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对左室肥厚 (LVH)的影响。方法 选择 76例高血压病患者 ,其中 3 2例有LVH ,口服厄贝沙坦 2 5~ 10 0mg/d治疗半年 ,观察血压 ,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并监测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血钾和肝肾功能。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经厄贝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 (P <0 .0 1) ,其中LVH者治疗后左室重量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5 ) ,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 ,安全、简便、耐受好 ,且可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低减(IGT)临床比较常见,本组资料探讨厄贝沙坦对老年原发高血压病患者合并IGT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2 0 0 2~2 0 0 3年我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合并IGT住院患者4 1例,年龄为6 0岁以上(含6 0 )岁,最小年龄6 0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6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AngⅡ)受体拮抗剂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厄贝沙坦是此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的一种。本试验以ACEI制剂-培哚普利(法国思维雅公司.商品名“雅施达”)作对照观察国产厄贝沙坦(深圳海滨药业有限公司,商品名“苏适”)治疗高血压病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与非洛地平组 ,治疗三月后 ,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 ,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 (IMT) ,横断面顺应性 (CC)和扩张性 (DC)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IMT减小 ,CC、D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 .0 1) ,以厄贝沙坦更明显 (P <0 .0 5 )。结论 :厄贝沙坦在控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同时 ,还能改善颈动脉结构及功能 ,其疗效优于非洛地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24 h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和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及运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变化.观察厄贝沙坦对66例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结果 厄贝沙坦能明显降低高压病患者的24 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夜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均P<0.01);对心率无明显影响(P>0.05).降压总有效率为93.9%.对夜间血压高于正常值(非杓型)的高血压病患者,厄贝沙坦能明显降低夜间血压(P<0.01),而对夜间血压已属正常(杓型)者,厄贝沙坦无进一步降压作用(P>0.05).厄贝沙坦不良反应小,对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厄贝沙坦降压有效、平稳,不影响正常血压的生理节律特征,夜间无过度降压危险,对晨间血压上升也明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病(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厄贝沙坦治疗35例具有LVH的EH患者,疗程为180d,用超声心动图法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能反映LVH程度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D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DP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l)。结果治疗后的LVDD、LVDST、LVDPWT和LVMI均比治疗前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逆转EH患者LV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病(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厄贝沙坦治疗35例具有LVH的EH患者,疗程为180 d,用超声心动图法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能反映LVH程度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D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DP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l).结果治疗后的LVDD、LVDST、LVDPWT和LVMI均比治疗前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逆转EH患者LVH.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5月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片,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的降压效果较明显,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单独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的对照组(81.2%)。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129例高血压病合并早期肾损害微量白蛋白尿高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ARB组)43例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第二组(CCB组)43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第三组(对照组)43例给予倍他乐克或/和双氢克尿噻治疗;血压达标12个月后,观察及比较各组治疗前、本组治疗前后以及各组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病程等比较无差异(P>0.05).尿微量白蛋白数值比较:各组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12月后,ARB组和CCB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高于治疗前(P<0.05);ARB组低于CCB组,CCB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均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起到有效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厄贝沙坦保护作用优于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10.
漆洁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6):972-97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厄贝沙坦联合用药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共入选老年ISH患者并血脂正常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和治疗组(阿托伐他汀联用厄贝沙坦),治疗12周后观察血压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压(PP)均有所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8周后,两组间在SBP、DBP及PP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12周后,两组间在SBP、PP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对DBP方面的影响,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在降低SBP、PP方面优于单用厄贝沙坦。 相似文献
11.
60例冠心病合并有高血压患者,依据脉压差分为3〈60mmHg和〉60mmHg两组,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脉压≥60mmHg组年龄增高。缺血性ST压低幅度≥0.5mV的比率增加,心射血分数降低,脉压增大是一个与心肌缺血,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有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的脉压(P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冠心病患者中,筛选出年龄>60(63.5±2.6)岁,体重50~70(57.2±3.4)kg,血糖、血脂、载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均在正常的高血压患者47例,分为PP>50mmHg组(A组)31例;PP≤50mmHg组(B组)16例,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两组相比,冠脉狭窄程度有显著差异。结论: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将有助于危险分层和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脉压差的影响。方法:将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1:7服厄贝沙坦(150mg1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rag,1次/晚,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ULB)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而且可以改善脉压差情况。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在高血压患者中应尽早进行诊断和干预.研究发现中心动脉压(CAP)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高于周围动脉压.但目前对于高血压合并ASCVD患者无创CAP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ASCVD患者及不合并ASCVD患者间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S...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动态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5例,按24 h平均脉压(MPP)分为两组:24 h MPP≥60 mm Hg为A组,24 h MPP<60 mm Hg为B组;另选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肌酐、动态血压测定.结果 3组24 h平均收缩压(MSBP)、24 h平均舒张压(MDBP)、24 h MPP、血清肌酐、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滤过率(GR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和B组患者24 h MSBP、24 h MPP较C组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升高(P<0.05);A组血清肌酐明显高于B组和C组,24 h MDBP及GRF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动态脉压增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相关;动态脉压越大,靶器官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脉压差对高血压病人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将27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差(PP)≥40mrnHg的A组和20mmHg≤PP〈40mmHg的B组,对这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并记录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d)、左室后壁厚度(LVPWDd)、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d)、收缩期内径(LVSd)、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口血流E峰、A峰及二者比值(E/A),比较两组之间以上各测值的差异。结果A、B两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其中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d)、左室后壁厚度(LVPWDd)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比值(E/A)三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差增大与左心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患者在药物治疗时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对在该院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实验中有74例患者未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HD)患者。患者进入该院之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进行一些常规的检查,如血压、体温、血常规等,然后,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右上肢肚动脉卧位血压,一共测量3次。然后求取其平均值并计算出患者的PP值。结果患者在药物治疗后OR、95%CI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多因素逐步回归进行分析显示,PP仍是预测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因,PP每增加5mmHg后,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并且这种疾病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等没有很大关系。结论在高血压病患者中,无论是CHD患者还是心绞痛患者他们的PP值都比较高,且患者PP值与CHD患者的危险性关系较大,临床上可以将其作为预测CHD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人健康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人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高血压病防治措施。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随机抽样调查门诊高血压病人330例,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情况及防治的依从性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对不同的病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安胶囊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心安胶囊治疗组,所有患者都进行抗高血压治疗3个月,心安胶囊组同时口服心安胶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的血压(B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A值、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值。结果用药治疗前,两组患者间的SBP、DBP、LVEF、E/A值、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心安胶囊治疗组的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及E/A较高(P〈0.05)、LVMI较低(P〈0.05)。两组患者的SBP、DBP、LVM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LVEF及E/A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结论心安胶囊能抑制心肌重塑、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