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下尿路结石碎石患者拔尿管后碎石排出率及减轻排尿疼痛的方法.方法随机将64例留置尿管的下尿路结石碎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拔除尿管,观察组拔尿管时注入利多卡因凝胶10 ml+生理盐水20 ml,比较首次排石、排尿的自觉症状,包括尿痛、排尿困难、排尿障碍及碎石嵌顿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首次排出碎石的量多,出现自觉症状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拔尿管时注入利多卡因凝胶能起到润滑及止痛作用,有利于碎石排出、减轻首次排尿痛苦,提高排石率,减少碎石嵌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男性尿道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留置尿管对排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行ESWL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碎石后继续留置尿管3~5d,对照组患者碎石后即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石、排尿及碎石嵌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首次排石、排尿及嵌顿情况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即有大量碎石排出,排尿顺畅,无1例发生碎石嵌顿,而对照组则有10例首次排石无效,20例出现尿痛,10例排尿困难,10例碎石嵌顿。结论碎石后停留尿管3~5d可促进损伤的尿道黏膜修复、愈合,并对尿道起一定扩张作用,有利于碎石排出,提高排石率,减少排尿困难、碎石嵌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尿道内窥镜术后导尿病人拔尿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健华  彭妍  陈美琼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9):1788-1789
目的 避免或减轻经尿道内窥镜术后病人拔尿管时引起的疼痛及拔尿管后出现的尿痛和排尿困难.方法 将经尿道内窥镜术后导尿病人224例随机分成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及观察组共4个组,每组56例.对照1组按常规拔尿管,对照2组在拔尿管前注入10 ml石蜡油;对照3组注入地塞米松5 mg加2%利多卡因5 ml加生理盐水5 ml,观察组则在拔尿管时先注入10 ml石蜡油,再注入地塞米松5 mg加2%利多卡因5 ml加生理盐水5 ml,比较拔尿管时(包括尿管头端及水囊处血性粘附物)和首次排尿的自觉症状(包括尿痛、排尿困难).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病人拔尿管时和首次排尿出现自觉症状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改进拔尿管的方法.在拔管前经尿管注入药物,能避免或减轻经尿道内窥镜术后病人拔尿管时及拔尿管后出现的自觉症状,且联合给药效果更好,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骨外科患者拔尿管时注入药物对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病人拔管后2h内排尿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按入院先后随机将64例导尿的男性骨折病人分两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拔尿管,观察组拔尿管时遵医嘱注入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5ml+庆大霉素8万U,比较首次排尿的自觉症状,包括尿痛、排尿困难、排尿障碍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人首次排尿出现自觉症状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拔尿管时注入药物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长期置管病人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的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综合措施对膀胱、前列腺术患者拔尿管后排尿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前列腺术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能顺利排尿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将300例留置尿管10d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拔尿管前30min口服泌尿灵0.4g,同时夹闭尿管;拔管时肛门内注入开塞露20ml;以后每隔6h口服泌尿灵0.2g,连续2d。对照组采用常规拔尿管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排尿成功率99%,对照组一次排尿成功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尿时患者疼痛评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后3d内相关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泌尿灵与开塞露联合用药可提高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排尿成功率,减轻患者拔尿管后排尿疼痛的痛苦,减少拔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拔尿管前注入0.3%碘伏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拔除导尿管前先注入0.3%碘伏250ml并夹管30min;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排空膀胱。观察两组患者第一次排尿成功率及排尿时间,并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第一次排尿成功28例(93.3%),对照组20例(66.7%),两组比较,x^2=6.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第一次平均排尿时间为(1.2±0.18)h,对照组为(2.0±0.21)h,两组比较,t=3.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尿管前注入0.3%碘伏250ml后夹管30min,可有效预防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改良式拔尿管方法与传统拔管方法对老年人拔管后排尿的影响。方法将84例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拔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在膀胱充盈时将灭菌后的开塞露注入膀胱,抽出尿管气囊内液体后再回注0.5ml生理盐水,让尿管随尿液自然排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管方法拔除尿管,即在膀胱充盈时,抽出气囊内全部液体,拔除尿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尿潴留及尿路刺激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拔尿管后尿潴留、尿道损伤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尿路给药减轻拔尿管后排尿困难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避免或减轻经阴手术患因术后留置尿管时间长所致的拔尿管后排尿困难。方法:选择妇科经阴手术患120例,随机分为4组,A组:常规拔除尿管;B组,地塞米松5mg 生理盐水9ml,尿路注入;C组:2%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5ml尿路注入;D组地塞米松5mg 2%利多卡因5ml 生理盐水4ml尿路注入,观察拔尿管后的排尿困难情况,结果:尿路给药各组患发生排尿困难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尿路给药能避免或减轻拔尿管后的排尿困难,且联合给药比单一给药效果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个体化开放尿管对直肠癌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拔除后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53例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采用早期个体化开放尿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尿管后首次排尿情况、残余尿以及拔管后3d内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77例患者中首次排尿隋况及自我感受顺利者68例,首次残余尿〈100ml者65例,对照组分别为39,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46,16.683,P〈0.01);观察组患者拔尿管后3d内排尿正常者73例,对照组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104,P〈0.01)。结论早期个体化开放尿管能有效地提高直肠癌术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减少排尿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个性化开放尿管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拔除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前期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个性化开放尿管,对照组给予常规尿管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尿管拔除后首次排尿情况、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拔尿管后3 d排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尿管拔除后首次排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拔尿管后3 d内排尿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个性化开放尿管能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术后的自主排尿功能,减少排尿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飞行员泌尿系结石发生与尿液成分的关系。方法 采用1∶3病例对照研究,对2017年3—12月在某三级综合医院泌尿科住院的64例结石飞行员和同期192例健康飞行员的晨尿进行成分分析。结果 对2组飞行员的尿液成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钙、磷、钠是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31、1.20和1.04;尿氯、尿镁是结石的保护性因素,其OR值为0.96和0.95。结论 定期监测飞行员晨尿中钙、磷、钠、氯、镁,及早发现结石的危险因素,尽早对高危飞行员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可能会降低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蛇参洗液对留置尿管患者预防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效果,从而推动中医中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留置尿管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蛇参洗液组和碘伏稀释液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蛇参洗液行尿道13抹洗,对照组采用0.05%稀释碘伏液行尿道口抹洗,抹洗后每2d观察记录1次患者有无膀胱刺激症、发热等,每6d留取1次尿管中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蛇参洗液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2%,碘伏稀释液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15%,经检验,X^2=4.90,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蛇参洗液对留置尿管患者预防泌尿系逆行感染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心理疗法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体外震波碎石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心理疗法对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泌尿系结石行体外碎石患者分为心理治疗组和使用镇痛剂组各60例,心理治疗组在碎石的前、中、后进行适当的心理疗法,术前不用镇痛剂,使用镇痛剂组术前应用镇痛剂,比较两组患者在碎石过程中的焦虑、疼痛程度,血压、脉搏的变化,碎石效果等。结果 两组患者碎石后血压、心率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比较心理治疗组疼痛、焦虑程度明显低于使用镇痛剂组(P<0.01);两组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治疗组碎石效果明显优于使用镇痛剂组。结论 心理疗法减轻了患者焦虑引起的疼痛,避免了镇痛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碎石效果。  相似文献   

14.
郑凯  徐廷昭  谭建明  吴卫真  杨顺良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459-1460,1463
[目的]比较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作者采用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其中输尿管结石159例,膀胱结石23例.作者对钬激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了比较.[结果]159例输尿管结石中148例(93.1%)单次手术碎石成功,高于气压弹道碎石术(68.0%,87/128)(P<0.01).膀胱结石的单次碎石成功率钬激光组显著高于气压弹道碎石组(91.3% vs. 31.3%,P<0.01).钬激光碎石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气压弹道碎石组有2例发生穿孔.[结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结石合并息肉形成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气压弹道碎石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无痛拔除尿管的方法。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兰州总医院脊柱外科行脊柱手术且术后短期(1~7d)留置尿管的3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7例。观察组在术毕麻醉清醒后,夹管训练2~3次,待膀胱再次充盈有尿意时,将气囊中的生理盐水抽尽,再往回注0.3ml生理盐水,在气囊壁保持光滑的状态下,嘱患者自行排尿,将尿管随尿液排出体外;对照组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抽空气囊,在气囊壁塌陷状态下,嘱患者自行排尿,将尿管排出体外。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排尿情况及尿道疼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1.80%、19.16%,对照组拔管后的尿道刺激性疼痛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采用在膀胱充盈有尿意且气囊壁保持光滑的状态下,嘱患者自行排尿,让尿管随尿液一起排出尿道的方法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率高,拔管后尿道疼痛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健康教育方法,观察剖宫产术后拔除尿管的首次排尿时间,以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少护士工作中的盲目性。方法将127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实验组6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取改良的健康教育方法。结果首次排尿前单位时间入量、健康教育方法、首次排尿量等因素与首次排尿时间密切相关(P<0.01)。实验组首次排尿时间在2~3 h的人数高于对照组12.87%。结论首次排尿前单位时间入量与进行的健康教育方法可以缩短首次排尿时间,避免尿潴留的发生。督促产妇排尿的最佳时间应在拔除尿管后2~3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间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IMH)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泌尿系结石IM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左侧腹部疼痛伴腰部疼痛5 d,加重1 d入院。外院诊断为泌尿系结石,予相应治疗无效。入我院后2次查血浆D-二聚体和肌酸激酶均升高,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或撕裂,急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IMH,予控制血压、心率,降低左室收缩力及收缩速率,镇静、止痛等对症处理,病情缓解。结论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思维局限、缺乏诊断经验及未行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是造成IMH误诊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后尿道结石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拟诊后尿道结石48例,全部经低频探头检查后,再用经直肠高频探头及线阵探头,分别经直肠及会阴扫查观察后尿道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并与药物保守治疗、手术及体外振波碎石术结果对照。结果经腹部超声用低频凸阵探头检查诊断为后尿道前列腺部结石39例,后尿道膜部结石1例,有明显血尿、阴茎放射痛、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等临床症状而经腹部超声检查不能除外后尿道结石者8例。经高频超声检查诊断为后尿道前列腺部结石36例,后尿道膜部结石9例,尿道旁结石3例。结论高频超声对后尿道结石诊断准确性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注射藻酸钙凝胶至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观察大鼠近端尿道尿动力学变化,为其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横断双侧阴部神经及盆底神经肌支建立压力性尿失禁的大鼠模型。雌性SD大鼠28只,分为4组:N组为正常对照组;C组为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阴部神经及盆底神经肌支但不切断;H组为对照组,切断双侧阴部神经及盆底神经肌支;M组为实验组,切断双侧阴部神经及盆底神经肌支,并在切断后2周注射藻酸钙凝胶20μL于大鼠尿道移行部黏膜下肌层。注射后1周,检测各组鼠漏尿点压力(leak point pressue,LPP),注射后4周和8周,H组、M组鼠增加检测各1次。结果:N组、C组、H组、M组鼠1周后LPP分别为(46.00±4.02)cmH2O、(47.00±4.50)cmH2O、(30.67±6.24)cmH2O和(36.20±8.47)cmH2O;H组漏尿点压力明显低于N组、C组、M组(P〈0.05)。H组与M组在1、4、8周的LPP均有显著差异(P〈0.05)。M组鼠4、8周尿道横截面HE染色均见凝胶注射区域,体积无显著差异。结论:藻酸钙凝胶注射鼠近端尿道后能提高LPP,并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稳定,其可能成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盐酸利多卡因在男性痔手术后尿潴留患者无痛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痔手术尿潴留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导尿方法;实验组患者先行利多卡因尿道口湿敷、利多卡因涂管后再进行导尿。比较两组患者导尿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尿道黏膜损伤情况及置管后的尿路刺激症状。结果实验组患者导尿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导尿后的尿道黏膜损伤程度及尿路刺激症状等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可明显减轻男性患者导尿过程中的疼痛和尿道黏膜的损伤,且能缓解置管后尿路刺激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该方法价格低廉、使用时操作简单,尤其适合在基层医疗服务部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