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角化棘皮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8月本科诊治的63例角化棘皮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63例角化棘皮瘤均为单发型皮损,男∶女=0.85∶1。49例(77.78%)50岁。成熟期角化棘皮瘤48例。4例符合消退期角化棘皮瘤病理改变,其中1例出现典型皮角。6例符合早期角化棘皮瘤病理改变。5例细胞异型性比较明显,其中2例病理性核分裂较多,呈浸润性生长,该2例术后予光动力疗法治疗。所有病例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结论角化棘皮瘤临床上容易被误诊,需结合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单发型皮损建议手术切除治疗,必要时可行光动力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毛鞘棘皮瘤是一种好发于上唇的毛源性错构瘤,临床少见。我们报道一例发生于脐部的毛鞘棘皮瘤.其皮损类似角化棘皮瘤。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一例角化棘皮瘤并发基底细胞癌,显示基底细胞癌和角化棘皮瘤鳞状上皮问的直接移行。患者男性,61岁。鼻部皮损8周,中央呈脐窝状,生长迅速。皮损活检显示:损害呈圆形,直径1cm。边缘隆起,中央呈火山口样,可见大的角栓。在损害中央和边缘部角化棘皮瘤病灶内多处可见基底细胞癌的表现。这些部位均可见到角化棘皮瘤的成熟角朊细胞和基底细胞癌的退行发育细胞间的移行现象。作者在讨论中提到,本例组织学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角化棘皮瘤组织中HPV的感染率,观察HPV DNA阳性细胞的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6例角化棘皮瘤和26例正常人皮肤石蜡切片组织标本中HPV DNA.结果 10例角化棘皮瘤HPV DNA阳性,阳性率38.46%(10/26);阳性细胞多位于火山口样凹陷表皮下方增生的棘细胞层;病例组HPV DNA阳性与阴性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病期以及皮损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HPV DNA阳性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角化棘皮瘤患者中HPV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但HPV感染与角化棘皮瘤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病期和皮损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细胞棘皮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9例大细胞棘皮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细胞棘皮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头面部和四肢,多表现为浅褐色斑块,临床上与脂溢性角化病不易鉴别。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棘层肥厚及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在部分皮损周围可见到日光性黑子或脂溢性角化病样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大细胞棘皮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脂溢性角化病及日光性黑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P53基因突变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癌基因之一。采用DO-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例鳞癌及13例角化棘皮瘤的P53表达。结果61.5%鳞癌P53染色阳性,P53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肿瘤全层。角化棘皮瘤的P53阳性率仅15.4%,P53阳性细胞局限于肿瘤边缘。提示P53表达与鳞癌的恶性程度相关。P53表达对鉴别鳞癌及角化棘皮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角化棘皮瘤临床上可分为3型:单发型、多发型及发疹型.自1983年以来我们采用90Sr敷贴剂治疗10例单发型角化棘皮瘤,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30例患者的41个角化棘皮瘤,应用5-氟尿嘧啶(5-FU)病灶内注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年龄32~82岁,平均61.5岁.病史和形态学表现符合典型的角化棘皮瘤.肿瘤全部发生于暴露部位,病期为2~4周.几乎所有患者的皮肤具有阳光损伤的证据,或有角化棘皮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光化性角化病、毛细血管扩张及Civatte皮肤异色症等病史.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鼻部巨大型角化棘皮瘤。患者男,45岁。因鼻部包块3个月。无痛痒,曾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组织病理诊断为角化棘皮瘤。术后10余天于手术部位再次出现新生肿物,并逐渐增大至鸡蛋大,我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增生,角化过度,伴有角栓形成及角囊肿形成,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呈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见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伴局灶性异物肉芽肿形成。诊断:鼻部巨大型角化棘皮瘤。转上级医院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角化棘皮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王万惠,乐德凤江苏省海安皮肤病医院病理科(邮政编码226600)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ma,KA)为一种可以自愈的皮肤表皮肿瘤,因其生长较快,上皮往往增生活跃,以致临床和病理上与鳞状细胞癌(Squam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