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手术+131Ⅰ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是目前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最佳综合治疗方案,所有DTC患者术后均应用131Ⅰ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但在发生转移的DTC病人约有1/3失分化,DTC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表达障碍和浓聚碘的功能丧失,使131Ⅰ治疗和T4抑制TSH治疗无法进行.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利用维甲酸(RA)诱导分化治疗DTC的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原发灶+^131I治疗+永久性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WBS)是判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后有无复发及转移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对预测疾病的变化上存在某些差异,本文总结了2000年11月--2008年5月在我院接受正规^131I治疗的67例DTC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评价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化型甲状腺癌76例^131I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口服^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效果,旨在探讨^131I碘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1—05—2012—04收治的甲状腺癌全切或次全切术后76例,给予口服^131I治疗,服^131I后6个月随访复查,通过监测^131I全身显像、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游离三碘甲状腺激素(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颈部超声检查决定患者服^131I情况。结果76例甲状腺癌患者,有32例未发生转移的甲状腺癌,均经口服1次^131I治愈,一次治愈率42.1%;有35例患者(5例无转移,30例有转移病灶)经过多次^131I碘治疗后治愈,总治愈率达88.2%(67/76)。5例合并转移的DTC经过服^131I治疗后甲状腺残留或转移病灶有所缩小但未消失,也没有发现新的转移灶及原有病灶扩散。总有效率94.7%。4例合并转移的DTC患者经多次^131I疗效果不明显。多次大量服^131I的患者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应该服^131I治疗,以预防和减少复发;残留较多甲状腺组织或有转移的需多次^131I治疗;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清甲)治疗,分析影响清甲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DTC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和x^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和年龄、DTC的病理学类型和有无转移、甲状腺残余组织大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摄碘率和^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疗效的影响。结果共收集183例患者资料,其中一次清甲完全者109例,占59.56%。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分别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Wald=8.59,P=0.003;Wald=6.40,P=0.011)。x^2检验结果显示,与血清TSH水平≥30uIU/mL患者比较,血清TSH水平〈30uIU/mL患者的清甲效果较差(x^2=7.291,P=0.007);而血清TSH水平〈60uIU/mL与≥60uIU/mL患者间清甲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131I清甲治疗中,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血清TSH水平≥30uIU/mL者的清甲疗效较好,而过高的血清TSH水平则并不能使清甲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采用手术 ^131I治疗 甲状腺激素抑制是DTC最佳治疗方案,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及其抗体(TaAb)的检测尤为重要。我们对56例DTC患术后或/和^131I治疗后的患进行血清Tg和TaAb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准确的分期和危险性分层对DTC患者个体化治疗和随访方案的制订非常重要。目前DTC标准的治疗模式是手术+131I治疗+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欧美国家多采用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国内则较为保守。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可以提供准确的术后分期依据,便于随后进行131I治疗,并且可以提高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对DTC随访的准确性。131I治疗是DTC术后首选的治疗方法,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TSH抑制治疗应采用个体化的抑制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31I清甲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疗效。方法13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别给服131I治疗,治疗后第2天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年后评价疗效。结果133例DTC患者一次清甲成功率为57.14%,3次累计清甲成功率为90.23%;I度残余灶、131I清甲剂量〉3.7GBq和血清TSH水平30μIU/mL的DTC患者131I一次清甲成功率明显高于同组其他分型患者(P〈0.05或P〈0.01)。结论。131I治疗剂量、甲状腺残余灶大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血清TSH水平≥30μIU/mL时可有效提高清甲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不同时期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将肾功能正常的68例Graves病患者分为A组(^131I+碳酸锂)、B组(^131I),于^131I治疗0、14d和6个月回访,测定FT3、FT4和TSH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治疗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临床症状、体征及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有明显差异,而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肾功能正常时,使用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Graves病,可以减少^131I剂量,改善治疗初期甲状腺功能,减少早发甲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术后患者在^131I行治疗后显像可以确定DTC的转移灶部位、判断疗效和制定治疗计划。单纯采用^131I平面显像对病灶精确定位较为困难,应用^131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显像结合解剖学检查技术再加以校正,能够准确定性定位。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再分化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26例,口服ATRA 20mg/次,每日3次,持续治疗5周以上,观察治疗前后DTC复发灶或转移灶的动态摄碘变化及血清Tg值,并进行比较。结果10例(38.5%)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131I摄取明显增高,T/N〉1.3,为治疗有效组;5例(19.2%)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131I摄取轻度增高,11例(42.3%)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无^131I摄取,后两者T/N〈1.3,归为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的中位Tg值(379~1058ng/m1)较治疗无效组(168~627ng/m1)高,但两组治疗前后Tg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应用ATRA治疗可以部分提高DTC的摄碘能力,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辐射剂量,使原来不摄碘的DTC得到治疗。^131I全身显像与Tg测定是DTC患者随访中应用最多的,也是决定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的最主要的检查手段。ATRA治疗失分化的DTC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放射性碘(^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131I治疗的106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131I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85GBq,n=19)、中剂量组(2.22GBq和2.96GBq,n=50)和高剂量组(≥3.7GBq,n=37)。对实施^131I治疗前后及各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受^131I治疗前后,67例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记录完整(低剂量组18例,中剂量组37例,高剂量组12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总体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升高(P〈0.05),但大部分(82.1%)仍在正常范围内。接受^131I治疗前后,106例患者均具有完整的肾功能检查结果记录。组内治疗前后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治疗DTC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清甲)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 233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既往有甲亢病史。入院前停用甲状腺素片,同时禁碘饮食3~6周,服用131I治疗前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选择性行颈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所有患者给予口服131I后4~6个月,随访清甲治疗的效果。结果 DTC合并甲亢患者颈部超声对甲状腺癌的阳性检出率为61.54%(8/13),甲状腺显像阳性检出率为33.33%(2/6),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75.00%(3/4)。DTC合并甲亢患者清甲所需的131I总剂量明显低于单纯DTC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后4~6个月随访,13例DTC合并甲亢患者中,首次131I治疗即清甲成功的患者有11例,占84.62%,明显高于同期单纯DTC患者的一次131I清甲成功率55.90%。结论 颈部超声、甲状腺显像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仍是DTC合并甲亢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DTC合并甲亢患者131I清甲疗效优于单纯DTC患者。  相似文献   

13.
99mm Tc-MIBI全身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99mTc—MIBI全身显像(MIBIWBI)用于首次去除治疗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经首次去除治疗的DTC患者6个月后,停用甲状腺激素或左甲状腺素3~4周,行^99mTc—MIBI全身显像及5m Ci-^131全身显像及其他常规检查。结果在颈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的检测中,^99mTc—MIBI全身显像优于^131I全身扫描,对甲状腺残留组织的显示及肺部转移和骨骼转移的检测中,^99mTc—MIBI全身显像与^131I全身扫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9mTc—MIBI显像与Tg结合可以提高复发和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起到确定转移部位和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31I联合优甲乐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及对甲状腺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灯塔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DT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术后行优甲乐治疗)、观察组(39例,术后行131I+优甲乐治疗),比较2组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TSH水平均降低,且FT4、FT3水平均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时的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甲状腺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5.13%),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对术后DTC患者行131I联合优甲乐治疗,可以提高甲状腺清除率,降低血清Tg水平,维持甲状腺功能,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放射性碘(^131I)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首次接受^131I治疗时年龄≤21岁(5~21岁)DT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20例患者中,乳头状癌18例,滤泡状癌2例;单纯淋巴结转移7例,肺转移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转移灶位置以及病灶摄取^131I的程度等调整转移灶的^131I治疗剂量。以^131I全身显像、^18F-FDG肿瘤显像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及其抗体水平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8.50个月(6~110月),患者生存率为100%。20例患者中,病灶消除13例,好转或稳定5例,无效或进展2例。7例单纯淋巴结转移患者消除4例,8例肺转移患者消除4例。随访期间未发生肺纤维化、继发肿瘤及生长发育异常等不良事件。结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DTC患者(尤其是已发生转移的患者),^131I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放射性碘(^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手术后病理确诊并完成^131I治疗的DTC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的46例(13.3%)进行分析.结果:低剂量(1 850~2 960 MBq)治疗87例中有5例(5.7%)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变化,高剂量(3 700~7 400 MBq)治疗259例中有41例(15.8%)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变化,两组肝肾功能指标变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低剂量组BUN指标外,余肝肾功能指标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差异,且以高剂量组升高明显(均P<0.05).结论:^131I治疗DTC,部分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可能与治疗剂量高低有关,应重视对肝肾功能损害的防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131碘(^131I)清甲治疗效果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显像仪(SPECT/CT)融合显像价值。方法:对46例DTC术后的患者行^131I清甲治疗,5~7d后行SPECT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3~6个月重复以上治疗与显像,并以同期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值作为比对参考。结果:二次^131I清甲治疗后显像对比,病灶减少50个,病灶缩小25个;二次显像SPECT全身平面显像病灶检出数95个,SPECT/CT融合显像病灶检出数114个,比SPECT全身平面显像增加19个,SPECT/CT融合显像与SPECT全身平面显像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值治疗前为(32.23±11.21)μg/L,治疗后为(18.17±7.45)μg/L,Tg在^131I清甲治疗DTC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DTC ^131I清甲治疗效果好;②DTC术后 ^131I清甲治疗效果影像学评价中,SPECT/CT融合显像弥补了SPECT全身平面显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与^131I-全身显像(^131I-WB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随访和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检测83例DTC病人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在给予5.55GBq ^131I-治疗5~7d后行^131I全身显像,对^131I-全身显像所示肿瘤转移灶的数量和范围行半定量法评分,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评价血清Tg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DTC血清Tg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关系的差异。结果87.95%(73,/83)的DTC病人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和^131I-WBS显像符合,9.64%(8/83)的DTC病人血清Tg阳性(Tg〉0.10μg/L)而^131I-WBS阴性,有2.41%(2/83)的DTC病人血清Tg阴性而^131I-WBS阳性(肿瘤转移灶浓聚^131I-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725~0.849,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DTC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有相关性,Tg水平升高预示DTC病人体内存有大量肿瘤转移灶,应对其密切随访并给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31I全身扫描(^131I-WBS)、^99Tc^m-MIBI全身扫描(^99Tc^m-MIBI-WBS)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监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或转移灶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142例^131I治疗DTC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该病^131I-WBS及^99Tc^m-MIBIWBS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并分析实验室血清测定结果。结果:^131I-WBS对DTC转移灶的敏感度为85.1%,特异度为84.2%,阳性预测率为72.7%,阴性预测率为92%;^99Tc^m-MIBI-WBS对DTC转移灶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5.5%,阳性预测率为88.9%,阴性预测率为91.3%。两项检查联合对DTC转移灶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6.4%,阳性预测率为76.9%,阴性预测率为100%。血清Tg水平测定对判定DTC是否存在转移灶具有指示意义。结论:^131I-WBS与^99Tc^m-MIBI-WBS联合应用可以弥补单一种类显像的不足,提高转移灶的检出率。血清Tg测定结果可以用于评价DTC术后患者是否存在转移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131I-WBS)联合应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131I治疗后的意义。方法2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4~6周用131I首次行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3~6个月后重复治疗,治疗中131I-WBS和Tg测定同期完成。结果在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时,显像发现淋巴、肺及骨转移5例,其余转移灶于3~6个月后二次治疗时发现,有5例患者(17.2%)Tg测定在正常范围,而131I-WBS出现转移灶 3例患者(10.3%)Tg测定异常,而131I-WBS正常。结论Tg测定和131I-WBS可作为诊断DTC有无转移的重要指标,二者在随访中应联合应用,可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