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突发性聋的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聋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有内耳血管病变说,迷路窗膜破裂说和病毒感染说。作者报告了自1962年至1985年间12例生前曾患突聋病人的颞骨切片所见。根据耳蜗组织学改变,讨论了突聋的病因学。 12块颞骨,单侧病变10例,双侧病变1例。男性7人,女性4人。发病年龄25~68岁,平均52.3岁。左侧及右侧病变各6耳。单纯耳蜗症状者10例,伴明显眩晕者2例。极重度聋9例,重度聋2例,中度聋1例。11例为永久性聋,仅1例患者的听力于发病后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性聋或称暴聋,概为感觉神经聋,临床较多见。虽少数病例未经治疗亦可能自行痊愈,但为了尽可能地挽救患者听力应按急症处理。突发性聋的病因不下百余种(Graham等,1978)。经多方检查而病因不明者始可称之为特发性突发性感觉神经聋。近数十年来,大量的文献资料说明迷路病毒感染或血管病变可肯定是突发性感觉神经聋的重要原因。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谓特发性突发性聋的病例自将日渐减少。本文将病因明确的突发性聋和特发性突发性聋分别叙述。了解前者当有利于排除后者。此外介绍常用的诊疗方法。由于涉猎的文献不多,未免挂一漏万。一、病因明确的突发性聋(一)外伤:颅脑外伤、爆震、迷路震荡及噪声等均可能使听力骤降。因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聋     
65-11-473.突发性聋之观察望月隆昭耳鼻咽喉科临床,1964,57,№5,296~306(日文) 作者对32例37耳突发性聋进行了临床分析,其中5例为双侧性。男18,女14;年龄在11~78岁之间。27例伴有耳鸣,12例伴发眩晕;听力曲线以高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突发性聋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患、血管受损及膜迷路破裂等。关于突发性聋近来的文献提示,对病毒及自身免疫因素的科学依据日渐增多。近来的治疗方案有:吸入卡波金(Carbogen含有5%二氧化碳的氧气—译者注)和类固醇治疗。中度听力下降的患者,口服类固醇也有效。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1979年到1982年在罗马BambinoGesu医院观察了38例6个月到12岁的突聋病人,男30例,女8例;发病多为单侧。其中病因清楚者26例,其原因是:腮腺炎15例(占58%),脑膜炎4例(占15%),麻疹3例,水痘2例,外伤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突发性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探讨老年人突发性聋的发病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将45例60岁以上老年突聋和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等,与57例中青年突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45例中,24例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组听力曲线以下降型多见,对照组以上升型曲线多见。入院时两组平均听力分别为87.3dB和84.6dB治疗后老年组听力平均提高20.5dB,对照组提高38.9dB。研究说明,老年突聋常合并较高的心血管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聋的病因可涉及外耳、中耳、内耳、耳蜗神经和听觉通路的任何一部分。通常认为该症是基于多种病因引起的感觉神经性病变。突发性传导性听力损失的原因较容易确定,但如果原有感觉神经性聋的基础上再伴发不太重的传导性听力损失,顿时就可成为严重的临床问题,有时还伴有耳鸣和眩晕,常使医生作出错误的诊断和处理。作者在二年中收治了23例突发性聋患者,12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聋是一种以急剧发展的神经感觉性聋为特点的综合症状,耳聋常为单侧,多伴有耳鸣,有时也有眩晕。现时的所谓“特发性”突发性聋是指健康人无明显原因的突发听力减退,而不是噪声、流行性腮腺炎、流感血管危象和注射大剂量耳毒药物所致原因明确的突发听力损害病例。早期治疗和针对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突发性聋成功的先决条件。治疗效果直接取决于时间因素,紧急治疗的必要性是没疑义的。Simmons(1978),Coyas(1977),Veit(1977)认为,只有在听力减退后2~3  相似文献   

9.
对House耳科临床研究所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就诊的823例(837耳)突发性感觉神经性聋(SH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14例同时发生双耳SHL和809例单耳SHL进行比较,以计算机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大多数病例为特发性,只有少数能找出病因,如自身免疫性内耳疾病(AIED)、颅内感染等。双耳SHL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3.9岁,高于单耳SHL约10岁(P<0.01),心血管系统疾病患病率为35.7%,是单耳SHL(12.7%)的3倍,提示血管性疾病是双耳SHL的病因之一。双耳SHL的抗核抗体液度阳性率为57.l%,高于单耳SHL的19.3%…  相似文献   

10.
11.
突发性聋在临床很常见,其发病原因不明,个别有自愈倾向,但许多患者因不能得到合理的治疗而听力始终得不到恢复。2001年2月至2005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无棣医院收治76例80耳突发性聋患者,给予高压氧加药物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M)等综合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及探讨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与突发性聋的关系。方法将本院60例突发性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DM治疗组30例(35耳)和非DM治疗组30例(36耳)。DM组采用DM治疗,非DM组采用生理盐水治疗;两组同时采用ATP等其它相同的治疗。30名健康志愿者做对照。两组在治疗前后做纯音测听及检测NO、GSH-px。结果DM组和非DM组治疗前患耳气导平均听阈分别为(70.34±18.02)dBHL和(71.23±17.45)dBHL(t=0.175,P>0.05);治疗后DM组30例中痊愈17例(21耳)、显效8例(8耳)、有效3例(4耳)、无效2例(2耳),治愈率60%;非DM组30例中痊愈6例(6耳)、显效8例(9耳)、有效10例(15耳)、无效6例(6耳),治愈率16.67%。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x2=13.49,P<0.01)。NO和GSH-px的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按本实验剂量应用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DM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肯定,可应用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3.
耳鸣的定义是指患者在耳部或头部的一种声音感觉,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是突发性聋的常见伴发症状,不仅与听神经系统有关,而且与心理障碍关系密切。无突发性聋耳鸣的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而突发性聋患者群中伴随耳鸣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临床显示耳鸣可作为先兆出现在突发性聋发生以前数小时,也可能与突发性聋同时出现,少数作为突发性聋后遗症成为一种难以根治的顽疾,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对耳聋伴发耳鸣的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在临床亦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据流行病学调查突发性聋的发病率是5~20人/10万,突发性聋中耳鸣发病率日本报道为78.2%~91%,国内为70%~100%。  相似文献   

14.
对于突发性聋的认知,由于缺乏精确详细的病因知识、不完善的病理学资料、不明确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慰剂效应,尤其是令医师困惑的自愈性问题的存在等因素,使得所有我们能用于对治疗效果进行判断的重要标准都处于模糊状态。到目前为止,许多治疗方案和方法都缺乏完善的、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临床上对突发性聋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结果的评判必然处于争议之中。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聋多为单侧,双耳同时发生者较少见。本文报告了1973~1985年13年间997例突发聋患者中有10例为双耳同时出现突发聋,占1%。其中女性6人。男性4人,年龄32~59岁,平均46岁。患者均于发病后9天内就诊。给予ATP、VitB族药、血管扩张剂,激素以及高压氧治疗。观察及随访时间持续到病人听力水平固定时为止。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诊疗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国际上有多篇重要的相关文献发表,但并未就一些重要观点达成一致。美国2012年的突发性聋指南和德国2004年、2011年的指南中很多问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如何解读这些指南,哪些内容对我国的临床工作有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突发性聋多中心研究的结果会带来哪些新的理念?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美国和德国的突聋诊疗指南都非常强调循证医学证据,之所以解读后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跟不同的保险机制及不同的临床经验等因素有关。我们应从各个不同的学派中吸取好的内容,但不应盲目跟从,要根据我国临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我国的突发性聋诊疗常规和指南,以规范目前较为混乱的治疗状况。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聋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全球发病率较高.听力损失会极大程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公共医疗负担.为改善患者的预后,现有研究报告了一些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最近,也有研究开始利用机器学习建立突聋预后的预测模型.充分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建立预测预后的模型,有利于提高预测预后准确性,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到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聋与眩晕万夷1许时晖突发性聋患者中部分伴有眩晕。对于眩晕与突聋之间的关系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多数学者认为突聋伴眩晕者的预后较不伴眩晕者差;少数则提出突聋是否伴有眩晕对预后并无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1991年~1995年115例突聋病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第八颅神经或其分支急性功能丧失较为多见,文献分析其病因以血管性和病毒性为主,治疗上采用血管扩张剂或抗凝药物以改善内耳微循环。由于不易作出病原学的诊断,因此经常称为“自发性”。近来学者提出本病可能由局部过敏或抗体抗原反应所致,本文报导一例由于接种疫苗后发生耳蜗前庭急性功能丧失,此例支持上述论点。患者16岁,女性曾在右上臂深层皮下注射0.5毫升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同时口服三滴小儿麻痹疫苗(Poliovaccine),两天后注射部位明显肿胀,突然发生眩晕,耳鸣及右耳听力丧失,耳部  相似文献   

20.
双侧性突发性聋罕见,在日本约占突发性聋的7%,而同时发病者仅占1.7%,作者在七年间观察329例突发性聋患者,发现同时双侧发病者5例。起病诱因多与感冒、咽炎、腮腺肿大等有关。听力曲线多呈全频下降,对称性。预后,在10耳中有7耳明显好转,1耳好转,2耳无变化。既往多认为双侧性预后不良。有人曾报告合并于糖尿病的突聋患者16例,有7例为双侧性,其中同时双侧发病者3例。其他诱因还有血管病变,如双侧椎动脉狭窄、脯梗塞、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