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核查单预防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入住重症医学科且留置尿管的患者92例,以1—6月入院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7—12月入院的4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ICU常规留置导尿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核查单管理的留置导尿护理,比较2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尿管留置时间。结果 2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开展基于核查单管理的护理可提升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依从性,有效减少尿管留置时间和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循证制订儿科导尿管留置及早期拔管的实践方案,观察其在泌尿外科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循证小组,以Iowa循证实践模式为指导,制订儿科导尿管留置及早期拔管的实践方案,并将方案应用于小儿泌尿外科病房.结果 方案实施后5项审查指标的达标率均有显著提升,对患儿导尿管置管率、留置时长、尿路感染及尿潴留发生率、住院时长以及护士知识水平、行为规范均产生了积极影响.结论 基于循证的儿科导尿管留置及早期拔管实践方案的制订及实施,可减少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及缩短留置时长,降低导尿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儿科导尿管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目标管理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30例留置尿管10 d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1-12月10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将2013年1-12月目标管理模式下12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增加目标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3,7,10 d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留置尿管3 d 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09%,7 d 为22.95%,10 d 为36.07%,对照组分别为11.11%,51.85%,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12,20.44,59.26;P<0.01)。结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管理,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OCUS-PDCA结合风险预警护理对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心脏病重症监护室(CCU)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200例留置尿管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84例留置尿管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实施FOCUS-PDCA结合风险预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相关情况,并比较干预前后护士的护理理论水平。结果干预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留置时间≥3 d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尿道口清洁率、尿管固定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FOCUS-PDCA结合风险预警护理显著降低了CCU患者的CAUTI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评价其效果,以促进TAVR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总结TAVR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的最佳证据,制订循证实践方案,经过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构建最佳证据应用策略,并于2020年9月30日—12月31日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实施,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以及审查指标的执行率。 结果 患者TAVR术后住院时间由基线审查时的5(1,7) d缩短至3(1,6) d(P=0.016),术后30 d的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级占比由基线审查时的31.63%上升至72.09%(P<0.001),Katz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得分也较前有所改善(P=0.032)。最佳证据应用后,各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显著提高,从0~77.55%提高至59.30%~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TAVR应用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最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法在规范留置导尿患者尿道口消毒技术中的应用。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确定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实施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加强全科护士培训学习留置导尿管护理操作技术并考核,评估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患者的尿道口消毒护理情况以及全科护士操作考核成绩。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2016年6-8月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2.9‰,留置导尿患者的尿道口消毒护理不到位,全科护士操作考核成绩平均82.9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2016年10-12月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0.6‰,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道口消毒护理规范,全科护士操作考核成绩平均91.9分,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明显降低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规范尿道口消毒护理技术,提高全科护士操作水平,提高预防尿路感染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促进最佳证据在鼻颅底手术患者短期留置导尿管维护和拔除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导尿管维护和拔除相关主题的系统检索及质量评价,总结11条最佳证据,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制订10条质量审查指标、制定行动策略,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选择2020年4月-10月鼻颅底手术患者131名,比较证据应用前患者(n=65)和证据应用患者(n=66)导尿管留置时间、主诉尿管不适发生率、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导尿管重新置管率。 结果 证据应用后,7项审查指标执行率均高于证据应用前。证据实施前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是23.22±7.49 h,证据实施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是16.88±4.83 h,置管时间有统计学意义,主诉不适发生率、重新置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审查前后均未发生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结论 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项目,可以规范护士护理导尿管行为,减轻护士工作量同时未增加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低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2年11月住院期间施行留置导尿管患者1200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冲洗对照组。从留置导尿管当日起,第3天和第7天按无菌操作收集尿液行尿常规、尿培养+菌落计数检查。结果:常规组留置尿管第3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9.75%,第7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0.25%,两次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对照组留置尿管第3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10.00%,第7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0.24%,两次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留置导尿时间和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生理盐水膀胱冲洗不能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管维护干预策略在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以期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现状进行调查,筛选导尿管维护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环节,并制定提供相应的干预研究策略.将2018年1月至12月本科室收治的需留置导尿管的28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  相似文献   

10.
《护理学报》2021,28(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相关感染中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留置导尿管的160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2018年8月—2019年5月留置导尿管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6月—2020年4月留置导尿管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观察2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及导尿管平均留置时间等相关情况。结果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9%,观察组为11%,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导尿管平均留置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导尿管老年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国内专科护士同质化培训管理方案,探讨应用效果,以提升专科护士的培训质量。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中华护理学会2021年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作为试验组,2020年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学员涉及31个省(区、市)的3 300所医院。试验组采取同质化培训管理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管理方案,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及学员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培训人数为6 012名,对照组为4 619名。试验组理论考核成绩为(84.14±5.12)分,对照组为(79.66±8.3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33,P<0.001);试验组操作考核成绩为(94.24±3.58)分,对照组为(90.70±5.2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637,P<0.001)。试验组理论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和临床实践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为(75.00±1.38)和(72.53±0.9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实施同质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专科护士培训质量,提升学员满意度。严格落实同质化管理策略,对推动全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儿童静脉输液过程质量监控数据表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形成静脉输液执行、巡查2项过程质量监控数据表,实现静脉输液全流程质量监控.于2020年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科医院正式运行数据表,比较数据表应用后(2021年3月—4月)与试运行阶段(2020年10月—11月)的静脉输液执行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机械通气患儿早期活动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早期活动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7月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治的50例3~14岁机械通气患儿作为试验组,在常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订医院-社区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2019年9月—2020年1月,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在南宁市某4所三级医院产检并分娩的282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140名愿意实施医院-社区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的孕产妇纳入试验组,采取线上、线下联合干预持续至婴儿满6月龄;选择常规母乳喂养支持护理的142名孕产妇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母乳喂养支持护理。2020年8月,比较两组纯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得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中文版得分、持续母乳喂养率及对周围朋友的影响,并调查试验组对项目的评价。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中文版得分为[51.0(35.0,62.0)]分,对照组为[49.0(34.0,60.0)]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02,P=0.004);试验组纯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各条目的知晓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9.3%的孕产妇和朋友分享该项目,其中34.6%的孕产妇朋友与顾问签约项目,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对项目总体评价较好。 结论 孕产期持续的医院-社区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孕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促进母婴健康,并可有效扩大社会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颈椎手术患者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颈椎手术后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制订循证实践方案,经过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并构建最佳证据应用策略,于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实施,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以及护士对颈椎手术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的知识水平。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23个审查指标中,19个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显著高于基线审查水平(P<0.05)。护士颈椎手术气道梗阻知识水平得分由(48.38±9.40)分提升至(53.49±9.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椎手术后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和知识水平,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膈肌锻炼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文献分析和专家会议的基础上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膈肌锻炼方案。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选取遵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成人机械通气患者6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及早期活动的基础上接受膈肌锻炼,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及早期活动。采用超声评估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24、48、72、120 h吸气末膈肌厚度、呼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膈肌移动度;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33例、对照组31例完成研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吸气末膈肌厚度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气末膈肌厚度的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膈肌增厚分数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膈肌移动度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0 h,试验组吸气末膈肌厚度高于对照组,干预后72、120 h,试验组膈肌增厚分数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20 h试验组膈肌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薰衣草芳香疗法联合情绪释放技术(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s,EFT)对心脾两虚型失眠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7月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科住院的心脾两虚型失眠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两水平的析因设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相似文献   

18.
潘习  王稚  黄盛  马铮铮  王达鹏  杨晶  徐岚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9):2309-2315
目的 制订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最佳证据总结、专家咨询及临床试运行制订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采取便利抽样法,连续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49例作为试验组,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5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 结果 试验组腹泻、便秘、喂养中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7 d后血红蛋白值与入院时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7 d后血红蛋白值较入院时下降(P<0.05);两组住院7 d后血浆白蛋白水平较入院时均降低(P<0.05),但试验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46)。结论 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可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腹泻、便秘及喂养中断的发生率,并促进其血红蛋白的恢复,减缓白蛋白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自制雾化器固定支架,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设计的雾化器固定支架包括底座、连接杆、万向软管和雾化杯固定部4个部分。便利选取2020年7月—12月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病房收治的6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2020年1月—6月收治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雾化器固定支架辅助进行雾化,对照组采用手持雾化器的方式进行雾化。比较两组雾化时间、雾化中断次数、雾化舒适率。结果试验组雾化时间为(23.05±2.86) min,对照组为(16.46±2.31) 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雾化中断次数为(0.86±0.47)次,对照组为(1.77±0.57)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试验组雾化舒适率为92.06%,对照组为76.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雾化器固定支架使用方便,可减少雾化中断次数,延长雾化时间,提高患者的雾化舒适度,有利于提升患者对雾化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孕期疲乏对胎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旨在改善胎儿出生结局。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在南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检的妊娠16周~20周+6的孕妇及其胎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疲乏量表得分将孕妇分为孕期非疲乏组和疲乏组,比较两组孕中期、孕晚期、产前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及出生头围。 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262对母婴,其中140名孕妇纳入孕期非疲乏组,122名纳入孕期疲乏组。非疲乏组孕中期疲乏量表得分为1.5(0,3.0)分,疲乏组为5.0(6.0,8.0)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4.410,P<0.001);非疲乏组孕晚期疲乏量表得分为2.0(1.0,5.0)分,疲乏组为7.0(5.0,9.0)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775,P<0.001)。孕期疲乏影响产前胎儿腹围(P=0.009)、产前胎儿股骨长(P=0.011)、新生儿出生体重(P=0.048)、新生儿出生身长(P=0.017)。 结论 孕期疲乏是影响胎儿体格发育的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对孕妇孕期疲乏的评估,持续关注疲乏孕妇胎儿的体格发育,提高人口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