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改良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62例,年龄45~70岁,体重 46~85kg,ASA分级Ⅱ~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改良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组)和对照组(C组)。R组将止血带绑于患者右上肢,在术前24h、术前12h、麻醉诱导后进行缺血预处理,每次对止血带充气加压使上肢缺血5min,随后恢复血流5min,如此进行3个循环。分别于术前(T0)和术后1h(T1)、6h(T2)、12h(T3)、24h(T4)、48h(T5)采集静脉血样检测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记录心脏复跳方式和心脏复跳后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与C组比较,R组T3~T5时cTnI浓度降低,cTnI>20ng/ml和cTnI>30ng/ml人数减少,心脏自动复跳率升高,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改良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在深低温手术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笔者医院行深低温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均为主动脉夹层瘤,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5),其中观察组给予加压远隔缺血预处理,对照组仅给予止血带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前(T0)、体外循环开始后30min(T1)、结束后2h(T2)、结束后24h(T3)和结束后48h(T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脑电双频指数(BIS)、心脏指数(CI)、心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以及手术前后简易智力状态(MMSE)评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和T4时cTn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T0、T1、T2、T3和T4时CI和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和T4时NSE和S100β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MMSE评分为28.25±1.19分,对照组术后MMSE评分为26.03±1.21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深低温手术中应用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脑和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下肢神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的不同。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 随机分为神经阻滞(NB)组(n=40)与全身麻醉(GA)组(n=40)。NB组先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0.4%罗哌卡因50ml), 随后静脉诱导置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 GA组直接静脉诱导, 插入气管导管, 控制呼吸。麻醉维持两组均采用TCI泵注。分别记录两组入室麻醉前(T0)、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即刻(T1)、切皮(T2)、止血带1h(T3)、松止血带5min(T4)、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5)、术后6h(T6)、术后24h(T7)时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术后6、24、48h视觉模拟评分(VAS), 术后6、24、48h进行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以评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术后48h行床旁X线胸片和心电图检查。记录与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苏醒时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疼痛、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等)。结果 MAP在T1、T3、T5、T6时点GA组均明显高于NB组(P<0.05)。GA组在T1、T3、T5、T6时点MAP均高于T0(P<0.05)。T4期GA组低于NB组(P<0.05)。GA组HR在T1、T3、T5、T6时点均高于T0(P<0.05)。GA组和NB组T4时点HR均高于T0时点(P<0.05)。SpO2在T6、T7时点NB组均高于GA时点(P<0.05)。术后6、12hVAS NB组低于GA组(P<0.05), 但24hVA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降低在6、24h时发生率GA组高于NB组(P<0.05)。NB组术后恶心、呕吐及咽喉疼痛发生率低于GA组(P<0.05)。GA组有15例苏醒时发生躁动, 8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 5例肺不张, 3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1例出现异常Q波, NB组有2例苏醒时发生躁动, 1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 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结论 下肢神经阻滞联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并可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transmuscula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T-QLB)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4例,患者年龄65~80岁,ASA分级Ⅱ~Ⅲ级,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Q组和QF组,每组各32例。Q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T-QLB,注射0.375%罗哌卡因40ml;QF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T-QLB联合FICB,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记录每6h时间段及术后24h舒芬太尼总量。记录阻滞前(T0)、术后2h(T1)、6h(T2)、12h(T3)、18h(T4)、24h(T5)的静息和被动运动时NR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h及48h的QoR-15量表评分、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QF组术后24h内及术后6~12h、12~18h期间的舒芬太尼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Q组(P<0.05)。QF组术后T3、T5静息时及T2、T3、T4、T5被动运动状态时的NRS评分均低于Q组(P<0.05),QF组术后24h及48h的QoR-15量表评分均高于Q组(P<0.05)。QF组镇痛持续时间较长(P<0.05),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Q组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QLB联合FICB用于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达到弱阿片/去阿片多模式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镇痛效果更为完善,改善高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否能减少老年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手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生。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OLV手术的老年患者94例,年龄60~85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7例),即试验组(S组)和对照组(C组),同时招募同年龄段的20例健康志愿者。麻醉开始前行左侧SGB,阻滞成功后开始麻醉诱导。患者入室后面罩吸氧5min(氧流量2L/min),记录此时rSO2为基础值,记录星状神经节阻滞前(T0)、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30min(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后(T4)各时点的HR、MAP、PaO2、PaCO2以及rSO2。记录术中rSO2的最低值(rSO2min)和较基础值下降的最大百分比[rSO2 max(%)]。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及出院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志愿者相隔8天完成2次认知量表测试,计算学习效应。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抽取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中S-100β蛋白浓度并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内脑卒中、心肌梗死、痴呆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S组左侧rSO2在T1时明显增高(P<0.05),S组右侧、C组左右侧rSO2在T2时明显降低(P<0.05);S组左侧rSO2在T1、T2时高于S组右侧及C组左右侧(P<0.05);S组左侧rSO2 min高于右侧及C组左右侧(P<0.05),S组左侧rSO2下降幅度低于右侧及C组左右侧(P<0.05);C组术后3天 MMSE、MoCA评分明显降低(P<0.05),S组术后3天 MMSE评分高于C组(P<0.05),S组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改善老年OLV手术患者术中脑氧供需平衡,保护患者术后神经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选择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并于肝门阻断前吸入2%的七氟烷30min,洗脱15min。于术前(T0)、手术结束(T1)、24h(T2),术后3天(T3)、5天(T4)、7天(T5)各个时间点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6、IL-10,记录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血清AST、ALT、MDA、TNF-α和IL-6浓度于术后明显升高,观察组AST、ALT和MDA在T2、T3、T4和T5等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在T1、T2、T3和T4等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OD和IL-10浓度于术后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观察组血清SOD和IL-10浓度于T1、T2、T3、T4和T5等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能减轻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IL-6激活和释放,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和脂质过氧化,促进IL-10的激活和释放来达到的。  相似文献   

7.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术前合并认知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Mini-cog评分≤2分、择期行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组,n=28)和对照组(C组,n=30),其中S组于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术。2组患者于入室后即于局麻下行桡动脉、右颈内静脉穿刺逆行置管术,并于右颈内静脉逆行置管后即刻(T1)、麻醉诱导后即刻(T2)、切皮后30 min(T3)、离开麻醉恢复室前(T4)采集桡动脉和右侧颈内静脉球部血样,测血气分析,计算以上时间点的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比值(CBF/CMRO2),并记录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 于麻醉诱导前及术后12,24 h分别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中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 于术前及术后2,5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患者术后2,5 d的MMSE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减退,且各时间点的CBF/CMRO2升高,术中HR较术前无明显变化,S-100β蛋白和NSE浓度降低(P<0.05)。 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降低应激反应和神经细胞损伤,从而缓解术前合并认知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双肺通气配合二氧化碳(CO2)充气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单肺通气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氧合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1~70岁,随机分成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单肺通气组(D组)和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双肺通气配合CO2充气组(S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或进胸)后5 min(T1)、单肺通气(或进胸)后30 min(T2)、单肺通气(或进胸)后60 min(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24 h(T5)、拔管后72 h(T6),观察:(1)氧合指标:T0~T5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及动脉CO2分压(PaCO2);(2)炎症因子水平:检测T0,T3~T6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 结果 2组的SpO2和PaO2在T1时升高,T2及T3时下降,而PaCO2在T1,T2及T3时均升高(P<0.05); S组的SpO2,PaO2和PaCO2在T1,T2及T3时均高于D组(P<0.05)。2组的SOD从T3~T6均降低,在T4,T5及T6时S组均高于D组(P<0.05); 与之相反,2组的MDA,TNF-α和IL-1β在T3~T6均升高,在T4,T5及T6时S组均低于D组(P<0.05)。 结论 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双肺通气配合CO2充气可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减少炎性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托宁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 Ⅰ组(对照组),Ⅱ组(长托宁组),Ⅲ组(哌替啶组)。观察三组患者术中寒战的发生率及严重分级;记录静脉注药前1min(T0)、静脉注药后3min(T1)、5min(T2)、10min(T3)、15min(T4)、20min(T5)、30min(T6)的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注药前1min(T0)、注药后30min(T6)、麻醉后30min(T7)和手术结束时(T8)体温变化情况。结果 Ⅱ组、Ⅲ组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10%、7.5%,显著低于Ⅰ组的65%(P<0.01),Ⅱ组和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Ⅲ组寒战严重程度分级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Ⅲ组用药后下降明显,与Ⅰ组和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体温,三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静脉注药后,发生恶心呕吐6例(15%),嗜睡5例(12.5%),明显高于Ⅱ组和Ⅰ组(P<0.05)。结论 麻醉前预防性静脉注射长托宁(0.01mg/kg)具有预防术中寒战发生的作用,效用与预防性静脉注射哌替啶(0.5mg/kg)相似,但长托宁无类似哌替啶的呼吸抑制作用,且无哌替啶高发生率的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对血压、心率、体温无影响,在临床预防术中寒战的应用中优于哌替啶。  相似文献   

10.
段媛媛  彭伟龙  曹阳  赵晗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10):122-126, 16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对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科住院的烧伤脓毒症患者73例。根据患者28天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21例)。比较在入院时(T1)、脓毒症确诊时(T2)、脓毒症确诊后第3天(T3)3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NLR、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Ⅱ)评分的差别。同时分析在脓毒症确诊时(T2)PCT、NLR、SOFA评分、NLR联合SOFA评分预测烧伤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 在T1~T3 3个时间点,WBC在存活组和死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和T3时间点,PCT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3时间点,NLR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和T3时间点,SOFA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间点,APACHE Ⅱ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脓毒症确诊时(T3),PCT预测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7(P=0.010),阈值为14.145(敏感度为72.0%,特异性为87.5%);NLR预测效能的AUC为0.761(P<0.001),阈值是11.465(敏感度为81.0%,特异性为75.5%);SOFA评分预测效能的AUC为0.715(P=0.004),阈值为10.500(敏感度为75.0%,特异性为78.1%);NLR与SOFA评分联合预测时,AUC为0.890(P<0.001),预测效果优于其中任何一项单独预测时的效能。结论 NLR和SOFA评分是烧伤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预测烧伤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时,其预测能力明显提高,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周坤鹏  赵雪  陈慧  何莹  张月英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9):173-176,106
目的 探讨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楔形切除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连续ESPB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P组),每组32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行ESPB并置管,术后行连续ESPB镇痛,镇痛泵配方为0.3%罗哌卡因240ml,运行方案5ml/h。P组不做干预,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6mg+0.9%NaCl注射液稀释至100ml,运行方案2ml/h,单次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评估术后1h(T1)、6h(T2)、18h(T3)、24h(T4)、48h(T5)静息及咳嗽VAS疼痛评分。ELISA法检测麻醉前(T0)、术后1h(T1)、6h(T2)、24h(T4)血清IL-6、IL-10含量。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术后镇痛补救药物用量。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组T1~5时点静息及咳嗽VAS均低于P组(P<0.05)。与T0比较,两组T1、T2、T4时点血清IL-6、IL-10含量增高(P<0.05)。E组血清IL-6含量在T2、T4时点低于P组(P<0.05),血清IL-10含量在T1、T2、T4时点高于P组(P<0.05)。E组术后镇痛补救药物用量少于P组(P<0.05)。E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 对于胸腔镜手术患者,连续ESPB比PCIA(舒芬太尼2μg/kg)能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徐朴  吴敬医  陈美银  陈永权 《安徽医学》2020,41(11):1309-1313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低潮气量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患者肺氧合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潮气量组(L组,n=35)和对照组(C组,n=35)。气管插管后L组给予低潮气量通气,术中间断行手控肺复张;C组给予常规潮气量通气。检测两组患者在入室时(T0)、气腹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及停止气腹后10分钟(T4)时动脉血气;观察并比较T0~T4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L)和术后通气相关不良反应,计算氧合指数(OI)和肺内分流率(Qs/Qt)情况。结果 L组T2、T3时MAP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3时HR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2、T3时Ppeak、Pplat低于C组,T2、T3、T4时CL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1、T2、T3时二氧化碳分压(PaCO2)、PETCO2高于C组, T2、T3时Qs/Qt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两组患者通气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L通气联合肺复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降低肺内分流,维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适合实验犬左心耳封堵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22只行国产新型左心耳封堵器封堵左心耳的拉布拉多犬随机分为戊巴比妥钠组和陆眠宁联合戊巴比妥钠组(联合组),每组11例。戊巴比妥钠组给予3%戊巴比妥钠1ml/kg腹腔注射,联合组给予陆眠宁0.1ml/kg肌内注射联合3%戊巴比妥钠0.5ml/kg腹腔注射。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术中使用麻黄碱提升血压,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提升心率。观察注药后5(T1)、10(T2)、15(T3)、30min(T4)各时间点镇静镇痛肌松评分;记录术前(t0)、术始5min(t1)、10(t2)、20(t3)、30(t4)、60(t5)、90(t6)、120min(t7)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实验犬苏醒时间、进食时间。结果 与戊巴比妥钠组比较,联合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减少;T4镇静、镇痛、肌松评分均显著降低;t3~t7 MAP、HR显著增高;睁眼、进食时间均提早。结论 陆眠宁复合戊巴比妥钠保留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对实验犬左心耳封堵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麻醉意识深度指数 (cerebral state index, CS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在监测儿童静脉麻醉深度中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CSI用于儿科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的患儿60例,按年龄分为学龄前组(A组,3~6岁)25例和学龄组(B组,7~15岁)35例,ASA I~Ⅱ级,两组均给予丙泊酚2.5mg/kg、顺式阿曲库铵0.1mg/kg、芬太尼1μg/kg全身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期设定BIS目标值为65,采取闭环模式自动调整丙泊酚泵注给药速度,瑞芬太尼0.25~0.33μg/(kg·min)持续泵注。记录两组患儿入室时(T1)、诱导完成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30min(T4)、60min(T5)、90min(T6)、停药时(T7)、拔除气管导管时(T8)、出室前(T9)的CSI、BIS,并记录苏醒期T7~T9时的改良清醒镇静评分MOAA/S (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值。结果 A组T1~T2诱导期、T3~T6维持期、T7~T9苏醒期CSI与BIS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79和0.78(P<0.05);T1~T6时CSI低于BIS(P<0.05),T8~T9时CSI高于BIS(P<0.05);T7~T9的CSI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7(P<0.05),BIS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P<0.05)。B组诱导期、维持期、苏醒期CSI与BIS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4和0.69(P<0.05);T1、T3~T5时CSI低于BIS(P<0.05),T8~T9时CSI高于BIS(P<0.05);苏醒期CSI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7(P<0.05),BIS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5(P<0.05)。A、B组山形图示两组CSI与BIS在维持期一致性好,苏醒期一致性弱。结论 CSI与BIS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静脉麻醉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CIS在苏醒期能更好反映意识水平的变化,可用于评估3岁以上儿童静脉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高血压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高血压患者105例,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3组,即硫酸镁较低剂量组(M1组)、较高剂量组(M2组)、对照组(C组)。M1和M2组在气管插管后5min,分别泵注30mg/kg及50mg/kg硫酸镁,随后维持15mg/(kg·h)泵注1h。C组泵注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记录诱导前(T0)、插管后(T1)、气腹即刻(T2)、气腹后5min(T3)、气腹后30min(T4)、60min(T5)、气腹结束后(T6)的SBP、DBP、HR、SVR、CO、CI、SV;同时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后0.5h、术后12h及24h的VAS。结果 C组气腹前后血压波动明显高于M1和M2组,与C组比较,M1和M2组SBP、DBP、SVR在T3~T6降低,M2组SV在T3~T5升高(P<0.05);3组CI和CO在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镁组拔管后0.5h及术后12h的VA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腹前应用硫酸镁可稳定高血压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可减轻术后疼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镇痛方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硬膜外镇痛组(EA组,n=42)、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B组,n=41)和静脉镇痛组(PCIA组,n=41)。3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维持用药相同,EA组行硬膜外阻滞和硬膜外镇痛,TAPB组行双侧TAP阻滞,PCIA组予PCIA镇痛。术前(T0)、全身麻醉诱导后2h(T1)、术后1d(T2)、术后3d(T3)、术后7d或者患者出院前(T4)分别抽取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3组患者T2 CD4+均比T0显著降低;TAPB组和PCIA组T2 CD4+/CD8+均比T0显著降低;EA组T2总T淋巴细胞比T0显著降低(均P<0.05)。与EA组比较,PCIA组T1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显著降低。结论 无论何种镇痛技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第1天的T辅助细胞受到明显抑制,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对患者术中NK细胞数量的减少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an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at the lateral supra-arcuate ligament, QLB-LSAL)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组(Q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每组各31例。记录术前(D0)、术后24h(D1)及48h(D2)QoR-40评分;记录术后2h(T1)、6h(T2)、12h(T3)、24h(T4)、48h(T5)静息与运动时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手术时长;记录术后48h内补救镇痛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Q组患者术后QoR-40量表评分明显高于T组患者(P<0.05);Q组患者术后T2、T3、T4、T5时间点静息及运动时疼痛VAS评分低于T组(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T组(P<0.05)。结论 与TAPB比较,QLB-LSAL可以提高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通过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控制性降压鼻内镜手术(ESS)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对其术后谵妄(POD)的影响。 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老年患者(≥65岁)、择期行ESS手术者60例,随机分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30 min(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1 h(T2)、术毕(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术后24 h(T6)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脑氧饱和度及炎症因子等指标,于术后24,48,72 h通过谵妄等级评定量表-修正版评定POD的发生率,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与C组比较,G组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低血压事件的发生例数更少(P<0.05); G组术中总输液量更少[(1 465±308)mL vs(1 879±496)mL,P<0.05],胶体输液量增多[(758±160)mL vs(304±145)mL,P<0.05]; G组的POD发生率为6.67%,C组为33.3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近期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水肿、心力衰竭等)、死亡率及脑血管意外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G组住院时间更短[(5.2±1.3)d vs(7.5±1.5)d,P<0.05]。 结论 GDFT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行控制性降压鼻内镜手术可以稳定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善组织灌注,减轻炎症反应,降低POD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对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手术时间<2h)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即石蜡油组(对照组,S组)、盐酸奥布卡因组(试验组,A组)。两组患者均行左侧双腔气管导管插管,S组患者双腔气管导管前端2/3均匀涂抹石蜡油润滑,A组患者双腔气管导管前端2/3均匀涂抹盐酸奥布卡因凝胶。记录两组患者在入室时(T0)、手术结束前5min(T1)、苏醒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min(T4)、拔管后5min(T5)、拔管后10min(T6)、出室时(T7)等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收缩压(RPP);观察患者在拔管期躁动、呛咳、屏气、声嘶的发生率,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h、拔管后6h的咽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舒适度。结果 与S组比较,A组的HR、MAP、RPP波动较小,更加稳定;A组躁动、声嘶发生率降低(P<0.05),A组在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h VAS评分低于S组(P<0.05),A组舒适度优于S组(P<0.05)。结论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涂抹双腔气管导管能够稳定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降低拔管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斜肋缘下横腹平面阻滞(oblique 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OSTAPB)和经肋软骨周围入路胸腹神经阻滞(thoracoabdominal nerves block through perichondrial approach, TAPA)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10月行全身麻醉下“三卡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O组和T组,每组30例。O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双侧OSTAPB,T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双侧TAPA。记录术后每6h时间段及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30min(T1)、1h(T2)、2h(T3)、6h(T4)、12h(T5)、24h(T6)静息及咳嗽时NRS评分;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首次使用镇痛泵时间、补救镇痛人数;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4h的QoR-40量表评分。结果 T组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术后6~12h, 12~18h时间段舒芬太尼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O组(P<0.05);T组术后T3、T4、T5静息时及T2、T3、T4、T5咳嗽时NRS评分均显著低于O组(P<0.05);T组首次使用镇痛泵时间显著延长(P<0.05);T组术后24h的QoR-40量表评分高于O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TAPA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完善,减少了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了患者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