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观察EHFV气溶胶在动物间的传播情况,将攻毒组和对照组实验动物在同一室内分别饲养,结果:从攻毒组实验动物检出EHFV抗原后第15天,从对照组实验动物中亦检出EHFV抗原,表明两者间有一定的伴随关系。在攻毒组实验动物检出EHFV抗原阳性率高峰期间,从该室内气溶胶中分离出2株EHFV,研究结果证明,EHFV在动物间可经气溶胶传播,这对EHF传播途径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对EHFV敏感的正常动物细胞有黑线姬鼠肺细胞,大白鼠肺细胞,金黄地鼠肾细胞和鸡胚细胞等。我站曾证明长爪沙鼠肾细胞对EHFV敏感,本文重点介绍沙鼠肾细胞(MK)的特性以及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研究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一、病毒株,浙_(10)株自EHF病人血清分离,浙_3、浙_7株自黑线姬鼠肺分离,76118株自南朝鲜黑线姬鼠肺分离,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感染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实验结果表明:经肌肉和腹腔接种病毒,褐家鼠可于第7~9天检出肺抗原,第9~17天检出血清IgG抗体;接种病毒后第1天即可出现病毒血症,且持续到第10天。黑线姬鼠可于第5~15天检出肺抗原,第5天开始检出血清IgG抗体;接种病毒后第5天出现病毒血症,同时唾液中带有病毒。该实验未证实鼠尿、粪带有病毒,有待重复实验。  相似文献   

4.
应用间接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我省混合型疫区羊肺681份、羊血清563份的EHF病毒抗原、抗体结果全部阴性。用EHF标准毒株感染仔羊后,检查羊组织未发现其特异性荧光颗粒。选择羊可疑组织行小白鼠脑内EHFV分离,结果未分离到EHFV抗原。实验结果证明羊做为EFHV的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抗EHFV单克隆抗体和兔抗EHFV抗体分别致敏醛化血球,建立了检测EHF抗原的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18株EHF毒株(人源6株、鼠源10株、螨源2株)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以及10份EHF抗原阳性的小白鼠乳鼠的20%的脑悬液,血凝试验均为阳性,最高效价达1:1024,10份正常细胞培养上清液和10份正常小白鼠乳鼠的脑悬液均为阴性。且EHF抗原阳性的标本可被特异的EHF抗体所阻断。本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简便等优点,将有助于临床EHF病人早期诊断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实验诊断水平,进行病毒抗原性分析以及病毒结构蛋白的研究,我们选用从本省分离的地方毒株进行单克隆抗体(McAb)的研制,现已成功获得了36株能分泌抗EHF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HU、B_2地方毒株接种Vero-E_(?)细胞后,用PBS制备细胞悬液直接点片经CO_2培养法制备EHFV细胞抗原片,与国家标准株(A_(?))细胞抗原片同时检测野鼠型病毒免疫血清,家鼠型病毒免疫血清,EHF病人血清及健康人血清抗体,其结果均一致,现已推广应用于基层临床早期诊断,在健康人群隐性感染调查中也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1990年初广州市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显微外科实验室发生3例EHF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和血清学证实是由实验大白鼠引起的EHF暴发。从病人急性期血清及实验大白鼠肺分离获得两株EHFV,应用北京病毒所EHF病毒MCAb分型试剂检测,证实属家鼠型病毒;3例患者的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在实验大白鼠也查到EHF抗体。从病人血清及大白鼠肺分离到两株EHFV,在广东省尚属首次,为广州市EHF监测提供佐证,同时也表明EHF病毒McAb试剂对分型的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长爪沙鼠从流行性出血热(EHF)住院病人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到5株EHF病毒;其中4株是野鼠型EHFV,1株是家鼠型E-HFV。为了分析不同患者分离到不同型别病毒株的毒力情况,探讨病毒毒力与临床病型的关系,我们将5株病毒在乳小白鼠脑内进行了连续传代和半数致死量(LD_(50))等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株来源:见参考文献,5株病毒在长爪沙鼠体内分别传1—3代后,取肺用20%小牛血清Eagle's液研磨制成10%肺悬液作为乳小白鼠脑内接种用病毒标本。  相似文献   

10.
经IFAT证实的EHF疫区黑线姬鼠肺标本,直接感染恒河猴肾传代细胞(LLc—Mk_2),能分离出一株稳定传代的EHFV相关因子,经血清学和理化性状鉴定证实是EHFV,这表明LLc—Mk_2细胞是分离EHFV的敏感细胞。  相似文献   

11.
用Vero E—6纯系细胞,接种EHF病毒相关抗原阳性的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肺13份,从中分离得5株可在Vero E—6细胞中连续传代的病原因子,分离阳性率为38.5%。通过以其中一株分离物G9感染的第五代Vero E—6细胞制作抗原片,检测EHF患者恢复期血清12份中有11份免疫荧光阳性(91.7%),而12份非EHF病人血清全部阴性;20例EHF患者双相血清抗体滴度均呈4倍以上增长;与呼肠弧Ⅰ、Ⅱ、Ⅲ型病毒抗血清免疫荧光阴性;G_9病毒与国内已知EHF病毒16、62、S_3、R_1株抗血清有高滴度交叉,并且,可被16、R_1抗血清完全中和其感染性,证明G9等分离物是EHF病毒。另外,G9病毒对5—I UDR不敏感、不耐热(56℃1小时)、不耐酸(PH3.0)、对脂溶剂乙醚敏感,这些理化特性也与EHF病毒完全相符。广东省一九八三年证实存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并从主要储存宿主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肺脏检出EHF病毒相关抗原,其阳性率高达8.6%,但未进行病毒分离。一九八四年二月至六月,我们应用Vero E—6纯系细胞,选择EHF病毒相关抗原阳性的褐家鼠为标本,直接分离EHF病毒获得成功。对其中一株分离物G9进行了较全面的鉴定,本文介绍病毒分离及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2.
家鼠型EHFV台41株在沙鼠肾原代细胞上产生血凝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长爪沙鼠从野、家鼠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病人血液中分离到的台41株EHFV经陈伯权单克隆抗体及免疫血清血凝抑制抗体分型,属家鼠型EHF病毒;最近我们将该毒株应用于长爪沙鼠肾原代单层细胞(简称沙鼠肾细胞),并对其产生血凝素的特征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后备毒株适应于Vero细胞 ,观察病变情况 ,并对其抗原性和繁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将新分离的汉坦病毒ZJ2、ZJ4、ZJ7株和汉城病毒ZJ5株在Vero细胞上进行连续传代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反向被动血凝试验 (RPHA) ,研究传代后毒株的病毒滴度、抗原量以及细胞的病变情况 ,同时将传代后的病毒接种敏感动物 ,观察动物的发病情况和毒株的繁殖特性。〔结果〕经过 5次连续传代 ,四株病毒在Vero细胞上均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 ,从第二代开始病毒滴度稳定在 6.0 0LgTCID5 0 ml以上 ,第五代时最高达 7.5 0LgTCID5 0 ml ,第三代毒株抗原量均已达到 1:12 8,ZJ7株抗原量最高时达 1:768,四株毒株感染Vero细胞 ,连续观察 12d不见细胞产生病变 ,第五代细胞病毒液接种敏感动物 ,9d后动物发病甚至死亡。〔结论〕四株病毒已适应于Vero细胞 ,且具有病毒滴度高、毒力强和抗原性良好的特性 ,是Vero细胞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良好的后备筛选毒株。  相似文献   

14.
选择流行性出血热疫区IFAT试验阳性褐家鼠肺组织,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外周静脉血及尿液(IFAT试验阳性),接种Vero—E_6细胞,分离出6株EHF病毒株.应用McAb对这6株EHF毒株进行了抗原分析及毒力研究.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为解决EHF病毒在中国EHF主要宿主动物种群中的传播途径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阐明“鼠传人”的途径,在本室负压隔离器内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对不同来源毒株(从黑线姬鼠分离的遵义后坝株和自永春褐家鼠分离的R26株)、不同感染途径(气溶胶、口饲、滴鼻和划皮)都能发生感染,从试鼠特异性IgG抗体产生滴度看,气溶胶易感染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结果还显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对从本种分离的毒株更敏感。从褐家鼠产生的EHF IgG抗体滴度看,一般均低于黑线姬鼠,是否与感染量多少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实验进一步证明,黑线姬鼠毒株和褐家鼠毒株,可致两种试鼠相互感染。由此可见,姬鼠型疫区演变为混合型疫区是必然趋势。基于此点,控制疫区褐家鼠数量,不仅能防止疫区蔓延扩大,且可阻断黑线姬鼠病毒传播给褐家鼠。因此,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Vero—E_6细胞直接从陕西汉中地区EHF 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到89-L 株病毒。分离的病毒能在Vero-E_6细胞连续稳定传代,检测10份EHF 病人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均有4倍以上升高,兔抗KHFV-76-118株免疫血清能阻断89-L 株抗原同EHF McAb 4E_7的免疫反应,抗呼肠弧病毒Ⅰ~Ⅲ型免疫血清、抗类环状病毒免疫血清、抗CMV 免疫血清和抗HSV 免疫血清均无此阻断作用;McAb 型别鉴定试验证实为EHF 野鼠型毒株。从陕西汉中地区EHF 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EHF 病毒,表明该地区是EHF 的又一流行区。  相似文献   

17.
目前,绝大多数的抗狂犬病疫苗是用Louis Pasteur 分离的毒株制备。仅在南美洲制备的疫苗中还含有从智利分离到的病毒。近年来各地发生了几例接种疫苗后仍发病死亡的病例。作者分析了从死者中分离到的几株病毒,认为接种疫苗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与疫苗株和动物毒株抗原性上的差异有关。本次研究是为了了解死亡病例毒株与各种动物毒株在抗原性上的差别,并确定特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分型及病毒抗原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山东省不同地区分离的EHF病毒11株和标准病毒株76—118、陈株、R_(22)共14株病毒,用13种不同的EHFMcAb进行分型及抗原分析,证实山东省存在家鼠型和野鼠型两种病毒。有的地区属家鼠型疫区,有的为家、野鼠型混合疫区。在抗原分析中发现各毒株之间有抗原差异。有意义的是有些EHF病毒属家鼠型,但尚有野鼠抗原标志;和少数的野鼠型病毒  相似文献   

19.
1990年初广州市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显微外科工作人员中,在4天之内先后发生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从病人急性期血清及实验大白鼠肺分离获得两株EHFA(GL、GRL_(10))应用北京病毒所EHV病毒MCAB分型试剂检测,GL、GRL_(10)毒株具有EHF组及家鼠型特异性,属家鼠型病毒。同时从三例患者双份血清检测到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在实验大白鼠也查到EHF抗体。证实是由实验大白鼠引起的EHF爆发。从病人血清及大白鼠肺分离到两株EHF病毒,在广东尚属首次,为广州市EHF监测提供佐证,同时也表明EHF病毒MCAB试剂对分型的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从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和鼠中分离出28株能在Vero-E_6细胞上繁殖并适应于乳小白鼠稳定传代的病原因子。用分离株感染的鼠脑切片和参考株EHF病毒A16株感染的Vero-E_6细胞滴片,同时以IFAT法进行特异性血清学试验和排除试验,二者检测结果一致,说明分离株为EHF病毒;用HI对所分离的24株病毒的免疫血清分型表明,病毒株来源于黑线姬鼠的为野鼠型毒株,来源于褐家鼠的主要为家鼠型毒株。进一步研究来源于不同疫源地类型疫区和潜在疫区毒株间的抗原性差异,将对EHF的防制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