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佳途径.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视网膜下移植(ST)组与玻璃体腔内移植(VT)组,12只/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6h、24h、72h、7 d、14d和28 d,动态检测各组ERG b波;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8d,采用HE与尼氏染色法检测各组RGC密度及内层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IR组缺血再灌注后,ERG b波下降,缺血再灌注后72 h,IR组ERG b波降到最低幅值,缺血再灌注后28 d,ST组与VT组ERG b波高于IR组(P<0.01);HE染色光镜下观察,IR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内层视网膜变薄,ST组与VT组节细胞层神经节细胞较多,视网膜内层较厚;IR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较小,内层视网膜厚度较薄,均低于ST组与VT组(P<0.01),ST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与内层视网膜厚度均高于VT组(P<0.05).结论 骨髓MSCs视网膜下移植与玻璃体腔内移植均能显著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髓MSCs视网膜下移植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兔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兔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通过肾动脉灌注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观察其对I/R损伤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28只兔的骨髓干细胞,建立肾脏I/R损伤模型后随机均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于肾血流恢复后经肾动脉推注骨髓干细胞悬液,对照组同样方法推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I/R损伤前和I/R损伤后第1、3、5、7、14、21、28天于兔耳缘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观察肾功能情况,相同时间点取肾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I/R损伤后第1天和第3天两组动物Scr、BUN均达到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第7天后移植组Scr及BUN水平逐渐低于对照组,到实验观察结束时的第28天,对照组Scr和BUN分别为(135.6±32.5)μmol/L和(10.9±2.5)mmol/L,移植组Scr和BUN分别为(90.1±11.1)μmol/L和(8.0±1.5)mmol/L,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I/R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能较早的降低肾脏I/R损伤后血清Scr和BUN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I/R损伤后肾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能力,为肾脏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健康3周龄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平行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16只小鼠。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B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到细胞移植组小鼠中,平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变化、损伤肾组织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变化和肾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分离培养的BMSCs增殖旺盛,纯度较高,且均质性和稳定性好。②平行对照组小鼠整体状态差,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明显升高,组织形态学出现肾小球崩解,肾小管结构消失,肾间质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细胞移植组小鼠整体状态良好,肾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组织形态学未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BMSCs在体外易分离培养,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移植BMSCs后,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来促进肾缺血-灌注损伤后小鼠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高羽亭  丁国永 《中外医疗》2009,28(21):25-2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①取健康Wistar周龄大鼠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培养纯化扩增。②健康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建立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5mL,约106个。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mL。1周后观察2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存活率以及肝脏修复情况。结果 ①分离培养的BMSCs增殖旺直,纯度较高,且均质性和稳定性好。②实验组大鼠成活率达80%,肝细胞逐渐恢复正常,损伤的肝组织得到修复,而对照组大鼠腹腔积水.粘连,成活率达30%。2组成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尾静脉移植BMSCs后,可提高大鼠肝组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hBMP-7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脏BMP-7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肾脏内源和外源BMP-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IRI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兔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Ⅰ组)、单纯BM-MSCs移植组(Ⅱ组)和基因修饰的BM-MSCs移植组(Ⅲ组)(n=15)。构建hBMP-7重组腺病毒并转染兔BM-MSCs,建立肾脏IRI模型后,移植组于肾血流恢复后经肾动脉推注单纯和基因修饰的自体BM-MSCs,对照组同法推注等量生理盐水。3组分别于术后3、7、14 d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取5只兔经耳缘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Crea)和尿素(Urea),观察肾功能情况;同时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行肾小管损伤评分,ELISA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肾脏hBMP-7和BMP-7的蛋白浓度和mRNA表达。结果肾脏IRI后3、7、14 d,Ⅲ组Crea和Urea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肾小管损伤评分均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检测到第3、7、14天hBMP-7蛋白[(81.8±25.5)、(107.8±33.4)、(49.6±17.8)pg/mg]和mRNA(0.82±0.12、0.69±0.13、0.42±0.10)的表达并维持至少2周;Ⅲ组第3、7、14天BMP-7 mRNA(1.08±0.33、1.36±0.17、1.64±0.21)和BMP-7蛋白(95.9±21.3、137.0±14.9、192.1±18.0)的表达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hBMP-7基因修饰的BM-MSCs移植既能携带外源性hBMP-7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中表达,又能提高内源性BMP-7的表达,减轻肾脏损伤,促进肾脏修复,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交通业、建筑业及体育事业等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但由此引发的健康和安全隐患也日益突出。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SCI)的持续高发就是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显著表现之一。目前 ,发达国家的脊髓损伤发病率在2 8.3~ 45人 /百万人·年 ,我国每年约有五万人发病 ,以青少年为主 ,呈每年递增 10 %的上升趋势。由于脊髓损伤治疗困难 ,终身致残率较高 ,这无疑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个多世纪以来 ,医疗界先后采用了手术吻合、手术减压、药物治疗、局部冷冻、物理康复、大网膜移植、以及应用酶试剂来抑制和消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介入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皮下注射,待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达30×109/L左右后可抽取自体骨髓200 ml。自体骨髓经干细胞分离试剂盒处理获取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干细胞介入移植术,将间充质干细胞超选入脑病变供血动脉。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FIM评分,应用国际通用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定其运动和认知能力。结果:1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移植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MSCs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症状,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指组织或器官缺血后重获血供反而加重损伤的现象。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移植治疗肠I/R损伤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MSCs移植治疗肠I/R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血缺氧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生物学特点、细胞凋亡改变及对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MSCs,取生长活性较好的同代细胞进行研究。组1为对照组,常规培养;组2、组3、组4为实验组,分别予缺血缺氧处理2.5,4.5,6.5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s形态,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染色后胞核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PCR技术分析Caspase-3mRNA表达水平。结果:倒置显微镜下MSCs形态纤长,多呈梭形、纺锤形、成纤维细胞样。对照组细胞核染色均匀,无明显凋亡改变;实验组MSCs细胞核出现染色质凝聚、边缘化,部分细胞核裂解为碎块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缺血缺氧处理2.5,4.5,6.5 h后MSCs凋亡率分别为(5.30±0.56)%、(9.83±0.87)%(、19.87±1.88)%,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实验组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且随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水平逐步增加。结论:缺血缺氧培养条件下,MSCs可出现凋亡改变,且细胞凋亡率随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Caspase-3参与了MSCs的这一凋亡过程,且表达水平随缺血缺氧干预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 ,MSCs)在缺血心肌中转化为心肌细胞并改善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结扎兔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塞 (acutemyocardiuminfarction ,AMI)模型 ,骨穿抽取骨髓 ,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术后 2周进行心肌梗塞瘢痕处移植 5 溴脱氧尿嘧啶 (Bromodeoxyuridine,Br 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对照组注射培养基。AMI术前、AMI术后 3d及移植后 4周做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 ,移植后 4周用导管检查法测左室压力变化 ,随后处死动物取左室标本切片 ,采用免疫荧光方法鉴定植入细胞。结果 :细胞移植组左室切片中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即植入细胞 ,对照组未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MSCs移植后 4周左室收缩末期直径 (LVESD)、舒张末期直径 (LVEDD)均小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1及P <0 .0 5 ) ,小轴缩短率 (△D % )、射血分数 (EF)均大于对照组 (均为P <0 .0 1 )。导管测压显示MSCs移植组左室舒张末期压 (LVEDP)低于对照组、左室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 (±dp/dt)高于对照组 (均为P <0 .0 1 )。 结论 :缺血心肌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依赖组织微环境转化为心肌细胞修复梗塞心肌 ,显著改善心功能 ,可用于心肌梗塞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MSCs用DAPI标记后注入受体雌性SD大鼠体内.30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对照组(C组)、MSCs+I/R组(M组)、DMEM-F12+I/R组(D组).7d后观察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并观察DAPI标记的MSCs在受体大鼠肾脏的分布情况.结果 M组在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上,均明显好于D组;M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D组,Bax/Bcl-2比值和凋亡指数均低于D组.I/R后7 d内未发现MSCs定位于肾组织中.结论 外源性MSCs可以减少I/R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促进Bcl-2表达,从而有利于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Song WW  Bai H  Wang CB  Yu LL  Ou JF  Zhao Q  Su YN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0):2149-2152
目的 探讨二氯化钴(CoCl2)诱导的化学性低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用CoCl2建立化学性缺氧模型,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在不同CoCl2浓度(0、100、150、300 μmol/L)和不同时间(0,12 h及1、2、4、6、7 d)的增殖情况,0 μmol/L CoCl2组为常氧组,后3个浓度组为低氧组.结果 化学缺氧12 h内,hBMSC增殖被抑制;1、2、4 d时各低氧组细胞增殖均高于常氧组,但300 μmol/L CoCl2组与常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00μmol/L CoCl2组(0.139±0.003、0.178±0.005、0.224±0.005)和150 μmol/L CoCl2组(0.202±0.020、0.224±0.019、0.263±0.004)增殖明显高于常氧组(0.134±0.005、0.167±0.004、0.206±0.005),其中150μmol/L CoCl2组1 d时增殖最显著(均P<0.05).6 d时100、150 μmol/LCoCl2组细胞增殖(0.258±0.020、0.264±0.008)仍高于常氧组(0.248±0.004),但优势逐渐减弱(P<0.05).7 d时这种低氧促增殖的效应消失.结论 CoCl2诱导的化学性缺氧可以促进hBMSC增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31-35
目的探讨富集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兔椎间关节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健康10周龄的新西兰大白兔96只,雌雄不限,随机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设为空白对照组(4组)。剩余72只新西兰大白兔均经前路腹膜外行腰椎间盘切除脊柱融合术,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1组(n=24)、2组(n=24)、3组(n=24)。1组建模成功后不采取任何措施处理,常规饮食、饮水;2组给予纤维蛋白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干预;3组在2组基础上联合富集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干预,比较四组大白兔第12周时阶段活动程度、四组大白兔椎体后缘高度丢失情况、椎间关节融合情况、X线侧位片上测量Cobb角情况。结果 1组关节活动范围与活动度低于2组、3组、4组(P0.05),2组、3组关节活动范围与活动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4组关节活动范围与活动度最差;四组大白兔椎体后缘高度丢失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1组椎间关节融合分级高于2组、3组、4组(P0.05),2组、3组关节融合分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4组关节融合分级最差;四组大白兔Cobb角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兔椎间关节融合中,富集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促进兔椎间关节融合,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三磷酸腺苷(ATP)对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抽取兔骨髓,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法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养传代,观察不同代细胞的生长特性;在第三代时加入ATP,观察MSCs的形态学变化,并行诱导细胞的组织化学染色。结果MSCs在体外可以扩增,以第三代细胞的增殖最快,在ATP存在的条件下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结论MSCs在体外ATP的作用下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 ,BM -MSCs)向神经元定向诱导分化及分化前后体外培养的条件。方法 :无菌条件下收集兔股骨骨髓 ,用相对密度为 1 0 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白膜层细胞群 ,贴壁法筛检其中的MSCs ,用DMEM H条件培养基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分别取 5和 10代的MSCs向神经元定向诱导。诱导后更换为神经培养基继续培养 ,并在 1~ 2 0d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分化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结果 :兔骨髓MSCs在DMEM H条件培养基中建立高纯度的细胞培养 ,能够稳定地连续传代达 10代以上。不同代数的MSCs诱导后均表达巢蛋白 (nestin)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enolase ,NSE)。诱导后NSCs在神经培养基中继续存活 2 0d以上 ,但未见扩增。结论 :兔骨髓MSCs能够诱导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 ,且诱导前后的MSCs均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存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源性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与CD133+肾脏细胞对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3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I/R组、I/R+MSCs组、I/R+CD133+肾脏细胞组,每组8只。在各组模型建立后的第1、2、3、7天分别处死2只。获取动脉血,检测其血尿素氮(BUN)与肌酐(Cr)水平;切取肾组织,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并对受损肾组织行急性肾小管坏死程度(ATN)评分。应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肾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水平。结果 ① I/R+MSCs组术后BUN、Cr水平,ATN评分及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低于I/R组,以术后第7天的差异最为显著,P<0.05。I/R+MSCs组术后HG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高于I/R组,以术后第7天的差异最为显著,P<0.05。② I/R+ CD133+肾脏细胞组的术后BUN、Cr水平,ATN评分及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低于I/R组,以术后第3天的差异最为显著,P<0.01。HGF的检测结果与之相反,I/R+ CD133+肾脏细胞组术后HG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高于I/R组,以术后第3天的差异最为显著(P<0.01)。③ I/R+ CD133+肾脏细胞组与I/R+MSCs组比较,其术后BUN、Cr水平,ATN评分及TNF-α水平较低,HGF水平较高(P<0.05)。结论 MSCs与CD133+肾脏细胞可能通过内分泌方式调控细胞因子,改善微环境,促进由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恢复,而CD133+肾脏细胞对急性肾损伤的修复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H2O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以CD44鉴定后以不同浓度H2O2作用于MSC,建立MSC氧化损伤模型,通过MTT法检测MSC细胞损伤程度。结果在0.02%,0.04%,0.06%,0.1%,0.12%,0.17%,0.21%(V/V)浓度H2O2作用1h对MSC活性无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0.1%~0.21%浓度H2O2分别作用3,6和12h引起MSC增殖活性降低,呈量效依赖关系。结论0.1%~0.21%浓度H2O2作用3h后对MSC增殖起抑制作用,最佳H2O2作用浓度为0.12%和3h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体外原代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为用于组织工程学的种子细胞培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自兔股骨、胫骨取骨髓,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采用常规培养液及含矿化液的培养液两组进行培养,对第3代细胞进行酶动力学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及钙结节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时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两组细胞其培养液中的ALP含量不断升高,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矿化液诱导组第2,6,10天的AL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细胞表现出成骨细胞特性,在体外长期不传代培养时可形成钙结节。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增殖能力很强,可以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可作为组织工程学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