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本文报告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516例有消化道不适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感染情况。总感染率为37.9%。活动性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及复合溃疡HP感染率分别为86%,62.3%,63.6%和64.3%;而非动性慢性胃炎及胃癌的HP感染率分别为22.5%和24.2%。两组的HP感染率有明显差别(P<0.01)。结果提示HP感染与活动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亦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始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血清中胃泌素 (GAS)、生长抑素 (SS)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 ,分别测定并比较 34例Hp阳性和 38例Hp阴性及Hp阳性患儿根除前后慢性胃炎患儿空腹血清中GAS、SS的水平变化。结果 :Hp阳性慢性胃炎患儿血清GAS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慢性胃炎患儿(P <0 0 1) ,而血清SS水平明显低于Hp阴性慢性胃炎患儿 (P <0 0 1) ,且Hp根除后 ,血清GAS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血清SS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慢性胃炎患儿血清中GAS、SS水平变化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Hp的致病性。方法 我们对经胃镜检查证实的245 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63 例消化性溃疡患儿胃镜取材做 Hp 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查及血清 Hp Ig G 抗体测定。结果 在56 例十二指肠溃疡中 Hp 感染率为83 .93 % ,7 例胃溃疡为28 .57 % ,224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为49 .11 % ,11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为90 .01 % ,其中33 例慢性活动性胃炎为96 .97 % ,轻度胃炎为32 .70 % ,中度胃炎为83 .78 % ,而10 例正常胃粘膜者无1 例发现 Hp 。结论 Hp 感染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活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有上消化道不适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胃窦部HP感染的情况。结果:阳性105例,阳性率为53.9%,嗜银染色阳性率49.3%。其中活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阳性率分别为85.7%、75.0%、88.2%。活动性胃炎与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40.1%)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人体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己成共识。本文对我院2000~2002年间1546例经胃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的Hp测定为阳性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旨在进一步阐明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溃疡及癌症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对28 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28 例慢性胃炎胃窦粘膜及20 名正常对照胃粘膜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HP)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上述患者及正常对照粘膜组织中的IL- 1、IL- 8 及TNFα活性。结果:慢性胃炎粘膜与胃癌癌旁粘膜组织H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胃癌组织中的HP检出率明显低于胃癌癌旁粘膜与胃炎粘膜组织(P< 0.01);胃癌患者癌灶粘膜组织IL- 1、IL- 8 活性降低,尤以IL- 1 更为明显,TNFα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1)。结论:HP感染局部粘膜组织细胞因子变化在胃癌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胃溃疡,胃癌患者胃窦粘膜中生长抑素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胃溃疡,胃癌患者胃窦粘膜生长抑素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胃溃疡,胃癌患者胃窦粘膜生长抑素含量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探讨Hp引起慢性胃炎的致病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9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浓度,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比较CSG和CAG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以及合并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变化。结果CAG组血清胃泌素低于CSG组(54.53±23.54)ng/Lvs(77.90±31.77)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胃泌素高于Hp阴性组(86.34±34.35)ng/Lvs(62.53±38.25)ng/L,(P〈0.01);而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差异(P〉0.05)。CAG组血清生长抑素低于CSG组(106.24±28.31)ng/Lvs(132.19±25.86)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生长抑素均低于同组的Hp阴性组(128.59+29.12)ng/Lvs(145.99±32.68)ng/L;(95.35±24.88)ng/Lvs(112.36±26.35)ng/L,(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生长抑素降低;但对于血清胃泌素,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下降,Hp感染并不能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低胃泌素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胃癌8例和正常人32例同时测定了血液、胃液、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胃泌素浓度(分别简称SGC、GJGC、AGC、DGC)。结果表明,SGC和GJGC在各组内个体差异很大。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AGC低于正常对照组,其降低程度与胃粘膜萎缩程度有关。除萎缩性胃炎外其它各疾病组的DGC和DGC/AG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胃溃疡和胃癌患者中胃体部病变时各种胃泌素浓度均呈高于胃窦部病变的趋势。十二指肠溃疡患者DGC与SGC间呈明显的相关关系(r=0.75、P<0.001).本文讨论了各种常见上胃肠道疾病时各部胃泌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及幽门螺杆菌在良恶性胃疾患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水平结合有无幽门螺杆菌(HP)现症感染,探讨其变化的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对符合条件的慢性胃炎31例、胃溃疡30例、胃癌27例患者同时进行电子胃镜、^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血清CRP浓度的检测。结果:胃溃疡组血清CRP浓度水平(9.24mg/L)高于慢性胃炎组血清CRP水平(2.8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RP水平(35.19mg/L)高于慢性胃炎组及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组与胃癌组HP检出率比较及胃溃疡组与胃癌组HP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慢性胃炎组HP阳性血清中的CRP略高于HP阴性血清,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HP阳性血清中的CRP高于HP阴性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P阳性血清中的CRP略高于HP阴性血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RP及HP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胃癌早期诊断的信息,而且还有助于对良恶性胃疾患的鉴别诊断;胃溃疡组CRP水平与有无HP现症感染有关,慢性胃炎组和胃癌组CRP水平与HP现症感染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毒力因子对胃黏膜病理学改变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抗体,观察不同菌株对胃黏膜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39例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中CagA和VacA抗体.这些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均经胃镜证实。观察不同毒力的HP菌株对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CagA及VacA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且CagA抗体阳性组患者胃黏膜炎症活动及萎缩的程度较CagA抗体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在肠上皮化生方面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具有CagA及VacA基因的幽门螺杆菌可能在诱导胃黏膜炎症及萎缩方面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40例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胃粘膜炎症程度,HP感染情况及粘膜上皮的增殖状态。治疗前,两组胃粘膜炎症均明显,有数量不等的HP,平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LI)均较高,组合治疗组为24.85±2.79,硫糖铝组为24.31±1.89。治疗后,组合治疗组炎症明显消退,HP消失,PCNALI下降(20.49±2.52,P<0.001)。硫糖铝组炎症未消退,HP持续存在,PCNALI下降不明显(23.88±1.09,P>0.10)。结果提示HP感染引起胃粘膜活动性炎症时,胃粘膜上皮处于高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对体外培养胃粘膜组织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排除了炎症及免疫反应的条件下,探讨幽门螺杆菌本身因素对胃粘液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将胚胎胃粘膜组织与Hp共培养2,4,6h,利用光镜及电镜对胃粘膜组织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光上液细胞水肿且凋亡增加,电镜观察除见有凋记细胞,凋亡小体外,粘液细胞还出现微绒毛丢失、粘液颗粒减少,细胞内出现多少等的空泡等改变。上述变化随着胃粘液细胞与HP共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在共培养6h后,少部分粘液细胞发生坏死。结论H 相似文献
16.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幽门螺旋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上皮细胞结合部位的相互作用的超微结构变化,从形态学角度揭示了胃粘膜对幽门螺旋菌感染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G、D细胞及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表达的影响。方法:Hp标准菌SS2000菌液灌胃C57BL/6小鼠构建Hp感染小鼠慢性胃炎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鼠胃黏膜G、D细胞的改变,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IPP)分析GAS、SS阳性灰度值,Real time-PCR检测小鼠胃窦黏膜GAS mRNA和SS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G细胞数目、GAS灰度值、GAS m 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D细胞数目、SS灰度值、SS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Hp感染可引起胃黏膜GAS mRNA表达上调,胃窦黏膜G细胞增多,促进GAS分泌,可能是胃黏膜病理改变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作者测定了46例经组织学证实为胃炎的患者胃液中的氨和尿素浓度。结果表明:23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胃液中氨浓度(1.22±0.23mmol/L)明显高于23例HP阴性者(0.72±0.25mmol/L),P<0.05;胃液中尿素浓度HP阳性者(0.45±0.29mmol/L)明显低于HP阴性者(2.71±1.20mmol/L,P<0.05)。胃炎的程度越重,胃液中氨浓度越高(r_s=0.556)。用AB/PAS染色法观察了胃粘膜粘液的变化,结果表明药物治疗后28例HP清除者中18例胃粘液含量增加,与HP未清除者有明显差异。作者还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军事应激状态下部队官兵的胃黏膜病变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消化内窥镜、光学显微镜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某部60名官兵军事演习前后的胃黏膜形态、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结果军演后官兵内镜下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军演前增加,并新出现了胃溃疡及急性胃黏膜病变(P〈0.01);组织活检标本的光镜结果显示军演后官兵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增多,出现溃疡者胃黏膜上皮破坏严重,细胞界限不清、坏死脱落;胃黏膜Hp感染率在军演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军事应激可导致官兵胃黏膜病变。重视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提高应激能力,有助于减少军事应激对于官兵胃黏膜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