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 1 1月~ 2 0 0 1年 1 1月 ,我们用胃活素胶囊治疗各型胃炎、胃溃疡 6 0例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 ,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 (Hp)等诊断。中医辨证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2 ] 。1 .2 病例选择 :患者资料均符合上述胃炎、胃溃疡的诊断标准。治疗组 6 0例 ,男 3 7例 ,女 2 3例 ;年龄2 1~ 6 4岁 ,平均 3 4 .5岁 ;中医辨证属脾胃气弱型 2 8例 ;中焦虚寒型 1 2例 ;脾胃湿热型 1 4例 ;肝气犯胃型 2例 ;寒湿困滞型 4例。对照组 1 5例 ,男 9…  相似文献   

2.
胃黏膜异型增生微观辨证分型CdX2基因表达及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脘痛胃黏膜异型增生患者中医微观辨证分型与CdX2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及与临床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与ABC免疫组化方法对120例胃脘痛胃黏膜异型增生患者进行胃镜下微观辨证分型与CdX2基因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结果]胃络瘀滞型与胃络灼伤型患者胃黏膜CdX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37.5%、66.7%)较胃寒型与胃热型(6.7%、12.5%)明显增高(P<0.01),其中具有完整随访结果者63例,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24个月),其癌变者中胃络瘀滞型(76.7%)明显高于未癌变者(27.3%)(P<0.01).[结论]中医微观辨证分型与CdX2基因蛋白表达有关,对辨别胃黏膜异型增生的癌变性质具有重要意义,胃络瘀滞型胃黏膜异型增生与癌变关系密切,在辨证施治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1996~1998年采用和中丸治疗该病10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104例,其中男62例,女42例;年龄19~70岁,平均40.7岁;病程3个月~26年,平均3.8年。中医辨证肝胃不和型45例,脾胃虚弱型29例,脾胃湿热型12例,胃阴不足型7例,胃络瘀血型11例。中医症状分级轻度26例,中度53例,重度25例。对照组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7~71岁,平均40.1岁;病程2个月~24年,平均3.6年。中医辨证肝胃不和型17例,脾胃虚弱…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医理论将胃癌、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慢性胃炎各30例进行中医分型,分别为寒热夹杂21例,肝胃不和22例,胃阴不足29例,脾胃虚寒48例。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病例标本的c-myc、p21、p53,以改良Giem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结果表明,脾胃虚寒型HP阳性率(72.9%)与寒热夹杂型(38.1%)、肝胃不和型阳性率(40.9%)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myc、p21、p53阳性表达与HP感染、胃粘膜病变程度呈平行关系,各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肝胃不和>寒热夹杂。提示HP感染、癌基因及抑癌基因表达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医分型有一定关系,有利于辨证辨病分型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5.
1994~ 1999年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患者 6 8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9例 ,女 2 9例 ;年龄 2 1~ 74岁 ;病程 1~ 5年 5 7例 ,5年以上 11例。慢性胃炎 40例 ,胃溃疡 15例 ,十二指肠溃疡 13例 ;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的诊断标准 ,均经 X线钡餐透视和拍片或纤维胃镜检查证实诊断。其中 5 8例行血清幽门螺杆菌 (HP)抗体检测均为阳性。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 :阿莫西林每次口服 5 0 0 mg,每日3次 ;泰胃美 80 0 mg,症状轻者每晚服 1次 ,重…  相似文献   

6.
胃脘痛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证。我们于1995年在消化内科用九灵胃康胶囊治疗郁热、气滞及寒热错杂型胃脘痛8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胃院痛及其辨证分型诊断标准、消化性溃疡及胃炎诊断标准均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1]。1.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本院应用补阳还五汤与阿莫西林胶囊联合治疗老年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32例均为本院经胃镜及Hp检查为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并且排除消化道肿瘤。13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55~76岁,平均病程9年。对照组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57~80岁,平均病程为9.2年。中医辨证分型参照文献[1],治疗组中脾胃虚寒型22例,肝郁气滞型8例,胃阴亏虚型6例,瘀阻胃络型30例。对照组中分别为23例、9例、5例、2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 1 997年 4月~ 1 999年 3月 ,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 FD) 40例 ,疗效优于西药吗丁啉组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消化专科门诊患者 ,诊断符合文献 [1 ]标准。7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 40例 ,西药组 30例。中药组男 1 8例 ,女 2 2例 ;年龄 2 4~ 68岁 ,平均 42 .0岁 ;病程 2个月~ 3年 ,平均 8.0个月 ;按中医辨证分为两型 ,脾胃虚弱型 1 7例 ,肝胃不和型 2 3例。西药组男 1 3例 ,女 1 7例 ,年龄 2 5~ 66岁 ,平均 40 .5岁 ;病程 3个月~ 2 .5年 ,平均 7.5个月。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  相似文献   

9.
中药自拟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1年4月-2004年4月我科收治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16例.心功能分级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西药组).治疗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30岁~80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年~6年,平均3年;原发病:冠心病15例,肺心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扩张型心脏病12例;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24例,Ⅳ级16例;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医内科学>分为4型[2]:心阳不振型14例,水气凌心型16例,气阴两虚型13例,瘀阻心脉型15例.  相似文献   

10.
冠心舒吸嗅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分型参照1990年冠心病辨证分型标准[2],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阳性.共入选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7.6岁±8.2岁;病程4个月至12年(4.1年±1.9年).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58.1岁±9.0岁;病程3个月至10年(3.9年±2.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胃镜下慢性胃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胃镜下慢性胃炎(CG)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476例门诊CG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辨证分型记录,均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胃黏膜活检作出病理诊断。[结果]CG患者性别与辨证分型无关;患者年龄与辨证分型相关(P<0.05),年长者多见脾胃虚弱型;患者Hp感染与辨证分型无关;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与辨证分型有关(P<0.05),坐标图显示CAG、ATP表现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在坐标右上象限,IM表现胃阴不足型在坐标左上象限,CSG表现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均在坐标左下象限。[结论]CG的微观变化与中医辨证结合使其诊断更臻完善,拓展了中西医结合诊治CG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依据西医诊断,结合临床表现,以中医理论辨证分为脾胃气虚型、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三型,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结果]60例中5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 ,高血压病存在胰岛素抵抗 ,并认为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病的一个独立因素 ,可能是高血压病的根本病因之一[1] 。通过研究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以期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从而指导临床工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广州中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住院及门诊病人 10 0例 ,其中住院病人 40例 ,门诊病人 60例 ,年龄 3 7岁~ 70岁。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以《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依据 ,并参照方药中[2 ] 《实用中医内科学》关于眩晕的辨证分型 ,分为…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反酸,恶心呕吐,胸骨后胀痛等反流症状或组织损害,常合并食管炎。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中医的嘈杂、反酸、反胃、噎隔。酉药给予抗酸剂或H。受体桔抗剂或促动力剂难于奏效,从1994年起,笔者对其辨证论治,疗效提高,报道如下。IIB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胃食管返流病患者均在门诊经胃镜检查确诊(其中19例合并程度不同的食管炎)。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19~30岁15例,31~40岁8例,41~50岁9例;病程6个月~9年。辨证分4型:脾胃虚寒型5例,脾胃湿热型11例,肝胃不和型9例…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医理论将胃癌、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慢性胃炎各30例进行中医分型,分别为寒热夹杂21例,肝胃不和22例,胃阴不足29例,脾胃虚寒48例。应用 ABC 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标本的 C-myc、p21、p53,以改良 Giemsa 法检测 HP。结果脾胃虚寒型 HP 阳性率(72.9%)与寒热夹杂型阳性率(38.1%)、肝胃不和型阳性率(40.9%)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C-myc、p21、p53阳性表达与 HP 感染、胃粘膜病变程度呈平行关系,各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肝胃不和>寒热夹杂。提示 HP 感染、癌基因及抑癌基因表达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医分型有一定关系,有利于辨证辨病分型。  相似文献   

16.
近3年来,我们应用中药煎剂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文献[1]标准.患者以持续或反复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证,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大便涂片及培养排除其他病原体.将收集的10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0~63岁,平均39.8岁;病程1~20年,平均5.63年.辨证分型:按兼证的不同,分为大肠湿热型16例,脾胃虚弱型19例,气滞血瘀型15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4岁,平均40.6岁;病程1~21年,平均5.85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甲皱微循环检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们对1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甲皱微循环检测,并就其与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关系,作了分析研究,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共检测慢迁肝患者118例。其中男83例,女35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8年,平均病程3年7个月。辨证分型,湿热内蕴34例,肝郁气滞45例,肝肾阴虚29例,肾阳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门诊应用自拟“胃宁汤”加泰胃美片治疗消化性溃疡 35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5 3例患者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 ,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治疗组 35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9例 ,年龄 19~ 62岁 ,平均 32 5岁 ;病程 4~ 2 1年 ,平均 14 5年。胃溃疡 2 0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9例 ,复合性溃疡 6例。中医分型气滞型 10例 ,虚寒型 9例 ,阴虚型 8例 ,郁热型 8例。对照组 18例 ,其中男 13例 ,女 5例 ,年龄 2 0~ 61岁 ,平均 31岁 ;病程 3~ 2 2年 ,平均13 5年。胃溃疡 10例 ,十二指肠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中医证型与食管黏膜胃镜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453例RE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分布及食管黏膜胃镜分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RE的检出率为4.0%,男女性别比为1.68:1,随着年龄增长RE检出率逐步升高,且程度呈加重的趋势。RE内镜分级以A、B级为主,辨证以肝胃不和证和肝胃郁热证为主,各个证候分型的食管黏膜胃镜分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且胃镜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相关性。[结论]RE的食管黏膜胃镜分级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医辨证分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改变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404例慢性胃炎患儿中医辨证分型后进行胃镜检查及尿素13C-呼气试验(13 C-UBT)检查,并登记造表,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胃不和型胃炎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充血和微小结节形成,脾胃湿热型胃炎表现以黏膜斑和黏膜糜烂为主,胃络瘀血型胃炎则以胃黏膜出现出血斑点为主,脾胃虚弱型胃炎以胃黏膜水肿为主,胃阴不足型胃炎以胃黏膜花斑为主.13 C-UBT阳性率实证高于虚证,与证型无相关性;13C-UBT值实证高于虚证,尤以肝胃不和型和脾胃湿热型为最高.[结论]小儿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黏膜改变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存在实质性联系,为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