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观察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复合右美托嘧啶术中镇静、镇痛对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等方面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06~2012-02期间拟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00例,男38例,女62例,年龄24~60岁,体重46~86 kg,身高不限,术前ASA分级Ⅰ~Ⅱ级。患者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禁忌证,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Ⅱ组患者给予地佐辛联合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Ⅲ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联合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记录3组患者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前(T1)、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10min(T2)、手术开始切皮时(T3)、游离甲状腺上级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Ramsay镇静评分、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记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VAS评分。结果Ⅰ组与Ⅱ组、Ⅲ组相比,在时点T4时MAP、HR均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Ⅰ组、Ⅲ组相比,在时点T3、T4、T5的Ramsay评分均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各时点的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Ⅱ组患者为30.00%,Ⅲ组患者为5.00%,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24h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手术结束时下降明显,但Ⅰ组与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组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好,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19年5月采取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的40例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采取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的40例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10 min、术毕时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效果.结果 切皮时,两组HR、MAP较麻醉前降低,切皮后10 min,两组HR、MAP较切皮时降低,但术毕时两组HR、MAP较切皮后10 min升高,且观察组切皮时、切皮后10 min、术毕时HR、MAP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P<0.05);给药后,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肛门松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对于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同时麻醉效果较好,且不会延长运动阻滞时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啶在神经外科开颅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全身麻醉下行开颅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啶处理,B组患者采用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啶处理。观察并记录患者入室(T_0)、修补硬脑膜(T_1)、缝合肌肉层(T_2)、缝合皮下(T_3)、缝皮(T_4)各时间点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运至神经外科监护室患者呛咳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T_2、T_3、T_4时间点的SBP、DBP、HR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呛咳反应发生率为38.0%(19/50),明显高于B组的14.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啶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能完成患者从手术室到监护室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5.
麻剑清  张拴军  张利军 《人民军医》2013,(12):1411-1412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在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2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1例。观察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O2)水平变化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等。结果:术中观察组R和S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AP、HR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术前、术毕两组HR、MAP、R及SO2水平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显著少(早)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在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早期痛觉过敏(OIH)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ASAI-II级,年龄18~45岁的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布托啡诺(B组),芬太尼(F组),每组25例。两组皆采用吸入0.7~1.3MAC七氟醚+0.05~0.25ug.kg-1.min-1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进行心电图、无创血压、SpO2、BIS、TOF、ETCO2、麻醉气体浓度监测。观察指标:(1)拔管期指标:记录静注芬太尼或布托啡诺前基础值(T0)、静脉注射芬太尼或布托啡诺后5min(T1)、拔管前(T2)、拔管后1min(T3)、插管后5min(T4)的HR、MAP、SpO2、BIS值。(2)拔管后30min、1h、4h早期镇静/警觉(OAA/S)与镇痛(VAS)评分。(3)PACU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各时点的HR、MAP、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在T1的BIS明显低于F组(P〈0.05)。OAA/S在拔管后30min与1h两时间点,B组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B组VAS均明显低于F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腔镜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痛觉过敏的防治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7.
贵春梅  刘森 《武警医学》2018,29(11):1065-106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布托啡诺对腹部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腹部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治疗组予右美托咪啶联合布托啡诺镇静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 h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用药后4、8、16、24 h重症患者镇痛(CPOT)评分及躁动-镇静评分(RASS),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拔管时间、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和谵妄发生率。结果 (1)用药后1 h,两组HR、RR、MAP均较用药前降低(P<0.05);(2)两组用药后4、8、16、24 h CPOT及RA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药物起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停药后拔管时间、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112.3±18.6)、(43.8±7.6)min],均短于对照组[(175.1±20.4)、(116.2±27.3)min (P<0.01) ];(4)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腹胀呕吐及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部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方面,右美托咪啶联合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的效果相近,但前者的谵妄、腹胀呕吐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用量、Ramsay分级、不同时间节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用量(175.0±25.0)μg,舒芬太尼用量(17.5±2.5)旭;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42.5±7.5)μg,两组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及Ramsay分级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T1~T4时间节点的SBP、DB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节点(P〈0.05)。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效果优于仅用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椎管内麻醉高龄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行椎管内麻醉择期手术60例,从开始麻醉操作至手术结束时静脉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观察记录入室时(T0)、给完负荷量后(T1)、麻醉操作时(T2)、术中30min(T3)、手术毕(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O2)水平,警觉/镇静(OA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T4时间节点SBP、DBP和SO2水平均略有升高,但与T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HR水平显著低于T0时水平(P<0.05),T1~T4各时间节HR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T1~T4时的OAA/S评分均显著低于T0时水平(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是高龄患者椎管内麻醉时理想的辅助镇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胫腓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使用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的麻醉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行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使用咪达唑仑,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的HR与MAP,并统计呼吸抑制发生率、芬太尼使用率。结果观察组T1、T2、T3、T4时HR与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芬太尼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相比咪达唑仑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术中效果较好,右美托咪定利于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芬太尼的使用,麻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施以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Ⅲ级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7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于颈丛麻醉后手术切皮前5min,Ⅰ组(40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h)、静脉注射氯胺酮0.8mg/kg;Ⅱ组(30例)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06mg/kg+芬太尼1.2μg/kg。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结果: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范围等无统计学差异;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数据Ⅰ组较Ⅱ组平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镇痛评分(NRS)Ⅰ组低于Ⅱ组(P〈0.05),Ⅰ组镇痛效果较好;镇静评分(RSS)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镇静效果均较满意。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颈丛麻醉下的甲状腺手术,其辅助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奥洛克超导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肌瘤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子宫肌瘤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组(观察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于静脉全麻下行奥洛克超导RFA。记录两组麻醉前、麻醉后2min及RFA术中主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O2)等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术中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记录术后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及丙泊酚追加量。结果:麻醉后2min,对照组MAP、HR、SO2、RR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或减慢(P<0.05),观察组MAP、HR较麻醉前显著降低或减慢(P<0.05),SO2、RR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显著(P<0.05)。RFA术中,两组MAP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R较麻醉前显著减慢(P<0.05),且显著慢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追加量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离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奥洛克超导RFA治疗子宫肌瘤,麻醉效果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用于预防甲状腺瘤切除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时血压升高的效果。 方法 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40~7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均采用0.375%罗哌卡因30 ml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患侧颈深丛加双侧颈浅丛,每点10 ml)。观察组二丁酰环磷腺苷钙40 mg加入复方乳酸钠林格液500 ml,输注速度8 ml/(kg·h);对照组单纯输注复方乳酸钠林格液。观察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变化。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压增高发生率分别为2.5%、95%,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5%、 90%(P<0.01)。 结论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预防甲状腺瘤切除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时血压增高及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160例,随机分成4组,一组为对照组,使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1.0μg/kg(F组),另外3组复合使用布托啡诺,分为布托啡诺10μg/kg组(B10组),布托啡诺15μg/kg组(B15组)和布托啡诺20μg/kg组(B20组),每组40例.4组丙泊酚血药浓度3.0μg/ml靶控输注.观察麻醉前后患者循环变化、麻醉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都顺利完成,各组结肠镜检查后MAP、H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F组为著(P〈0.05),B20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但苏醒时间延长.4组麻醉优良率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在可接受范围.结论 布托啡诺10~15μg/kg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南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麻醉行髋关节置换术的51例老年患者(设为研究组)与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复合全身麻醉行髋关节置换术的51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的病历资料,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量,右美托咪定使用量及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麻醉诱导后5 min(T2)、麻醉诱导后30 min(T3)、术毕(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2、4、8、12、24、48 h的疼痛程度。结果(1)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输血量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研究组患者右美托咪定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9.612,P=0.000)。(2)T1、T2、T3、T4时,研究组患者HR及MAP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对照组患者HR及MA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F=12.560、4.643,P=0.000、0.001),且T1、T2、T3时研究组患者HR及M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R:t=2.130、2.089、2.091,P=0.036、0.039、0.039;MAP:t=2.043、2.676、2.323,P=0.044、0.009、0.022),而T4时研究组患者HR及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609、1.993,P=0.011、0.049);T1、T2、T3、T4时,两组患者SpO_2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且各时间点两组患者SpO_2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3)术后2、4、8、12、24、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F=85.860、32.650,P均=0.000),且术后2、4、8、12 h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4.380、12.540、11.490、15.960,P均=0.000),而术后24、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可有效维持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疼痛程度,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右美托咪啶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行择期手术椎管内麻醉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4 μg/kg(5 min)后,Ⅰ组维持量0.3 μg/( kg.h),Ⅱ组0.5μg/(kg·h),Ⅲ组0.7 μg/(kg·h)持续泵注至术毕.分别记录基础值(T0),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后1(T1)、5(T2)、10(T3)、30 min(T4)和术毕(T5)各时间点MAP、HR、RR、SpO2,并对患者进行Ramsay评分和术后遗忘效果评价.结果:3组各时间点RR、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3组给药后各时间点MAP、HR均有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Ⅰ、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和T3时,Ⅲ组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5);Ⅱ、Ⅲ组各时间点Ramsay评分和遗忘程度明显优于Ⅰ组(P<0.05).结论:在椎管内麻醉中,采用右美托咪啶0.5 μg/(kg.h)术中镇静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硬膜外麻醉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麻醉成功后,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泵注10min,继以0.5μg/(kg.h)持续泵注;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泵注10min,继以0.05mg/(kg.h)持续泵注。记录两组给药前(T0)、切皮即刻(T1)、手术开始后15min(T2)、30min(T3)、45min(T4)及术毕(T5)时警觉/镇静(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时间节点OA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T1~T4时间节点的OAA/S评分,均显著低于T0时OAA/S评分(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多语及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镇静时不抑制呼吸,无多语及躁动发生,但可引起心率减慢,因此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腺瘤手术清醒镇静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甲状腺腺瘤手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入室后10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对照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30μg/kg,之后两组均以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配合局部麻醉行清醒镇静麻醉。比较两组基础值(t0)、局麻前(t1)、切皮时(t2)、分离甲状腺时(t3)、术毕时(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S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O2)水平,麻醉药物用量、镇静评分、患者术中配合评分、手术医师对该手术麻醉满意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t1~t4时的SBP、DBP、HR水平均显著低于t0时(P<0.05),同时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同时间节点(P<0.05);除对照组t3时SO2水平显著低于同组t0时水平外(P<0.05),两组其他不同时间节点SO2水平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镇静评分、患者手术合作度及手术医师满意度评分良好以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恶心但无呕吐1例,对照组恶心、呕吐3例。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腺瘤手术清醒镇静麻醉,患者术中舒适、无焦虑、配合度高,且可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从而降低了清醒镇静麻醉中呼吸抑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6例行ERCP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单纯丙泊酚麻醉组,Ⅱ组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1)、诱导后(T2)、胆管内操作时(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MAP、心率)、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在胆管内操作时心率及血压上升,与Ⅱ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丙泊酚用量较Ⅰ组明显减少。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无痛ERCP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急性疼痛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腹部大中手术全麻病人80例,随机双盲分为三组:Ⅰ组35例(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术中复合右美托咪定),Ⅱ组35例(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8 mg/kg、术中复合右美托咪定),Ⅲ组10例(对照组)。结果三组病例麻醉苏醒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病人麻醉苏醒影响不大;瑞芬太尼麻醉后NRS评分,Ⅰ、Ⅱ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组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急性疼痛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