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超声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PubMed、Cochro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6年5月21日.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资料.采用QUADAS工具对纳入文章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Meta-Disc 1.4软件对其敏感性、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合并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有14项研究,2 498例研究对象纳入Meta分析中.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超声检查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77 [95% CI(0.73, 0.80)]、0.96 [95% CI(0.95, 0.97)]、9.81 [95% CI(4.31, 22.33)]、0.27 [95% CI(0.21, 0.36)]、52.24 [95% CI(24.59, 110.96)].AUC为0.93,Q*指数为0.86.纳入文献的阈值效应不是产生异质性的主要来源.结论 超声检查诊断膀胱癌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度,可以作为膀胱癌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2004年2月至2005年1月,我们对32例膀胱癌患者进行三维立体断层图(3D-SSM)超声检查,探讨其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本组32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28~83岁,平均54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CEUS对浸润与非浸润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BSCO、万方、CBM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通过Meta分析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绘制总体ROC(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篇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比数比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5(0.87,0.99)、0.93(0.86,0.97)、13.08(6.25,27.34)、0.06(0.03,0.16)、226.75(57.31,897.10)。SROC曲线AUC为0.98。结论通过CEUS可较准确地鉴别浸润与非浸润性膀胱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男7例、女30例,平均年龄(33.6±16.4)岁,观察病灶超声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 37例均为单发病灶,超声呈圆形或类圆形不均质低回声,平均长径(49.43±5.17) mm,平均短径(39.51±4.18) mm;12例位于胰头,位于胰尾11例、胰体10例、胰颈4例;32例边界清,29例形态规则,28例见低或无回声裂隙;26例呈囊实性,21例可见包膜,8例存在钙化;8例见少许点状血流(Adler Ⅰ级),2例见少许条状血流(Adler Ⅱ级),10例边缘有血流(Adler Ⅲ级),17例未见血流(Adler 0级)。3例血清CA199、CA50、CEA及AFP 4项标志物中至少2项高于正常范围,结合超声及病理表现诊断为恶性。大体病理见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光镜下实性区肿瘤细胞较小且大小一致,排列紧密呈巢片状,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多数异型性不明显。结论 SPTP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结合病理表现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程中形态学改变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规律。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98例经血清学证实为HFRS患者病程中。肾内动脉的血流频谱及血流量与150例正常人对照。形态学通过二维声像图观察肾脏体积、肾实质厚度、椎体回声的改变。结果发热期、恢复期各级肾动脉血流频谱各项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各级肾动脉阻力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在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肾脏形态学改变与正常组比较体积明显增大、肾实质明显增厚、椎体回声减低,部分可见肾包膜下出血。结论HFRS病程中各期形态学和各级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存在着规律性变化,形态学与肾血流动力学变化相结合动态观察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解肾脏病情进展情况,可检测治疗效果,对评估预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诊断胆囊穿孔。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 2 4例胆囊穿孔的超声诊断资料。结果 :16例术前已明确诊断 ,8例漏诊。胆囊穿孔超声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分层并不规则增厚 ,外壁线模糊 ,局限性缺损 ,“壁龛征”以及胆囊周围形成不规则低回声肿块。漏诊病例超声主要表现为胆囊腔缩小、模糊及腹腔积液。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急性胆囊炎有无并发胆囊穿孔 ,对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提取新生兔骨髓破骨细胞及诱导鼠单核细胞破骨分化,比较原代破骨细胞与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之间的形态差异,阐明单核细胞-破骨分化融合过程中的阶段变化特点。方法 取2~4 d龄新西兰乳兔骨髓细胞,贴壁法富集原代破骨细胞。取6~8周龄SD大鼠骨髓细胞,M-CSF与RANKL诱导单核细胞破骨细胞分化。HE染色,Actin-red、Lyso-tracker Green、TRAP染色分别对细胞骨架、溶酶体、抗酒石酸酶进行观察。结果 兔原代破骨细胞贴壁速度快,呈现多核(10~50个)煎饼状外观,溶酶体荧光染色呈现强阳性,抗酒石酸酶染色阳性;鼠单核细胞诱导形成的巨噬细胞,贴壁过程较慢,表现为胞质逐渐伸展,细胞折光性逐渐降低,胞浆嗜酸性,溶酶体荧光染色强阳性,细胞内肌动蛋白微丝分布散在。诱导后期TRAP阳性的单核破骨细胞,部分细胞发生融合形成胞质紧贴皿底,形态巨大的多核,细胞骨架染色可呈现典型的“封闭环”样结构。结论 兔原代破骨细胞与鼠单核细胞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相似度,但后者诱导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大,形态复杂多变,在诱导早期阶段可借助细胞光镜下的形态特征,溶酶体荧光染色及细胞骨架染色与杂细胞-间充质细胞鉴别。  相似文献   

8.
王锦波  何振平 《消化外科》2003,2(3):199-20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侵犯胆道后的超声影像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34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肝癌侵犯胆道病人在术前分别进行了一次或多次B型超声检查,其手术切除标本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对B超检查时出现的“双简枪征”、“乳头征”及病理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术前发现肝脏占位的例数为26例(76.5%),肝癌直径在2—13cm之间,胆总管扩张、胆道内异常回声、肝内胆管扩张及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比例分别为70.6%、58.8%、52.9%和44.1%,病理学检查发现浸润型及弥漫型肝癌易发生胆道转移。结论 B型超声检查是诊断肝癌侵犯胆道的较好方法,配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将进一步提高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染发剂与膀胱癌发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并筛选有关染发剂与膀胱癌发病的研究,浏览相关综述,同时手工检索结果中所附相似文献及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3年12月14日。由2名系统评价员单独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采用StataSE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其他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7篇,对于男性群体,合并效应为OR=0.84(95%CI:0.67~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群体,合并效应OR=0.89,置信区间(95%CI:0.80~1.00);男、女整体,合并效应(OR=1.03,95%CI:0.83~1.28);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示,使用时间每增加5年对应增加的膀胱癌的发病相对危险度为RR=1.05(95%CI:0.99~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平均使用年限为22.5年时,膀胱癌发病相对危险度为RR=1.5(95%CI:1.09~2.06),28.5年为RR=1.63(95%CI:1.13~2.36)。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男性使用染发剂并不增加膀胱癌的发病风险;对于女性,一定年限内使用染发剂与膀胱癌发病风险整体呈负相关,但当平均使用年限超过22.5年时,可能引起膀胱癌发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0.
Huang X  Wang X  Zhu J  Hou S  Do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3):226-228
目的 观察化学药物大鼠多发肾囊肿伴肾肿瘤模型的诱发情况和DNA损伤标记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在其肾组织的表达。方法 用2-氨基4,5-二苯噻唑(DPT)和N-亚硝基吗啉(NNM)诱发和人类获得性肾囊肿(ACDK)伴肾癌相似的大鼠动物模型,并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查8-OHdG在大鼠肾组织的表达。结果在本实验中,NNM组3/10的大鼠诱发肾肿瘤出现,在DPT/NNM组的9只大鼠均  相似文献   

11.
兔肾VX2肿瘤声像图特点及超声造影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兔肾VX2肿瘤在二维灰阶超声(2DU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方向性能量多普勒(CCD)及超声造影(CEUS)的表现,探讨CEUS在检测兔肾VX2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组织悬浊液注射法建立18只兔肾VX2肿瘤模型,应用2DUS、CDFI和CCD观察肾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和血流表现,实时观察肿瘤在CEUS模式下的造影剂灌注。结果肿瘤2DUS以低回声-等回声为主要表现,形态呈圆形或欠规则,CDFI及CCD呈星点状、短棒状或树枝状血流。肿瘤大部分表现为低增强或者环形增强模式。结论常规超声可作为检测VX2兔肾肿瘤的有效手段,用来实时观察肿瘤的生长变化,CEUS能更好地反映了兔肾种植瘤的特征性血供及微血管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CEUS对前列腺良恶性病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医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有关CEUS在前列腺良恶性病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文献,文献发表时间2004年1月—2015年8月。根据Cochrane协作网筛选及诊断试验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选择。采用MetaDiSc 1.4及STATA 12.0统计软件对入选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入选中文文献12篇,英文文献7篇,共1 740例患者。各文献间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且有较好的稳定性。所选文献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75、0.84、4.44、0.29。结论 CEUS在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方面有较好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可应用于临床对前列腺良恶性病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超声在诊断胎儿颜面畸形中的临床价值,进一步分析颜面部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7月在笔者医院超声科行产前筛查的1533例孕妇的资料,以超声筛查胎儿颜面部异常者(超声异常组,n=30)和超声筛查胎儿颜面部正常但具有高危因素者(超声正常高危组,n=66)作为研究对象。记录超声及染色体检查结果,分析颜面部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30例超声筛查颜面部异常胎儿中,8例单纯颜面部异常,22例颜面部异常合并其他异常。超声异常合并其他异常组NT厚度显著高于超声单纯异常组和超声正常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异常组胎儿染色体异变率为20.00%,显著高于超声正常高危组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筛查中应用超声诊断可以明显提高染色体异常胎儿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中热消融治疗SHPT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8月。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eMan 5.3软件对消融前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钙、磷水平及并发症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634例SHPT患者。热消融术后1天、1周、1个月及6个月,血清iPTH水平、钙及磷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均0.01)。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14.08%[OR=6.99,95%CI(3.00,16.26)],低钙血症发生率34.62%[OR=38.59,95%CI(16.64,89.47)]。结论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SHP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6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结果:病椎附近逐渐加重的疼痛是其共同首发临床表现。其X线片多表现为椎体的溶骨性破坏;ECT上表现不一;CT多为椎体骨质的虫嗜状破坏;MRI示病椎信号失均,T1WI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有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及MRI可明确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形态特征及病灶范围,其确诊仍需借助骨髓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但对颈背部疼痛的患者,早期行MRI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变,避免严重脊柱脊髓损害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58例老年性SLE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疗效及预后与非老年组76例对比分析。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浆膜炎、肺部病变、肌病、体重减轻、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发生率较高(P<0.05),发热、面颊皮疹、光过敏、口腔溃疡、脱发、雷诺现象、肾损害、神经精神症状、补体C3低下、抗ds-DNA(+)、抗SM(+)的发生率较低(P<0.05),初诊误诊率和男性发病率较高(P<0.05),治疗有效率较高,死因并非全是SLE。结论老年性SLE临床表现不典型、重症型较少、易误诊,应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7.
吡咯喹啉醌充填导管诱导外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充填导管诱导缺损外周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入PQQ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只。所有动物均实施手术,运用硅胶导管桥接1.0cm坐骨神经缺损。PQQ组导管内充填0.03mmol/LPQQ(10μl),对照组充填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术后12周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进行再生神经光镜及电镜观察,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比较再生轴突数目及髓鞘厚度。结果两组动物MCV(m/s)分别为23.95±2.47和19.46±2.46;再生轴突数目为3060±223和2300±250;髓鞘厚度(μm)为0.437±0.059和0.290±0.031。PQQ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形态学观察,PQQ组动物导管内有更多成熟再生纤维。结论吡咯喹啉醌可有效诱导缺损外周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对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模型大鼠外阴皮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突变型p53(mt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28只外阴LSIL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n=14)及对照组(n=14)。治疗组予以聚焦超声辐照,对照组予超声假辐照(治疗仪无功率输出)。4周后取模型大鼠外阴皮肤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VEGF及mtp53表达。结果聚焦超声辐照/假照后4周治疗组92.86%(13/14)外阴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生理结构,对照组71.43%(10/14)进展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治疗组大鼠外阴皮肤中HIF-1α、VEGF及mtp53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聚焦超声可通过降低HIF-1α、VEGF及mtp53表达,改善局部组织微环境而安全、有效治疗大鼠外阴LS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