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分析行MRI检查和临床病理证实的髓外硬膜下肿瘤62例,分别观察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胚胎类肿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大小、向椎间孔延伸情况及信号强度和强化情况。结果:脊膜瘤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胸段椎管内,瘤体较小,极少向椎间孔延伸,在T2WI,T2WI上均为均匀等信号,有明显均匀强化,无囊变坏死,可有脊膜尾征;胚胎类肿瘤发病率低,好发于胸腰段,呈混杂信号;神经鞘瘤以增强扫描环状强化可与神经纤维瘤鉴别。结论: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可靠,对大部分肿瘤定性诊断准确,为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MRI对于脊柱和脊髓病变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研究对 2 8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MR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 8例髓外硬膜下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男性 16例 ,女性 12例。年龄 16~ 6 5岁 ,平均 46 .4岁。 2 8例肿瘤中神经鞘瘤 9例 ,神经纤维瘤 7例 ,脊膜瘤 5例 ,表皮样囊肿 3例 ,脂肪瘤2例 ,皮样囊肿和畸胎瘤各 1例。  采用Siemens公司MagnetomOpen型 0 .2T磁共振成像系统。常规检查序列为矢状位SE序列T1WI,TurboSE序列T2 WI ,横断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髓外硬膜下肿瘤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髓外硬膜下肿瘤21例,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神经鞘瘤9例,有8例囊变,增强呈环状强化,6例呈单环状强化,2例呈多环强化;神经纤维瘤5例均为实性,病灶多发,T2WI像上病灶内见线条状或芒星状低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脊膜瘤4例为实性,宽基底附着于硬脊膜呈半丘状,增强呈均匀强化并见"脊膜尾征";脂肪瘤2例,具有特征性MRI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序列病灶为低信号;血管瘤1例,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且T2WI中见迂曲紊乱流空。结论:通过MRI各种征象的综合分析,可以对原发性髓外硬膜下肿瘤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崔惠勤 《广西医学》1999,21(4):665-668
椎管内肿瘤根据解剖部位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和硬膜外肿瘤三类,其中髓外硬膜内肿瘤最常见,主要包括神经源性肿瘤、脊膜瘤、胚胎性肿瘤和转移瘤(1)。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诊断椎管内肿瘤明显优于其它影...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髓外硬膜外肿瘤的鉴别。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磁共振表现。结果磁共振定位正确率100%。5例神经鞘瘤T1WI呈略高于脊髓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信号呈中高程度强化,3例见有神经孔扩大,其中1例位于腰骶部椎管内,呈串珠状,2例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信号相访,2例脊膜瘤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的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T1WI及T2WI均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结论根据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原发肿瘤的磁共振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颈段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月7例高颈段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手术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全切6例,次全切1例,痊愈6例,好转1例,随访8月-_6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MRI是髓外硬膜下肿瘤最好的诊断方法,其一旦明确诊断,即应积极处理。恰当的手术入路及精确的显微操作能够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杨敬梅  赵炳辉 《安徽医学》2004,25(3):210-212
目的 了解髓外硬膜下肿瘤原发与术后复发病灶的形态特征差别及其低场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 2 4例髓外硬膜下肿瘤行低场磁共振检查 ,原发病例 17例 ,术后复发病例 7例。磁场强度 0 .0 64T。其中有 6例另行GD-DTPA增强扫描。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 1)原发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的部位、形态、磁共振信号及强化程度均与高场磁共振表现相仿。 ( 2 )三种肿瘤术后复发病灶在硬膜下生长的同时常跨越椎间孔向外生长 ,病灶明显比原发灶大。 ( 3 )复发灶形态特征与原发灶相比发生较大变化 ,神经鞘瘤呈巨块分叶形或圆柱形 ,脊膜瘤呈管形 ,神经纤维瘤呈哑铃形。结论 低场磁共振能清晰显示原发与术后复发髓外硬膜下肿瘤的部位 ,形态特征 ,对确定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冯波  王一超  冯华  孟辉  李国强  李惊涛 《重庆医学》2005,34(8):1216-1217
目的提高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收治的113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113例均行手术,全切除99例,次全切除14例,治愈92例,良好13例,有进步者2例,无明显变化者4例,失访2例,优良率92.9%,无死亡.结论提高对脊髓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认识,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恰当手术方法及显微外科可提高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髓外硬膜下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多为良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与脊膜瘤在良性肿瘤中占比较高。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病灶,传统常规术式易破坏脊柱稳定性,对机体创伤性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资源不断扩充,半椎板、锁孔等新的入路为手术方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更大程度保护脊柱稳定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半椎板入路术用于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治疗能够有效保护机体棘间、棘上韧带及相应的关节突,对背部椎体完整性与稳定性造成的损害小,且术后并发症少,成为临床治疗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最常见的是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 ,虽然神经鞘瘤更为常见 ,但在诊断时仍需要与后两者作鉴别诊断。笔者收集 1995 - 2 0 0 1年资料完整的 32例病例 ,分析髓外硬膜下肿瘤的 MRI增强影像特征 ,讨论钆喷酸葡胺 (Gd- DTPA )对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作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9± 18.7(18~ 6 7岁 )。全部病例均经 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诊断为神经鞘瘤 19例 ,神经纤维瘤 4例 ,脊膜瘤 9例。本组 3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均行 Gd- DTPA增强检查 ,造影剂为第…  相似文献   

12.
神经纤维瘤由雪旺氏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组成,常半随神经纤维瘤病。本文复习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髓外硬膜下单发神经纤维瘤的MR表现。这些病变典型的MR表现为T1加权成像与脊髓信号相比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T2加权信号高于脑脊液的区域提示囊性区。3例行Gd-DTPA增强T加权成像,未强化区显示囊变8例中3例显示肿瘤囊变。3例通过椎间孔延伸至椎管和脊椎周围形成“哑铃”状肿块,这些肿块通常认为是神经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髓外硬膜下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髓外原发肿瘤的MRI表现。结果:MRI定位准确率为100%,5例神经源性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具有异常对比增强;3例脊膜瘤,呈等长T1等长T2信号,具有十分明显异常对比增强,由于脊膜瘤可有钙化,MRI信号强度可以不均匀;2例蛛网膜囊肿,与脑脊液信号相一致,不具有异常对比增强;1例脂肪瘤,呈圆形短TI稍长"12信号,不具有异常对比增强;1例血肿,呈短T1长T2信号,不具有异常对比增强。结论:根据椎管内髓外原发肿瘤的MRI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了解各种肿瘤的低场强MRI表现特点,提高以病变信号特点的认识水平。结果 神经鞘瘤25例,占椎管内髓外肿瘤的59.5%,是最常见肿瘤,MRI呈长T1和长T2信号,44%(11/25例)通过椎间孔向椎管外延伸呈指状或哑铃状形态。脊膜瘤3例,呈等T1和等T2或稍长T2信号,均位于椎管内。畸胎瘤和椎管内囊肿类病变信号特异,较易诊断。结论 低场强MRI检查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图像清晰,组织分辨率较高,定位准确,定性较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侧椎板开窗显微手术治疗髓外肿瘤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单侧椎板开窗显微手术治疗髓外肿瘤11例,其中神经鞘瘤10例,脊膜瘤1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完成。结果1例哑铃型神经鞘瘤椎管外肿瘤残留,其余10例均全部切除。除1例术后早期出现同侧大腿内侧感觉麻木外,其余患者术后当时和随访期内(3—28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所有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单侧椎板开窗显微手术技术治疗髓外肿瘤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可最大限度保护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立体导航系统技术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手术治疗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立体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治疗20例(导航组),非导航传统手术治疗21例(非导航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非导航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非导航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非导航组。两组远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导航传统手术治疗相比,立体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近期临床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Gd—DTPA增强MRI对髓外硬膜内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42例(45个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Gd-DTPA增强前后的MR影象,对比评价Gd-DTPA对该类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发现Gd-DTPA对该类肿瘤的检出率,肿瘤边界的清楚显示以及肿瘤的特异诊断方面均可提供帮助。其中38例增强后MR图象较未增强MR图象可提供更多诊断信息。认为对该类病变的MR检查应常规使用Gd-DTP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7例,采用GE3.0T磁共振仪进行扫描。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与硬膜面的夹角、囊变坏死、强化方式及硬膜尾征在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间存在明显差异,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源性肿瘤与脊膜瘤T1WI信号无明显差异;神经鞘瘤T2WI信号多不均匀;脊膜瘤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若发生钙化,则T1WI、T2WI呈低信号改变。结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都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髓外硬膜下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半椎板开窗入路方案的临床表现及医疗价值进行科学评估。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0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病例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实验组,分别采取半椎和全椎板开窗入路方案进行肿瘤全切除手术,并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情况、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半年到1年的肿瘤复发率等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观察组病例的术中出血情况、手术用时及术后住院都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脊柱不稳定病例数,观察组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例的风险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充分分析患者病理情况的基础上,在进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合理采取半椎板开窗入路方案,具有手术效果好、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特点,对患者的脊柱活动水平和稳定性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