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磷酰胺治疗脑炎后瘫痪43例分析王志祥张万霞1986年以来,笔者对病毒性脑炎及乙型脑炎所致脑炎后瘫痪进行系统治疗、随访。现将资料完整的43例作一报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原发病为病毒性脑炎35例,乙型脑炎8例。男21例,女22例;<3岁29例...  相似文献   

2.
我县1974年在坝区、河谷地带出现1次流行性乙型脑炎爆发流行,罹患率16.74/10万,当时通过治疗现症病人,喷洒灭蚊药水和打预防针的综合防治措施后乙型脑炎疫情一直很平稳。2003年我县再次出现15例,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文通过对此次乙型脑炎爆发流行调查分析,以明确我县乙型脑炎的传染源、传播媒介、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选择1994年4月~1996年10月间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后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住院病儿6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1812~12.0岁,平均7.2岁,其中普通型病毒性脑炎22例,腮腺炎后脑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作用机制、病变部位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病毒性脑炎期临床表现有发热、精神行为异常、幻觉、记忆力减退、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等;脑脊液二代测序检测病原菌均为单纯疱疹病毒1型,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均为阴性;影像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额叶、颞叶、岛叶、海马、丘脑异常或无病灶。发病后平均32 d继发为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期临床表现有暴力倾向、出现欣快感、便失禁、肢体无力、哭闹、烦躁、肢体抽搐和绝食等;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均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抗体IgG阳性(1∶10)。与病毒性脑炎时期相比,5例患者中有2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时脑叶、侧脑室旁白质的病灶增大,2例脑叶及没有病灶的部位前后对比没有明显变化,1例出现脑干新发病灶。5例患者自身免疫性脑炎时经激素冲击治疗,其中4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例因自行突然停药导致自...  相似文献   

5.
李维 《中国伤残医学》2014,(12):266-267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与预后。方法:2011年7月~2013年1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36例,所有患儿积极采用综合性对症治疗与护理。结果:所有患儿都干预后出院,无后遗症发生,退热时间为2.56±0.23天,皮疹消退时间为6.87±0.34天,疱疹消退时间为4.87±0.21天。结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临床表现危重,积极的治疗配合合理的护理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入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重症患者20例,在基础治疗控制病情后给予有计划地加强营养饮食支持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经营养支持治疗后第7天、14天、21天、28天、35天、42天的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血中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血钙的含量变化。结果经加强营养饮食的支持治疗后,患者的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血中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血钙的含量在治疗后第7天、14天、21天、28天、35天、42天时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对病毒性脑炎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实施科学、有计划的营养支持治疗,合理补充营养素可以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患者的病情可逐渐好转,合理的营养支持对病毒性脑炎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38例病毒性脑炎后脑电图异常的高压氧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该病在儿童期发病率较高。我院于2004年8月~2007年8月间,对3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病情稳定、但脑电图表现仍异常者,进行了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斑疹伤寒;临床上并不少见,部分病人可并发脑炎。因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极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而延误治疗,导致病程延长。我院1990~1994年共收治25例麻疹伤寒,其中8例在院外先后经过两个以上医疗单位诊治,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入院后,根据热程长,肝脾肿大,按”病毒性脑炎”治疗无效,经外斐氏反应检查后确诊,现分析报告如下。亚临床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在3~9岁。居住农村者7例,城市者1例。入院时病程在8~历天。均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其中抽搐3例、昏迷2例、皮疹3例、肝肿大6例、脾肿大7例、双膝反反射活跃6…  相似文献   

9.
儿童病毒性脑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5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及CT及病原学等检查,作出病毒性脑炎的诊断。经抗病毒,抗炎、能量、血浆等治疗处理。结果:治愈46例,2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早期使用抗病毒药更昔洛韦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在抗病毒治疗中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岑发全 《海南医学》2014,(24):3710-371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其血清、脑脊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有无颅内感染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又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以20例单纯手足口病患儿为对照组,40例合并脑炎的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观察组中轻度组20例,重度组20例。分析各组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与血清、脑脊液中的VEGF和VCAM-1水平的关系。结果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的血清、脑脊液中VEGF和V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手足口病的患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严重组的上述检测指标水平高于轻度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脑脊液中VEGF和V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血清、脑脊液中VEGF和VCAM-1水平与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其浓度的高低与脑炎的严重程度有正相关关系,在临床中可以将患者的血清、脑脊液中VEGF和VCAM-1水平作为诊断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姚钦江 《广西医学》2002,24(2):190-191
目的:探讨应用干扰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991年6月至2000年12月间我科住院治疗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作为治疗观察对象。54例病人中,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住院的26例病人为干扰素加基本治疗为治疗组。1991年6月至1995年12月期间住院的28例病人为基本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期间及结束后病人清醒时间,后遗症、病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10天后清醒率,治疗1个月无后遗症率,治疗结束3个月后无后遗症率,病死率分别为73%(19/26)、46.2%(12/26)、76.9%(20/26)、0%(0/26)和46.4%(13/28)、17.9%(5/28)、32.1%(9/28)、21.4%(6/2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各项均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用于干扰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对促进病人清醒、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片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3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作为甲组,给予卡马西平片进行治疗,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3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作为乙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0.00%,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3.3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甲组患者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整体健康与乙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乙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3.33%,两组患者总满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马西平片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后癫痫的临床疗效相似,但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卡马西平片低。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重型病毒性脑炎的病死率较高,以往采用抗生素,神经细胞营养药物,激素等对症治疗,效果尚不够理想。近年来,国内应用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院自1993年8月以来采用高压混合氧治疗病毒性脑炎2l例,治疗效果较好,其中一例极重型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甚好,现将这一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常见的急性重症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儿科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儿26例,应用更昔洛韦、干扰素联合治疗,与既往单用病毒唑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儿22例比较,疗效显著提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谢汝 《中外医疗》2012,31(21):178-178
目的分析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6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治疗中的EEG资料,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脑电图检测分析。结果68例患者治疗前重度异常8.8%,30d后重度异常患者为0%,多数患者的脑电图恢复正常。结论EEG为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的重要的客观指标,对诊断有指导作用,可作为判断本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又称急性坏死性脑炎,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未经特异性抗病毒治疗病死率可达40%~70%,及时抢救,精心护理极为重要。2003年9月~2004年11月,我院共收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5例,经积极治疗、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继发性病毒性脑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继发性病毒性脑炎*苏智军张奕返史美育向骏郭如意关键词脑炎,病毒性;丙种球蛋白病毒性传染病的病毒感染可侵犯神经系统而致大脑急性炎症,重症患者可发生惊厥与昏迷,因缺乏特效治疗,病死率较高,病后常留有严重后遗症。1994年来...  相似文献   

18.
纳络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纳络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40例疗效分析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儿科(416000)胡凤玉关键词纳络酮,流行性乙型脑炎分类号R971目前,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缺乏特异性治疗,传统的对症治疗后遗症多,疗效不佳。1995年7月~1997年10月,我科在...  相似文献   

19.
散发性脑炎是一组致病病毒性质未明的脑炎,目前治疗除对症治疗外,大多报道仍以激素及综合治疗为主。我们对1984年3月至1992年3月收入院的32例散发性脑炎在绦合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病毒唑,症状缓解后以丹参为主要治疗,另以激素为主治疗26例作为对照组,经临床疗效观察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激素组,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70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检测其脑脊液标本,分析其中49例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临床特点。结果共检出EV感染49例(70.00%),17例脑炎,32例脑膜炎;脑炎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3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患儿病情危重,治疗后1例康复,2例遗留后遗症;脑膜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痛、腹泻、畏光、乏力、肌痛,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脑膜炎和脑炎症状较轻,预后良好,重症脑炎可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