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同时患有胃病和心律失常、心绞痛的病人并不少见,所以西米替丁和胺碘酮时常合用,西米替丁可影响许多药物的血药浓度,为弄清它对胺碘酮有无影响,我们做了如下试验。 健康自愿受试者,年龄17—21周岁,男7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小鼠华法林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96只小鼠分为华法林对照组,胺碘酮30、60、120 mg·kg-1组.每天上午给各组小鼠灌华法林,下午灌生理盐水或胺碘酮,7 d后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华法林血药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胺碘酮30 mg·kg-1组华法林血药浓升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60、120 mg·kg-1组华法林血药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各剂量组间华法林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60 mg·kg-1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华法林的代谢,使后者血药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3.
胺碘酮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胺碘酮近年来已被临床用作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但由于该药物的半衰期较长,排泄缓慢,易在体内潴留,口服给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要数日至数周后才能充分体现,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该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其对窦房结和房室给有抑制作用,大剂量给药可能发生心室颤动等严重反应。为了向临床提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100例自1980年1月至1987年12月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发病率为48%。有不良反应与无不良反应的病人血药浓度均在治疗水平。(P>0.05)严重的须停药的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失调、肺纤维化及转氨酶升高。本文提示使用胺碘酮病例应进行X线胸片,肺功能、甲状腺激素及转氨酶测定,及临床观察以监测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对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 (简称心梗 )后约 75 %~ 95 %的病人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1] 。恶性度高的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心律失常的治疗 ,多年来常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梗死后的心律失常 ,但其远期效果并不理想 ,据近几年来多项研究资料表明 ,死亡率反见增加。我们依据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广谱性和高效性及其特殊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治疗心梗后心律失常病人 37例 ,收到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 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37例 ,对照组 …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amiodarone,Am)最早于1961年由Labze实验室合成,最初是作为冠状动脉扩张剂问世。1976年Rosenbaum率先将其应用于抗心律失常的治疗,此后胺碘酮广泛应用于临床。1989年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CAST)结果的发表,使传统的药物治疗观念发生了明显改变。Ⅰ类药物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地位被贬低,胺碘酮借助于广的抗心律失常谱,低的促心律失常作用,而且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者,使其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地位备受重视。但它的心外副作用不可忽视,包括甲状腺功能影响、肺损害、肝毒性、光过敏、角膜微粒沉着、周围神经病变等,其中最常见当属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发生于14%~18%长期服用胺碘酮者。本文就胺碘酮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一般胺碘酮每日维持量在400mg以上者,已有报告会引起间质性肺炎或纤维化。41例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平均12.9个月的回顾性调查分析表明:影响肺功能的最小维持量每日平均为221mg。11例最初的肺功能试验提示肺间质样病变(在缺乏特征性预测价值的气道梗阻或肺气肿,转移因子减少至75%以下),5例有明显的肺间质病变。其余6例中的2例自开始胺碘酮治疗后诉气促,但无肺纤维化的放射学依据。与其他治疗13.6个月的病人相比,有肺间质病变者平均持续治疗在21.4个月以上。37例在最近8至14个月重复肺功能试验,最初患肺间质病变的6例中,4例的一氧化碳转移因子仍低于预测的80%。至今肺功能正常的2例之一已停用胺碘酮,无新引起的肺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胺碘酮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房颤发作患者23例,在房颤发生时均给予首剂胺碘酮(3-5)mg/kg治疗。结果23例患者中17例(73.91%)转复为窦性心律。用药前后的心电图检测指标及血压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率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转复率I、Ⅱ级复率(17/19)89.47%,III、IV级复率(1/4)25.0%。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至今为止,胺碘酮仍作为一种强效、长效、广谱、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其副作用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1.对心血管系的副作用: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缓和各类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偶而也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 2.对心血管系外的副作用:可致甲状腺功能紊乱,肺硬变或间质性肺炎,神经系统病变和角膜沉淀等。然而,副作用一般较轻且可逆。本文主要讨论胺碘酮对甲状腺的影响。胺碘酮分子结构中的二碘苯酰基与甲状腺素分子相似。每200mg含碘75mg。所致的甲状腺功能紊乱中,甲状腺功能亢进大约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的5倍。Harris等曾对14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 将心房颤动分为阵发性房颤(间歇发作)34例、持续性房颤16例,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 使用胺碘酮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68.75%,治疗12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8.71%、64.29%;疗效与左房大小、房颤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结论 胺碘酮治疗房颤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将心房颤动分为阵发性房颤(间歇发作)34例、持续性房颤16例,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使用胺碘酮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68.75%,治疗12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8.71%、64.29%;疗效与左房大小、房颤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结论胺碘酮治疗房颤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自1981年10月至1985年2月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120例,总有效率为86.7%,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阵发性心房纤颤疗效较高。治疗出现副作用有:Q—T延长超过治疗前23~25%占15.04%;2例发生阿—斯综合征,1例死亡,窦性静止1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甲状腺肿大及T_3增高12例;眼副作用9例;肺部改变6例;以及神经系统、消化道和皮肤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胺碘酮(Amiodarone)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又兼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高,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但是多年的临床应用发现该药有多种不良反应,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基本情况与过程 患者,男,59岁.临床医生询问药理室能否急诊进行胺碘酮的血药浓度测定,原因是有位患者肾功能不好,服用该药时间很长,担心该药对肾功能有影响.药师答复:胺碘酮对肾功能没有影响,消除了该医生的担心.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慧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2):293-294
胺碘酮(Amiodarone)为苯并呋哺的衍生物,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又兼有I、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高,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随着该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现将临床上出现的特殊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胺碘酮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数据库检索和收集临床资料,兼顾少见不良反应病例报道进行系统性综述。结果不良反应涉及内分泌、心血管、变态反应、呼吸系统、肝肾损害、视力、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及器官。以内分泌、心血管及变态反应常见,特殊不良反应以致视力异常和神经系统、肝肾损害及肺部损害反应为主。结论胺碘酮引起肝肾损害、肺间质纤维化、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美国FDA已批准静注胺碘酮用于治疗和预防难治性或其它治疗无效的病人的复发性室颤(VF)或血液动力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VT)。口服胺碘酮可阻止许多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但可能要用药数天或数周始见效。在美国,一般要等到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难治的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无效时才使用此药,即  相似文献   

18.
李斌 《四川医学》2009,30(4):500-501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老年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老年患者在服用胺碘酮前及服药后30、90、180d分别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服用胺碘酮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凡降低,以及FT4、TSH升高。结论老年患者服用胺碘酮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明显,应定期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避免发生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19.
傅慎文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05,27(8):561-562,584
目的评价乙胺碘呋酮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2例扩张型心肌病伴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内相差超过50ms的连接正常-正常间期(即RR间期或称NN间期)的百分率(PNN50)及24h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EF值).结果胺碘酮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有效率(77.2%)显著高于对照组(25.0%)(χ 2=11.09,P<0.01);其心率变异性指标治疗组治疗后SDNN(122.1±36.27)ms、PNN50(8.95±3.29)%较治疗前(98.35±38.85)ms、(6.28±3.79)%有显著改善(t=3.46、3.32,均P<0.01);两组治疗后EF值分别为(41.86±11.63)%和(39.25±9.88)%,差别无显著性意义(t=0.78,P>0.05).结论胺碘酮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安全有效,并可改善其异常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20.
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和慢性房颤复律患者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复发。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常常无效伴有副作用。有必要探索一种既有效副作用又小的药物。目前的许多资料报导Ⅲ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对房颤有益,但该药的副作用与剂量正相关。为探讨小剂量胺碘酮对房颤疗效与安全性我们作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