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原位肝移植患者输血因素(大量输血、输注储存血及无肝期输血)与术后早期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术且术中输血的患者,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的输血量分为大量输血组(M组, 红细胞总输注量≥10 U)和非大量输血组(NM组), 根据输注红细胞的储存时间分为新鲜血组(NS组)和储存血组(S组, 红细胞储存时间>2周), 根据无肝期是否输血分为无肝期输血组(T组)和非无肝期输血组(NT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广义线性模型及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别分析输血因素与主要结局指标(术后肺部并发症、循环超负荷、急性肾损伤、腹腔感染、血栓形成)和次要结局指标(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任一时点体温≥38.5 ℃、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与术前的差值)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10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量输血与输注储存血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大量输血是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 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评分和无肝期时间是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Ch...  相似文献   

2.
术中输血量与肝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与术中大量输血的关系。方法对230例因肝癌住院并接受剖腹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中输血量分为1000ml以下、1000~2000ml(含1000ml、2000m1)、2000ml以上3层,采用t检验的方法研究肝癌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PPC)与术中输血的关系。结果术中输血量〈1000ml、1000~2000ml、〉2000ml三层患者中,PPC组输血制品总量及输注红细胞、血浆的量均显著高于非PPC组。结论术中输血量与肝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献血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各种复杂感染性疾病血液筛选方法的改善,输血引起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与此同时,非感染性严重危害(NISHOTs)已成为输血后最常见的并发症。NISHOTs的范围很广,包括所有已被广泛认识的输血反应(溶血、发热、脓毒症以及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反应)以及一些还不太为人所知的并发症,如误输血、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引起的循环超负荷、输血后紫癜、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微嵌合体、输血相关的免疫调节、同种异体免疫、代谢紊乱、大量输血后凝血障碍、红细胞贮存破坏引起的并发症、过量输血或输血不足的并发症以及铁超负荷。最近,无论在新闻媒介还是在科学界,NISHOTs已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输血潜在风险的不断增加,研究者们关注着“自由输血”和“限制输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与“新鲜血”相比“陈旧血”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本文就目前最新的文献和报道对NISHOTs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输血尤其是大量输血可以给病人带来严重并发症,大量输血合并凝血障碍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合并凝血障碍往往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需要综合评估及时诊断。只有正确判断大量输血合并凝血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个体化及综合性的处理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各类凝血物质和选择恰当的外科治疗措施等,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术后引流血回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青  张中南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1):702-70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较多,常需大量输血。尽管目前输血技术和检测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异体血的输入仍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自体输血可以避免上述弊端的发生。术前自体预存血回输国内已有少量报道[1]。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国内仍未见报...  相似文献   

6.
外科手术中由于严重创伤、大出血等常需大量快速输血,此时除可发生输血的一般不良反应如过敏、溶血、发热等外,还可发生一些特殊并发症,此类患者多伴有休克及脏器功能障碍,病情危重、复杂,因此并发症较难予以确切判断和处理.本文就我院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32例手术患者大量快速输血并发症的观察以及预防和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脊柱创伤、畸形、肿瘤、退变性等疾病手术一般创伤较大,出血量较多[1]。大量出血可造成围手术期病死率、手术并发症率、再次手术及感染率上升。临床上常使用不同方法来减少围手术期失血[2-4],如改进手术方式、术中控制性降压、稀释血液、自体血回输、应用止血药等,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需要输血。输血不仅增加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输血不良反应,而且大量输血可引发免疫抑制、术后感染和肿瘤转移等并发症,还增加医疗费用和浪费血液资源。因此,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早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观察2004年2月至2004年9月89例肝移植病人病情,包括原发病、术中输血情况、术前实验室检查、早期术后病死率。结果37例术后早期合并至少1种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包括胸腔积液(25例,28%),肺不张(17例,19%),肺炎(15例,16.8%),急性呼吸功能衰竭(7例,7.8%),肺水肿(6例,6.7%),气胸(2例,2.2%)。合并并发症的病人年龄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53±13)岁vs(34±11)岁,P<0.05],术中输血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合并肺炎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总病死率(25%vs8%,P<0.05)。结论高龄及术中大量输血是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病死率与肺炎发生率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探讨大量输血程序对改善腹部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采取时间阶段抽样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性休克患者9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性休克患者106例,作为常规组。常规组采取腹部外科常规抢救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大量输血程序开展抢救。记录两组患者入院24h输血量和输血比例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4h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以及输血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观察组患者入院24h平均输注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冷冻血浆均为(16.8±3.4)U,比例1∶1;而常规组患者的分别为(20.2±4.1)U、(13.4±3.8)U,比例1.51∶1,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常规组,而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7.2%,常规组17.0%;观察组患者死亡发生率4.1%,常规组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程序用于腹部创伤性休克抢救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大量输血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曾在以前的两篇有关综述中提出大量输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病理性弥漫出血。近来大量的研究提示输血对免疫系统有影响。作者在本文中对该问题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凝血病(Coagulopathy)经大量输血的病人有时会发生病理性弥漫出血,称之为凝血病。以前人们多认为是输血所致。Harke等人对36例严重出血并相应予以大量输血病人进行  相似文献   

11.
手术患者大量快速输血并发症观察和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手术患者大量快速输血并发症的密切观察,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制定出最佳护理方案。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临床观察等方法对45例大量快速输血手术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低体温、低钾血症、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中的护理体会。结果输血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其中循环超负荷4例,出血倾向2例,低钾血症6例,低体温15例,枸橼酸钠中毒反应2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对于手术中需大量快速输血患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先兆,然后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切除是原发性或继发性肝脏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切肝过程中易致主要血管结构特别是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出血。当肿瘤侵犯上述重要血管时,欲彻底切除这些肿瘤,尤其受到出血危险的困扰。己有研究表明,术中大量失血与术后并发症相关。切肝过程显著的失血围术期常必须输血。失血和输血的不利作用迫使改进手术方法以降低失血及输血的需求。作者介绍一种手术方法并报告用此技术切肝的失血及输血需求。  相似文献   

13.
肝脏切除时的出血和大量输血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肿瘤的复发密切相关,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技术,可减少肝脏切除手术中的出血量与输血,减少并发症,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肝脏手术的安全性大为提高,同时可节约医疗资源,缩短住院时间,且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的应用对肝肾功能没有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颅颌面畸形矫形术中接受回收式自体输血患者异体红细胞输注情况,评价异体输血合理性;研究不合理输血危险因素;建立此类手术中合理异体红细胞输血决策模型;评价大量输血预防性护理措施效果。方法以接受颅颌面畸形大型矫形术并接受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术中回收的自体血输注完毕后患者的理论血红蛋白值,将大于100 g/L还接受异体红细胞输注的情况定义为不合理输血。比较不合理输血患者与合理输血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差异,通过回归模型研究不合理输血相关危险因素。应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算法建立此类手术合理异体红细胞输血决策模型。通过回顾围术期输血不良反应评价大量输血预防性护理措施效果。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患者63名,其中异体红细胞输注率为96.83%(61/63),异体红细胞不合理输注率为36.07%(22/61)。回归模型未发现导致不合理输血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合理异体红细胞输血决策模型ROC曲线下面积接近100%。此类手术中使用大量输血预防性护理措施后未发现输血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颅颌面畸形矫形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患者不合理异体红细胞输注现象较严重;建议术中根据出血量及自体...  相似文献   

15.
重症创伤患者往往伤情复杂,病情较重,可能引起大出血,大量输血可能导致凝血功能紊乱等并发症。床旁即时检验包括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弹力图检验,可以迅速地监测凝血功能动态变化,从而指导精确输注各种血制品,纠正凝血障碍,减少盲目大量输血和相关并发症。本文对床旁即时检验在重症创伤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应用进展,及与传统凝血功能监测相比在早期诊断和减少死亡率等方面的优势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6.
围手术期输血与肝脏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 1 30例肝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探讨减少肝脏手术中失血的措施。方法 将 1 30例肝脏手术患者根据围手术期输血与否分为输血组 (78例 )和未输血组 (52例 ) ,对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总数、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输血组术后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低于未输血组 (P<0 .0 5) ,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38.5 %和 1 6 .7% ,均高于未输血组的 1 1 .5 %和 3 .8% (P<0 .0 5) ;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 (9.7± 4 .2 )d和 (1 8.7± 1 3 .1 )d ,高于未输血组的 (5 .3± 2 .3)d和 (1 2 .7± 5 .2 )d (P<0 .0 0 1 )。结论 肝脏手术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有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肝脏手术中失血量和 /或减少输血量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术后大量输血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组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7~71岁;输血量2000~8700 ml.监测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计算APTT比率,同时监测血小板计数(Plt)及全血生化.结果:全组治愈20例,死亡3例;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正常,输血后PT、APTT、TT时间明显延长(p<0.01),APTT比率增高,同时FIB、PIt、下降明显(p<0.01),血Na+变化不明显(p>0.05),血K+、Ca2+、白蛋白与输血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接受大量输血后由于可能出现的代谢问题,应综合分析,才能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外科术中输血与平素临床上的输血相比,有许多不同,例如输血量问题,常因为术中意外的大量失血,被迫进行大量输血,而大量输血又往往易引起并发症。又如由于意外大量出血,造成血源不足,而涉及到了能否由输同型血而临时改用输O型血问题,如果非输不可怎样输法?需要注意什么?以及血源不足又如何应用血浆增量剂等等,都是术中输血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正确处理这些情况,对于抢救病人十分重要。一、如何掌握好输血量过去一般都认为出多少,输多少。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它忽略了机体的代偿能力。少量出血,机体是可以代  相似文献   

19.
输血对大肝癌切除术后近远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输血对大肝癌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大肝癌切除术病例,结合随访分析输血对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本组大肝癌围手术期输血率为74.6%。近5年输血量及输血率较5年前显著减少(P〈0.01)。不输血组并发症率低于输血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肝门阻断、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肝门阻断、输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是决定术后并发症的4个独立的预测指标。本组大肝癌1、3、5年总存活率为67%、44%和34%,1、3、5年无瘤存活率为51%、31%和31%。不输血组和输血组的总存活率以及无瘤存活率无显著差别。结论输血是决定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但输血对大肝癌切除术后存活率无显著影响。肝脏外科医生应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尽可能避免大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的输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ALI的危险因素。结果13例患者(13%,13/100例)被诊断为肝移植术后ALI。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大量输血(输血量超过5000ml)和严重的再灌注损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超过600U/L)是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大量输血的患者发生ALI的危险增加12.7倍;严重的再灌注损伤发生ALI的危险增加7.0倍。结论大量输血和再灌注损伤是肝移植术后发生ALI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ALI是肝移植术后严重的多因素并发症,有很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