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冯承浩  吴鸿 《中草药》2005,36(2):271-274
目的揭示广藿香茎的发育及不同发育阶段挥发油在其内的分布,为合理的取药、用药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方法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组织化学法。结果在广藿香茎的原分生组织中,未观察到有挥发油分布;在茎的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结构形成早期,挥发油主要分布在茎表皮上着生的腺毛中;在茎的初生结构中,挥发油主要分布在皮层薄壁组织细胞中;在茎的次生结构中,挥发油则主要分布在残存的皮层薄壁组织细胞中。结论广藿香茎内的发挥油主要分布在茎的皮部,广藿香茎皮的厚薄可作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2.
白芷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及其挥发油的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芷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药用成分挥发油的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和薄切片技术及植物组织化学方法。结果观察到白芷营养器官的主要形态特征及挥发油分布特点。结论在根中皮层、茎中维管束相对部位,叶中维管束上下方的薄壁细胞中分布有分泌结构,挥发油主要分布在根部分泌结构中。  相似文献   

3.
冯承浩  隋春花  吴鸿 《中草药》2007,38(1):116-119
目的揭示广藿香茎和叶中挥发油的合成场所、转运方式和储存部位。方法超薄切片法、组织化学法。结果在广藿香茎内的薄壁细胞中,质体和线粒体内观察到电子致密度高的嗜锇物质,另外,在细胞质中观察到有一些灰色小泡,在小泡的外膜上附着一些小的、电子致密高的嗜锇滴;在液泡膜外侧,聚集着大量的附着嗜锇滴的灰泡。在叶中,情况有所不同。由于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且细胞内密集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栅栏组织细胞内无大液泡,质体、线粒体和小液泡相邻分布,而前两者内分布有电子致密度高的嗜锇物质。结论在广藿香茎内,质体是挥发油的主要合成场所,合成的挥发油主要通过灰色小泡转运到液泡内储存。在叶中,叶绿体不仅行使光合作用功能,而且还是挥发油的主要合成场所,合成的挥发油以渗透的方式进入小液泡内储存起来。  相似文献   

4.
包英华  白音  石海英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026-3028
目的优化金钗石斛多糖组织化学定位方法,明确金钗石斛多糖的分布和积累特征。方法采用徒手切片和冰冻切片方法制作金钗石斛根、茎和叶片横切片,利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金钗石斛多糖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徒手切片法比冰冻切片法更适用于金钗石斛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金钗石斛多糖主要分布在根的皮层薄壁细胞、茎的维管束周围薄壁细胞核叶片薄壁细胞内。多糖在茎内分布最多,其次是叶片,根中分布较少。结论组织化学定位方法是一种研究和分析金钗石斛多糖的快速简便的技术和方法,金钗石斛叶片的开发多糖潜力较大,应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对黄葵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为黄葵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鉴别依据。方法:用滑走切片法对根、茎、叶进行切片,用常规显微技术对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观察。结果:黄葵根横切面韧皮部较宽,纤维束众多,几成环状排列,簇晶众多,散在。茎横切面韧皮部有大量纤维束,并有簇晶散在,髓部宽广。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具众多非腺毛,中脉上下表皮内侧具厚角组织,薄壁细胞中具大量簇晶及分泌细胞。粉末具分隔纤维、石细胞、草酸钙针晶、簇晶、方晶。结论:以上特征可作为黄葵的主要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紫花大叶柴胡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var.porphyranthum Shan et Y.Li根、茎、叶的结构及与药效成分柴胡皂苷和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关系。方法采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以及植物化学方法对紫花大叶柴胡根、茎、叶的解剖结构、柴胡皂苷和黄酮类物质的分布以及含有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结构与主要成分积累关系。结果紫花大叶柴胡根由内到外主要由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维管形成层、次生韧皮部、中柱鞘组织及周皮组成,在中柱鞘位置还分布有由3~30个分泌细胞组成的大小不等的分泌道;茎主要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在紧贴韧皮部外方和髓周围还分布有分泌道;叶由表皮、叶肉组织和叶脉维管束组成,在紧贴韧皮部以及木质部上方分别分布有分泌道和纤维束;根茎过渡区兼有根和茎的结构特点。组化定位表明柴胡皂苷和黄酮类物质主要分布于根的周皮、中柱鞘组织、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以及次生木质部薄壁细胞、茎的表皮、皮层、韧皮部薄壁细胞、叶的表皮、叶肉组织及叶脉韧皮部中。植化结果表明,紫花大叶柴胡根茎叶中柴胡总皂苷含有量较高,分别为0.68%、0.15%和0.99%,总黄酮的含有量分别为0.61%、0.09%和0.85%。结论紫花大叶柴胡营养器官中均分布有柴胡皂苷和黄酮类物质;其中根和叶中柴胡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有量均较高,具有非常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党参根的形态发生及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丹  刘文哲 《中草药》2009,40(2):289-292
目的 揭示党参根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储藏物质和主要药用成分在根中的积累部位.方法 应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党参根的形态发生,PAS反应和苏丹Ⅲ染色显示根中储藏物质,等量的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试剂对党参萜类及甾类物质显色.结果 党参根发育过程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4个阶段.党参根中存在大量乳汁管,在原生木质部导管出现时,韧皮部中已产生乳汁管细胞,而后一直与韧皮部分子相伴产生.党参根中积累了大量淀粉粒.萜类和甾类物质积累在根的薄壁细胞和乳汁管中.结论 党参根中大量薄壁细胞和乳汁管是储藏物质和主要药用成分的积累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刺果藤的显微鉴别特征。方法:用滑走切片法对刺果藤的根、茎、叶进行切片,用常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结果:发现刺果藤根横切面韧皮部和木质部宽广,韧皮部具散在纤维束,木质部外侧导管大而少。茎横切面木质部和髓部宽广,韧皮部纤维束环状排列,髓部具分泌腔。叶横切面上、下表皮被星状毛,中脉维管束5束,环状排列,外围有环状厚壁组织,薄壁细胞散在有分泌腔。结论:以上特征可作为刺果藤的主要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引种的印尼广藿香和传统肇庆广藿香挥发性成分在叶、茎、根及地上部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样品不同部位挥发油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不同部位的挥发油 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印尼广藿香和肇庆广藿香叶中分别鉴定了24 种和23 种成分,从茎中分别鉴定了 26 种和22 种成分,从根中分别鉴定了14 种和13 种成分,从地上部分分别鉴定了24 种和23 种成分。印尼广 藿香茎中含油量与肇庆广藿香相同,根中含油量较高,叶和地上部分含油量略低。结论引种的印尼广藿香和 肇庆广藿香不同部位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略有差异。印尼广藿香的挥发油中醇酮类成分相对含量较 高,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李鹏  宁熙平  吴鸿 《中草药》2007,38(4):606-610
目的研究不同年生紫锥菊药用部位的结构变化和发育过程中主要药用成分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为该药用植物的栽培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紫锥菊药用部位的结构,利用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结果紫锥菊根和根状茎的结构类似一般多年生草本植物,薄壁细胞是紫锥菊药用部位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储存场所,多酚类化合物在根中主要分布于皮层和韧皮部,在根状茎中主要分布于皮层、韧皮部和髓,而且根状茎中多酚类化合物合成部位明显大于根中。结论在选优上,应该将具有发达根状茎的植株作为优良单株选育的形态指标;根据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情况和生产成本考虑,紫锥菊以三年生采收为好。并且根以皮厚、木心细者为上品;根状茎以皮厚、髓占比例较大者为上品。  相似文献   

11.
不同钾肥用量对福田河白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钾肥施用量对福田河白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其GAP栽培合理施肥提供指导。方法在中等氮、磷和其他矿质养分为肥底的基础上,设置不同钾肥施用量进行土壤培养试验,分别测定菊花产量和花中的黄酮、绿原酸、可溶性总氨基酸和粗蛋白的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结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施钾能显著提高菊花产量与质量。在施钾(K2O)量为0~4.0g/株时,菊花产量和花中总黄酮的量与累积量同施钾量及花中钾的量成正比,而与花中N/K成反比;但施钾过高(6.0~8.0g/株)会抑制白菊生长,使菊花产量和花中总黄酮的量与累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菊花中绿原酸的量同施钾量及花中钾的量成正比,而与花中N/K成反比。白菊不同花期花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量同花中可溶性总氨基酸和粗蛋白的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中等氮、磷和其他矿质营养条件下,综合考虑菊花产量和花中总黄酮与绿原酸的量及累积量等因素,福田河白菊钾肥施用量以4.0g/株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6种不同基源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对钩藤药材进行分种鉴别。方法:研究光镜下6种钩藤属植物的茎、钩、叶横切面特征和粉末显微特征。结果:不同种的钩藤在组织构造方面有基本相同之处,由外到内均由表皮、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及髓部组成。大多数钩藤的皮层、韧皮部及髓部薄壁细胞中均含棕色内含物。但各种之间又有不同特征,如主脉在叶的腹背面突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维管束的个数以及薄壁细胞中可见的草酸钙晶体类型。6种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比较研究表明,茎的横切面观轮廓、表皮毛的有无、韧皮部与木质部比例、形成层是否明显成环、射线宽窄和导管散在或径向相连以及髓部所占比例;叶主脉在叶的腹、背面凸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和薄壁细胞中所含晶体种类;钩的形状等可作为钩藤属分种鉴别依据。粉末鉴定主要依据表皮细胞的形状、表皮细胞内是否存在油滴状物以及有无梯纹、环纹和网纹导管加以区别。结论:以上特征可以作为不同基源钩藤药材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药材性状方面:防风野生品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少分枝;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断面有多数棕色油点;气味特异.防风栽培品根常有分枝;根头部横环纹较少,断面棕色油点较少;气微.显微组织方面:防风野生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有多数类圆形油管,10~22环列;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但年轮状不明显.防风栽培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10~11轮;木质部导管可见大小相间呈年轮状.结论: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一定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的多少,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征;1~4年的栽培防风可以根据木质部导管的年轮判别生长年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广藿香的质量评价提供药理学实验基础。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细菌和产黄青霉等3种真菌为供试微生物,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石牌广藿香和海南广藿香精油的抑菌圈大小,用固体二倍稀释法测定精油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石牌广藿香精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效果与海南广藿香相近,而对3种供试真菌的抑菌作用显著高于海南广藿香精油。结论:石牌广藿香是栽培广藿香中的优质品种,其抗真菌作用显著强于海南广藿香。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广藿香的质量评价提供药理学实验基础。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细菌和产黄青霉等3种真菌为供试微生物,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石牌广藿香和海南广藿香精油的抑菌圈大小,用固体二倍稀释法测定精油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石牌广藿香精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效果与海南广藿香相近,而对3种供试真菌的抑菌作用显著高于海南广藿香精油。结论:石牌广藿香是栽培广藿香中的优质品种,其抗真菌作用显著强于海南广藿香。  相似文献   

16.
紫果西番莲茎叶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紫果西番莲的茎与叶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法对药材进行研究。结果:紫果西番莲茎横切面皮层有少量草酸钙簇晶;韧皮部含有众多草酸钙簇晶,外侧有纤维群散在;木质部导管常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髓部较宽,约占横切面半径的3/4。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环;薄壁细胞可见方晶。粉末中螺纹导管、纤维和草酸钙簇晶众多,可见方晶。结论:紫果西番莲生药学特征明显,可为其鉴别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驳骨的显微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爵床科药用植物小驳骨Gendarussa vulgaris Nees的根、茎、叶进行显微鉴定。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临时水装片对其显微结构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小驳骨的显微结构特征有:在较老的根中,有较薄的木栓层,有类似根被的结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中心有髓。茎最外侧为复表皮,内皮层明显,石细胞断续成环,髓部薄壁细胞内可见散在的细小草酸钙方晶或柱晶。茎、叶的表皮细胞内含钟乳体,直轴式气孔,具腺鳞,叶片栅栏组织短,且通过中脉。结论:实验结果可为小驳骨的鉴定及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