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探讨散发性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临床护理效果,为日后临床诊治和护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接收的连续出现呕吐和腹泻等严重胃肠道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120例,通过标本的采集确诊散发性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患者,并进行相关的临床护理。结果120例病人中,感染组68例确诊为散发性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4.3±5.7岁;非感染组52例为诺如病毒阴性,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2.5±6.7岁,且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和治疗,68例散发性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患者治愈68例,临床护理和治疗的有效率为100%。结论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调整健康的饮食结构,可以有效地预防散发性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宋灿磊  刘燕 《实用预防医学》2013,(11):1294-1296
目的 研究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疫情在国内的流行现状. 方法 运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在万方数据库、维普咨讯数据库、CNKI数据库、生物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国内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疫情的文献.结果 国内从2003年1月-2012年6月共发生83起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从地点分布来看,疫情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浙江省,其次是北京市、广西省;从季节分布来说,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每季度均有发生,但秋冬季高发(10、1、2月份);从发生场所来说,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水源性、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多为GⅡ.4型感染所致. 结论 学校等作为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场所,应加强诺如病毒防治知识培训,提高疫情报告敏感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急性胃肠炎患者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RT-PCR扩增核酸和测序分型方法.结果 共收集腹泻标本685份,检测诺如病毒阻性66份,阳性率为9.6%.检出率在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和门诊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诺如病毒胃肠炎患者时间分布也无明显季节性.66份阳性标本采用ORF2区测序分型,其中43份可分型.GⅠ组占22.7%,包括GⅠ.3型2份、G Ⅰ.4型1份、GⅠ.5型4份、GⅠ.7型3份;GⅡ组占77.3%,其中以GⅡ.4型为主(60.6%),其他包括GⅡ.2型1份、GⅡ.3型1份,GⅡ.5型1份、GⅡ.6型2份、GⅡ.7型1份、GⅡ.12型7份.6例出现GⅠ组和GⅡ组混合感染,其中可分型的有G Ⅰ.3/GⅡ.7、GⅠ.5/GⅡ.5、G Ⅰ.4/GⅡ.4.结论 北京地区急性胃肠炎患者诺如病毒呈现基因多样性,且以GⅡ组为主,其中GⅡ.4/2006a和2006b是主要的流行变种,存在GⅠ和GⅡ组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佛山市南海区暴发的急性胃肠炎中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南海区 2006-2007 年暴发的2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将收集到的患者的粪便、肛拭子标本,采用针对诺如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进行检测,再经过分析核酸序列分析病毒的基因型.结果 两起暴发流行的急性胃肠炎均由GⅡ.4亚型的诺如病毒引起.结论 诺如病毒是引起南海区秋冬季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且引起暴发的流行病毒株属于GⅡ.4型.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暴发疫情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和散发诺如病毒阳性患者全部进行现场问卷式调查,并采集患者粪便标本,应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选择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北京市共计报告急性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8起,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全部确认为院内感染暴发。在报告的409例急性散发病毒性胃肠炎病例中,共检出诺如病毒阳性患者158例,检出率38.63%。其中40~44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55.00%,55~59岁年龄组检出率最低,为21.74%。阳性患者中年龄最大者91岁,最小者仅6个月,平均年龄为40岁。男性患者84例,女性74例。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诺如病毒流行株与2006年荷兰和日本的诺如病毒流行株最为接近,为GⅡ/4型变异株。结论诺如病毒是2006—2007年北京地区冬季病毒性腹泻的一个重要病原体,北京地区诺如病毒流行株与2006年荷兰和日本的诺如病毒流行株属同一类GⅡ/4型变异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四川省绵阳地区儿童急性胃肠炎中诺如病毒(NV)感染情况,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方法本院2010年1月至12月共收集650例排除轮状病毒及细菌感染导致儿童急性胃肠炎的大便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检测NV抗原呈阳性标本,并详细记录6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发热、呕吐、腹泻、腹痛及病程等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订的伦理学标准,研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自650例儿童急性胃肠炎大便标本中,检查出NV抗原呈阳性标本为204例,N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31.38%。NV感染患儿的年龄为1~114个月(P25=7.00;P50=9.00;P75=13.75;Meadian=9,Mode=8)。2010年绵阳地区NV感染高发年龄为6~12个月,高发季节为夏季(8~10月),临床表现仅呕吐症状相对较突出。结论绵阳地区儿童NV感染较常见,夏季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除呕吐症状相对较突出外,其余症状与其他急性胃肠炎难于区分。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诺如病毒分子生物学特点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诺如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市2007年1—3月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和散发病例,采集患者粪便标本,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RNA检测,对RT—PCR阳性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检测38例粪便标本,共有27例阳性。随机选择其中4例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获得4株诺如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4株病毒序列与诺如病毒GⅡ/4型参考株同源性最高,其中与荷兰和日本提交的诺如病毒GⅡ/4型变异株最为接近,同源性分别为97.8%~98.5%和95.2%~95.9%。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该4株诺如病毒与荷兰、日本流行的GⅡ/4型变异株处于同一分支上。结论北京地区存在诺如病毒GⅡ/4型变异株流行,其与2006年荷兰和日本的诺如病毒流行株属同一类GⅡ/4型变异株。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成人散发性腹泻进行诺如病毒监测,以了解诺如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2007年12月-2008年3月就诊肠道门诊散发80例(男41例,女39例)腹演患者便标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在学校爆发流行。方法对诺如病毒感染相关知识、个人卫生、自我保护意识、学校饮食卫生、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等进行宣教和指导。结果 43名被感染学生痊愈,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爆发流行得到控制,无扩散。结论健康宣教是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在高校爆发流行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天津市一起水源性急性胃肠炎暴发的致病原。方法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饮用深井水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病毒核酸,包括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阳性标本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及测序分析。对粪便标本进行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采集粪便标本33份,检出诺如病毒GⅠ型阳性5份(15.2%),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2份(36.4%),诺如病毒GⅠ型、GⅡ型均阳性3份(9.1%)。经测序分析1株GⅠ型为GⅠ/14基因型;4株GⅡ型中,2株为GⅡ/8型,1株为GⅡ/6型,1株为GⅡ/2基因型。轮状病毒(A,B,C组)、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肠道致病菌检测均为阴性。3份饮水标本中轮状病毒(A,B,C组)、诺如病毒(GⅠ型,GⅡ型)、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检测均为阴性,常见肠道致病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次水源性急性胃肠炎暴发系由诺如病毒GⅠ型/Ⅱ型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1.
骆科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08-2809
[目的]探讨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乳酸脱氢酶。[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初诊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观察健康体检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乳酸脱氢酶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组及复发组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组比较,完全缓解组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动态监测乳酸脱氢酶水平有助于了解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出血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应用共14 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同依达拉奉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75,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6,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明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和病因.[方法]对病例和食堂人员进行调查和采样检查,对食堂及食品加工过程、环境卫生及水质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查.用病例对照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病87人,罹患率6.6%,1名饮食从业人员与7名患者肛拭子检出痢疾杆菌福氏Ⅳ型.病例对照显示:食堂就餐是发病的危险因素,18日早餐的OR值最高(OR95%CI=3.38~19.87),发病与就餐次数呈剂量反应关系(x2=18.99,P<0.05).[结论]这是一起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暴发原因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污染食物引起.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强化饮食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P患者46例,以正常健康人4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AP患者均于起病后24h内入院,并根据Ransons’11项指标及CT评定进行轻重分型,其中轻型(MAP)25例,重型(SAP)21例。所有入选者分别于入院治疗d1、d3、d7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抵抗素水平。[结果](1)在AP患者入院d1、d3、d7,SAP和MAP患者的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SAP与MAP对比,SAP患者的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MAP患者(P﹤0.05)。(2)所有AP患者的血清抵抗素与hs-CRP浓度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329,P﹤0.05)。[结论]抵抗素参与了AP的发病过程,可以作为AP早期诊断、严重程度评估的重要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受体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ELISA法测定AL患者血清sFas受体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血清sFas受体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临床类型无关(P>0.05),AL缓解后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sFas受体水平的增高可能与AL的预后有关,调节AL患者血清sFas水平,可能成为治疗AL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呼吸系统是提供机体所需氧气和排出CO2的场所,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肺内外因素导致的呼吸系统急性重症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营养支持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营养支持进一步拓展引入免疫营养,即在肠内外途径补充或提供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基础上,添加特别营养功效成分。免疫营养在呼吸系统急性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乃至预后的影响备受关注。[营养学报,2020,42(1):92-9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受体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ELISA法测定AL患者血清sFas受体水平 ,并与 3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血清sFas受体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1) ,与临床类型无关 (P >0 .0 5) ,AL缓解后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血清sFas受体水平的增高可能与AL的预后有关 ,调节AL患者血清sFas水平 ,可能成为治疗AL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我院于2006年4月~2009年10月对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与常规护理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天数减少了4.3 d,卧床时间减少了18 h,费用降低了384.1元.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缩短了患者的卧床时问和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另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的这一新的护理模武,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218例散发性急性甲、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运运  种红云  王耀峰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7):1345-1346,1354
[目的]了解近5年来南京地区散发性急性甲型和戊型肝炎的流行状况及特征。[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南京军区肝病研究所收治的311例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型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连行分析。[结果]311例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47倒,占15.11%,戊型肝炎171例,占54.98%,戊型肝炎在4种病毒性肝炎中居首位。2001~2005年,甲型肝炎在4种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比分别为34.62%、23.53%、10.94%、7.79%、5.97%;戊型肝炎在4种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比分别为和26.92%、33.33%、54.69%、75.32%、70.15%。甲、戊型肝炎均全年散发,甲型肝炎春季发病人数最高占38.29%;12月份至次年5月份为戊型肝炎发病高峰占78.36%。甲、戊型肝炎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7.04岁和50.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戊型肝炎中50岁以上者多于甲型肝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戊型肝炎男女性比例分别为3.70:1和3.62:1。[结论]2001-2005年南京地区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约一半以上为戊型肝炎,发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甲型肝炎发病人数逐年下降。甲、戊型肝炎发病有明显的年龄和季节性特征。对戊型肝炎的预防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双表型急性白血病临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2例BAL患者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光镜细胞形态学及相关细胞化学染色观察以确定其FAB分型,应用流式细胞仪做免疫分型检测一系列相关单抗,采用兼顾AML和ALL的治疗方案.[结果].BAL的FAB分型以AML-M1/M2,ALL为主;免疫分型以B系、髓系混合表达多见,CD34在BAL中呈高表达并且是对患者预后影响力最大的因素(P=0.03);患者对治疗反应差、缓解率低.[结论]BAL属特殊类型白血病,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对化疗方案不敏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