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而心血管疾病 (CVDs)和肾功能衰竭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1] 发现 ,约 80 % 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CVDs;消除年龄因素的干扰 ,糖尿病患者死于CVDs的危险比普通人群增加 3 0倍 ;既往无心肌梗死 (MI)病史的 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CVDs死亡率增加 7 5倍 ,既往有MI病史的 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CVDs死亡率增加 3 0倍。许多因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AS)、血脂代谢异常、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血小板积聚活化及血液凝血功能异常等是引起CVDs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和 …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疾病。它危害1600余万美国人,在全世界则高达1亿3500万人。全球成年人糖尿病的发生率估计达5.4%,至2025年,成年人罹患糖尿病的人数可高达3亿。糖尿病可使发生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死亡的危险和总死亡率显著增加。有糖尿病的人10~15年发生致死性CHD的危险性与既往有CHD的患者相同。长期糖尿病合并先在CHD与发生致死性CHD的危险性和总死亡率显著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临床特点及冠脉特征,对120例CHD患者按CHD合并DM和不伴有DM分组,并对两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HD合并DM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受累程度高且弥漫性血管病变多见,射血分值低,并且DM病程越长越易发生多处血管病变。CHD合并DM患者的无痛性心肌缺血和梗死以及心衰的发生率高,病情重,预后差。提示CH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多种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CHD合并2型DM患者左主干及三支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对2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CHD均以老年多见(χ2=15.204,P<0.001));<60岁男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3,P<0.01);283例CHD患者仅高血压与其它各危险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等级相关及回归分析仅高血压与CHD有显著相关(r=0.993,t=15.654,P<0.001)。男性CHD以合并高血压及吸烟因素居多,女性CHD以高血压及糖尿病因素居多,男女CHD对比吸烟、糖尿病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916、χ2=11.740,P<0.001)。高TG、低HDL-C与高TC、高LDL-C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性别、年龄随着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多CHD增加,合并2个危险因素组最多见,为35.3%,2个以上危险因素组冠心病并未随着危险因素增多而增加。结论老年、高血压是CHD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是男性CHD主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是女性CHD主要的危险因素;男女CHD患病率与年龄有关,<60岁时男性CHD发病率高于女性;血脂异常中高TG、低HDL-C为CHD主要的危险因素;CHD合并2个危险因素最多见。CHD的防治不仅要重视高危人群,也要加强低危人群的宣教和预防,综合干预和积极控制已明确的危险因素,可能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发生部位及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入糖尿病患者非创伤性骨折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入糖尿病无骨折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骨折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以髋部骨折人数最多,占到32.5%,其次为脊柱、肱骨/前臂、小腿/股骨,占比为17.5%、15.0%、15.0%,两组各种风险因子比较中,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中风病史、骨折既往病史均为糖尿病非创伤性骨折发生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以髋部骨折发生率最高,而既往骨折病史、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疾病发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卒中的患病危险相关。目的:根据个体参试者的数据评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主要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疾病危险的关系。数据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人工检索参考文献目录以及与具体研究者联系确定相关研究。研究选取:所有检出的有基线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随访(≥1年)了主要血管病发生率和/或病因别死亡率的前瞻性研究都包括在内。如果入选患者既往有心血管病史则予除外,有已知 CHD 或卒中者也排除在外。数据提取:在31项前瞻性研究中,154211例参试者提供了个人记录。在138万人年随访期间,有6944例首次发生非致命心肌梗死或卒中事件,有13210例死亡。一般都有明确的病因别死亡率。校正已知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混淆作用以及回归稀释偏倚后,用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相关分析。数据综合:各年龄组(40-59、60-69和≥70岁)日常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与 CHD、脑卒中、其他(即非 CHD、非卒中)血管性死亡以及非血管性死亡大致呈对数线性关系。各年龄组在日常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范围内均不存在一个阈值。在校正年龄及性别后,日常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1 g/L,发生 CHD 的风险比为2.42(95%可信区间[CI],2.24-2.60),脑卒中为2.06(95% CI,2.28-3.35),其他血管性死亡为2.76(95% CI,2.24-2.60),非血管性死亡为2.03(95% CI,1.90-2.18)。进一步校正其他已确定的血管危险因素后,CHD 和卒中的风险比减少到大约1.8。在7011例有 C-反应蛋白数值的参试者亚组中,在校正 C-反应蛋白后,CHD 结果没有根本改变。按照性别、吸烟、血压、血脂水平或研究设计特点进行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与 CHD 或卒中的关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我们在这项大型参试个体汇总分析中发现,健康中年人日常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广泛的条件下与 CHD、卒中、其他血管性死亡及非血管性死亡有中等强度的关联。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 对2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CHD均以老年多见(χ2 =15.204,P<0.001));<60岁男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803,P<0.01);283例CHD患者仅高血压与其它各危险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等级相关及回归分析仅高血压与CHD有显著相关(r =0.993,t=15.654,P<0.001).男性CHD以合并高血压及吸烟因素居多,女性CHD以高血压及糖尿病因素居多,男女CHD对比吸烟、糖尿病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23.916、χ2 =11.740,P<0.001).高TG、低HDL-C与高TC、高LDL-C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性别、年龄随着危险因素数目的 增多CHD增加,合并2个危险因素组最多见,为35.3%,2个以上危险因素组冠心病并未随着危险因素增多而增加.结论 老年、高血压是CHD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是男性CHD主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是女性CHD主要的危险因素;男女CHD患病率与年龄有关,<60岁时男性CHD发病率高于女性;血脂异常中高TG、低HDL-C为CHD主要的危险因素;CHD合并2个危险因素最多见.CHD的防治不仅要重视高危人群,也要加强低危人群的宣教和预防,综合干预和积极控制已明确的危险因素,可能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这一事实已众所周知,一些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明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CHD)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3-4倍。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至少是普通人群的3倍以上,单纯糖尿病患者在10年内发生心肌梗死或冠脉死亡的危险性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当,且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远较非糖尿病患者差。此外Lasko等对313例2型糖尿病进行的7年随访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减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C—C)以及甘油三酯(TG)增高,是2型糖尿病发生CHD的独立危险因素。Lamarche等发现。空腹胰岛素,载脂蛋白β(APOB)和小而致密的LDL(sLDL)水平亦是2型糖尿病发生CHD的重要危险因素。还有研究发现载脂蛋白C3(APOC3)升高具有明显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水平的升高往往预示CHD事件的危险性增加。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ATPⅢ)中.明确将糖尿病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并主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降脂冶疗。中国的患者也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有统计显示在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诊断明确的CHD患病率为35.3%。中国糖尿病管理合作组先后于1998年、2001年和2003年3次参加亚洲多国家、多中心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未获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吸烟、增龄及饮食习惯等,但尚不能圆满解释CHD的某些流行病学特点。近10余年来,通过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了不少新的CH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1 高半胱氨酸近年来研究证明,高半胱氨酸过高可能是引起CHD的一个危险因素。动物实验证明,高半胱氨酸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一组临床研究发现[1],血浆高胱氨酸的平均含量,CHD组为0.755mmol/L,非CHD组为0.403mmol/L,CHD组较非CHD组显著增高(P=0.0001)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创伤性骨折组(骨折组)72例和无骨折组(对照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方法、中风及心脏病史、既往骨折病情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骨密度(BM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非创伤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骨折病例中,髋部是最常见的骨折部位(31.6%)。骨折组患者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风病史、既往骨折病史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4.461、16.642、4.140、7.771,P<0.05),BMD低于对照组(t=4.452,P=0.03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既往骨折病史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00、10.419,95%CI=1.180~12.237、3.727~29.132)。结论: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中髋部骨折发生率最高,既往骨折病史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2型糖尿病(DM)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冠脉造影确诊的596例CH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DM组130例,非DM组466例,比较两组冠脉病变影像资料与危险因素.结果 合并DM的CHD患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血尿酸(UA)发生比例较不合并DM的单纯CHD患者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高,病变程度重,较非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合并DM患者合并危险因素多,冠脉病变较重.  相似文献   

12.
秦明照 《中国医药导刊》2002,4(5):334-335,380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相继公布,提出了“糖尿病远非葡萄糖的问题,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在糖尿病的防治策略中提出了“超越以葡萄糖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全面防治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 我国属糖尿病中等患病率国家,而慢性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的冠心病(CHD)、中风、周围血管疾病(PVD)的患病率至少高出非糖尿病的1~3倍。最近的Finnish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7年心肌梗死(MI)发生率是非糖尿病的2~3倍。糖尿病作为一种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它危险因素相比更具重要性。从循证医学的观点,积极干预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对降低糖尿病患者CVD危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卒中的患病危险相关。 目的:根据个体参试者的数据评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主要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疾病危险的关系。 数据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人工检索参考文献目录以及与具体研究者联系确定相关研究。 研究选取:所有检出的有基线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随访(≥1年)了主要血管病发生率和/或病因别死亡率的前瞻性研究都包括在内。如果入选患者既往有心血管病史则予除外,有已知CHD或卒中者也排除在外。 数据提取:在31项前睁眭研究中,154211例参试者提供了个人记录。在138万人年随访期间,有6944例首次发生非致命心肌梗死或卒中事件,有13210例死亡。一般都有明确的病因别死亡率。校正已知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混淆作用以及回归稀释偏倚后,用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相关分析。 数据综合:各年龄组(40-59、60-69和≥70岁)日常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与CHD、脑卒中、其他(即非CHD、非卒中)血管眭死亡以及非血管性死亡大致呈对数线性关系。各年龄组在日常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范围内均不存在一个阈值。在校正年龄及性别后,日常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1g/L,发生CHD的风险比为2.42(95%可信区间[CI],2.24—2.60),脑卒中为2.06(95%CI,2.28-3.35),其他血管性死亡为2.76(95%CI,2.24—2.60),非血管性死亡为2.03(95%CI,1.90-2.18)。进一步校正其他已确定的血管危险因素后,CHD和卒中的风险比减少到大约1.8。在7011例有C-反应蛋白数值的参试者亚组中,在校正C-反应蛋白后,CHD结果没有根本改变。按照性别、吸烟、血压、血脂水平或研究设计特点进行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与CHD或卒中的关联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我们在这项大型参试个体汇总分析中发现,健康中年人日常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广泛的条件下与CHD、卒中、其他血管性死亡及非血管性死亡有中等强度的关联。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DM)是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子,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CHD的危险性增加2~4倍,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10倍。为探讨糖尿病合并CHD的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特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05例住院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行选择性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临床干预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53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D问卷调查结果,分为ED组和非ED组,分析糖尿病E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3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有ED者90例(ED组),ED发生率为55.2%,不伴ED者63例(非ED组)。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及有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史及周围神经病变病史为ED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史及周围神经病变病史为男性糖尿病性ED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多合并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易患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促使发生脂代谢异常,使心血管系统患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增高,糖尿病患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约占80%,并使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减少1/3,其中冠心病约占死亡原因的55%[1],为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CHD患者(Ⅱ组)的血脂变化特点,观察了血脂在正常人,2型糖尿病无CHD患者(Ⅰ组)以及Ⅱ组中的变化,探讨血脂异常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肪因子内脂素与缺血性卒中(IS)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42例诊断为IS的患者,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内脂素、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中,内脂素、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TC、LDL-C与IS的发生呈正相关;HDL-C与IS的发生呈负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内脂素、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是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内脂素是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作为炎性因子及促炎症因子参与血管炎性反应的发生,同时引起血管内皮受损等作用而导致IS发生风险的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对74例高血压并CH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心肌梗塞34例(MI组),心绞痛40例(AP组),右上肢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通过公式计算出PP,与对照组(非CHD的高血压病患者)4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I组及AP组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MI组PP与AP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PP增高与CHD的危险性有关,是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其发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58例患者分为CHD组(n=180)和对照组(n=78),分析CHD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冠状动脉病变者180例,CHD组各种危险因素在发生频率前3位是:高龄(73.33%)、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67.78%)、高血压(61.67%);累积病变血管共375支,好发血管依次为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主干;血管狭窄程度以75%-99%为主197支(52.53%);患者多以三支病变为主71例(39.44%):CHD组的性别、高龄、合并吸烟、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F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HDL-C/TC)、LDL-C异常及FG、HDL-C/TC,LDL-C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2组间糖尿病发病率、HDL-C、TC、TG(甘油三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纤维蛋白原(FG)可能为CHD的危险因素,CHD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并不高,福建地区CHD的危险因素为:男性、高龄、吸烟、高血压、高FG、低HDL-C/TC、高LDL-C,冠脉的病变支数与严重程度随危险因素的个数增多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与非DM的冠心病患者置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药物洗脱支架(biodegradable polymer drug-eluting stent,BP-DES)的远期预后。方法 连续纳入阜外医院2013年1—12月1572例置入BP-DES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随访2年,比较随访期间合并DM与未合并DM患者的远期预后。结果1572例患者中DM患者421例(DM组),非DM患者1151例(非DM组)。DM组合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心梗病史、既往PCI/CABG病史)、其他合并症(既往脑卒中病史、外周动脉疾病史)、使用相关药物(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以及相关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右冠脉和三支病变)的比例均高于非DM组(P<0.05)。2年随访结果显示,DM组再发心肌梗死(心梗)的发生率高于非DM组(3.6%比1.5%,P=0.01)。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靶病变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以及出血和大出血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DM是置入BP-DES冠心病患者再发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32,95%CI:1.215~4.870,P=0.012)。多因素COX分析显示:DM并不是置入BP-DES冠心病患者再发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89,95%CI:0.984~4.833,P=0.056)。吸烟、多支病变、B2或C型病变是置入BP-DES冠心病患者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合并DM患者常伴随更多临床高危因素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置入BP-DES的DM患者再发心梗的发生率高于非DM患者。经校正多种危险因素后,DM并不是置入BP-DES冠心病患者再发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传统的临床高危因素及复杂高危的冠脉病变则是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