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设计新生儿转运保暖衣,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新生儿转运保暖衣由连体棉衣和聚乙烯塑料膜连体衣2个部分组成。选取2020年9月—12月于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房出生、收治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17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新生儿转运保暖衣进行院内转运,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襁褓进行院内转运。观察两组院内转运时间,转入NICU后体温、血糖浓度、血气分析等指标。 结果 试验组转入NICU后体温为(36.45±0.19) ℃,对照组为(36.38±0.1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0);试验组血糖浓度为(3.33±0.97) mmol/L,对照组为(2.07±0.95) 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3,P<0.001);试验组乳酸浓度为(1.58±0.63) mmol/L,对照组为(1.97±1.45)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20)。 结论 新生儿转运保暖衣使用方便,提高了早产儿转入NICU后的体温,提高了血糖水平,降低了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内镜专用吸氧口垫,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设计的内镜专用吸氧口垫包括口垫、鼻吸氧管、口腔吸氧管等7个部件。便利选取2021年1月—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120例因胆总管结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使用内镜专用吸氧口垫,对照组使用普通吸氧管及口垫。比较两组口垫佩戴时间、SpO2波动差值、鼻导管移位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口垫佩戴时间为(20.58±2.43) s,对照组为(27.30±2.89) 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95,P<0.001);试验组SpO2波动差值为2.00%(1.00%,2.75%),对照组为3.00%(2.00%,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32,P<0.001);试验组鼻导管移位率为0,对照组为1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0,P=0.001);试验组医护人员满意度得分为(28.35±1.39)分,对照组为(26.48±1.5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33,P<0.001)。 结论 内镜专用吸氧口垫佩戴方便,能减少患者术中SpO2波动,降低鼻导管移位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及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方案并评价其效果,以期为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早期康复活动研究团队、在文献检索及半结构化访谈后形成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的初步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后形成最终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CCU住院的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活动方案。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6 min步行试验、住院时间、第1秒用力呼气量、脑利纳肽水平等作为监测指标。结果 试验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得分(52.64±5.60)分,低于对照组(56.89±6.59)分(t=-4.877,P< 0.001);试验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279.86±84.66) m,优于对照组(248.78±93.73) m(t=2.441,P=0.016);试验组CCU住院时间(8.97±2.80) d,少于对照组(10.48±3.80) d(t=-3.182,P=0.002);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2.18±0.49) L,高于对照组(1.92±0.35) L(t=4.338,P< 0.001);试验组脑利纳肽水平(697.88±135.58) pg/ml,低于对照组(755.29±141.74) pg/ml(t=-2.905,P=0.004)。结论 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方案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制订了个体化的活动策略,通过团队管理的手段保障其早期活动的安全性,能够切实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改良早产儿经口置入胃管置管长度的测量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在新生儿中心实施经口置入胃管的30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8月—2021年4月,经口置入胃管的155例早产儿作为试验组,胃管置管测量长度的方法为从患儿鼻尖到外耳廓中点2倍的距离;将2018年3月—2019年7月经口置入胃管的151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胃管置管测量长度的方法为从患儿鼻尖到耳垂到剑突的距离,比较两组胃管管端到位率、胃肠减压前3 d每日的引流量、呕吐发生率及胃肠减压总时间。结果 试验组经口置入胃管管端到位率为85.81%,对照组为15.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44,P<0.001);试验组胃肠减压前3 d引流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8、t=15.78、t=11.06,均P<0.001);试验组胃肠减压期间呕吐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20.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5,P=0.008);试验组胃肠减压时间为(6.90±3.57) d,短于对照组的(8.27±3.88)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4,P<0.001)。结论 采用改良的早产儿经口置入胃管置管长度测量方法,能有效提高胃管管端到达理想位置的精准度,避免胃管管端位置过浅或过深,并提高胃肠减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潘习  王稚  黄盛  马铮铮  王达鹏  杨晶  徐岚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9):2309-2315
目的 制订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最佳证据总结、专家咨询及临床试运行制订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采取便利抽样法,连续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49例作为试验组,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5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 结果 试验组腹泻、便秘、喂养中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7 d后血红蛋白值与入院时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7 d后血红蛋白值较入院时下降(P<0.05);两组住院7 d后血浆白蛋白水平较入院时均降低(P<0.05),但试验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46)。结论 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可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腹泻、便秘及喂养中断的发生率,并促进其血红蛋白的恢复,减缓白蛋白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中西医结合延续性护理平台,并探讨该平台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中医院内分泌科2020年收治的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数日收治的97例为试验组,予以基于中西医结合延续性护理平台的干预,双数日收治的96例为对照组,以常规健康管理计划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血糖指标、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差异。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分别为(7.28±1.16)、(8.22±1.95)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照组的餐后2 h血糖分别为(8.23±0.99)、(9.94±1.75)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照组自我管理执行度分别为93.81%、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照组自我管理评分分别为(85.09±13.87)、(77.52±12.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118.1±37.8)、(104.1±4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基于中西医结合延续性护理平台的干预能更加有效地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类职能模式康复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病耻感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3月在江西省赣州市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103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进行人类职能模式康复训练,每周5次,共8周,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干预前得分为(15.46±2.74)分,干预后得分为(17.92±2.42)分,高于干预前;干预前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总分为(52.12±7.53)分、歧视分量表得分为(21.36±6.83)分、病情掩饰分量表得分为(17.28±4.45)分、积极效应分量表得分为(13.48±3.81)分,干预后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总分为(41.66±4.95)分、歧视分量表得分为(16.84±4.02)分、病情掩饰分量表得分为(14.18±2.75)分、积极效应分量表得分为(10.64±2.38)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病耻感总分、歧视分量表、病情掩饰分量表、积极效应分量表得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人类职能模式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将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危孕妇中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规律产检的130例GDM高危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试验组采取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GDM发生率、孕期体重增长合格率、不良妊娠结局、GDM高危人群知信行问卷得分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得分。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GDM发生率为10.2%,低于对照组的25.0%;巨大儿发生率为3.4%,低于对照组的15.0%;孕期体重增长合格率为79.7%,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GDM高危人群知信行问卷得分为(77.22±2.37)分,高于对照组的(66.78±2.71)分;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得分为(50.27±1.95)分,高于对照组的(32.55±1.9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GDM高危孕妇的知信行水平,减缓孕期体重增长,降低GDM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襻式造口支撑棒装置并探讨其在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自行设计和制作襻式造口支撑棒装置,该装置由2片固定翼硬片、2片固定翼软片、1根支撑棒棒体组成。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0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拟行直肠肿瘤切除+回肠襻式造口手术的患者及其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试验组采用自制的襻式造口支撑棒装置,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使用传统缝合法和环套法固定支撑管,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护士和照护者更换造口袋操作时间、操作时患者的疼痛程度、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 3组的一般资料、护士和照护者更换造口袋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和照护者更换造口袋操作时患者局部疼痛程度评分比较,试验组分别为(1.90±0.64)分、(1.33±0.83)分,对照组1分别为(4.11±0.77)分、(4.21±0.64)分,对照组2分别为(2.52±0.68)分、(2.63±0.60)分,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压力性损伤、造口黏膜皮肤分离、造口周围皮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分别为0、3.23%、12.90%,对照组1分别为32.26%、32.26%、54.84%,对照组2分别为20.00%、26.67%、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自行设计的襻式造口支撑棒装置应用于造口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护理时局部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构建院前管理单元在手术科室运行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行早期肝癌切除术、膝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术的177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由院前管理团队统一进行管理试点,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8月同病区同病种接受常规入院流程管理的2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同病种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术前等待时间、住院费用。 结果 试验组平均住院日、术前等待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住院费用比较,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肝癌切除术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结论 院前管理单元干预能有效提高手术科室的运行效率,促进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部分病种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医护患共同决策方案在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论证,构建医护患共同决策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7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有意愿参与治疗决策的62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医护患共同决策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良PICC隧道针及皮下隧道建立方法,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改良后的隧道针包含针柄、针芯和针头3个部分,针头呈圆弧倒角结构,可稳定连接导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97例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改良后的隧道针,建立与穿刺静脉呈30°~45°的皮下隧道,在超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骨肿瘤患者术后30 d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水平及变化规律,以及与手术创伤后应激(post-traumatic stress,PTS)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在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房住院的骨肿瘤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队列划分依据为患者术后2 d的中文版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得分,≥26分纳入PTS较大组,<26分纳入PTS较小组,评估其术后2、15、30 d PTG的水平。 结果 最终纳入PTS较小组78例,PTS较大组64例,共142例。全部患者术后2、15、30 d的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问卷(Chinese version of the Post 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04,P=0.069)。PTS较小组患者术后2、15、30 d的PTGI-C得分为(34.95±25.60)、(31.96±22.20)、(37.77±25.32)分;PTS较大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得分分别为(53.48±17.70)、(48.78±21.47)、(50.84±22.80)分,两组各时间点的P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29, P<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术后2 d PTS对术后30 d PTG影响有统计学意义(β=0.272,P<0.05)。 结论 术后30 d 内PTG的最低点在术后15 d,该时间点医护人员应及时识别PTG较低的危险人群,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手术事件引起的PTS越强,PTG水平越高,二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并制作动静脉内瘘手术器械台,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自制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器械台包括器械台面板、手部支撑组件、支撑杆、底座和万向轮5个部分。选取2021年1月—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20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排程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动静脉内瘘手术器械台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现有手术器械台。比较两组皮肤消毒用时、患者及医护人员对手术器械台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皮肤消毒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36,P<0.001)。试验组手术患者对手术器械台有利于支撑、舒适度及省时节力3个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21,-3.235,-4.449,均P<0.05);试验组医护人员对手术器械台有利于消毒、操作便捷、省时节力3个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861,-2.709,-4.464,均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手术器械台操作便捷、有利于患者支撑、方便手术医生消毒、省时节力,有助于提升手术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