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对2000年3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Rathke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21例中。8例男性,13例女性;入院后21例病人均行了头颅CT和MRI检查。鞍区Ratllke囊肿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野缺损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15例经鼻-蝶窦入路,6例经右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术前正确诊断为Rathke囊肿11例。其余10例均被误诊。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患者头痛症状和视力、视野障碍均有改善,术前有内分泌功能障碍者术后63.6%(7/11)得到改善,无复发病例。结论 鞍区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MRI检查有助于其鉴别诊断。经蝶窦显微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颅骨、硬脑膜转移性肿瘤4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颅骨、硬脑膜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单发结节型颅骨、硬脑膜转移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人术前症状消失,头痛缓解。病理结果:肺鳞癌颅骨、硬脑膜转移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颅骨、硬脑膜转移1例,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小细胞未分化肺癌颅骨、硬脑膜转移1例,术后6个月后失访;恶性B细胞型淋巴瘤硬脑膜转移1例,术后3个月复发,未治疗,术后1年死亡。结论单发结节型颅骨、硬脑膜转移瘤临床少见,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福建省立医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手术切除听神经瘤91例,术前均经CT及MRI诊断,术后经病理证实,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中后窝巨大面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结果全切除肿瘤,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经鉴别后诊断为面神经鞘瘤,术后右侧面神经功能HBⅥ级。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颅内面神经鞘瘤较罕见,确诊多需手术和病理证实,术前面瘫程度≥H-BⅢ级的病人,应尽快手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5.
侧脑室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善侧脑室内脑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23例侧脑室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临床以头痛等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症状者15例,以进行性单侧肢体肌力减退起病者4例,以记忆力下降起病者5例,以癫痫起病者2例。根据肿瘤影像学特点和病理性质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和综合治疗策略。6例选择经纵裂胼胝体前部入路,5例经额中回皮层脑室入路,4例经纵裂胼胝体前部联合额叶皮层入路切除前角和体部位置较前的肿瘤,7例经顶叶皮层入路切除三角区及体部位置偏后的肿瘤,1例经枕叶皮层入路切除枕角肿瘤。6例应用术中导航定位,4例应用术中B超监测。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瘤且级别在Ⅱ级以上者行化疗和放疗,化疗方案为卫萌-26+氯乙环已亚硝脲(甲基-CCNU),放疗方案根据胶质瘤病理级别和范围进行个体化设定。采用电话、门诊及邮件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在显微外科治疗的79例侧脑室肿瘤中23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其中星形细胞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中枢神经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肿瘤主体位于侧脑室前角和体部15例,位于三角区及后角8例。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15例,次全切除肿瘤6例,部分切除肿瘤2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8例,较术前加重2例,无明显变化3例,因肺部感染并发症死亡1例。随访显示存活1年以上有17例,术后1年内死亡6例。结论侧脑室胶质瘤术前应充分了解肿瘤在侧脑室解剖位置、毗邻关系、血供及是否合并有脑积水等,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可降低致残率而取得良好疗效。导航辅助或B超实时监测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策略可使侧脑室胶质瘤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斜坡异位泌乳素垂体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斜坡异位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该例患者表现为高泌乳素血症,MRI检查发现斜坡病变,术前诊断为脊索瘤。采用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肿瘤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泌乳素阳性,术后未完全降至正常,口服溴隐亭治疗,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斜坡异位垂体腺瘤临床罕见,误诊率高;仍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有症状的Rathke's裂隙囊肿术前术后内分泌功能紊乱情况及处理方法,以及术后复发问题.方法 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Rathke's裂隙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内分泌改变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叫顾性分析.结果 4例术前头痛患者术后均缓解,6例术前视力障碍术后缓解5例,9例术前性功能障碍及月经紊乱术后好转6例,而乖体功能低下及尿崩症不易恢复.在12~66月(平均34.5月)随访中,经颅全切除6例末见复发,而经蝶手术5例中 2例大部切除者复发,复发2例病理上均合并慢性炎症浸润及局灶性鳞状上皮细胞.结论 Rathke's裂隙囊肿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各异,术前确诊常常存在困难.术前术后患者的内分泌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及激素替代治疗.术中尽量追求囊肿的全切除并取得足够的病理组织对明确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合并有鳞状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的患者术后应注意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后颅窝小脑幕脑膜瘤诊断、分型及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1990年1月至2002年5月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后颅窝小脑幕脑膜瘤30例,其中小脑幕外侧型10例,中央型9例,内侧型5例,小脑幕切迹缘型2例,跨小脑幕上下双向生长4例。均采用显微手术。SimpsonⅠ级切除12例,Ⅱ级切除13例,Ⅲ级切除5例。结果 术后死亡1例,术后因脑积水行V-P分流术1例。29例随访6个月至6年,均恢复学习或工作,1例复发,行γ-刀治疗。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正确选择手术入路,熟练的显微手术技术,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及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垂体炎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肉芽肿性垂体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结果 7例肉芽肿性垂体炎术前误诊6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尿崩症、高泌乳素血症和垂体功能低下.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鞍区病变沿增厚的垂体柄呈“舌状”向鞍上扩展.6例采用经鼻蝶窦入路,1例因术前诊断垂体脓肿而采用经额下入路手术治疗,术后口服激素替补治疗,多数症状缓解,影像学检查证实病灶明显缩小甚至消失.结论 肉芽肿性垂体炎手术治疗可明确病理诊断,缓解症状,术后应口服激素替补治疗,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讨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0年5月至2009年6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Rathke囊肿病例,均采用经鼻—蝶窦入路并术中辅助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7例Rathke囊肿手术治疗过程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1~2个月患者激素水平均恢复正常。随访6月至5年无复发。结论 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CT与MRI检查有一定特异性,但难以与其它鞍区囊性病变相鉴别。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是目前Rathke囊肿的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颅内肿瘤术后脑梗塞25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 分析探讨颅内肿瘤手术后脑梗塞的发生原因、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25例经CT和/或MRI证实的颅内肿瘤术后脑梗塞的发生时间、发生年龄、发生部位及其与颅内肿瘤位置的关系。结果 25例颅内肿瘤术后脑梗塞平均年龄50.5岁,其中21例出现在术后24h内;22例发生于颅底和深部肿瘤手术后;15例位于基底节区。恢复良好20例、症状改善3例、死亡2例。结论 颅内肿瘤术后脑梗塞是由于血管损伤、脑牵拉伤、脑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脑灌注压下降、脑血管闭塞所致。术中和术后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诊断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患者6例的临床表现及颅脑磁共振(MRI)特点。结果男4例、女2例口服氟乙酰胺后出现头痛、抽搐及其他神经系统表现。颅脑磁共振表现为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弥漫性对称分布的细胞毒性水肿性病变。经过治疗6例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或全部缓解。6例患者在6~10 d后复查头颅CT(2例)或MRI(4例)显示病灶完全消失。结论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缺乏特异性,但头颅MRI表现能对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早期诊断及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收治的64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临床经验。结果出院时按GOS评价:良好43例,中残10例,曹残6例,植物2例;死亡3例。结论正确认识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发生原凶、及时手术、术后正确地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和减轻术后脑梗塞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颅内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治经验,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资料。6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均行放疗。结果5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6例临床症状均改善。术后随访时间2~6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颅内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易误诊,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结果进行诊断,以手术为主,并辅助放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以急性多发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微栓子监测检查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纳入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患者1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实验室血液学、头颅MRI、微栓子监测结果及其治疗和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包括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眩晕、肢体抽搐等。头颅DWI示急性多发脑梗死,病灶播散性分布,不符合单支动脉供血区,同时累及双侧前循环或前后循环。11例行D-dimer检查者8例升高。7例行微栓子监测有5例阳性。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包括:肺癌5例,胰腺癌3例,胃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转移性低分化粘液腺癌原发肿瘤部位不明各1例;诊断时就已有远处转移者10例。病程中缺血性卒中复发者7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预后差。结论对于不符合单支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急性脑梗死,需要考虑可能合并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凝血功能筛查高凝状态和微栓子阳性可能是诊断提示线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纵裂间入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血管病病房自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采用经纵裂间入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 结果 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其中3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8例夹闭动脉瘤颈后切除动脉瘤.所有患者术后1 d及出院时头部CT证实无脑积水和脑组织缺血梗死发生.术后第3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5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其中2例患者出现额叶精神症状,1周后恢复.本组无手术致残及死亡者. 结论 经纵裂间入路可以充分显露前交通复合体、动脉瘤颈并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同时可以清除血肿,减轻术后血管痉挛,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