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探讨先兆子痫孕妇体内静息态与活化态血小板CD41a、CD62p、CD63等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洗的全血免疫直标法,将血小板CD41a、CD62p、CD63荧光单抗分别标记25例正常人与20例正常孕妇及22例先兆子痫孕妇静息态及ADP活化后血小板,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其表达量。结果正常孕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静息态间及活化态间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41a表达量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先兆子痫孕妇组静息态与活化态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量均较正常孕妇组显著增高,CD41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先兆子痫产妇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处于较高水平,提示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兆子痫患者体内静态血小板与活化态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62p、CD63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免洗免疫直标法,用血小板CD41a、CD62p、CD63荧光单抗分别标记20例正常人、15例正常孕妇及16例先兆子痫产妇静息态与ADP活化后血小板,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其表达量。结果 先兆子病产妇组静息态与活化态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量均较正常孕妇组显著增高,CD41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而后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静息态间及活化态间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41a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先兆子病产妇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处于较高水平,提示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及急性肺炎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进行比较与研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和48例急性肺炎患者的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53(CD63)、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CD61)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CD41)血小板表面的表达并与20例健康成人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D61与CD41、CD62P、CD63呈正相关,CD62P和CD63呈正相关。CD62P、CD63的表达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与急性肺炎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CD62P、CD63在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及急性肺炎均有升高。提示COPD急性发作期及急性肺炎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61、CD41a、CD42b等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7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分成两组,空腹采静脉血,分别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61、CD41a及CD42b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数据以x—±s表示。结果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分别为22.92±12.08、45.59±16.48,与无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组对照组(10.90±3.92,27.38±11.05)比较显著升高(P<0.01),其他膜糖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纤维蛋白原亦较无糖尿病组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血小板活化时表达的特异膜糖蛋白分子,以探讨血小板在心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并发的心血管损伤时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39例心血管病、12例糖尿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外周血血小板的膜糖蛋白CD62P,CD63,CD41,CD61的表达。结果 心血管疾病中的高血压组、脑梗死组、冠心病组和糖尿病组的CD62P,CD63表达与正常人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同时各组的CD41,CD61表达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血管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均增高,因此检测活化血小板的特异膜糖蛋白在这些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河涛  郭华  刘晓平  唐方 《四川医学》2001,22(3):261-26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数术(FCM)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分子探针检测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蛋白CD62p,CD63的表达量,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CD62P,CD63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1),结论 通过FCM检测血小板膜CD62,CD63的表达量,可了解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对临床使用溶栓药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41、CD61、CD62p、CD63)的活化比例,同时检测实验对象的凝血四项,并与对照组结果比较.结果 CD41、CD61、CD62p、CD63阳性百分比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类型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中,CD61、CD62p阳性百分比随着病情加重而相应增高(P<0.05);APTT、PT、TT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G值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的FG值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正常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之间仅子痫前期组有增高(P<0.05).结论 与凝血四项检测相比较,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能更灵敏地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体内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全血和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FCM)观察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例正常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R).结果FCM测得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阳性率,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PAgR,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PAgR与CD62p和CD63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1=0.382,r2=0.329,P均<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阳性表达及PAgR的测定对判断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提示在血管病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初治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按随机化同期取样方式,选择21例临床确诊为AL的初治患者,利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和微量全血法,选择针对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活化功能标志物的CD单抗CD62p、PAC-1、CD61、CD4、CD42a、CD42b,并应用二磷酸腺苷(ADP)作为激活剂,以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ADP激活前两组比较,CD62p(t=3.55,P<0.01)、PAC-1(t=2.80,P<0.01)、CD42a(t=2.98,P<0.01)、CD42b(t=3.97,P<0.01)、CD41(t=2.69,P<0.01)阳性表达存在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CD61(t=0.70,P=0.49)表达则没有明显差异;ADP激活后两组比较,PAC-1(t=2.97,P<0.01)、CD61(t=2.60,P=0.02)、CD42a(t=4.02,P<0.01)、CD42b(t=4.29,P<0.01)、CD41(t=4.73,P<0.01)的表达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CD62p(t=0.33,P=0.75)则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AL初治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存在异常,CD62p、PAC-1的表达增高表明体内血小板的活化功能增强,CD42a、CD42b、CD41的表达下调以及ADP激活后容易解聚说明可能和造血干细胞功能受损、成熟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2例KD患儿和15例正常对照儿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同时检测BPC值. 结果 KD患儿全血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及BPC值较正常对照儿明显增高;合并冠状动脉异常者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增高更加显著,其中以CD62P阳性表达率增高最具有统计学意义;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经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 mg/(kg·d)×5 d]和阿斯匹林治疗后能明显减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儿. 结论 血小板活化过程参与了川崎病免疫性血管炎的病理损害过程.大剂量丙球和阿斯匹林治疗能抑制KD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的高表达,降低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因此在川崎病病程中动态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和BPC值,对KD的诊断及疗效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检测CD62p阳性表达率,对预测心脏和冠脉异常是否发生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老年糖尿病肾病血小板活化分子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检测血小板活化时表达的特异膜糖蛋白分子 ,以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时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 35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及 2 4例正常人外周血血小板的膜糖蛋白CD 6 2P ,CD 6 3,CD 4 1,CD 6 1的表达。结果 老年糖尿病肾病组的CD 6 2P ,CD 6 3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0 1) ,同时老年糖尿病肾病组的CD 4 1,CD 6 1表达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增强 ,因此检测血小板活化分子的特异膜糖蛋白在老年糖尿病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与重症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素标志的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血小板糖蛋白CD62p、CD63的分子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发病后24 h内血清前降钙素(PCT)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 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症脓毒症患者发病后各时间点CD62p、CD63水平较正常对照均显著升高( P均<0.01);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CD62p、CD63水平较存活组均升高(P 均<0.05).CD62p、CD63水平与PCT、CRP呈正相关.结论 重症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处于高激活状态, CD62p、CD63水平均显著 升高,可以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肝素疗法对不同病理类型肾小球肾炎口才因以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血小板计数、体积和分布宽度,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患者血小板表面CD62P、CD63和CD41表达水平。结果:95例肾小球肾炎肝素疗法病人发生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4你,发病率4.2%,肝素疗法对MC病人血以计数、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表面CD62P、CD63和CD41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部  相似文献   

14.
老年血瘀证与细胞黏附分子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与血小板活化分子α-颗粒膜蛋白 (CD6 2 p)、溶酶体完整膜蛋白 (CD6 3)、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分化抗原 - 1(CD11b/ CD18)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技术 ,研究不同病种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 CD6 2 p、CD6 3及淋巴细胞膜 CD11b/ CD18的表达。结果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组患者的 CD6 2 p、CD6 3及 CD11b/ CD18表达量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气滞血瘀组患者的 CD6 2 p、CD6 3及 CD11b/ CD18表达量也皆显著高于气虚血瘀组患者 (P <0 .0 5 ) ;CD6 2 p与 CD6 3、CD11b/ CD18表达量明显相关 (r =0 .74 0 ,P <0 .0 1;r =0 .781,P <0 .0 1)。结论 :血瘀证患者的 CD6 2 p、CD6 3及CD11b/ CD18表达量明显增加 ,其增加程度与血瘀证的证型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OD62p)、溶酶体膜蛋白(GD63)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感染内科收治的脓毒症患儿56例,其中严重脓毒症16例、一般脓毒症4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4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病儿童外周血的血小板表面活性标记糖蛋白CD62P、OD63表达及血小板计数(PLT),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对严重脓毒症组患儿抗生素治疗前后cD62P、cD65表达及PLT进行了对比。结果严重脓毒症患儿血小板cD62P、cD63水平明显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明显低于一般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般脓毒症组患儿血小板cD62P、GD65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脓毒症组治疗第1天cD62P、cD63水平高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低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7天GD62P、cD63水平低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血小板CD62P、CD63的活化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共同参与了疾病早期的高凝状态,从而促使PLT的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表达水平,了解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用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测定SLE患者CD62p的表达水平.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BPC),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g)。结果:SLE患者CD62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PC低于对照组,CD62p的变化与BPC无关。结论:SLE患者CD62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大量血小板活化,参与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数量与功能双重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在2型糖尿病患者(NIDDM)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了85例NIDDM患者(无微血管病变35例,有微血管病变50)及30例健康珍血小板活化标志物GFMPCD62p及GMPCD63的表达。结果:患者血小板GMPCD62p及CD63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有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的CD62p  相似文献   

18.
NIDDM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卓成  罗蓉  艾辉  阎德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828-183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7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中无微血管病变者41例,伴微血管病变者36例)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CD63)、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CD61和CD42b)及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同时用RIA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结果NIDDM组血小板CD62p、CD63和TSP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51±0.73)%、(4.93±1.06)%、(79.37±11.17)%和CD41、CD61的平均荧光道数值(MnX)(15.62±4.22、7.78±1.9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9±0.26)%、(2.22±0.61)%、(63.58±9.37)%、(9.86±1.05)、(3.03±0.43),P<0.05,伴微血管病变组又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NIDDM组血小板CD42b的阳性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有无微血管病变组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CD63、CD61和TSP与血浆内皮素呈显著正相关(r=0.57、0.52、0.37和0.33,P<0.05)。结论活化血小板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