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庆英  肖静 《护理学报》2009,16(9):42-42
置鼻胃管是临床上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是将胃管经鼻腔置人胃内,起到抽出胃液、减轻胃内积气、积液、减轻腹胀、防止呕吐的作用,也是腹部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传统方法是护士将胃管经鼻置人相应长度后,用20ml或50m1空针经胃管抽出胃液或经胃管注入15—20ml空气后用听诊器在患者胃部听有无气过水声,也可将胃管外端置人放水的碗中看有无气体溢出来证明胃管是否置人胃内。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将一次性负压吸引器连接上胃管后再置胃管,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金锦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885-7885
插入胃管后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有3种:一种是将胃管末端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另一种是用注射器从胃管末端注入10ml空气,置听诊器于胃部,可听到气过水声;第三种方法是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无气体逸出。上述三种方法中任何一种方法,均可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DSA)透视下,经过鼻腔将胃管、空肠营养管联合置入及其临床应用的范围和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2日期间35例需要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在DSA透视下经鼻腔将胃管以及预先套入的空肠营养管联合置入,置管成功后分别造影,显示胃管位于胃内,而空肠营养管末端位于空肠内。结果35例患者成功置管。置管时间为4.9~18.6min,平均10.8min。置管中及置管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置管后营养管在位良好,喂养过程顺利。结论DSA透视下经鼻胃管、空肠营养管联合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同时解决了胃液引流问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X线摄片是胃管定位的金标准[1].我科近期发生1例由于X线片部分显影欠清晰及读片失误,导致调整鼻胃管致过深的案例,现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男,70岁,以"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胆管炎"收治入院,10年前曾因肺癌行左肺大部切除术.入院后突发呼吸衰竭、急行气管插管,转入ICU,遵医嘱放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患者身高175 cm,测量发际至剑突距离约为52 cm,经鼻置入胃管至65 cm后,双人证实经回抽胃液、胃区听诊及观察末端气泡逸出3种方法定位成功,予以固定并标记后接负压.持续胃肠减压,引流量150~400 ml/d.置管后第9天,医嘱示可少量鼻饲,予米粥100ml胃管入;鼻饲1h后,放平床头翻身时,发现大量黄绿色胃液溢出胃管末端,立即接胃肠减压,36 h内引流量2800 ml.  相似文献   

5.
空肠造瘘双向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肠造瘘双向置管是采用空肠造瘘,逆向将胃管置入胸胃中用作术后胃肠减压,顺行置营养管到空肠用于术后肠内营养支持,这种方法无鼻胃管、肠管给患者带来鼻咽部黏膜的刺激不适,不影响术后咳嗽、排痰;术中逆行置入胃管对胃液既有负压抽吸,又有重力引流的双重作用,使胃液引流效果好,不易发生吻合口瘘;肠内营养符合正常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此操作为临床护理基础操作之一,其中以鼻胃管置入为关键。鼻胃管置入方法较易掌握,但由于在置管过程中患者易出现不适使置管困难,常导致置管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近些年来,诸多专家对鼻胃管置入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使之更具有人性化和科学性,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1]。此操作为临床护理基础操作之一,其中以鼻胃管置入为关键。鼻胃管置入方法较易掌握,但由于在置管过程中患者易出现不适使置管困难,常导致置管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近些年来,诸多专家对鼻胃管置入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使之更具有人性化和科学性,现综述如下。新生儿鼻胃管置入方法由于新生儿既听不懂语言,又不会自述感觉,加之吞咽、咳嗽反射不完善,因此增加了置管的难度。冯曰珍等[2]根据新生儿在置管中易哭闹的特点提出屏气间歇置入鼻胃管法,即利用患儿“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麻患者鼻胃管置入的时机和必要性。方法将410例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麻醉前置鼻胃管。观察组麻醉后置鼻胃管。比较两组患者在鼻胃管置入前和置入中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压、心率变化小,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LC患者是否置鼻胃管,应根据术中胃泡积气或积液的情况决定,选择麻醉后置鼻胃管,患者刺激反应较小,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常有需要手术的婴幼儿在术前置胃管时难免有哭闹、恶心、呕吐或副损伤的发生。为了避免以上弊端,我们对全麻(气管内插管)的患儿采取了气管插管后再置胃管的方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常规准备胃管。麻醉成功后(气管插管),测量所需胃管长度,由一侧鼻孔缓慢置入胃管,抵达咽部时,以左手拇、食指沿其喉结两侧触及颈动脉搏动时,将喉结向上提,右手将胃管缓慢置入,达预定长度时,用注射器回抽有无胃液回流,如无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鼻胃管置入长度对肠内营养患者反流误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置管长度为60-70cm,对照组按国内护理教科书要求置入45-55cm,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反流、呛咳及误吸的发生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了反流,2例患者发生呛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鼻胃管置入长度,保证胃管末端达到胃幽门部,可有效地防止营养液从胃管末端侧孔流出后反流,促进营养液在胃内消化,可减少反流、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钱国芳  郭玲  王惠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42-2142
胃肠道手术全麻状态下,常规的鼻胃管置入法一次成功率低,反复多次插管后甚至放弃。2002年以来,我们利用术者手中的丝线作引导线,对130例食道胃癌患者行置管,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现介绍如下。1材料复尔凯鼻胃管(NUTRICIAB.V.纽迪希亚出口有限公司生产),50 ml注射器,无菌生理盐水,无菌剪刀。2方法2.1通过引导钢丝手柄向管道内注入20 ml左右无菌生理盐水,这可使引导钢丝更易抽出。2.2手术医生将术前已放置好的胃管从吻合端拉出,顶端扎一足够长的丝线,长端拉于术者手中。2.3巡回护士在手术医生指令下,缓缓从鼻腔向外拉出普通胃管,戴上无…  相似文献   

12.
正留置洗胃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是彻底洗胃、抢救成功的基础。临床上传统留置洗胃是用鼻胃管连接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反复洗胃,根据医嘱备好对抗的洗胃液,用注射器抽取500 ml洗胃液从鼻胃管中注入患者胃内,夹闭鼻胃管保留5~10 min,使洗胃液与胃内液充分融合。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利用负压引流出洗胃液,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环,如此反复数次。抢救1例患者时需多次  相似文献   

13.
任红芳  罗琴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4):2221-2221
向胃管内注气听气过水声是判断胃管是否成功置入胃内的一种方法,但用10 ml注射器抽取10 ml空气注入,同时用听诊器在胃部听气过水声[1],因空气进入胃内量少,与胃液产生气过水声不明显,无法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4.
留置胃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插入胃管后用注射器连接胃管末端抽吸,有胃液抽出,是常用的验证胃管在胃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进胃管置管长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营养后胃肠道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观察组53例,插入胃管长度为55~65 cm,当插至45~55 cm时,检查胃管在胃内后,再插入10 cm,使其到达幽门部.从胃管注入温开水20 ml,拔出导引钢丝,再次用注射器快速从胃管注入温开水10~20ml,使胃管在胃内不盘曲后固定.对照组52例,按传统的胃管置入方法,长度为45~55 cm.两组的鼻饲液均使用营养科自配的营养液.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反流、呛咳、误吸、吸入性肺炎、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2例出现呛咳,无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此4个指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发生腹泻5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对照组分别为6例、4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加胃管插入长度后,食物直接刺激幽门部,可促进体液调节,减少胃肠道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减轻胃肠术后病人身心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以及正确掌握拔除鼻胃管的时机,探讨胃肠术后检测胃液胆汁返流对判断拔除鼻胃管时机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行胃大部切除(10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各5例)并顺利在术后第3天拔除鼻胃管的20例住院病人,术后每日定时检测胃液常规胆红素水平、胃液量及pH值,分析每日胃液胆汁返流与胃液量以及随时间改变的关系.结果除手术当日胃液胆汁返流与胃液量不相关外,术后3天两者均呈显著性相关;胃液pH值术后改变不显著;每日胃胆汁返流及胃液量随时间呈类似曲线变化.结论利用胃液常规检测胆红素水平能够判断胆汁返流情况,胃肠手术病人术后每日胃胆汁返流同胃液量一样随时间呈类似曲线变化,当现察到术后每日胃液胆汁返流呈曲线变化接近术前水平或为阴性时提示为鼻胃管拔除时机,该法可以单独应用指导判断拔管时机.  相似文献   

17.
鼻胃管置入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具有胃肠道减压及引流作用,应用得当可减少胃肠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久置鼻胃管会导致相应的并发症。鼻胃管的置入可使吞咽反射减弱,易引起恶心、呕吐,胃内致病菌上行定植于口咽部,再吸入下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是常见的院内获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导管辅助鼻胃管置入方法在严重狭窄型食管癌的应用.材料与方法:不愿支架植入或急需营养支持的严重狭窄型食管癌患者15例,采用5F单弯管外套胃管,经鼻导丝引导通过食管狭窄段送入胃内.结果:导管辅助鼻胃管置入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严重狭窄型食管癌导管辅助胃管置入方法成功率高,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34例需置入鼻胃管但置管难度较困难的患者,先用常规的方法置胃管,2次置管失败后,休息5分钟,再在活检钳导丝引导下置入胃管.将活检钳置入胃管内,导丝前段不超出胃管内,由活检钳引导置胃管,其它操作同传统胃管置入法.34例患者留置胃管共68次(长期鼻饲患者每7天更换1根胃管,平均住院时间约2周),一次成功率100%.认为为疑难病例留置胃管用活检钳引导,一次性插菅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2种胃管置入术对新生儿疼痛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方式胃管置入术对新生儿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4~7月新生儿科需要行胃管置入术的47例新生儿随机分为经鼻胃管置入组28例和经口胃管置入组19例,比较2组新生儿疼痛评分及胃管置入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鼻胃管置入组疼痛评分的平均秩次显著高于经口胃管置入组,经鼻胃管置入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经口胃管置入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经口胃管置人组.结论 经口置入胃管对新生儿疼痛反应影响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