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强调显微镜下检验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显微镜检验血片文献资料,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在血细胞分类中的局限性,说明微镜下检验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的重要性。结果观察血片中异常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发现有无幼稚细胞及发现转移到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和寄生虫等,对临床更有指导作用。结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显微镜下镜检血片是骨髓细胞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血液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83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查,并对所有患者行血细胞形态学观察。比较血细胞分析仪法与血细胞形态学观察法对淋巴细胞的检查结果是否具有差异性,同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诊断血液疾病的真阳性率。结果:血液分析仪检测法并不能对患者淋巴细胞形态进行判断,也不能显示幼稚淋巴细胞;采用血液分析仪法诊断贫血、感染、发热等疾病的准确率较高,然而在白血病及血小板疾病的诊断上,血液分析仪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血细胞形态学观察法低(P0.05)。结论:应用血细胞分析仪能够及时筛查出大部分血液病数量异常和形态异常的细胞,但若要有效诊断白血病及血小板疾病,最好配合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以提高疾病诊断的真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血细胞形态学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由于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推动了临床血液学的发展 ,但是 ,血细胞形态学仍然是临床血液病诊断的基础。血细胞形态学主要包括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两部分 ,血细胞形态和诊断的质量高低 ,对于血液病的诊断是个关键 ,因此 ,检验人员如何把好血细胞形态质量 ,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如下工作。一、室内质量控制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由于个体主观性较强 ,实验室之间的差异性 ,检验结果重复性 ,可比性差[1] 等因素 ,要评价其质量高低 ,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其质量控制 ,主要是检验者的自我控制 ,即室内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贯穿于标本的采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疾病血液形态学误诊、漏诊病例分析,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方法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涂片,通过瑞-姬染色,观察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形态、数量,以及血液寄生虫等,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并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通过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形态学检查的筛选,可疑病例应进行镜检,并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尽可能减少血液细胞形态学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比较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仪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6月收治的患者中血常规检查经System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提示异常的255例血象标本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复检,记录比较血细胞分析仪报警信息与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复检符合率和形态学镜检确诊的血液系统疾病真阳性率。结果在报警信息方面,血细胞分析仪在异常血小板、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方面的异常提示与显微镜镜检有显著差异(P<0.01),而在核左移、白细胞减少及红细胞异常方面的异常提示与显微镜镜检无明显差异。(P>0.05);在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方面,血细胞分析仪在诊断白血病、贫血及感染发热方面与与显微镜镜检无明显差异(P>0.05),在诊断血小板疾病上与显微镜镜检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只有筛查功能而不能取代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检查。临床上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应联合两种方法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82-84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在儿科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明确的儿科住院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比例占80.5%,其中呼吸道疾病占比44.72%,消化系统疾病占比21.74%,传染病占比16.15%,血液系统疾病占比14.91%,其他疾病占比2.48%。结论通过对患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能够根据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特征鉴别诊断疾病的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在儿科疾病临床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临床发热疾病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8月~10月在某院检验科进行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定义为观察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小细胞性贫血异常细胞、异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变化及白细胞变化等情况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总而言之,发热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红细胞形态学变化,一定要检查红细胞的形态情况,对病因进行分析,在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前,数码互动显微技术在医学形态教育界倍受青睐,是形态教学领域的一项革新与突破[1]。血液检验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主要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于理论较抽象,它对学生的形态学知识及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2]。血液检验学实验教学过程需借助显微镜来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培养学生对血细胞的辨认与分析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随着我院HDM2006数码网络型显微互动实验室的建成,它将观察、示范、讲解、问答、测试和监控等环节有机地接合起来,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形态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门诊及病房507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红细胞形态改变89例,血液寄生虫72例,异常细胞29例,白细胞形态改变180例。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临床发热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发热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血细胞形态学相关检验,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压积(HCT)、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可较为敏感的显示发热疾病的病情发展和变化情况,可作为诊断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血细胞形态学主要包括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两部分。目前,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仍然是血液及相关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因此,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多种因素均能影响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而造成误诊,如人员的素质(包括医务人员、患者)、标本的处理等。因此,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临床发热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至2016年间60例发热病患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诊的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都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血常规检验,综合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的HCT为(41.12±3.14)%,明显比对照组的(38.96±2.78)%高,P0.05。研究组的RDW-SD、MCV以及MCHC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针对血细胞异常形态检出率,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于发热疾病患者来说,其血细胞形态学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故利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法对本病患者进行诊断,可及时发现病情,提高其病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2月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80例标本纳入到本研究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0例,接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和研究组(90例,接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RDW-SD、HCT、MCV、MCHC、MC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RDW-SD、HCT、MCV、MCHC、MCH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在做血常规检测时,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细胞形态学进行检查,可以有效检验血常规指标水平,且对相关疾病的鉴别能力更强,应用前景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观察筛查血液系统疾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00例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结果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两种检测方法联用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在对幼稚细胞、异常血小板及异型淋巴细胞筛查时,血细胞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存明显差异(P<0.05),但白细胞减少、核左移、及红细胞异常筛查时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筛查IM、ALL、Cml及MM时,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存明显差异(P<0.05),但筛查ANLL、TH、ml及EO时,三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可有效筛查血液系统疾病,具有较广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许多疾病,特别是血液类疾病实验室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检验人员通过观察涂片中细胞的类型、数量、形态、分化并结合临床、血常规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准确诊断。在这过程中,除了具备优质的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临床血液病中的应用价值予以探讨。方法此次研究中的实验对象为:随机选取94例血液疾病患者,均为我院血液科自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不同检查方案,随机均分成两组,就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对照组,n=47)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组,n=47)的检查结果及其不同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结果两组患者接纳不同检查方案后,从假阳性率方面分析,观察组的异常者占27例,对照组的异常者占8例,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占有率分别为57.45%、17.02%,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用χ2检验后,证明(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血液疾病病例,实施外周血细胞型态学检查,与其他检查方法来说,可明显提高对临床疾病的诊断率,避免漏诊或者是误诊现象的发生,且对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细胞分析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便已成为临床各科筛查诊断疾病的常规试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由于仪器种类较多,原理各不相同,性能差异较大;因操作环境、工作状况、标本采集及血液成分的复杂性,有时结果差异较大.加上部分工作人员对仪器的原理、性能和应用了解不够透彻和过分依赖仪器,影响了检验质量.为全面做好血细胞分析仪的质量管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诊断中的效用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7月—2021年1月收治的24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常规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比较两组的疾病检出率,不同血液系统疾病外周血形态异常表现;同时,以...  相似文献   

19.
在所有医学临床检验项目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其中比较难掌握的一项检验项目,对于骨髓细胞形态检验方法来说就更是如此,很多的初学者都将其视为难点,截止到目前,在这一领域还没有研制出一种自动化分析仪器来代替人工检验。因此,要将对血细胞形态的检验工作做好,不仅仅要对各种正常、异常的细胞形态非常熟悉,对各相关学科的诊疗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还要有很好的涂片和染色技术。这就要求对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有一个很规范的质量管理。本文就从人员设备要求、实验与临床沟通要求、操作规范要求、涂片要求、充实相关知识、骨髓报告和补充报告、建立保存制度、参加相关学术研究等8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发热患者血细胞形态学改变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发热患者100例参与研究,视为观察组,另外选择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血细胞计数中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为70%,对照组血细胞计数中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为8%(P<0.05);观察组HCT、RDW-SD、MCHC、MCV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CH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发热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多数会发生明显变化,在其疾病诊疗过程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