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构建“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模式,为母婴人群提供不同类型的专业居家护理服务。方法 通过中山市“互联网+护理服务”线上平台,构建“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模式,采取标准化培训,落实同质化护理管理,实践“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结果 我院“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自2020年6月开展来,电话咨询评估215次,上门母婴护理服务103次,其中接受评价的产妇满意度(4.41±0.66)分,31名出诊护士职业满意度对该模式自评赞成率61.29%~100%。结论 构建的“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模式,满足了人民群众延续性护理需求;同时拓展护士执业空间,提升护士专业价值,对促进护理服务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社区护理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方法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由研究小组初步拟定函询问卷,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形成“社区护理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和评价形式、标准、主体,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为100%,判断系数、熟悉系数和权威系数分别为0.872、0.846和0.820。变异系数为0~0.183,协调系数W为0.257和0.436。最终确立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11个评价形式,35个评价标准和3个评价主体。结论 “社区护理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可靠,能够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提供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提升基层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服务能力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充分了解基层中医院的需求,成立中医护理帮扶专家团,并派驻中医护理骨干紧密型驻点帮扶。采取“双”式和“播种”式帮扶,强化人才培养;建立护理服务质控体系,引入科学管理理念;“手把手”指导+“传帮带”教学,促进学科发展;“师带徒”模式打造联动门诊,帮助基层医院提供高质量服务。结果 被帮扶医院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中医理论与操作评分较帮扶前明显提高(P<0.001),其中中药涂药技术、蜡疗技术和经穴推拿技术3项操作进步最大;被帮扶医院护士对“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总体满意度、教学计划安排满意度、授课内容满意度均达到99%以上;被帮扶医院成功开设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培养了8名院级中医护理骨干人才。结论 对基层中医院实施“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可有效提升被帮扶医院的中医护理服务能力,进而提高基层中医院中医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潇 《护理学报》2020,27(1):12-15
目的 构建蛇串疮中医药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作为基础模型框架,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专家访谈,采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蛇串疮中医药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计算各指标权重并预测其内部一致性及结构稳定性。结果 2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6.667%和86.667%;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0和0.825;专家协调性W值第1轮分别为0.602、0.398、0.226,第2轮分别为0.564、0.283、0.247(P<0.05);最终形成以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的蛇串疮中医药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且经过预调查其其内部一致性及结构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蛇串疮中医药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较为可靠,具有较强适用性和科学性,可为皮肤科单病种中医药护理评价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适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提供标准化的专科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借鉴护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理论基础上初步拟定敏感指标框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0.80,各指标变异系数<0.30。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包含5项结构指标,10项过程指标及5项结果指标的麻醉恢复室专科敏感指标体系。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敏感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对提高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安全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麻醉恢复室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居家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组建专科服务小组,包括管道、静疗、伤口造口、母婴、康复及中医6个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对居家患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结束后使用满意度评价表调查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2019年7月15日—9月15日共开展了61例居家护理服务,其中母婴小组26例,伤口造口小组8例,管道小组14例,静疗小组3例,康复小组6例,中医小组4例;98%的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满意,患者认同以居家护理服务小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结论 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高,护士自我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医疗机构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以4 R危机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分析、质性访谈拟定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通过德尔菲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为88%、91%;专家权威系数为0.813、0.848;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72(χ2=225.352,P<0.001)、0.135(χ2=164.312,P<0.001);变异系数为0~0.220、0.044~0.198。最终形成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组成。结论 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可靠,且具有科学性,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进行风险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互联网+”延续护理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初次行肾移植术成功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取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健康教育方式。观察比较2组肾移植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肾移植患者出院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延续护理可提高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加速康复护理在普外科的推广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Delphi专家函询构建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 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48、0.854,协调系数分别为0.210、0.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构建的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65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用于加速康复护理在普外科实施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客观科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监测、评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框架,在研究证据及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拟订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确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7项三级指标在内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布最高的为过程指标(0.491),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布最高的为计划及实施指标(0.327)。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90.00%与100%,权威系数为0.821与0.840,协调系数为0.312~0.361。结论 构建的支气管哮喘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可供临床护理人员使用参考,以不断改进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汪苗  杨燕  李远珍  管慧  陶秀彬 《护理学报》2022,29(11):20-24
目的 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角色理论、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小组讨论、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并确立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确立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科学性好,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的培养和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玉  魏薇  白冰  李胜云 《护理学报》2023,30(6):7-11
目的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制定评价指标初稿,形成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5、0.88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4、0.192(均P<0.001)。最终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55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基本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红  刘争  王垭  张蒙  宋锦平 《护理学报》2022,29(1):7-12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为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8%,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21、0.807,协调系数分别为0.278、0.3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构建的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及31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医院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较强,可为非计划拔管的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安全文化、行为安全2-4模型基础上结合WRS(物理-事理-人理)管理方法论,采用文献调查法、专家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确立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6名专家完成专家咨询,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5%和100%,权威系数为0.875,协调系数分别为0.220,最终确定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赋值权重最高的是人理(0.376),最低的为物理(0.290)。结论 构建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为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及民政部门进行安全考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规范化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以柯氏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法、Delphi专家咨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构建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05,0.821,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387,0.291,经χ2检验,均P<0.001。最终确定的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10项二级指标和40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全面评估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效果、不断改进临床培养模式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邵珂  荆进  傅兰 《护理学报》2021,28(22):30-35
目的 构建适用于老年口腔专科门诊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加强口腔专科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保障老年患者安全提供规范、可量化的依据。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指导,在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老年口腔专科门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本研究共有21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3,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245、0.407、0.3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的老年口腔专科门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及临床实用性,符合口腔专科特色,对老年口腔门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护士行为,确保肠外营养被安全执行,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指南网、Up To Date、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等数据库,严格筛选、评价文献,综合证据,结合医院近2年临床数据分析结果,形成初始问卷。应用德尔菲法对3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各指标内容及重要性,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证据总结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4篇。经过2轮专家函询后,得到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聚焦于过程的肠外营养规范落实率,包括4项一级指标,即营养风险护理评估落实率、肠外营养护理评估落实率、肠外营养溶液配制规范落实率和肠外营养输注护理规范落实率,以及17项二级指标。结论 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有效规范护士的行为、评价肠外营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适用于麻醉后监护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PACU治疗监测及管理提供标准、量化的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为依据,借鉴美国国家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及其他国内外麻醉护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形成指标初稿,运用德尔菲技术进行3轮专家咨询,结合帕累托定律确定指标的内容和科学的测量方法。结果构建了包含复苏时间中位数、收治各类麻醉患者比例、低体温干预有效率、术后疼痛干预有效率等11项指标的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84、0.90,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45、0.256和0.356 (P<0.01)。结论 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涵盖麻醉后监护的关键内容,可操作性强,专科特色鲜明,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基于数据的持续质量改进和提高PACU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