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颅内病灶常常是不规则的或体积较大,传统X-刀系统需采用多个等中心达到覆盖靶灶的目的,但使靶灶内剂量分布不均一,而且计划、治疗难。本文比较了微型多叶光栅系统与传统X-刀系统在剂量分布上的不同。材料和方法:取颅内球形、不规则形病灶、分别使用微型多叶光栅系统与传统X-刀系统制定治疗计划,通过DVH、RTOG的放射外科指标coverage,HI,CI进行计划评价。结果:从DVH和RTOG的3项指标表明,对于小球形靶灶,微型多叶光栅系统与传统X-刀系统差别不大;不规则形病灶,微型多叶光栅系统比传统X-刀系统更有优势,使用5-7个射束即可以有较好的剂量分布。结论:微型多叶光栅系统作为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的一种方法,比传统X-刀系统有更好的剂量分布,靶灶内部剂量均匀,剂量线适形好,并且计划、治疗简单。  相似文献   

2.
X-刀治疗颅内疾患26例报告徐培坤,李汉杰,陈功达,余永强,高世明X-刀作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重要部分,近10多年来发展很快。它和γ-刀相比,其优点在于能够治疗较大体积病灶;可行分次治疗;能使剂量分布最大限度地与病灶形态相一致。作者总结26例X-刀治...  相似文献   

3.
癌症疼痛X-刀治疗的初步分析刘海鹏,张可成,吕胜青,杨勇,陈渝,陈杰我院使用X-刀,单个等中心,5mm准直仪,以VPL或VPM为损毁靶点,100%等剂量线覆盖靶区,以120Gy剂量进行投照,对15例癌症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率为73.33%,该方法对...  相似文献   

4.
X—刀治疗脑部病变后并发脑水肿与病变种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病变性质对X-刀治疗后并发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分析185例病人248个不同性质的病灶在X-刀治疗后并发脑水肿的情况。结果X-刀治疗后并发脑水肿的发生率为:脑动静脉畸形9AVM)73.33%,脑胶质瘤54.68%,脑膜瘤30%,脑转移瘤2.85%,垂体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未发生。结论颅内病变X-刀治疗后并发脑水肿与病变性质明显有关,AVM发生率较高,胶质瘤及脑膜瘤次之,脑转移瘤极底。  相似文献   

5.
癌性恶痛的X—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单个等中心,5mm准直仪以VPL或VPM为损毁靶点,80%等剂量线覆盖靶区,投照剂量为120GY,对15例癌性恶痛患者进行了X-刀治疗。疗效为优者8例,良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2。67%。随访1-8月,无恶痛复发,也无与X-刀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通过仿真人体模模拟鞍旁靶病灶X-刀照射,探讨照射方式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免射线束直接投照视神经、视交叉和脑干是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关键技术之一,增加照射弧的度数将明显改善剂量分布。X-刀是鞍旁肿瘤富有吸引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单个等中心、5mm准直仪以VPL或VPM为损毁靶点,80%等剂量线覆盖靶区,投照剂量为120Gy,对15例癌性恶痛患者进行了X-刀治疗。疗效为优者8例,良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2.67%。随访1~8月,无恶痛复发,也无与X-刀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放射外科迟发性反应的有关问题王如王守森近年来,以γ-刀和X-刀为代表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Radiosurgery,SRS)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使用高科技方法,精确地对颅内靶病灶进行大剂量破坏性地聚焦照射,又能有效地保护邻近重要...  相似文献   

9.
通过仿真人体模模拟鞍旁靶病灶X-刀照射,探讨照射方式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免射线束直接投照视神经、视交叉和脑干是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关键技术之一,增加照射弧的度数将明显改善剂量分布。X-刀是鞍旁肿瘤富有吸引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X刀不同剂量照射猫正常脑组织后的病理学改变。方法:用磁共振成像(MRI)T2加权扫描、光镜检查、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等方法,研究X刀不同剂量照射正常脑组织后,于不同时程所引起的放射反应。结果:照射后3月150Gy剂量,照射后6月100Gy剂量和150Gy剂量,MRIT2加权扫描观察到受照射脑组织出现类圆形高信号灶;30Gy剂量在1年观察时间内,光镜未见异常变化,但电镜下发现明确的病理改变。70Gy剂量在照射后3月出现照射反应。随照射后时间延长,照射脑组织反应呈进行性改变。结论:X刀不同剂量对猫正常脑组织照射,在不同时程内可引起多种形态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小病灶伽玛刀治疗的最优化剂量方案.方法选取容积未超过10cm3,周围无重要敏感结构的3例形状不同的颅内小病灶,分别单一使用18、14、8mm的准直器进行治疗计划的设计.根据剂量参数进行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的计算,绘出剂量一容积直方图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准直器组合的剂量计划的参数显示对球形病灶单等中心计划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最好,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接受等剂量曲线容积最小.对不规则病灶增加等中心数即增加不均匀性.结论对于单等中心即能实现良好适形性的颅内小病灶,应避免使用多等中心.对于不规则形状病灶以及邻近重要功能区的病灶,则应根据病灶形状、性质及周围邻近结构选择适当的准直器组织,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γ刀和X刀)是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治疗顽固性癫痫早有报道,具有创伤小、疗效高、安全性好、应用广泛等特点,但治疗所针对的靶区、采用的照射剂量及疗效却各有较大差异。近年来,依据综合PET定位的致痫灶确定靶区、10~13Gy低抑制周边剂量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治疗机理主要是放射线对致痫神经传导阻滞、致痫神经元对放射高度敏感和癫痫神经元的直接破坏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顽固性癫痫立体定向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外科治疗的随访,评价PET技术在顽固性癫痫放射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探讨以PET定位致痫灶可行性。方法:46例顽固性癫痫患者,年龄4-47岁,行EEG、MR汲PET检查,以PET结果作为致痫灶靶区定位,该46例患者的PET结果均提示有2个以上的致痫灶。采用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技术,以PET定位的致痫灶为靶区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根据X刀治疗计划设计,以9-13Gy周边剂量,治疗主致痫灶17例,治疗范围包括致痫灶及可疑病灶29例,所有病人均随访10个月以上。结果:单纯治疗主致痫灶组,发作频率由2.4次/月降至0.83次/月。治疗范围包括所有致痫灶组,发作频率由2.83次/月降至0.87次/月。而癫痫发作消除的比率,分别为47.1%(8/17)和58.6%(17/29)。治疗后癫痫症状加剧仅1例,两组病人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无伤残及死亡率。结论:PET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一直存在一些质疑,尤其是在致痫灶范围和假阳性病灶的甄别。我们所做的初步临床研究提示,采用中、低剂量的放射外科治疗是安全、显效的。由于治疗的安全性和非侵袭性,可以不必强求PET结果在范围和假阳性病灶甄别方面的精确度。治疗区域最好包括全部PET提示的病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X-刀在脑转移瘤补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X-刀治疗脑转移瘤233例,其中12例为行2次或3次X-刀治疗,重复行-0刀治疗的标准为复发的肿瘤部位分散或在以前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体积以外,KPS £70分。第1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为20Gy(17-30Gy),肿瘤平均体积2.2ml(0.3-20.1ml);第2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为18Gy(15-30Gy),肿瘤平均体积2.4ml(0.4-12.5ml);第3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为15Gy,肿瘤平均体积1.2ml(0.4-6.8ml)。结果:本组病人中,第1 次X-刀治疗35个病灶,1-2次治疗的中位时间为59周(5-104周),第2次治疗36个病灶,第3次治疗3个病灶。这12个病人中,在治疗过程中全部接受全脑放疗,全脑放疗的剂量为30-36Gy。实际第1次-治疗的中位生存期82周,第2次X-刀治疗的中位生存期21周。随访中有84%的病人获得影像学资料,90%局部控制,10%在疾病过程中进展,局部控制20周的占94.3%。生存质量提高占91.7%(11/12)。12例接受X-刀治疗的病人有9例(75%)死亡,其中8例(89%)死于颅内病变;1(11%)例死于系统性疾病,中枢系统的死因为出现癌性脑膜炎或颅内多发转移。结论:SRS治疗后出现其他部位的颅内转移的脑转移瘤的患,X-刀治疗可作为一种较好的补救治疗措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31例颅内较大的、多发的不规则形肿瘤立体定向调强适形放疗(Peacock系统)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应用美国MED-TEC面网固定头颅,行薄层(2-3mm)CT扫描,必要时行加强CT扫描,将CT数据转输至工作站,勾画靶区及重要解剖结构,给予靶区处方剂量及重要解剖结构限制剂量,行逆运算,优化治疗方案,交付计划并在Varian 600c直线加速器及NOMOS公司的Mimic多叶光珊上实施治疗病人。行4-15次分次治疗,每次剂量为250-800cGy,采用每周3-5次的分割方式,配合给以甘露醇及激素治疗。结果:临床症状改善19/31(61.3%),无变化8/31(25.8%),恶化1/31(3.2%),死亡3/31(9.7%)。在随访中影像学结果:完全消失8/31(25.8%),缩小16/31(51.6%),无变化5/31(16.1%),进展1/31(3.2%)。立体定向调强适形放疗(Peacock系统)治疗计划优化程度。MDPD<1.5,PITV<2.3。治疗反应:急性放射反应15/31(48.4%),经对症治疗均缓解,无晚期放射反应。结论:颅内较大的、多发的不规则形肿瘤手术未能全切除或不适合手术,立体定向调强适形放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疗效较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加速器等中心机械误差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加速器等中心机械误差的测量伏少华,张可领,肖作平,刘永明利用直线加速器作为X-刀的放射源,该技术最近十年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该技术要求非常严格的稳定的等中心运行和明显的靶外剂量梯度变化,其中等中心技术的准确性是理想剂量分布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伽玛马治疗后脑水肿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确定伽玛马(γ-刀)治疗后脑水肿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一年内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伽玛刀患者47例。先探讨γ刀治疗后脑水肿临床特征,然后采用χ^2检验从治疗病灶平均直径是否大于2.5cm、是否有流空效应、治疗前有无病灶周围水肿、靶区内能否确切除外正常脑组织、边缘剂量是否大于15Gy诸变量中确定与脑水肿相关者。结果:γ刀治疗后一年内脑水肿总的发生率为17%;多在治疗后半年内发生,对糖皮质激素反应  相似文献   

18.
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治疗大鼠脑胶质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带有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CMV-tk)结合核苷类似物(NA)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方法:用X-gal染色测定AdHCMV-lacZ转染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效率。用AdHCMV-tk/ACV、GCV离体及活体治疗大鼠C6胶质瘤。结果:AdHCMV-lacZ感染C6细胞效率达100%,AdHCMV-tk感染C6细胞,在病毒感染复数为1000时,GCV和ACV半致死剂量分别为3μg/ml和20μg/ml,Ad-HCMV-tk/ACV治疗大鼠C6胶质瘤模型,大鼠生存期超过90天,而对照组分别为17.0±1.6天(生理盐水组)、14.5±1.3天(AdHCMV-lacZ组),P<0.001。结论:重组腺病毒对靶细胞感染效率可达100%,AdHCMV-tk用GCV的杀伤C6胶质瘤细胞比ACV强,而HSV-tk/ACV用腺病毒介导治疗大鼠脑肿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灵长类动物中观察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基因(HSV-TK)及更昔洛韦(GCV)系统的短期和长期毒副作用。方法 恒河猴7只,其中1只设为正常对照,其余6只动物于右侧额叶白质内注射HSV-TK的包装细胞悬液,细胞注射后7天起,其中3只动物经外周浅静脉滴注GCV,剂量5mg/kg;d,共14天;另外4只不用 不同时间点处死,取注射针道周围的脑组织进行HSV-TK序列原位杂交,并取全身各脏器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灵长类动物中观察单纯疱疾病毒1型胸苷激酶基因(HSV-TK)及更昔洛韦(GCV)系统的短期和长期毒副作用。方法恒河猴7只,其中1只设为正常对照,其余6只动物于右侧额叶白质内注射HSV-TK的包装细胞悬液(pLTKcSN/VPC),细胞注射后7天起,其中3只动物经外周浅静脉滴注GCV,剂量5mg/kg·d,共14天;另外4只不用药。动物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取注射针道周围的脑组织进行HSV-TK序列原位杂交,并取全身各脏器进行全面组织学检查和HSV-TK序列PCR检测。结果3个月内,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脑干脱髓鞘变。其它病理变化包括心肌间质灶性炎症,肝脏浊肿变性,肾小管浊肿变性甚至水样变性,但这些病理变化在3个月后处死的动物中已不存在。HSC-TK序列原位杂交结果见细胞注射后3周内有阳性细胞存在,3个月后处死的动物呈阴性改变。实验过程中动物的血液和脑脊液各项指标的动态观察未见有特异性改变。结论HSV-TK及GCV系统在用药后短期内对灵长类动物的心脏、肝脏和肾脏有一定的毒性损害作用,但是可恢复的。关键词##4脑肿瘤;;胸苷激酶基因;;更昔洛韦;;逆转录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