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药并用治疗痛风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因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是尿酸,若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过多的尿酸沉积可形成痛风石,并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发展成为足母趾、跖趾关节僵肿畸形。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痛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痛风外一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异质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白2004年以来,使用“痛风外一号”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痛风关节炎是人体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浓度增高,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相应病损及炎症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以关节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时称为痛风性关节炎。自2006年6月~2011年10月采用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520例。  相似文献   

4.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造成血尿酸水平过高,尿酸盐结晶在体内沉积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性及慢性关节炎,晚期可引起关节骨质侵蚀和畸形,并常可累及肾脏、引起尿路结石,痛风肾病等。痛风在我国并不少见,近几年来发病率已经出现上升趋势,加强对本病的观察,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能促进本病的康复。2004年5月~2006年3月我科收治了5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现将护理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贪食与痛风     
专家指出,进食高嘌呤食物、酗酒、创伤、外科手术、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受寒等都是痛风的诱因。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及(或)尿酸排泄减少,尿酸在血液中积聚,因血浆尿酸浓度超过饱和限度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它并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种综合征。简单来说,痛风的主要前提之一就是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6.
王树业 《河北中医》2011,33(2):216-216
高尿酸血症又称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2002—2009年,笔者应用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56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嘌呤代谢终产物尿酸代谢失常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当尿酸盐浓度超过其饱和溶解度时可形成尿酸盐结晶,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周围,引起关节周围的炎性反应,导致痛风性关节炎。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对痛风和痛风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引起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该文对痛风及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黄酮类化合物抗痛风及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筛选抗痛风及痛风性关节炎的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严重者可因关节毁损而致残,或出现肾功能不全症状.笔者自2005年以来,运用自拟宣痹通络汤治疗痛风5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痛风是尿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血清尿酸增高为特征。笔者自1990年~1997年用自拟“四藤通络汤”治疗痛风47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傣药内服包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蒙沙喉”(痛风gout)是傣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病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并常累及肾脏。引起肾尿酸结石及肾间质病变。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可终身不表现出痛风症状。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6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相应的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发病率不断增高。笔者2000-2006年应用中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6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胡荫奇辨治痛风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指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单一关节炎、尿酸钠盐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若未经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3.
祛风定痛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苏州市中医院外科(215003)陈剑平,蔡振宇痛风是尿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屡次发生急性关节炎,血清尿酸增高,尿酸盐沉积在软组织内形成痛风石为特征。该病在我国过去比较少见,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笔者自1988年...  相似文献   

14.
痛风(gout)是一种由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我科从1992~2000年采用健脾益胃、清热利浊法治疗痛风5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痛风是我国第二大代谢类疾病,会引起关节组织损伤及多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异常引发的尿酸升高是其发病的生化基础,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控制炎症类药物如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降尿酸类药物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其效果明显,但存在停药后易复发及不良反应较多等问题。中药治疗痛风历史悠久,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对症治疗的优势,通过降尿酸、抗炎、抗氧化、保护肾脏等发挥治疗作用,其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率低。近年来,有关中药对痛风动物模型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多,笔者在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痛风发病机制、中药作用机制及其相关实验设计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抑制氧化反应、降尿酸、调节信号通路等方面对中药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痛风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M)及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痛风的发病与地域、饮食、经济及医疗水平等因素有关.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痛风及HUM 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识别代谢综合征的早期标志[1].  相似文献   

17.
老年痛风证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痛风证治初探353000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陆佩琚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血中尿酸过高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骨骼、软骨、肾脏等处的一组全身性疾病,以反复发作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肾小球实质性损害及尿酸结石形成为其临床特点。本病好发于中老年...  相似文献   

18.
正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致使体内尿酸盐沉积引起的组织损伤性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型。原发性痛风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呈现遗传性;继发性痛风可由肾病、血液病或药物等多种病因导致尿酸排泄减少或尿酸生成增多而发病。本病临床特点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慢性关节炎、痛风石,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肾功能不全等重要脏器损害~([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痛风的发病与生活饮食习  相似文献   

19.
丹红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引起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痛风性肾病(GN),即痛风.  相似文献   

20.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由于血清及体液中尿酸增加,至尿酸盐结晶沉着于各种间质叶组织中,当关节受累时,则称为痛风性关节炎。西医多用别嘌呤等药物治疗痛风,但长期使用别嘌呤可引起肝损害等副作用。跟随吾师马连珍主任医师应用中药增味五痹汤治疗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