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0例,肺梗死8例,心肌梗死10例。60名正常人的混合血浆作为对照组进行PT测定,并用凝血酶时间比值(PTR)和INR表示。二、方法 标本抽静脉血0.9ml加入到0.1ml0.129mol/L柠檬酸钠中。选用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盒,ISI值为1.78。采用手工法检测,严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与卒中情况。 方法调查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房颤患者30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情况、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INR值、华法林剂量、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情况,分析抗凝治疗的规范性及其与临床后果的关系。 结果住院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2±11)岁,房颤类型以非瓣膜型房颤为主,占93.7%(282/301),58.8%的房颤患者采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4%接受NOAC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抗凝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0% vs 20.5%,P=0.025)。瓣膜型和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后INR达标(INR 2.0~3.0)的比率分别为15.8%和7.1%。 结论为了达到更好的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效果,需进一步加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教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心脏瓣膜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心脏瓣膜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为该研究对象,并将我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延续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1.
卢革新 《临床医学》2011,31(9):37-38
目的回顾性分析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6例年龄≥65岁房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华法林随访观察2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保持在2.0~3.0。将服用华法林坚持2年者19例作为治疗组,另外未能坚持服用华法林者1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率。结果治疗组失访1例,观察期间无一例出现栓塞并发症,出血并发症3例(占16.7%),均为小量出血;对照组栓塞并发症3例(占17.6%),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栓塞并发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患者停用或减少华法林用量使INR保持在2.0~3.0,未再发生出血现象,能继续服药。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在合理监测INR情况下应用华法林预防栓塞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对153例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APTT进行了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APTT与IN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60,P〈0.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APTT=15.191+13.503INR。结论华法林对APTT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华法林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春  赵勇  邵建华 《新医学》2007,38(4):260-261
华法林是临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在老年人中应用则有易引起出血的可能性.为了解老年人对抗凝治疗的反应特点,指导临床治疗,现就华法林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7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77例。观察组给予华法林口服,维持目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口服。结果华法林组110例患者华法林维持量1.75~4.15mg/d,平均剂量(2.0±0.75)mg/d,INR平均(3.11±0.68)。华法林观察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82%(2/110)和5.19%(4/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为2.73%(3/110),阿司匹林组为2.60%(2/7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房颤动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维持INR在2.0—3.0之间出血不良反应轻、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或心房扑动(AFL)患者应用国产华法林抗凝的合适起始剂量。方法入选108例NVAF和AFL患者,随机分入起始剂量3.125mg组(第一组)50例和起始5mg治疗组(第二组)58例。于治疗第4、5、7、9天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到INR稳定于2.0~3.0,随访2个月。结果与3.125mg起始剂量组相比,5mg起始剂量组INR达标速度快,二组均无明显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INR增高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中国NVAF或AFL患者,以5mg为初始剂量应用华法林能使INR安全、迅速、有效地达标并稳定,为较合适起始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华法林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适宜国人的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方法 选择具有华法林抗凝治疗适应证的DVT患者87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47例)应用华法林,调整PT-INR在1.7~2.5,B组(40例)应用华法林,调整PT-INR在2.0~3.0,比较华法林治疗的有效性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47例患者,46例肢体肿胀明显减退消失,1例无效,经彩超、GT及肿瘤标志物检查,考虑为盆腔肿瘤,有效率为98%;全部患者无明显出血症状.B组40例患者,38例肢体肿胀明显减退消失,2例症状好转不明显,其中Cockett综合征1例,另一例原因不明,有效率为95%;3例出现轻度牙龈及鼻黏膜出血,1例出现胃肠道内出血.2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国人急性DVT治疗中PT-INR调整在1.7~2.5同样有效,且出血等并发症明显减少.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range of PT-INR for Chinese people with 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treated by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Methods Eighty seven DVT patients with indications to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were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and divide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Patients from group A (n=47) took warfarin to adjust the PT-INR to range 1.7-2. 5,and patients from group B (n =40) took warfarin to adjust the PT-INR to range 2. 0-3. 0.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and 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Forty-six patients (46/47,98%) had limb swelling symptoms relief in group A with one exception,which was diagnosed as pelvic tumor by ultrasonography,CT and tumor markers examination later. No patient underwent bleeding in group A Thirty eight patients (38/40,93%) had limb swelling symptoms relief in group group B with two exceptions,of which one case had Cockett syndrome and the other one had unknown aetiology.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B was 95% . As to the complications of this group,3 patients had slight gum and nasal mucous membrane bleeding, 1 patient develope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No patients had pulmonary embolism in both groups. Conclusion For Chinese people,anticoagulation therapy of 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to adjust the range of PT-INR to 1.7-2. 5, shows good effectiveness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bleeding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现对1例高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期间因腹泻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而致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异常增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药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允许范围。方法对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不同性别、年龄的35例患者的INR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达到治疗目的时,35例患者INR允许范围为1.86±0.58,其中男性为1.84±0.43,女性为1.87±0.68。结论我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INR允许范围比美国和欧洲国家推荐的数值要低,女性患者INR允许范围大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6例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2次/d、每次100 AxaIU/kg)联合华法林钠片口服(1次/d)抗凝治疗,并隔日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使其达目标范围2.0~3.0。依据华法林起始剂量分为低剂量组(起始剂量2.5 mg)16例和高剂量组(起始剂量3.75 mg)10例,比较2组发病至治疗时间,有发病诱因、有肺外血栓、心电图ST-T改变比率及D-二聚体、肌钙蛋白I、pa(O2)、心率、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2组INR首次达标时间、INR稳定达标时间、华法林维持剂量、肺血管再通率、出血发生率。结果 高剂量组发病至治疗时间,有发病诱因、有肺外血栓、心电图ST-T改变比率及D-二聚体、肌钙蛋白I、pa(O2)、心率、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INR首次达标时间[(7±4)d]短于低剂量组[(13±7)d](t=2.459,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范围.方法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69例,观察华法林达标时间、维持剂量、安全的INR范围及不良反应.结果华法林达标时间及维持剂量虽有个体差异,但多数(88%)患者在15~30 d内以1.5~2.25 mg/d的量使INR稳定于1.8~2.5,出血发生率最低.结论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使INR稳定于1.8~2.5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