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研究指出几乎所有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存在染色体异常。但由于骨髓瘤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低,增殖缓慢,加上骨髓浸润程度不同,限制了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CC)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利用细胞因子IL-6、GM-CSF和IL-3刺激浆细胞的增殖和分裂及增加秋水仙酰胺的终浓度[由常规的50ng/ml增加到(100~200)ng/ml],以观察MM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并且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提高MM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连云港地区骨髓染色体R显带制备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方法应用骨髓染色体R显带技术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骨髓标本采集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制备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收获标本的顺序,地域季节的差异,温度、湿度变化,操作人员的主观失误等都可导致最后结果的成败。结论骨髓染色体R显带制备技术影响因素众多,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核型分析,而染色体的核型分析检查对于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故其现已成为恶性血液病患者常规检查不可或缺的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联合改良骨髓染色体制备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其在恶性血液病特别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抽取16例患者的骨髓细胞对骨髓染色体制备的接种浓度、秋水仙碱浓度、时间和低渗等进行改良,优化后对培养时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按照不同培育时间(16 h、20 h、24 h和28 h)将每例平均分成A、B、C和D 4组;最后用改良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利用FISH技术对CML患者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并对异常染色体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4组染色体分裂相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20 h)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培养成功率同样显著高于D组(P<0.05)。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一性培养成功率为96.6%(343/355),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40.3%(143/355)。CML患者骨髓染色体和FISH阳性检出率一致,在加速期和急变期检出额外异常染色体。结论 改良后...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高分辨染色体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人外周血高分辨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方法将30份外周血样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份:A组采用常规法制备G显带染色体,B组采用过量胸苷(TDR)同步化法制备高分辨染色体,实验组采用低温休克和低浓度的秋水仙胺双重同步处理细胞,再用热蒸气—过氧化氢法制备高分辨染色体。结果实验组与A组相比,细胞分裂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获得的早期染色体分裂相数较多,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相比,两组获得早期染色体分裂相数无差异(P>0.05),但B组的细胞分裂指数较低(P<0.05)。另外,实验组染色体分散较好,G显带清晰。结论该法不需昂贵的试剂,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能获得较多带纹清晰的高分辨染色体,适合于临床检测应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只能分析中期细胞,且受染色体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近年来发展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能在染色体制片和骨髓涂片上分析大量的中期或间期细胞,从而检测染色体的数目及其结构异常.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见染色体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作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6-08/2007-09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进行.对象:选取同期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初诊及随访并进行染色体检查的4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诊断和分型参照FAB标准.以同期住院的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实验所用双色探针及CEP8 SpectumAqua探针均购于Vysis公司.方法:患者骨髓标本均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以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片,平均每例至少分析20个核型.剩余染色体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采用气干法滴片,按探针:水:杂交缓冲液=1:2:7配成工作液,加至玻片杂交区域内,应用荧光显微镜在滤色镜激发下观察间期细胞的红/绿色荧光杂交信号,每例分析200个细胞.主要观察指标:两种技术对骨髓细胞染色体异常阳性率的检测.结果:4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访24个月,共38例存活.[1]细胞遗传学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18例(37.5%),其中复杂异常4例(8.3%),5号染色体缺失或5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5例(10.4%)、7号染色体缺失或7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5例(10.4%)、8号染色体增加8例(16.6%)、20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2例(4.6%)、不一致的易位3例(6.2%).[2]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除证实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的5号、7号染色体异常各5例,以及8号染色体异常8例外,还检出2例5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5例7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1例7号染色体缺失,12例8号染色体增加,5号、7号、8号染色体异常阳性率分别增至14.5%,22.9%和41.7%.结论:采用组合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于骨體增生异常综合征的5号、7号、8号染色体异常阳性检测率要高于细胞遗传学分析,但因其不能检出染色体易位而无法代替细胞遗传学分析.提示两种技术相结合可提高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异常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FISH在肿瘤临床诊断中应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hy bridization,FISH)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该技术可将特异核酸序列探针在中期染色体上精确定位,也可以在问期核上测定目的靶点。随着医学的发展,FISH这项原本用于基础研究领域的技术已经被迅速推广应用于临床。FISH技术弥补了传统显带技术仅能用于分析中期分裂相的缺点,其在检测肿瘤染色体畸变或确定畸变染色体断裂点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染色体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病是由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引起的疾病,该病的早期诊断尤其是产前诊断,已成为人们研究疾病的焦点。现从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对染色体病在分子细胞遗传学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2例伴有t(3;5)(q25;q34)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方法:骨髓细胞2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并以3号和5号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2例的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MDS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2例患者均有一致的核型异常:46,XY,t(3;5)(q25;q34);其中1例患者的双色FISH检测证实1条3号染色体长臂和1条5号染色体长臂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结论:t(3;5)(q25;q34)是一种少见的核型异常,它和MD有特别的联系,常有涉及三系的病态造血改变;染色体涂染技术是检测该易位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Y染色体丢失与染色体畸变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采用了细胞遗传学方法及Y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29例骨髓和血液标本进行了检测,并观察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与诊断、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①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染色体异常率为83%;②原位杂交技术检测Y染色体的丢失比细胞遗传学方法更敏感;③染色体畸变及Y染色体丢失对疾病诊断、病情进展及预后有价值;④两种方法均显示:处于非缓解期的患者Y染色体丢失率高,反之则低。以上结果为指导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CCA)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种技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40例MDS患者,CCA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法,核型分析采用R带技术.FISH法采用间期FISH,选取4组探针组合检测-5/5q-和-7/7q-.结果 采用CCA法,5号和7号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7.5%,而利用FISH技术,阳性率为35.0%.5号,7号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由7.5%,10.0%升至15.0%,20.0%.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A结合FISH能提高MDS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与CCA相比,采用组合探针的FISH更为敏感和特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1例伴有ins(3;8)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例及其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结果。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或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进行FISH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及其拷贝数。结果骨髓细胞R显带核型分析提示,除t(9;22)外,所有细胞伴ins(3;8);全染色体涂染证实3号染色体上插入一段8号来源的染色体片段;双色FISH检测到bcr/abl基因重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b3a2)转录本。结论ins(3;8)是CML患者罕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全染色体涂染是明确染色体插入易位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染色体病临床诊断中的实用意义。方法选择18、21;x,y二组双色荧光直接标记DNA探针,对2003年7月~2004年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71名患者提供的72例标本(2例来自同一名患者)。全部行单色或双色FISH分析,其中70例同时进行了常规染色体对比分析。结果 成功地检测了经培养的,或未培养的、新鲜的,或陈旧的,以及常规染色体制备失败及不宜检测的临床各类标本。发现了常规染色体分析未能检出的异常,及结果与临床体征不相一致的原因。结论 FISH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检测范围广、对标本质量要求不高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它弥补了常规染色体检测方法中的不足,在染色体疾病临床诊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染色体特异DNA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阐明其他未查明标志染色体的起源,已证明是一种有用的补充方法。 取3例急粒和1例急淋患者骨髓和周围血细胞进行研究。细胞在含6%FCS,青霉素/链霉素(50μg/ml : 50μg/ml)和2ML-谷酰胺的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72小时。在培养的最后24小时,以甲氨喋呤阻断和胸腺嘧啶核苷或BrDU释放同步化。G-显带技术用Seabright法。杂交法按厂家介绍的方法稍加修改。杂交后的载片在45℃50%甲酰胺2×SSC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新近开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和实验研究。该技术是利用生物素、地高辛配基等半抗原标记的已知核酸探针,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在染色体上检测特异DNA。本文扼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鉴别标志染色体,检测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检测微小残留病与监测早期复发,鉴定骨髓移植后造血细胞的克隆起源及评价某些血液病的克隆起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的5号染色体异常,对68例经常规染色体分析及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为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22例,慢性髓系白血病32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5号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表明:68例标本中复杂核型异常涉及所有染色体,而5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为38.2%(26/68),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率为45.5%(10/22),慢性髓系白血病为15.6%(5/3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78.6%(11/14)。涉及的染色体异常以非平衡易位多见,其中有11例同时存在5号和17号染色体异常,9例同时存在5号和7号染色体异常。结论:髓系恶性血液病复杂核型异常中5号染色体异常多见,多为不平衡易位;5号染色体存在异常的病例通常同时伴有7号或17号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6.
经典的细胞培养和细胞染色体分析是染色体病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有实验周期长,对部分复杂、微小异常诊断困难等缺点;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础上衍生发展了多项染色体分析诊断技术,如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比较基因组分析、光谱核型分析等不断应用于产前诊断染色体病中。这些新技术具备实验周期短,特异性强,分辨率高等优点。本文将就常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原理、特点作一综述,并探讨将这些新技术与传统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相结合,合理运用,使得产前诊断中更多复杂的染色体异常核型的明确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报道首例伴有8号染色体四体(四体8)、8号染色体三体(三体8)异常的t(15;17)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ML-M3a),并探讨其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临床特点。用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直接涂片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骨髓细胞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以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技术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以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结果表明:外周血涂片早幼粒细胞占65%,可见中晚幼粒细胞。骨髓涂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83.6%,其中早幼粒细胞占72.4%,胞浆内可见大量紫红色颗粒。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核型为48,XY, 8, 8,t(15;17)(q22;q12)[16]/47,XY, 8,t(15;17)(q22;q12)[3]/46,XY,t(15;17)(q22;q12)[1]。RT—PCR检测PML-RARa( )。FISH检测显示具有1,2,3,4,5,6个绿色荧光信号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0.5,7,19,55,18和0.5。这不但证实了三体8和四体8克隆的存在.还发现存在一个较小的五体8克隆。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检测显示CD13(96.2%)、CD33(55.9%)、CYMPO(93.5%)阳性,其余抗原包括淋系抗原在内均为阴性。患者生存期只有10天。结论 本例四体8是t(15;17)的继发性改变,可能是三体8克隆进展的结果。伴有四体8的t(15;17)AML-M3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为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患者12号染色体三体,用12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α-卫星DNA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12例慢淋患者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进行。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在12例患者中检出1例有12号染色体三体;而用FISH法在12例患者中检出2例12号染色体三体,其中1例核型正常者FISH12号染色体三体检出的阳性率较低,为5.34%,另1例FISH法与细胞遗传学结果类似,12号染色体三体阳性细胞检出率分别为27.80%和26.67%。因此,FISH是一种检测慢淋患者12号染色体三体的快速而敏感的方法。它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结合应用可提供较为全面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信息。  相似文献   

19.
<正> 由于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发明,使得血液系统肿瘤的骨髓细胞遗传学研究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染色体的易位、缺失等结构畸变可应用于白血病类型的鉴别。因此,利用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都有重要价值。我院于1983年—1987年,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238例血液病的骨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研究。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染色体核型与急性白血病的预后、诊断及治疗关系密切。目前各实验室常规应用的方法是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但这两种技术各有不足之处。新近发展起来的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有效地弥补了这些不足。本文就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种类、特点及其在急性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