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祚民治疗黑色出于天庭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宋祚民老中医应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一个验案。“黑色出于天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一语出自《内经.灵枢五色篇》,该语是对色诊中出现的几种可能导致死亡的危重病象的总结。宋老在临证时,认出该证并给予及时治疗,挽救患者于危重之中,转危为安,故总结之。 相似文献
2.
3.
罗琦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4,6(1):38-38
杨某,男,54岁,本县横山镇人,1991年元月9日初诊,反复发作性腹痛10年余,曾在某县压院钡剂摄片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在地方治疗无数,特来就诊,诊其痛出右脐旁起,延及全腹疼痛,逐渐加剧,伴见攻窜包块,聚散不定,肠鸣漉漉,口淡无味,食少脘痞,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紧,药用,白芍,炒枳实,青陈皮,清半夏各10克,柴胡、木香,厚朴,佛手,防己各9克,椒目4.5克,炙甘草3克,3剂。 相似文献
4.
张凤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
<正> 1发热阴耗虚风内动案 患者男,54岁,1987年7月24日住院。患者因右侧半身不遂,语言不利2年,发热2周住院,2周来,体温波动在37.8~38.9℃,伴有咳嗽,吐少量白色粘痰。 入院后,胸片示:右下肺炎。经用抗生素治疗10天,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胸片未见异常。然而近期经常出现四肢抽搐蠕动,数日一发或日发数次。1~3分钟便自行缓解。查脑电图轻度异常,遂以脑梗塞后继发性癫痫治疗,虽应用癫痫药终不能控制其发作,因邀中医会诊。刻下正直发作;项强,牙关紧闭,屈臂伸腿蠕动,两目凝视,呼之不应。2分钟后,发作缓解,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1.
12.
【案一】唐×,男,41岁。1982年2月20日诊。两年前患肾盂肾炎。自去年以来,每于早晚气温低及劳累时,出现左腰胀痛,尿短频、涩痛、余沥,口干欲饮,饮后又觉水液直趋膀胱而欲尿,因而惧饮。舌淡红、苔薄白欠润,脉细滑、尺沉弱。尿检:白细胞(+~++),蛋白(±)。左肾图:排泄延缓。证属上燥下寒之证。缘因下焦虚寒,气化无力,津液不能上承;水寒不化,直趋于下,加以尿频伤津,燥气聚于上。《金匮要略心典》云:“夫上浮之焰非滋不熄,下积之阴非暖不消,而寒润辛温并行不悖。”治当益气温阳促气化,润燥清热宣导水流。处方:黄芪、山药、天花粉各30克,瞿麦、石苇、白术、茯苓各15克,附片12克, 相似文献
13.
14.
15.
1 肝胃气逆致衄证女 ,56岁 ,1 998年 5月 2 5日就诊。 2年前因与人争执 ,气闷在心里 ,1 0余天后出现头晕胀 ,胁痛 ,呃气时作 ,迁延失治 ,病情加重 ,复见衄血 ,每日必作 ,少则几滴 ,甚衄血不止。曾 3次大衄不止 ,经某医院用阻塞和输液 (药物不详 )等治疗方止。近 1年来 ,衄血日益加重 ,以致每日必衄 ,多发于下午 5点左右 ,并有头晕胀痛 ,两耳上部轰鸣 ,阻塞胀痛 ,胁胀呃气 ,心中烦乱 ,失眠多梦 ,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 ,脉弦细数。辨证 :病起与人争执 ,可知其肝气素旺 ,不得发泄 ,致肝气横逆犯胃 ,胃气失降 ,遂成肝胃气逆。本应疏肝和胃降逆为… 相似文献
16.
17.
例1 癔病 迟某,女,23岁,通化四中教师,1977年11月10日入院。主诉(家属代述):苦闷抽搐1d。3d前患者因与学生生气后,心情苦闷,不语,于睡眠醒后痛哭流涕,问语不答,到室外走窜不休,后突然昏倒,口噤握拳,吐白沫,四肢厥冷,抽搐5次后方止。醒后双目直视,心烦善怒,夜不能寐,不进饮食,有时意识较清楚时诉说头痛,心难受,重复说一句话,发音不清而嘶哑,因抽搐而急诊入院。脉证合参,乃肝气不舒而致气机逆乱,阻塞清窍而突然昏厥,不省人事。诊断:厥证(气厥,癔病性抽搐)。治则:舒肝理气,豁痰开窍。处方:桃仁40g,香附15g,青皮15g,柴胡15g,半夏 相似文献
18.
19.
黄云春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15):2344-2344
患者,女56岁,2001年7月4日就诊。患者几个月前自觉舌头中部、腹部及会阴部寒冷如冰,伴腹痛、腹泻,大便日3—4次,不成形。曾就诊于他医,服中药数剂(药物不详),上症于就诊时无改善。今日就诊,症状如前,时值盛夏,因上述三部位寒冷,虽炎热亦不敢吹电扇,且需用热水袋敷腹部及会阴处则舒。诊得两脉弦而缓,舌体略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