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方法 用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的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等3种主要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 3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P和VIM型金属酶基因检测均阴性,3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检测均阴性,但35株铜绿假单胞菌23S rRNA基因扩增阳性。结论 研究表明湖北襄樊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不产生金属酶,但从遗传学角度证实外膜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襄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外排泵Mex AB-oprM和外膜蛋白OprD2表达水平及其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法分别检测1~4组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RT-PCR检测1、2、4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 AB-oprM和孔蛋白OprD2的表达水平。结果含亚胺培南耐药和美罗培南耐药组均有≥42.9%检出亚胺培南(IMP)、VIM金属酶基因型;OprD2显著低于表达在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同时耐药组(87.5%),高于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同时敏感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x AB-oprM在各组中分别有60.0%、57.1%、37.5%的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膜的低通透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水解和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三者相互协同作用是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耐药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酶烯类耐药相关的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SPM、GIM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等6种主要耐药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51株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SPM、GIM金属酶基因检测均阴性,16株IMP和5株VIM型金属酶基因阳性,1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阳性,其余37株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阴性,7株产金属酶并同时伴有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49株Ⅰ型整合酶基因intⅠ1阳性。结论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产生金属酶,Ⅰ型整合酶基因广泛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中,提示要加强对耐药基因在病原菌种属间传播和扩散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方法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PCR扩增分离株外膜蛋白基因OprD2和碳青霉烯酶基因VIM、IMP、SPM、KPC,对阳性产物测序确定基因亚型;羰基氰氯苯腙(CCCP)协同抑制试验检测膜外排机制。结果 162株分离菌株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7.0%和30.9%;60株耐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菌株(简称耐药株)中,50株对2种抗生素均耐药,另10株仅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株中有18株OprD2基因缺失,102株不耐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菌株(简称敏感株)中有20株OprD2基因缺失;耐药株中检出13株碳青霉烯酶阳性,其中5株产VIM型,8株产IMP型,敏感株中未检出VIM、IMP基因,所有菌株中未检出SPM-1、KPC基因;耐药株有48.3%外排泵表型试验阳性,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作为底物的分别有19株和24株,敏感株有10.8%外排试验阳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严重,与外膜蛋白OprD2缺失、产碳青霉烯酶和主动外排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研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相关的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SPM、GIM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6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16株IMP和5株VIM型金属酶基因阳性,SPM和GIM型金属酶基因全部为阴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泰安地区该菌对亚胺堵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2004-2008年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检测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碳青酶烯酶基因和外膜通道蛋白基因。结果 2004-2008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947株,耐亚胺培南的菌株573株,耐药率29.4%;2006-2008年与2004-2005年相比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有上升趋势,从14.4%上升到31.8%;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以阿米卡星最敏感,其次为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下降明显;23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IMP基因阳性4株(17.4%),VIM基因阳性4株(17.4%),OprD2缺失18株(79.3%)。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金属酶基因,但主要是由于外膜通道蛋白基因OprD2缺失引起,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绍兴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3,他引:12  
目的探讨绍兴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方法对5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4株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IMP、VIM和oprD2基因等3种基因检测和测序.结果 5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均检出VIM基因,经比对分析为VIM-2型;无IMP基因检出,oprD2基因均无缺失.结论绍兴地区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由VIM-2型基因引起.  相似文献   

8.
产金属酶合并外膜蛋白缺失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IMP)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确切的依据. 方法对2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以EDTA、CuCl2、 FeCl2、2-MPA、IMP为酶抑制剂,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为底物,在M-H平板上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协同敏感性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金属酶基因;对3株耐亚胺培南(IMP)的菌株和3株敏感株,提取其菌株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比较两组菌株外膜蛋白的差异. 结果协同法检测20株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有1例阳性,结果与PCR法检测结果一致,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的菌株在2 种底物纸片中均与EDTA、2-MPA和IMP 纸片有协同作用,其中2-MPA效果最好,与CuCl2、 FeCl2纸片无协同作用;在外膜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上发现敏感株存在OprD2、OprE带,但耐药株缺乏OprD2,OprE带缺乏或者染色较淡;定量分析发现耐药株OprD2、OprE含量明显低于敏感株.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IMP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外膜蛋白OprD2、OprE缺失或含量减少以及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所致,或由两者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创面感染耐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的因素,并探讨其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2年7月骨科患者创面感染的42株铜绿假单胞菌,经药敏试验鉴定结果分为敏感组23株和耐药组19株,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从外膜通道蛋白(OprD2)丢失、主动外排机制、金属酶的产生3种不同耐药机制探讨耐药性的产生。结果骨科患者创面感染的4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9株对亚胺培南耐药,23株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为45.2%,19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9.5%、94.7%、78.9%、89.5%和73.7%;其中耐药组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敏感组;耐药组OprD2相对含量为(2.34±0.88)%,明显低于敏感组的(6.34±1.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可存在OprD2蛋白的丢失;纸片协同试验在耐药组检测出6株产生协同效应,产生金属酶,敏感组出现1例;耐药组中氰氯苯腙(CCCP)存在时MIC值下降3/4的有3株,存在主动外排系统,敏感组中不存在。结论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并做好临床检测,同时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复杂,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开发新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情况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分布。方法对医院临床分离的150株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IMP)等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检测;进一步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64株作为受试株,进行耐药机制表型初筛试验及基因检测。结果 IRPA共64株,占42.6%,其中9株为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阳性,占试验菌株的14.06%,4株携带VIM基因和3株携带IMP基因,其他为阴性结果;17株主动外排表型筛选阳性,5株同时检测出oprM、mexB基因、有9株仅扩增出oprM基因而没有mexB基因、有3株未扩增出外排基因;oprD2基因缺失共11株,占17.19%。结论调查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主要有金属酶的产生;主动外排的过度表达;孔道蛋白OprD2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相关基因及Ⅰ类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29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Ⅰ类整合子、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金属酶(MBL)IMP、VIM、GIM、SPM和IMI耐药基因。结果未发现对多粘菌素耐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分别为75.9%、86.2%和93.1%,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检出OprD2基因缺失22株(75.8%),IMP-9阳性1株(3.4%),Ⅰ类整合酶IntlⅠ阳性26株(89.7%)。未检出VIM、GIM、SPM和IMI耐药基因。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我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其次是产金属酶IMP-9耐药基因,Ⅰ类整合酶IntlⅠ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2.
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方法分析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诱导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株体外抗菌活性、OprD2相对含量、β-内酰胺酶活性的改变.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亚胺培南体外抗菌活性下降,OprD2的相对含量减少,β-内酰胺酶活性明显增加.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诱导耐药可能是OprD2的缺失和β-内酰胺酶高诱导表达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D Phoenix 100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纸片扩散法(K B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IMP、VIM、OXA、GES)及外膜蛋白基因oprD2。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8.33%;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20%;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差, 耐药率>60%,对氨苄西林/ 舒巴坦全部耐药。检测到1株OXA 17阳性菌,阳性率2.78%;oprD2缺失率为38.89%;未检测到其余耐药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除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外, 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膜蛋白OprD2缺失与碳青霉烯酶产生等机制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情况。方法2-巯基丙酸协同试验筛选产MBLs菌株,MBLs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克隆含MBLs基因,亚胺培南为水解底物测定MBLs活性;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亚胺培南耐药株外膜蛋白的表达。结果128株亚胺培南耐药株中有17株(13.3%)产生MBLs,其中有7株(5.4%)和10株(7.8%)分别产VIM-2和IMP-1型MBLs,β-内酰胺酶活性测定显示这些菌株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可水解亚胺培南,其水解活性可被EDTA所抑制;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显示,106株(83.3%)表现为外膜蛋白OprD2的表达缺失,10株(7.8%)表现为外膜蛋白OprD2的表达降低,其余12株(9.3%)的OprD2的表达正常。结论临床分离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大多存在外膜蛋白OprD2的表达缺失或降低,产生VIM-2和IMP-1型MBLs菌株在本地区有一定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聊城市二级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进行研究,为指导基层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4-12月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30株,其中22株为亚胺培南耐药株,8株为亚胺培南敏感株;所有菌株均经手工鉴定和K-B法药敏试验。结果 OprD2基因缺失21株,OprM阳性22株,mexB阳性24株,VIM阳性24株,OXA-10阳性1株,intⅠ-1阳性8株,qacE△1-sul1阳性8株,mucB阳性24株,IMP、OXA-23、MucA三个耐药基因未检出。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主要与细菌产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细胞主动外排机制以及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生物膜形成有关,Ⅰ类整合子标志物也是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汉中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为有效控制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和Etest法对汉中地区3201医院2006年1月-2008年3月临床分离的7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双纸片协同法和Etest法检测金属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和oprD2基因;用实时定量PCR方法(qRT-PCR)检测oprD2、ampC基因的表达;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7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氨曲南、头孢他啶的有较高的敏感性;仅1株产IMP-9型金属酶;65株菌未表达oprD2;4株菌过表达ampC基因;基因测序分析62株菌的oprD2基因均在同一位点正向插入序列ISpa1328;PFGE分型显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院内以单克隆流行为主.结论 7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同一所医院多个科室的单克隆播散,是汉中地区近两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插入序列ISpa1328引起的OprD2的缺失,是汉中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70例铜绿假单胞菌产酶与耐药性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金属酶与其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分离7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AmpC酶、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酶,并选用7种广谱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结果]7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AmpC酶和金属酶阳性率分别为35.7%和7.14%. AmpC酶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CAZ),头孢他啶/棒酸(CD02),头孢噻肟(CTX),头孢噻肟/棒酸(CD03),氧氟沙星(OFX),阿米卡星(AK)表现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IPM),头孢吡肟(FEP),氨曲南(ATM)敏感;金属酶阳性菌株仅对阿米卡星(AK)敏感,对其余抗生素表现高度时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和金属酶阳性率较高,两种酶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ucoid pseudomonas aeruginosa,mPA)的耐药特点,检测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 - 2018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0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 - B纸片扩散法检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对耐药基因AmpC、KPC - 2、TEM、IMP、SPM - 1、VIM - 1、VIM - 2、OXA - 10、OprD2进行检测。结果 40株mPA除1株来自中段尿以外,其余39株均来自呼吸道,患者以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主要来自呼吸内科,占52.5%(21/40)。mPA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30%,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31.6%和21.1%,2018年与2017年比较,mPA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株对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耐药的mPA中IMP基因阳性10株(90.9%),TEM基因阳性9株(81.8%),同时携带IMP和TEM基因8株(72.7%),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3株(27.3%),未检测出其他基因型。结论 mPA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其耐药机制主要与携带IMP基因和TEM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聊城市二级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进行研究,为指导基层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4-12月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30株,其中22株为亚胺培南耐药株,8株为亚胺培南敏感株;所有菌株均经手工鉴定和K-B法药敏试验。结果 OprD2基因缺失21株,OprM阳性22株,mexB阳性24株,VIM阳性24株,OXA-10阳性1株,intⅠ-1阳性8株,qacE△1-sul1阳性8株,mucB阳性24株,IMP、OXA-23、MucA三个耐药基因未检出。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主要与细菌产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细胞主动外排机制以及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生物膜形成有关,Ⅰ类整合子标志物也是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产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β-lactamases,金属酶)和缺失外膜蛋白OprD2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我们从一例严重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一株产IMP-1型金属酶并缺失外膜蛋白OprD2的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