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凤贤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69-2369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冠脉造影技术的开展,心电图特异性变化与心肌酶学的改变相结合,对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分期病变的程度,现代冠心病治疗手段的选择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对非急性期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则明显下降。单靠心电图诊断,误诊漏诊率都明显升高,对其中较重的一类—非急性期冠脉三支病变的诊断意义更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现就67例冠脉造影确诊为三支病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心电图分析。并讨论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旭光 《河北医药》2011,33(9):1378-1379
冠状动脉造影虽然是诊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金标准,但创伤性及高价性影响了其在基层的广泛应用,故笔者采用心电图特征分析,对其诊断有帮助,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冠脉造影在冠心痛多支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查16例有典型冠心病心绞痛而无心电图改变病例。结果 16例均有二支以上的血管病变。结论 由于心电图的局限性,冠脉造影在多支病变中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电图ST—T改变与冠脉病变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达鹏  刘凌华  曾锋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48-2448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318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病例对照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8例CAG中确诊为冠心病157例,多支病变(2支以上)103例。有ST-T段改变256例。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较高,可以作为拟诊冠心病的筛查方法。而敏感性较低、假阴性率较高,应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50例冠脉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更加优质高效的做好护理工作;方法 对2014年4月-2016年5月在我科诊断为冠脉多支病变的5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冠脉病变的特点及PCI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冠脉多支病变患者以老年男性多见,常伴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血管病变复杂、病情重,在PCI术中及术后有发生多种意外的风险。 结论 有效的掌握冠脉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可以顺利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姚建萍 《中国乡村医药》2011,18(1):33+55-33,55
左主干病变是指冠脉造影发现左主干直径狭窄〉50%时,产生显著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病变,但某些狭窄程度〈50%的不稳定斑块破裂后伴血栓形成可造成左主干急性闭塞的,也属于左主干病变。心电图是临床应用广泛、诊断价值较高的心脏检查技术。为了解左主干病变的心电图改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的36例冠脉左主干病变的心电图资料。  相似文献   

7.
任民  杨兴盛  吕树铮 《河北医药》2012,34(16):2461-2463
目的 研究药物洗脱支架(DES)和CABG比较治疗三支病变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血管重运的患者340例,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组.比较2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冠脉三支病变CABG与PCI两种血运重建方式比较,CABG手术病死率高于PCI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MACCE、病死率、MI、猝中、血运重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比较,PCI组与CABG组MACCE发生率、病死率、MI、猝中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三支病变CABG与PCI两种血运重建方式治疗后,患者的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治疗高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高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行OPCAB治疗,对...  相似文献   

9.
李莉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9):852-853
目的观察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引起单纯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方法对12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单纯后壁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观察发病6h后、12h、24h、7d、14d的心电图。结果单纯后壁心肌梗死6h内心电图特征:①STv4,v5压低0.5~1.Omm;②V2、V3导联阳性U波增大,T/U比值减少。12h后心电图特征:①Rvl,v2渐增高,Svl,v2渐减低,R/S比值≥1;②压低的ST段从发病至24h回至基线;③Tv1-v3增高,U波渐低,T/U比值增大;④Rv6渐低。结论临床疑为急性心肌梗死时,不管有无ST-T改变,凡右胸导联出现U波增高,T/U比值减小,应提示单纯后壁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0.
11.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drenoceptors in coronary arteries of pig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effects of phenylephrine and norepinephrine and the influence of adrenoceptor blockers on them were investigated on isolated strips of pig coronary arteries of different diameter. Phenylephrine contracted large coronary arteries, an effect inhibited by phentolamine, but was ineffective on small coronary arteries. Norepinephrine either relaxed large coronary arteries or occasionally contracted them. Phentolamine potentiated the relaxing effect of norepinephrine and propranolol inhibited or even reversed it into a contraction.Small coronary arteries were without exception relaxed by norepinephrine. This effect was not influenced by phentolamine but was inhibited by propranolol. These findings prove the presence of α-adrenoceptors in pig coronary arteries with a large diameter although β-adrenoceptors predominate; α-adrenoceptors are not found in coronary arteries with a small diameter.The classification of β-adrenoceptors in the coronary musculature into one of the two β-types wa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the affinities of propranolol, practolol and H 35/25 on the β-adrenoceptors of isolated atrial preparation of guinea pigs and of strips of pig coronary arteries. While the affinities of propranolol were the same to both organs the affinity of practolol to the myocardium was 100 times higher than to the coronary arter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ffinity of H 35/25 to the coronary arteries was three times higher than to the myocardium.The selective effects of the β1-adrenoceptor blocker practolol on the myocardium and the β2-adrenoceptor blocker H 35/25 on the coronary arteries indicate that the β-adrenoceptors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β2-adrenoceptor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冠状动脉(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182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2例)和未狭窄组(150例).分析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再狭窄组与未狭窄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高血压、饮酒史、肾小球滤过率(eGFR)、糖化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闭塞接受介入治疗的患92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噻氯匹定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各试验药分别给予治疗,对比观察术后3wk血小板聚集率及临床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服药后3wk血小板聚集率及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氯吡格雷组不良反应及停药率均显低于噻氯匹定组。结论: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噻氯匹定。  相似文献   

14.
副鼻窦病变CT检查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副鼻窦病变的CT表现,评价临床效果。方法对358例临床疑副鼻窦病变的患者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并与临床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黏膜肿胀38例,窦腔积液153例,膨胀样囊性改变32例,呈半圆形或球形结节影突出于窦腔内27例,呈软组织肿块样改变21例,合并骨质改变29例,合并钙化灶14例。结论CT检查对副鼻窦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能清楚显示窦口-鼻道系统的复杂解剖和病变的确切范围,对病变的治疗和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是副鼻窦病变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深插胃镜对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胃镜检查[深插至十二指肠空肠曲(屈氏韧带附近)]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操作方法及检查结果。结果 320例患者中,深插至十二指肠升部成功率为93.12%,其中最多可以观察到十二指肠空肠以下8~10cm,所用时间约3~15min,发现十二指肠降部及以下病变85例。结论 深插胃镜对十二指肠乳头以下部位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模型,为糖尿病性冠心病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结果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分离冠状动脉,用酶消化法培养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24h更换培养液液,培养7~10d细胞重叠生长达多层,高低起伏呈“峰—谷”状。细胞α-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为平滑肌细胞。结论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速度快,培养条件要求严格,在形态学上与正常大鼠平滑肌细胞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狭窄的疗效。方法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病例45例,26例行药物支架治疗(PCI组),19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治疗(CABG)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组平均住院(7.1±2.3)d,短于CABG组的(13.1±4.2)d(P<0.01)。住院期间PCI组心血管事件7例,CABG组4例;术后6个月PCI组心血管事件12例,CABG组8例;术后12个月PCI组心血管事件17例,CABG组11例。三个时间段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ABG比较,PCI治疗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狭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不增加术后心血管事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因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左主干狭窄>75%)在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接受PCI、年龄≤75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用氯吡格雷剂量将患者分为75 mg剂量组(PCI治疗后第1~30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d)和150 rmg剂量组(PCI治疗后第1~30天口服氯吡格雷150 mg/d)。记录2组患者PCI治疗前和治疗后1、7、14、30 d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最大聚集时间,观察2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共120例PCI治疗后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75 mg剂量组男性4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5±7)岁;150 mg剂量组男性3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0±8)岁。PCI治疗前和治疗后1、7、14、30 d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最大聚集时间,75 mg剂量组分别为84%±18%和(240±48)s、81%±14%和(238±44)s、59%±12%和(210±42)s、48%±10%和(199±40)s、43%±10%和(184±30)s,150 mg剂量组分别为86%±16%和(244±46)s、77%±16%和(239±46)s、51%±11%和(180±41)s、40%±10%和(166±33)s、38%±9%和(159±35)s,治疗后2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最大聚集时间均呈下降趋势,但150 mg剂量组这2项指标均低于75 mg剂量组(均P<0.01)。2组2项指标治疗后7、14、30 d分别与治疗前、治疗后1 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治疗后14、30 d与治疗后7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 mg剂量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治疗后1 d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再发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事件。*轻微出血和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皮疹、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75 mg剂量组12例、18.7%,150 mg剂量组13例、23.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46,P=0.593)。结论: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抗血栓治疗中,氯吡格雷150 mg/d和75 mg/d均为有效、安全的剂量,但150 mg/d较75 mg/d能更明显地降低血小板聚集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可能更有利于减少PCI治疗后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汪涌  马礼坤  余华 《淮海医药》2010,28(4):287-288
目的分析和比较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的危险因素,发病诱因、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系统回顾分析260例AM I患者,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2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的特点。结果2组中男性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女性发病比例在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其中中青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以吸烟、血脂异常为多见。起病时多有急性典型胸痛。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老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以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为多见。起病症状不典型者多见。冠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结论中青年和老年患者中导致AM I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且临床表现及冠脉病变特征也不同。临床工作中应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支架术疗效及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选择性支架术的即刻及中期疗效。方法共选择26例ULMCA病变患者,心功能均正常(射血分数>50%);合并尿毒症1例,糖尿病7例;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支架置入。分析其临床、X线影像学特征、手术成功率及6、12个月随访结果。结果CAG示孤立开口部病变6例,孤立性左主干体部病变(LMCA)8例,累及前降支及回旋支开口部病变4例,合并前降支病变2例,合并多支病变6例。支架术均获成功,术后1个月合并尿毒症患者因多脏器衰竭、心跳骤停死亡;(12±10)个月8例患者心绞痛复发;20例CAG复查4例示再狭窄,余均无症状生存。结论ULMCA支架术治疗应严格选择病例,射血分数>50%、孤立性LMCA、合并多支病变但能达到完全血运重建或存在外科手术禁忌证者可行支架术,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