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蛋白质Z(PZ)在重症肝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凝血酶原时间PT(INR)单位的关系。方法血浆PZ采用ELISA法检测,凝血因子活性F:C和PT(INR)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对17例重症肝病和23例健康者的血浆PZ,F:C和PT(INR)水平进行检测,并做相关性比较。结果重症肝病组的PZ水平为240.1±192.7μg/L,与对照组1 812.6±34.2μg/L比较明显下降(P<0.05);重症肝病组的F:C与PT(INR)分别为(71.4±30.2)%,2.22±0.97 s,与对照组(110.6±17.0)%比较F:C明显下降,而PT(INR)(0.93±0.04)明显增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重症肝病组PZ与PT(INR)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反映了肝病的病理过程。结论同时检测PZ与PT(INR)对于肝病患者治疗的预后监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7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77例。观察组给予华法林口服,维持目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口服。结果华法林组110例患者华法林维持量1.75~4.15mg/d,平均剂量(2.0±0.75)mg/d,INR平均(3.11±0.68)。华法林观察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82%(2/110)和5.19%(4/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为2.73%(3/110),阿司匹林组为2.60%(2/7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房颤动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维持INR在2.0—3.0之间出血不良反应轻、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0例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用药前进行基本药物知识宣教,服药期间饮食调节、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长期随访并观察抗凝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时间(37.3±7.9)个月;INR达标率(2.0~3.0)为88%;不良事件中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各1例,皮下出血3例,口腔黏膜及鼻腔出血1例,长期尿潜血1例。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各系统的出血,应定期监测PT及INR;健康教育有助于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VKORC1)-1639G/A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华法林应用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PCR—RFLP法检测129例长期口服华法林的患者和198例健康对照者VKORC1-1639G/A多态性,比较VKORC1不同基因型间平均华法林剂量。结果病例组VKORC1-1639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4.4%(96/129)、23.3%(30/129)、2.3%(3/129),等位基因A和G频率分别为86%和14%。病例组与健康对照者VKORC1-1639G/A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KORC1-1639不同基因型患者所需华法林平均剂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301),AA型剂量[(1.444±0.282)mg/INR]显著低于AG型[(1.629±0.258)mg/INR,P=0.002]和GG型患者[(2.031±0.087)mg/INR,P=0.017]。结论中国人华法林应用剂量偏低可能与VKORC1-1639AA型占多数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3种不同正常对照血浆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了解不同正常对照血浆对PT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TECO公司的COATRONM4凝血仪对各种正常对照血浆连续检测,计算各自均值并分别以它们作为正常对照,检测20例口服华法林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30例健康人血浆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结果 以冻干健康人血浆作正常对照血浆和以健康人混合血浆作正常对照血浆,所测标本的INR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单份健康人血浆作正常对照血浆,对口服华法林组和慢性肝炎组所测INR结果与冻干健康人血浆和健康人混合血浆作正常对照血浆所测INR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日常的PT检测中,决不能采用单份健康人血浆作为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华法林初始抗凝治疗疗效和华法林维持剂量存在显著影响的基因因素。方法初始抗凝疗效组:选取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汉族患者212例,以术后4 d为观测期限,根据设立初始抗凝疗效的观测指标△INR4-1[即观测期结束时的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与初始INR的差值],筛选出对于该指标存在显著影响的基因因素。同时观查上述因素与其它终点事件如INR>3、INR>4和3 d内是否入窗等是否相关。维持剂量组:选取服用华法林3个月以上的门诊患者266例,需满足相隔7 d以上、在服用相同剂量华法林的情况下,2次INR检测结果均在治疗窗内。筛选显著影响的基因因素。结果在初始抗凝疗效组中, CYP2C9( rs1057910)、VKORC1(rs9923231)和VKORC1(rs2292566)对△INR4-1有明显影响;CYP2C9(rs1057910)和EPHX1(rs2292566)对3 d内INR是否进入治疗范围有明显影响(P<0.001、P<0.05)。在维持剂量组中,CYP2C9(rs1057910)和VKORC1(rs9923231)对每日及每周华法林剂量均有明显影响(P <0.001)。结论 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和EPHX1(rs2292566)对于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有明显影响。 CYP2C9(rs1057910)、VKORC1( rs9923231)对华法林维持剂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益心舒胶囊与华法林联用及单用华法林时患者凝血功能。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9月就诊于常州市某三级乙等中医院的有抗凝指征的持续性房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3),分别应用华法林和益心舒联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服药前及服药后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比值(INR)。结果:两组患者在服药前及服药后的第3天、第14天、第28天的PT及INR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服药后第7天的PT及INR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相关不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能提升使用华法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INR增长的速度,但不影响INR的稳定值。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对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65岁以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华法林组(n=65)和阿司匹林组(n=61)。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初始剂量3mg/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根据INR监测情况调整剂量,随访分析患者终点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及与抗强度的关系并与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200mg/d)作对照分析。结果随访6~24个月,华法林平均剂量(3.5±0.69)mg。用药期间发生血栓栓塞华法林组为3例(4.61%),阿司匹林组为9例(17.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4例(6.15%),阿司匹林组4例(6.56%)(P〉0.05);2组低危亚组发生血栓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1例(4.34%),阿司匹林组3例(15.00%)(P〉0.05),而2组高危亚组发生血栓栓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2例(4.76%),阿司匹林组6自(14.63%)](P〈0.05),而各亚组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INR维持在2.0~3.0是有效安全的。有必要对确诊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65岁以上具备高危因素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需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 CYP4F2(rs2108622)基因多态性对房颤老年患者(65~75岁)口服华法林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1.6~2.5之间3个月后,用 PCR 检测 CYP4F2(rs2108622)基因序列。结果具有 CYP4F2(rs2108622)C/C 等位基因的患者服用华法林的剂量明显低于具有 C/T 和 T/T 变异体等位基因的患者(P <0.05)。结论CYP4F2(rs2108622)基因的多态性影响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的剂量。  相似文献   

10.
血清与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检测的比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血清与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检测比较,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简易的MBP酶联无疫吸附定量测定(ELISA)法检测。结果:对照组血清、脑脊液中MBP含量分别为0.99±0.48μg/L;1.59±0.51μg/L.急性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1,3,5,7d)M脊液中MBP含量分别为8.79±1.89μg/L;719±1.87μg/L,5.18±1.19μg/L;3.19±1,77μg/L.血清中MBP含量分别为1.78±0.78μg/L;3.51±0.94μg/L;3.98±1.07μg/L;289±1.22μg/L。检测结果均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脑脊波中MBP含量较血清中升高非常显著,对判断伤情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全河  杨国杰  吴楠 《临床荟萃》2009,24(5):399-401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钠(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0例老年(≥75岁)非瓣膜病性持续性AF患者,随机分入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300mg/d)组。观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0~2.50时华法林剂量、血栓栓塞事件与出血风险。结果INR1.80~2.50时华法林剂量1.43~3.57mg/d,平均(2.373±0.304)mg/d。160例患者中,发生血栓栓塞13例(8.1%)。其中华法林组2例(2.5%),阿司匹林组11例(1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华法林组7例(8.8%),阿司匹林组5例(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严密监测INR情况下,老年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的450例高龄(年龄≥80岁)NVAF患者,根据服药情况分为华法林组(n=156)、利伐沙班15 mg组(n=143)和利伐沙班10 mg组(n=151)。3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栓塞、出血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3组高龄NVAF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个月,3组高龄NVAF患者的PT、INR、T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两利伐沙班组较华法林组延长更明显(P<0.05);除TT外,其余凝血指标在利伐沙班15 mg组较利伐沙班10 mg组延长更明显(P<0.05)。华法林组、利伐沙班15 mg组、利伐沙班10 mg组栓塞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4.49%、4.20%、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1.54%、5....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药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允许范围。方法对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不同性别、年龄的35例患者的INR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达到治疗目的时,35例患者INR允许范围为1.86±0.58,其中男性为1.84±0.43,女性为1.87±0.68。结论我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INR允许范围比美国和欧洲国家推荐的数值要低,女性患者INR允许范围大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联合辛伐他汀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华法林联合辛伐他汀口服,维持目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2、5;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口服。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治疗组2.4%,对照组10、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年发生率治疗组2、4%,对照组2.5%,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栓塞事件发生率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联合检测在新生儿重症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于本院确诊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儿50例纳入观察组,50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比较组间血清CRP、PCT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RP、PCT的诊断性能。结果观察组CRP、PCT水平分别为(10.7±6.8)mg/L、(11.2±6.1)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1.0)mg/L、(1.2±0.5)μg/L(P<0.05);CRP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6.9%、70.6%,P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7.5%、85.0%。结论PCT、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以后在门诊进行凝血系列检查(PT,PT%,PTR,INR,Fbg,APTT)。按是否发生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分为栓塞组、出血组、无并发症组,应用SPSS软件分析安全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值范围。[结果]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栓塞4例、出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所有病人纤维蛋白原(Fbg)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随INR波动,与华法林的用量无关。华法林用量与PT及INR值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合并慢性房颤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PT范围为14.4s~28.7s,INR范围为1.51~2.63。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国产放免试剂盒检测血清Ⅳ型胶原(CⅣ),其结果(x±s)μg/L:30例正常对照组CⅣ浓度为38.2±11.8,慢性肝炎组(n=87),为104.7±68.1,肝硬化组(n=35)为117.1±35.7,后两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n=34)为50.4±36.2(P>0.05)。87例慢性肝炎组和35例肝硬化组同时作了透明质酸(HA)、N型前胶原(PCN)平行试验,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N阳性率分别为92O%,94.3%;HA阳性等66.7%,94.3%;PC且阳性率为78.2%,80%,结果显示CIV增高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病纤维化的良好指标,且与纤维化活动程度相一致江W在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上优于*C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系统作为肝病患者PT报告方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病毒性肝病患者 6 1例 ,其中肝炎肝硬化 4 1例 ,慢性重型肝炎 2 0例。 4 0例口服华法林病人做对照组。采用来源不同、ISI值不同的 6种凝血活酶试剂进行PT测定。同时在两组选择INR值相近的患者检测FIB、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结果 肝病组INR结果 ,6种凝血活酶试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口服抗凝药组INR结果 ,6种试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INR值相近的患者中 ,肝病组的FIB、凝血因子Ⅴ、Ⅶ和Ⅹ与口服抗凝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Ⅱ和Ⅸ因子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NR系统不适用于肝病患者PT的标准化报告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蛋白C(PC)含量的改变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40例口服华法令抗凝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量测定PC.结果 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PT,INR,PC分别为25.7±5.1s,2.6±0.5,3.1±0.8μ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 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PC含量降低,使华法令的抗凝效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患者口服华法林的最佳初始剂量。方法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11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甲、乙、丙三组,并给予不同的初始剂量,甲组27例(<51岁,初始剂量3.75 mg),乙组52例(51~70岁,初始剂量2.5 mg),丙组33例(>70岁,初始剂量1.25 mg)。通过监测国际化标准比值( INR)调整华法林用量,监测三组患者INR达到2.0~3.0时的时间及华法林维持剂量。结果 INR达到2.0~3.0时,甲组用时(7.2±1.2)d,华法林剂量为(4.23±0.82)mg;乙组用时(9.3±1.5)d,华法林剂量为(4.05±0.64)mg;丙组用时(9.7±0.7)d,华法林剂量为(3.32±0.45)mg。结论对于不同年龄的急性DVT患者,可选择不同的华法林初始剂量,使患者更快、更安全的达到维持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