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明  陆曙 《陕西中医》2007,28(12):1655-1657
目的:探析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历代医家相关论述和当代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有以下7点:1脾虚不运;2肾气虚衰;3肝气虚衰;4气虚血瘀:5痰浊内生;6毒邪致病;7湿热内蕴。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2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提出了在研究中医药治疗As的临床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认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采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加大中药复方及针灸方法作用机制的研究,临床研究上应提高辨证准确性,建立统一分型标准,进行大样本前瞻性的RCT研究,为中医治疗As提供可信、有效的证据,使该病的中医治疗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从中医的角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及防治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中风和冠心病最重要的原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吸烟人数上升、人口老龄化等等因素,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中风及冠心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而又缓慢的过程,当尚未发展到相应器官缺血性损害时,几乎无证可辨,因此在这一阶段的防治,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发病基础,中医病机以气(阳)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AS初期当属气虚,中期则痰瘀并见,中晚期则痰瘀互结导致血脉凝塞。在AS病理变化中,炎症因子表达谱的异常改变是痰瘀病机的主要效应因素。因此,防治AS应以益气为本,痰瘀同治,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顾护心脉。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因病机为痰、瘀、毒,属本虚标实之证。小陷胸汤具有清热化痰消痞的作用,临床上该方加减后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htem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祖国传统医学发挥其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8.
张红珍 《新中医》2012,(8):173-175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 cleros is,AS)为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尽管目前的医疗现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9.
10.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化浊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本虚标实、痰、瘀为患的基本病机已得到认同,热毒学说也已得到重视.而近年提出的"浊邪"致病的新观点,其论述没有超出火(毒)、湿(浊一痰)、瘀血的传统认识范畴.本文则从"痰瘀化浊"病机角度对浊邪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浊邪"是痰瘀胶结、得热腐而化生之阴邪,既有痰、瘀之特点,又有别于痰、瘀之邪.治疗时,单化痰不能去瘀血之结,独活血不能去痰之滞,故当痰血同治、以泄浊邪为要;且浊邪多兼火毒,浊得火腐而易生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容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等.因此,泄浊必兼清火是治浊防变之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条水道。在生理状态下,对人体的水津、气血运行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肺气的宣发作用可将津液和水谷精微敷布周身以充养四肢百骸,司腠理之开合以御外邪之侵犯及调节汗液的排泄,同时肺之肃降使体内水湿下输膀胱。在病理状态下,肺的宣发功能...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往往同时累及多处血管,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随着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逐步深入,从痰瘀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要素分布,以及从痰瘀角度防治本病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浅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临床常见致病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过程相对复杂.中医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名称,归属于中医"中风""眩晕""偏枯"等范畴.课题组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该病为本虚标实证,病因病机与虚、瘀、痰、毒等致病因素关系密切;主要病因不外乎内因素体不足和外因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导致机体虚弱而引起.其病程历经本虚致实和标实致虚两个阶段,并通过探讨其中医病因病机,有利于该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同属中医学“胸痹”范畴,中医学将其病理因素归结于“瘀”和“痰”,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互为因果。ASCVD为导致AMI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发现,由AMI逆向加速导致的ASCVD发病率逐年提高,印证了中医学“痰瘀互生”理论。本文从“痰”“瘀”的病理关系、中医“痰瘀同治”治法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并附病案1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角度探讨了小舞蹈病的病因病机,认为多与肝、肾有关,因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产生风、火、痰、瘀等病理产物作用于人体,致使疾病发生。这一理论对小舞蹈病有了不同的认识与补充,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积聚是指生长在体表或体内的肿块。对于当下常见的结节、囊肿、肿瘤等积聚病,一些医家认为积聚的本质是痰瘀,并且常以活血消瘀化痰之法治疗积聚。究其缘由,一方面与金元时期儒家主观唯心主义对医学理论的渗透有关,另一方面受这一时期中医外科的内科趋向化影响。活血化痰的治法仅适用于痰积或血积,对于气积、肉积、食积等并不适合。积聚的病机有3个层面:一是基础病机为失和及郁滞;二是核心病机为结;三是继发病机。活血化痰之法针对的是继发病机所产生的瘀血和痰浊等病理产物,而疾病的关键在于结病机,抓住核心病机,把握积聚病具体分类及整体发展规律,治疗时,气积行气除积、食积消食化积、肉积行外科治疗等,才能有效减轻患者病痛。  相似文献   

17.
陈浩  苏伟  龚少愚  陆曙 《中医药研究》2011,(9):1104-1106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炎症学说得到普遍的认可,同时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理论实践的发展,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瘀毒致病理论得到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瘀毒致病理论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现综述如下。1理论研究张京春等根据现代医学易损斑块破裂进而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系列病理演变过程,提出了"毒、瘀致易损斑块"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医痰瘀相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痰、瘀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痰瘀同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痰瘀形成的生理基础、病理演变机制来探讨二者之间关系。结果:痰饮、瘀血均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津病成痰,血病成瘀,二者成因不同,但往往相互影响,既可因瘀致痰,亦可因痰致瘀。结论:痰瘀形成过程中有着共同来源,即“津血同源”,而且在致病过程中互为因果,即“痰瘀同病”,故在临床治疗中应“痰瘀同治”,痰消有利于瘀去,瘀去有利于痰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痰瘀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痰瘀的形成,证候特点及其证治要点等方面痰瘀互阻这一病机进了探讨,以期提高对痰瘀互阻为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中医的角度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及防治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