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跃进  王艳  刘琰  赵丽娜 《河南中医》2011,31(9):1043-1044
目的:观察附子药饼穴位贴敷对阳虚体质干预的作用.方法:30例符合阳虚条件的志愿者行附子药饼穴位贴敷,选穴:神阙、关元、气海、双肾俞、命门、腰阳关.15 d为1疗程,进行3疗程.结果:干预后,阳虚体质者总体临床体质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附子药饼穴位贴敷对阳虚体质者的干预有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防治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方法选取应用抗生素治疗的住院婴幼儿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儿入院开始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即给予穴位敷贴,穴位贴选用药物为肉桂、丁香及吴茱萸,将之等比例制成粉末,待用时以麻油将药粉调制成膏状,并做成直径1 cm规格的药饼,每个药饼含生药量1. 5 g;贴敷穴位选取神阙穴;贴敷时将药饼直接按压至穴位处,并以医用通气胶贴加以固定,每天1次,每次贴敷2 h左右后取下,连续穴位敷贴直至抗生素停止使用,对于出现AAD者应用穴位敷贴至AAD发生后3 d,并评估治疗AAD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婴幼儿AAD的发病率是13. 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 00%(P 0. 05); AAD的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治愈率是75. 00%,有效率是25. 00%,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为28. 57%;观察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发生AAD者其腹泻持续时间为(3. 01±0. 83) d,而对照组AAD的持续时间为(3. 62±1. 06) 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明显降低婴幼儿AAD的发病率,已发生AAD者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可有效防治婴幼儿AAD。  相似文献   

3.
大蒜硝黄膏穴位贴敷治疗肠梗阻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莉  曹松云  王淼  范炜  韩波  张新颖 《中成药》2012,34(3):564-566
目的 观察大蒜硝黄膏穴位贴敷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通便的药理作用,以及对肠套叠模型小鼠套叠肠管还纳率的影响,旨在验证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取健康昆明种小鼠,设空白组、穴位贴敷组、非穴位贴敷组,分别贴敷给药后,观察小鼠胃内容蚴残留率、小肠推进率、粪便排出量及其性状;肠套叠实验小鼠于禁食10 h后进行穴位贴敷,贴敷4h后各组小鼠制作肠套叠模型,并缝合腹部皮肤继续穴位贴敷4h,观察套叠肠管的还纳率.结果 ①大蒜硝黄膏穴位贴敷可明显促进小鼠胃排空,加速小肠推进,并可使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提前,排便量增多,粪便性状部分呈糊状,与空白组、非穴位贴敷组相比差异显著.②非穴位组有一定的促排便作用,但是促进肠蠕动、促进胃排空作用不明显(P>0.05).③穴位贴敷组小鼠套叠肠管的还纳率明显大干空白组和非穴位组,还纳程度明显提高(Pt0.01).结论 大蒜硝黄膏穴位贴敷,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增强胃排空、肠鳊动,促进排便.大蒜硝黄膏穴位贴敷能肴效提高小鼠套叠肠管的还纳率,绂解肠管套叠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穴位贴敷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传于民间的冬病夏治的贴敷疗法,用中药研粉做成的药饼,贴敷于有关的穴位上,进行隔药饼灸,待药饼加热灸火熄灭后,再贴上膏药固定,用来治疗哮喘、老慢支。我院中医科在1978年起开展冬病夏治工作,笔者曾参与其间,体会颇深,该法具有不同于其他疗法的特别之处,它用艾灸加热药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伏九天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选取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穴位,于夏季三伏天采用伏天贴方贴敷;冬季三九天继续贴敷,将九天药饼贴于前述穴位;并给与神阙方药饼贴敷神阙穴.50例单纯三伏天穴位贴敷,操作同治疗组.结果:3个疗程后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3.0%;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有效率占84.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九天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依从性好,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药物和穴位刺激双重作用。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研究多偏重于临床疗效的评估和经验总结,对于疗效影响因素、外用复方药物组方规律、穴位和药物之间协同作用机理等研究甚少.中药穴位贴敷应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经络穴位给药,同时应用现代经皮给药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制备出高效、安全、可控、方便的现代制剂,为中药穴位贴敷临床应用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穴位贴敷是一种安全有效、特色鲜明的中医外治法,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三伏贴、三九贴在各医疗机构的开展应用,穴位贴敷的知晓度越来越高。由于穴位贴敷药物中常含有芥子,容易对皮肤造成刺激,造成贴敷时间过短,影响了穴位贴敷疗效的发挥和推广应  相似文献   

8.
不同白芥子炒制程度对穴位贴敷后患者皮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白芥子炒制程度对穴位贴敷后患者皮肤的影响。方法将同一生产批号的生白芥子分为3组,A组炒制成焦黄色,B组炒制成深黄色,C组将生白芥子炒制成略黄色。50例冬病夏治的哮喘患者头伏在膈俞穴上贴敷A组药物,中伏在心俞穴上贴敷B组药物,末伏在肺俞穴上贴敷C组药物。观察3组患者穴位贴敷后的皮肤反应。结果 A组患者贴敷处皮肤微红或不红,温热感不明显;B组患者贴敷处皮肤产生温热感适度,无或略有少量针尖样水泡,肤色鲜红无肿;C组患者贴敷处皮肤灼热、灼痛感明显,肤色潮红,伴有较多水泡。结论白芥子炒制成深黄色能有效减少药物对皮肤的过度刺激,且未明显影响药物对腧穴的刺激量。  相似文献   

9.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后,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又称为天灸、自灸、发泡灸。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又称敷脐疗法,简称脐疗。  相似文献   

10.
正贴敷疗法应用经络穴位处贴敷相应的药物来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春播行动"项目所推广的中药透皮技术是在应用消肿止痛贴的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疗法,要求所用药物量足、味精、效宏。经过学习,在临床运用中发现经方药对有量足、味精、效宏的特点,完全符合中药透皮技术的选药标准。举例如下:1.麻黄、桂枝:麻黄药症:①咳喘、水气;②恶风、恶寒、  相似文献   

11.
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配有石膏的 17个方剂分为四类 ,从四个方面作了简要的归纳分析 ,以求对仲景应用石膏配方治病的规律有所了解 ,从中既知配伍的常法 ,更晓配伍之变法 ,以便指导遣方用药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药"五行散"巴布剂的制备工艺与质控标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制定中药“五行散”巴布剂的制备工艺及质控标准。方法 :进行粘着力试验 ,赋形性试验 ,含膏量试验 ,耐热、耐寒试验及刺激性试验。结果 :选用桃胶、西黄蓍胶、聚乙烯醇、甘油、高岭土为基质。粘着力测定结果为粘住钢球的重量为 2 6 6g ;含膏量测定值换算成每 10 0cm2 含膏量为 1 4g。结论 :“五行散”巴布剂采用水溶性高分子复合基质与中药提取物制成 ,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质量稳定可控 ,符合临床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千山活血膏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三七、血竭,HPLC测定三七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g1在0.153 9~1.026 0 μg 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2.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通腑脐贴膏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通腑脐贴膏中的大黄、厚朴、枳壳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大黄素、大黄酸的含量。色谱柱为SunFire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大黄素在0.144-1.72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大黄酸在0.016-0.20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大黄酸和大黄素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8%、98.75%,RSD分别为0.98%、0.91%。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有效控制通腑脐贴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中药膏绷带的药理研究,观察中药膏绷带的药效和安全性。方法:动物实验,用热板法、化学刺激法观察镇痛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鲜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对大鼠“血瘀证”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对照兔骨折后肿胀的影响。结果:具有明显镇痛,消肿及血化 瘀的药效。使小鼠痛反应时间明显延长,减少化学刺激所致扭体反应次数;明显抑制小鼠耳肿及大鼠足跖肿胀;降低大鼠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减少纤维蛋白原形成;对兔骨折后肿胀有明显消肿作用。结论:中药膏绷带经热板法、化学刺激法证明,具有镇痛作用,持续时间12h左右;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壳肿胀及新鲜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能降低“血瘀证”的血液粘度、减少纤维蛋白原形成;对骨折所致的肿胀有明显消肿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法测定皮炎灵硬膏中薄荷脑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皮炎灵硬膏中薄荷脑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萘为内标物,PEG-20M固定相,不锈钢填充柱,氮气为载气,FID检测器.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样品中薄荷脑及内标物萘都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薄荷脑的加样回收率为96.96%,RSD=2.11%(n=5).结论:该本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微波炉消毒法对石膏模型精度的影响.方法:用藻酸盐印模材制作实验印模并分别用超硬石膏、普通石膏灌模,60min后脱模.石膏模型室温静置72h后测微镜下测量石膏模型,随后在微波炉消毒石膏模型并再次测量该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消毒前与消毒后模型精度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微波炉消毒石膏模型不影响其精度,可以作为口腔石膏模型的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防治晕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穴为枕(脑点)、内耳、外耳、神门、交感、胃。方法:将耳廓常规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嘱患者按压耳穴,至少按压3次/d。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效35例,占83.33%;有效5例,占11.91%;无效2例,占4.76%。总有效率达95.25%。结论:使用耳穴贴压治疗晕动病疗效明确,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方法 97例章单纯性肥胖患儿均采用耳穴贴压法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单纯性肥胖儿童体重指数,观察耳穴贴压对各种肥胖证型的治疗效果及耳廓阳性反应的变化.结果 单纯性肥胖儿童治疗后体重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3.142,P<0.01),耳廓阳性反应减少,耳穴贴压对于各证型的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结论 耳穴贴压疗法对儿童单纯性肥胖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