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静  武志峰  房宾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12):1103-1105,1120
目的 分析早期呈云絮影的肺腺癌的CT表现、伴随特征及演变过程,以期提高对肺腺癌早期表现及病变过程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初诊时表现为肺云絮影、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16例病例,总结其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伴随特征及演变过程. 结果 16例病例中,病灶形态表现为类圆形的8例,楔形3例,不规则形5例;2例拟诊为肺癌即进行手术治疗,余14例经过随访,9例发展成为实性结节,5例呈现混杂密度结节.所有云絮影中,直径>20 mm的4例,<20mm的12例.3例原发病灶周围可见少量肺气肿,2例病灶周围可见条索样瘢痕,5例可见临近胸膜凹陷,2例周围可见晕征,4例无伴发征象. 结论 局限性肺云絮影及其伴随征象在早期肺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可缩小拟诊范围.  相似文献   

2.
提供一种定量评价金属伪影的方法,并以此比较两种锥形束CT金属伪影面积的差异.在石膏底座模型上标记出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的位点,灌注超硬石膏模型,并在前牙区和前磨牙区放置直径3.3 mm纯钛柱,磨牙区放置直径4.1 mm和4.8 mm纯钛柱,每个模型放置一颗钛柱,共计32个模型.分别用两台不同品牌的锥形束CT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扫描上述模型,用Matlab软件测量同一截面下伪影的面积并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锥形束CT都产生了环状和放射条纹状伪影,采用脉冲放射模式的锥形束CT较采用连续放射模式的锥形束CT产生的伪影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界条件(管电流、管电压、分辨率等级)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锥形束CT产生金属伪影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CT诊断肺结核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部CT扫描对肺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15例肺结核瘤的胸部CT影像学资料。结果 :病灶直径 <4cm的肺结核瘤多呈类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常见钙化、周围卫星灶邻近胸膜增厚。少见浅分叶、稀疏长毛刺、近心端小空洞和中间略低密度等。直径 >4cm的病灶多呈浅分叶或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缘光滑、多见钙化、周围卫星灶、稀疏毛刺近心端空洞和中间略低密度等。感兴趣区增强扫描均呈包膜强化或不强化 ,少见均匀强化。结论 :胸部CT扫描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常见的胸部CT表现 ,特殊的发病部位 ,结合临床资料和普通X线检查 ,一般能做出正确诊断 ,CT表现不典型的最终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64层螺旋CT行头颈部数字动脉减影成像中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对78例临床怀疑有头颈部疾患的患者进行CT数字减影动脉成像。先行定位像确定扫描范围,后利用相同扫描条件对扫描范围行平扫及CTA扫描。CTA扫描采用智能阈值触发模式;将平扫与增强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mm横断面图像并进行减影处理,然后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多模式重建,观察血管显示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78例血管减影图像中质量为优55例,良l6例,差5例,另有2例减影失败而采用常规法CTA进行后处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制动及配合,扫描参数的一致性,优化的造影剂注射方案,正确的触发点的选择,恰当的重建参数。结论通过患者的配合、制定合理的扫描程序及优化图像重建参数,CT数字减影动脉成像相比常规法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及更优良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徐金萍  贺伟  周震  周新华 《医学综述》2013,(21):4031-4032,F0003
目的探讨大细胞肺癌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大细胞肺癌患者的X线片表现,其中36例行cT检查。结果74例大细胞肺癌的X线片表现为团块状影或结节影68例(91.9%),周围型者44例(59.5%),50例(67.6%)位于上叶,约半数患者可见分叶,平均直径约6.5cm,支气管气象、空洞、钙化少见;36例CT表现与X线片表现相似,周围可见毛玻璃密度影、肺气肿,23例(62.9%)伴有淋巴结大,约半数患者病灶内可见坏死,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最多见(50%)。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大细胞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服泛影葡胺稀释液后全腹部MSCT扫描对于结肠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本院100例结肠癌患者口服泛影葡胺稀释液后全腹部MSCT扫描,结合改良Dukes分期法,与结肠镜及病理对比,分析结肠癌CT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病患中,直接征象:60例表现局部结肠管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影及肠腔狭窄,30例仅肠壁局限性增厚;间接征象:40例肠腔外淋巴结肿大≥10 mm,50例可见肠腔外中小淋巴结转移灶,30例狭窄近段肠腔扩张,20例邻近脏器受侵,40例远处转移,改良Dukes分期正确90例.结论 口服泛影葡胺稀释液后全腹部CT扫描可以作为结肠癌的常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7.
管恒星  杨帆  文智 《广西医学》2015,(2):201-204
目的分析结核球及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并评价不同征象对二者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结核球和4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MSCT表现,对比其CT征象差异。结果周围型肺癌及结核球均可发生在两肺各叶,两组病灶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球组钙化比例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组(P<0.05);结核球组空气支气管征、明显强化、分叶、空泡、毛刺、胸膜凹陷比例明显低于周围型肺癌组(P<0.05);两组晕征、卫星灶、空洞比例及病灶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分析结核球及周围型肺癌的MSCT征象,对两者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6例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消化道钡餐及MSCT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联系。结果 36例患者中,MSCT共检出十二指肠憩室41个,直径小于10mm者18个,10~20mm者12个,大于20mm者11个,其中2个伴有邻近胆总管轻度受压。MSCT表现为液气囊状影21个(51.2%),其中囊壁显著增厚伴周围渗出性改变2个(4.8%);单纯气性囊状影17个(41.5%),其中15个(88.2%)直径小于20mm;单纯液性囊状影2个(4.8%);肿块形成伴周围渗出性改变1个(2.4%)。23例行增强扫描的26个憩室中,可见囊壁显示且呈环形强化者12个(46.2%),其余14个(53.8%)均未见明确囊壁显示。2例囊壁显著增厚及1例肿块形成伴周围渗出性改变的憩室与其临床症状相关。结论液气囊状影和单纯气性囊状影是十二指肠憩室的典型CT表现,单纯液性囊状影容易误诊为胰腺囊肿或囊性肿瘤,囊壁增厚、肿块形成伴周围渗出性改变或积气是憩室继发感染或穿孔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9.
26例肺真菌病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肺真菌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26例有完整临床、CT、实验室、病理检查资料的肺真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型13例,其中12例为白色念珠菌感染;肿块型7例,分别为曲菌感染6例,隐球菌感染1例;曲菌球4例,为曲菌及毛霉菌感染各2例;胸膜炎型及粟粒型各1例,为白色念珠菌及组织胞浆菌感染.本病CT表现易出现空洞、结节、渗出、纤维化、钙化等多种病灶并存,其中曲菌球及白色念珠菌性肺炎有一定的CT特征.曲菌球可见菌体随体位移动、空气新月征及晕征,白色念珠菌性肺炎为广泛的磨玻璃影、肺纹理增粗及支气管气相.部分病例易误诊为肺癌、肺结核、细菌性肺炎.结论曲菌球性肺炎和白色念珠菌性肺炎CT表现有一定特征,肺真菌病CT表现与肺癌、肺结核等肺疾患相似,确诊需要结合病史治疗、实验室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微小脑膜瘤CT与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江宁 《安徽医学》2010,31(3):266-269
目的分析微、小脑膜瘤CT与MRI的早期平扫征象,改进扫描方法,提高早期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小脑膜瘤CT、MRI平扫与增强资料,其中5例同时做CT与MRI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Plus 4排螺旋CT机及GESigna Profile 0.2 T开放式永磁型MRI机。常规CT10 mm层厚扫描后,减薄为5 mm薄层观察。MRI常规平扫后加扫另一方位的FLAIR序列;MRI增强后加扫延迟20 min的薄层增强扫描序列,层厚3 mm、层间距1 mm。结果CT平扫征象:脑皮质旁稍高密度小结节3例;结节内微细沙粒状钙化1例,周边低密度环线影1例。MRI平扫征象:脑皮质旁小结节15例,脑沟内微小结节3例;瘤周环线影7例,瘤周小血管移位3例,邻近的脑回推压轻度移位15例;瘤周轻度水肿2例。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瘤体结节高信号者16例、低信号者2例。注射Gd-DTPA薄层增强瘤体结节均明显强化,其中均匀强化者15例,不均匀强化者3例,脑膜尾征的11例。结论合理使用CT与MRI扫描技术可有效提高微、小脑膜瘤检出率;正确认识CT、MRI平扫的早期征象结合增强表现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IMH)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r tomography,MSCT)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经MS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诊断的IMH21例,使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应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观察并统计分析IMH受累解剖部位及其分型、IMH影像学特征、IMH厚度对受累主动脉管径的影响、并发主动脉溃疡情况、继发改变。结果:①受累解剖部位及其分型:主动脉弓、升主动脉、胸段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受累分别占2例、4例、12例及16例,以降主动脉最常见(P<0.05);按照Standford分型标准,A型4例,B型17例;无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受累。②IMH影像学特征:平扫呈环形或新月形的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无强化,环形和新月形稍高密度影分别占2例、19例;IMH壁内钙化内移占15/21(71.43%),与未见壁内钙化内移之间的I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IMH厚度与受累主动脉管径的关系:血肿厚度平均(8.81±3.70)mm,受累主动脉管径平均(32.58±6.59)mm,两者之间比值以小于1/4者为主,占17/21(80.95%)(P<0.05)。④并发主动脉溃疡:表现为主动脉管壁不光滑,并可见局限性龛影形成,本组病例中合并主动脉溃疡4例。⑤继发改变:左心增大(左心室增大占2例,左心室及左心房均增大占4例);胸腔积液6例。结论:MSCT血管成像能够反映IMH的影像学特点,可作为IMH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湖南汉族正常牙合成人面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湖南地区汉族正常成人面部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分析其软组织侧貌的特征,并探讨湖南 地区汉族正常成人面部软组织侧貌的性别差异、地区差异及种族差异。方法:拍摄323例湖南籍恒牙期正常汉 人头颅侧位X线片,其中女性164例,男性159例。将数字化头颅侧位片导入同一台电脑WinCeph8.0测量分析系统, 根据Holdaway分析法定点并自动测出的各项测量指标,求出均值与标准差;选择辽宁人、日本人、尼泊尔人及北美 白种人的测量数据作为对照并进行比较。结果:获得湖南地区汉族正常成人面部软组织侧貌的X线头影测量的正 常值。鼻下点至H线距(subnasale to H line,Sn-H)、上唇基厚度、颏唇沟深度即下唇凹深度(lower lip sulcus depth, Si- PgsLs)、颏部软组织厚度(soft tissue chin thickness,Pg-Pgs)四项测量值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软组织面 角(soft tissue facial angle,FH-NsPgs)、上唇凹深度(upper lip sulcus depth,Ss-Ls),Sn-H,上唇基厚度,上唇厚度,H角, 下唇凸点至H线距(lower lip to H line,Li-PgsLs),Si-PgsLs和Pg-Pgs九项测量值与辽宁之间的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FH-NsPgs,鼻凸度(nose prominence,Sn-Pn),上唇基厚度,上唇紧张度,H角,Li-PgsLs,Si-PgsLs和Pg- Pgs八项测量值与日本之间的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n-Pn,Ss-Ls,Sn-H,骨骼侧面突度(skeletal profile convexity,A-NPs),上唇基厚度,上唇紧张度,H角,Li-PgsLs和Pg-Pgs九项测量值与尼泊尔之间的地区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P<0.05);Sn-Pn,Ss-Ls,Sn-H,A-NPs,上唇基厚度,上唇紧张度,H角,Li-PgsLs,Si-PgsLs和Pg-Pgs十项 测量值与白种人之间的种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湖南地区汉族正常牙人软组织侧貌男女之间 既存在着相似处,又有一定的差异;其软组织侧貌特征与辽宁地区、尼泊尔地区、日本人及北美白种人之间也存在 差异。  相似文献   

13.
神经皮肤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系统的总结、复习神经皮肤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和诊断.方法 收集36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此类病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结果 ①结节性硬化17例,12例CT平扫见两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小结节状高密度钙化灶,3例在幕上脑实质内有斑点状钙化,2例见等或稍高密度的结节突入脑室内和脑室周围,并发右侧脑室内星形细胞瘤1例;②神经纤维瘤病7例,影像学表现为颅骨和椎管异常,椎体后缘呈明显的切凹改变;③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6例,X线平片和CT可见顶枕部沿脑回分布的弯曲的条状高密度钙化,部分延伸致侧脑室内,增强后见病灶内有扭曲的条状和结节状明显强化的血管影;④视网膜小脑血管瘤病6例,影像学表现为小脑大囊、小结节样占位性病变3例,1例伴有出血改变,1例伴发视网膜血管瘤,1例胸段髓内病变合并全脊髓广泛的空洞形成;病灶MRI呈等T1WI和稍高的不均匀T2WI信注射Gd-DTPA后病灶呈明显的均匀性强化.结论 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分析不同的影像学征像,可以对神经皮肤综合征做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对射频穿刺针进行个体化折弯仪器,观察其在CT引导下圆孔穿刺效果。 方法 折弯器制作:取厚度5 mm不锈钢板材,裁成直径90 mm半圆,分为2个1/4圆,将一个1/4圆铣低1.2 mm,以5°为单位标出0°~90°的圆弧刻度,将另一1/4圆底边侧铣出一条宽、深各1.2 mm的沟槽并标上长度刻度。使用方法:用CT半冠状位对三叉神经V2支痛患者圆孔区进行层厚3 mm扫描,选取适当层面,用CT工具尺由穿刺靶点紧贴上颌窦外侧壁到穿刺点拉直线,若有蝶骨阻挡,则由圆孔外口再向穿刺点另拉一直线,测两直线夹角α。将普通射频针尖插入折弯器的沟槽内5~8 mm,向针尖斜面对侧扳折至针身与α角重叠,则该针即为该患者个体化射频穿刺针。随后在CT引导下按设计的穿刺路径,达圆孔外口时针尖弧度转向前上,越过外口后将弧度转向后下,送入圆孔内。 结果 215例圆孔射频患者中,65例患者有蝶骨阻挡,需用折弯器对射频针进行塑型,弯折角α值为11°~32°(18.9°±4.2°)。使用弯针后针尖均能到达靶点,射频热凝后V2支疼痛完全消失,无一例波及V1支或V3支。 结论 经皮颧弓下入路圆孔穿刺三叉神经V2支射频时,30.2%的患者若有蝶骨大翼阻挡,使用自制塑型折弯器可实现对直射频针的个体化塑型弯折,保证射频针尖能越圆孔外口蝶骨阻挡进入圆孔内而达到理想的射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成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nterior pedicle screw,APS)置入相关的径线和角度,为该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成人干燥尸体下颈椎(C3~C7)标本22具,分别用手工和CT测量椎弓根最窄处的高度、宽度及内外侧皮质厚度,椎弓根中轴线全长,轴线夹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随机在CT室资料库中抽取100例成人活体颈椎CT图像,用Mimics软件行三维重建,除以上参数外,还测量进钉点位置的相关数据,计算置钉参数的95%CI。结果:22具标本的相关径线及角度,其手工测量值与CT测量值间无统计学差异。成人活体下颈椎CT图像测量结果通过95%CI的计算,可以得出:C3、C4进钉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受术椎弓根对侧 2~3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 6~7 mm,进钉角度为外倾角 46°~ 48°,头倾角 C3:-11°~-12°,C4 -6°~-7°。C5 进钉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受术椎弓根同侧旁 1~2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 7~8 mm,进钉角度为外倾角 47°~49°,头倾角 1°~2°。C6、C7 进钉点位于受术椎弓根同侧,正中矢状面旁 4~5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 7.5~8.5 mm,进钉角度为外倾角 C6:40°~42°,C7:36°~38°,头倾角 C6:6°~7°,C7:11°~13°。置钉长度选择 30、32、34 mm 较为适宜,螺钉直径可选择 3.5 mm 或 4.0 mm。结论:本实验证实了CT测量下颈椎APS置入技术相关参数的准确性,同时在国内首次利用大样本研究对该技术置钉参数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灶性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HV-LCD)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HV-LCD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14例HV-LCD 在CT上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软组织密度影,其中1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例形态不规则(1例呈塑性生长、1例呈扁丘状)。4例病灶内见点状、树枝状、弧形钙化影,3例病灶(直径>3cm)内见散在低密度影。CT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邻近动脉相似,静脉期、延迟期持续强化,呈“快进慢出”改变;3例增强后呈“花斑”样强化,4例动脉期可见病灶边缘环形强化,呈“镶边征”。 5例病灶边缘见结节样迂曲、增粗的供血动脉。结论:HV-LCD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CT能较为清晰显示肿块内钙化、肿块强化方式和周围供血血管等,对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提高GI-NEN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NEN的CT资料,观察内容包括病灶部位、大小、生长方式、边界清晰否、浸润性病灶管腔厚度、有无溃疡、有无坏死/囊变、强化情况、浆膜层、周围组织(腹膜脂肪间隙、邻近脏器)的浸润情况、病灶区域淋巴结、腹膜种植、远处转移灶;总结其CT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36例GI-NEN的平均直径为45mm,15例发生于胃,4例发生于十二指肠,17例发生于直肠。22例呈浸润性生长,14例局部形成肿块突向管腔(/腔外);10例形成溃疡,14例出现囊变、坏死;29例呈明显强化,12例出现分层强化;21例出现浆膜层侵犯,13例侵犯周围结构,13例邻近淋巴结肿大,腹膜种植3例,远处转移8例。结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沿粘膜下层浸润生长、分层强化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结核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临床证实的肝结核CT表现特点,并作文献复习。结果①浆膜型3例:肝包膜增厚呈椭圆形稍低密度影,环形及分隔样强化,邻近肝实质受压并动脉期异常灌注。②实质型16例,其中:弥漫粟粒病灶5例:肝内弥漫粟粒状低密度影(大直径<10 mm),部分病灶门脉期轻度强化。多发多形病灶8例:多发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病灶,低密度为主,不均强化,边缘性强化为主,大多门脉期比动脉期明显,部分病灶周围肝实质动脉期异常灌注,3例7个病灶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单发病灶3例:结节状、团块状,早期不均强化,延时环状或分房状强化。③混合型14例,同时合并浆膜结核及实质结核的CT表现。结论肝结核CT表现多样,但有定的特征性,结合肝外结核史、临床症状及相关性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肝实质型结核分为粟粒型、多灶多形型、单灶型较实用、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CT、MR及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以期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影像、手术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按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12例,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3例。按临床分型:为局灶型13例,多中心型3例。影像学表现:CT扫描15例,平扫表现病灶为直径1.3~20 cm[平均(6.21±4.75)cm]大小的单发、多发结节或软组织肿块,其中1例盆腔病变内可见簇状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且与动脉几乎同步强化;浆细胞型病灶呈轻-中度强化。MR检查4例,MRI 2例,1例考虑盆腔海绵状血管瘤可能,1例后纵隔囊性占位,MRI+MRA 1例,诊断Castleman病,MRA 1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此例同时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甲状腺实质性肿瘤。结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CT及MRI增强表现有其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浆细胞型Castleman病影像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大尺度非局部均值伪影抑制(AS-LNLM)技术对提高低剂量腹部CT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对腹部检查的26例患者采用GE Discovery CT750 HD进行腹部常规剂量及低剂量CT扫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腹部原始数据进行0.625 mm 薄层重建,并将两种重建算法的低剂量数据进行AS-LNLM技术处理,应用后处理站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分析,测量并比较肝脏、脾脏及腹主动脉的噪声、对比噪声比和信噪比,并对腹部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每例患者每次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vo1),并计算有效剂量(ED)及剂量平均减低率.结果 对于腹部图像质量,AS-LNLM低剂量图像比未使用此技术的常规剂量及低剂量图像有更低噪声值、更高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噪比(SNR)(P<0.05);常规剂量图像较低剂量图像有更低噪声值以及更高的CNR及SNR(P<0.05);对于FBP重建算法,低剂量+AS-LNLM技术及未用此技术低剂量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36±0.69)和(1.95±0.72)(P<0.05);对于40%ASIR重建算法,低剂量+AS-LNLM技术及未用此技术低剂量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68±0.48)和(2.18±0.66)(P<0.05).常规剂量图像用FBP及40% ASIR两种算法重建后的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4.73±0.46)和(4.82±0.40).低剂量扫描的CTDIvol值、DLP值及ED值分别为(1.84±0.01) mGy、(49.60±2.63) mGy/cm和(0.74±0.04) mSv;常规剂量扫描的CTDIvol值、DLP值及ED值分别为(7.61±0.03) mGy、(204.18±11.19) mGy/cm 和(3.06±0.17) mSv.结论 AS-LNLM低剂量图像较常规扫描不但可以明显降低扫描剂量,并可以明显提高图像CNR及SNR,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