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例 1,女 ,2 0岁。因左耳波动性耳鸣 2a。伴左耳流脓血水、头疼、头晕 1a。于 1991年 5月 2 0日入院。查体 :全身情况良好 ,左外耳道充满淡红色肿瘤样组织 ,质脆易出血 ,其周围有脓性分泌物附着 ,鼓膜视不清 ,右耳正常。乳突X线片示 :左侧鼓窦区乳突腔 ,无明显骨质破坏。电测听显示 :左耳传导性耳聋 ,平均听力下降 4 0dB ,右耳正常。初步诊断 :左耳道肿瘤 (性质待定 ) ;左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Ⅱ型 )。入院后经局部点药 ,全身用抗生素 ,术前准备 ,于 1991年 5月 30日局麻下左耳道肿瘤摘除术。术中见 :肿瘤根蒂来源于耳道后下壁 ,耳道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水平,研究其误诊因素,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的临床、术前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资料。结果47例中34例首诊时误诊(72.3%),误诊疾病分别为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外耳道肿物、神经性耳鸣、Bell麻痹、慢性咽喉炎、神经性耳聋、眩晕、突聋、声带麻痹。术前,影像误诊8例(17.0%),分别为慢性中耳炎及血管瘤;病理检查10例,误诊8例(80.0%),分别为外耳道炎性肉芽组织、血管瘤、炎性息肉、鳞状上皮及角化物。结论颈静脉球体瘤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征性表现,CT及MRI为重要的诊断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62岁。1 974年发现左耳搏动性耳鸣、流脓 ,左外耳道内有一米粒大的新生物 ,后逐渐长大 ,易出血 ,听力逐渐下降。 1 991年 ,左耳后红肿、流脓并出现面瘫症状。入院检查 :左眼不能闭 ,口角右偏 ,左面部触觉迟钝。左外耳道突出一淡红色新生物 ,表面光滑 ,四周有脓性分泌物 ,质软 ,有与脉搏一致的搏动。左耳后有 4cm×4cm皮肤红肿 ,并有 2处破溃 ,局部压痛。电测听检查听力丧失。CT示左外耳道内有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 ,密度均匀 ,边界尚清 ,邻近岩锥骨质部分吸收、变薄 ,呈硬化性改变。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 6.0 4× 1 0 9/L,中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体瘤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11例中7例根治性切除,4例临界切除,经病理证实为颈静脉球体瘤.参考有关文献,并对11例颈静脉球体瘤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1例颈静脉球体瘤中,女性2例,男性9例,年龄28~63岁.其中右侧颞骨5例,左侧6例,病理分期:A期4例,B期3例,C期3例,D期1例.临床表现依肿瘤所在具体部位而有所不同,术后行放射治疗,其中9例良好,2例复发.结论 明确诊断颈静脉球体瘤须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三方面资料,手术彻底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以放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巨大颈静脉球体化学感受器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因右面瘫,听力丧失15年,右外耳道肿物反复出血10年,于1987年4月2日入院。检查:右周围性面瘫,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右三叉神经功能障碍,右咽反射消失,右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右上颈部触及猫喘感,该处及右乳突部可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右外耳道被暗红色搏动性蚓团状肿物填塞。X线示右外耳道壁、岩锥及颈静脉孔区骨质广泛破坏。CT:右岩骨后缘不规则高密度影,四脑室左移。CAG:右外耳道后闭块状血管染色。入院后局麻下暴露右颈外动脉,穿刺后注入每 相似文献
10.
江青山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9(5):520-520,526
颈静脉球体瘤是化学感受器肿瘤的一种。 194 5年Rosenwasser首次报道并将该组织肿瘤命名为颈静脉球体瘤 (glomusjugularistumor) [1] 。该病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 ,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1∶4至 1∶6。婴幼儿及老年均可发病 ,诊断时患者平均年龄 5 0岁左右[2 ] 。临床上较少见 ,发生在鼓室则更少见。故临床上易发生漏诊或误诊。我科近 10年来仅在 1999年遇到 1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2 5岁 ,因右耳流血性脓液 9个月伴耳鸣、听力下降 2个月于 1999年 3月入院。 9个月前因挖耳后出现外耳道流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科18例颈静脉球体瘤患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A型患5例,B型患4例,C型患6例,D型患3例(D1型患1例,D2型患2例)。采用3种不同治疗方案,A、B、D2型无复发,C型复发2例,D1型复发1例,复发率为16.7%,18例患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静脉球体瘤首选手术治疗。A、B、C、D1型患手术切除效果良好;D2型患术前选择性血管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量;D型患可辅以术后局部放疗以消除术中肉眼未能辨认的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5岁。货运员,因右耳听力下降伴耳鸣5个月,右耳道出血20d于2006年2月27日入院。该患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鸣,呈持续性,音调较高,伴有右耳听力下降,呈进行性加重,流少量脓液,无臭味,无血性液,曾用氯霉素滴眼液洗右耳2周,无明显好转,20d前曾因右耳痒,揉耳后出现右耳流新鲜血性液,经药棉填塞压迫止血。后出现耳痛,呈阵发性发作,疼痛自乳突放射到颈部,持续约1min。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发病以来无头晕、无头痛、无声音嘶哑、无吞咽困难、无同侧上肢抬举困难,精神状态好,饮食、睡眠正常,二便正常,无明显消瘦。入院查体:T36.2℃,P80次/min,R19次/min,BP130/80mmHg,无明显波动。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双侧眼球震颤,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视力及视野正常,嗅觉功能无减退。专科情况:右耳道骨段近鼓膜处见粉红色肉芽样新生物,堵塞外耳道,鼓膜未窥及,有少量脓血性分泌物附着。左耳道通畅,鼓膜完整,标志清楚,无分泌物。双侧乳突无压痛,左侧咽鼓管通畅。音叉检查(C512):WT偏左,RT左耳(+),右耳气骨导消失。鼻部,咽部,喉部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全项、凝血四项、心电图、胸片均正常。耳部CT示右外耳道后壁与乙状窦连续,颈静脉球区占位。头颅MRI:右侧颈静脉球区占位性病变。右颈动脉造影(DAS):右耳后动脉瘤(颈静脉球体瘤)。瘤体由咽升动脉、耳后动脉和枕动脉的4细小分支供应。由于技术条件限制,未能进行栓塞。纯音测听及中耳分析显示:右耳全聋,左耳听力正常。右耳B型曲线,声反射未引出,压力-205。左耳A型曲线,对侧声反射未引出,压力-20。诊断:右颈静脉球体瘤。 相似文献
13.
孙孝霞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5(1):72-73
颈静脉球体瘤属少见疾病[1],瘤体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网及血窦,发生的位置隐匿,早期不易发现,由于其血供十分丰富,术中极易出血[2],难于彻底清除,是目前耳科较难处理的良性肿瘤.作者回顾了1993年至2003年间成功治疗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8岁,主诉:自1992年始出现左耳搏动性耳鸡,以后渐感左耳进行性听力减退,挖耳时屡有出血现象,于93年3月份,出现左侧面瘫,基层医院以面神经麻庳给予针炙治疗半年余。此期间,患者出现左耳流出黄色恶臭水样分越物.伴有疼痛,耳聋加重,即转本院就诊。乳突X线及CT检查:左耳乳突有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5.
颈静脉球体瘤属少见疾病[1] ,它是头颈部化学感受器的一种 ,瘤体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网及血窦 ,发生的位置隐匿 ,早期不易发现 ,与周围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关系密切 ,血供十分丰富 ,术中极易出血[2 ] ,难于彻底清除 ,是目前耳科较难处理的良性肿瘤。作者回顾了 1980至 1999年间成功治疗的 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病例中 ,男 4例 ,女 5例 ;年龄 2 3~ 5 4岁 ,平均 2 8.5岁 ;病程 2 7a ,平均 4.1a。均经病理证实为化学感受器瘤。1.2 临床表现 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聋 ,8… 相似文献
16.
17.
18.
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及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军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13(2):82-83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要点和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患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3例未完全切除于术后3-6年复发,行放射治疗的2例症状无明显好转,4例经计划性治疗肿瘤切除满意,无复发。结论:早诊断及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在本病的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