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米诺环素对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模型组(D组)、米诺环素组(M组).造模成功1周后,M组每天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5mg/kg,D组和N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周,然后取大鼠海马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测各组大鼠海马中iNOS表达情况.结果 N组、D组、M组海马iNOS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值)分别为(0.101±0.012)、(0.196±0.020)和(0:128±0.010),D组和M组iNOS表达较N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M组iNOS表达较D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iNOS在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中表达异常增高,米诺环素可减少大鼠海马神经元iNOS的表达,这可能是米诺环素保护糖尿痛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米诺环素对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米诺环素治疗组.造模成功1周后,米诺环素组每天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5rag/kg,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周,然后取大鼠海马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测各组大鼠海马中iNOS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米诺环素组海马iNOS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值)分别为(0.101±0.012)、(0.196±0.020)和(0.128±0.0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和米诺环素组iNOS表达的差异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糖尿病组和米诺环素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 iNOS在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中表达异常增高,米诺环素可减少大鼠海马神经元iNOS的表达,这可能是米诺环素保护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痛定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组、对乙酰氨基酚组、强痛定组和联合组(n=8)。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第1,3,5,7天测定各组动物的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脊髓TNF-α、IL-1和PGE2浓度变化。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CCI可导致大鼠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CCI组脊髓TNF-α[(3.25±0.34)pg/mg]、IL-1[(15.36±1.49)pg/mg]和PGE2[(162.57±13.63)pg/mg]升高。与CCI组比较,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后能明显改善CCI大鼠痛敏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显著降低TNF-α[(1.58±0.27)pg/mg]、IL-1[(7.61±0.85)pg/mg]和PGE2[(95.16±8.74)pg/mg]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药物联合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可减轻CCI大鼠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MC)对实验性脑出血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ICH组(n=50)、MC组(n=50)及假手术组(n=10),ICH组、MC组随机分为1、2、4、7和14d5个亚组(n=5),假手术组以建模后4d为总体对照点(免疫组化法n=5,RT-PCR法n=5)。采用Ⅳ型胶原酶注射法建立脑出血模型,MC组6h后腹腔注射MC(首次剂量:造模后6h腹腔注射MC(Sigma)45mg/kg,此后每12小时给予MC 22.5mg/kg)。ICH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腹腔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bFGF的表达。结果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胞浆内呈现棕黄色为bFGF阳性细胞,bFGF在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在4天时达高峰,各时间点ICH对照组和MC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FGF mRNA的表达水平4d时达到最高,而MC在1、2、4及7d各时间点均能减少VEGF mRNA的表达。结论 MC可降低大鼠脑出血后bFGF表达。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体重160~2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和假手术组(S组),每组8只.S组仅分离但不结扎L5脊神经,其余2组建立脊神经结扎(SNL)模型.K组分别于SNL后每天腹腔内注射氯胺酮10 mg/kg,直至观察时点.S组和C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5 d,7 d、14 d测定大鼠热辐射照射下缩爪反射的潜伏时间(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为热痛阈.结果与术前及S组比较,C组、K组术后3 d热痛阈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K组术后3 d、5 d,7 d、14 d热痛阈显著升高(P<0.05).结论腹腔内注射氯胺酮可抑制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早期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36只)、损伤组(B组=36只)和损伤后米诺环素治疗组(C组=36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致伤B组和C组大鼠T8~T11脊髓,对照组不损伤脊髓.治疗组于术后1h腹腔注射米诺环素(90mg/kg),之后每隔12h给药1次,对照组和损伤组在相同时点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B组和C组于术后2h、6h、12h、24h、48h、72h处死大鼠取损伤段脊髓标本,A组在相应时间点取相应节段脊髓标本,切片后行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NF-α表达.结果:脊髓损伤早期损伤脊髓取材免疫组化镜检后发现A组大鼠脊髓TNF-α呈弱阳性表达;B组和C组伤后2h即有TNF-α表达,12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B组伤后72h TNF-α表达仍较A组高(P<0.05),而C组在伤后72h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C组各时间点TNF-α表达均较损伤组低(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显著降低脊髓损伤早期组织中TNF-α的表达,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清除剂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Fc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大鼠的脊髓背角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BDNF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中的作用.方法:取36只成功鞘内置管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Ⅰ组为对照组,未行神经根结扎(SNL)术,未给药;Ⅱ组为SNL组;Ⅲ组为SNL+磷酸盐缓冲液组;Ⅳ组为SNL+米诺环素组,Ⅴ组为SNL+氟代柠檬酸组;Ⅵ组为SNL+TrkB/ Fc组.各组均于SNL术后7d鞘内给药,每日1次,连续5d.分别于SNL术前1h、首次给药前1h及末次给药前1h测定大鼠的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并于末次给药后3h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手术同侧脊髓背角的BDNF表达水平.结果:除Ⅰ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在SNL术后第7天的50%PWT均较术前1h显著降低(P值均<0.01).连续用药5d后,Ⅴ、Ⅵ组的50%PWT均较术后第7天显著升高(P值均<0.01),Ⅱ、Ⅲ、Ⅳ组维持期给药后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值均<0.01),Ⅴ、Ⅵ组显著低于Ⅱ组(P值均<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能显著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大鼠脊髓背角BDNF的过表达,进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而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维持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作用甚小.B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觉过敏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或继发性损害或功能障碍直接导致的疼痛[1]。NP的发生通常伴随着外周神经损伤、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病毒感染、肿瘤及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NP包括术后疼痛、脊髓损伤、疱疹后神经痛及糖尿病。NP临床上的具体症状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和诱发类型的疼痛(痛觉过敏、异常性疼痛)。疼痛性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12.
米诺环素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早期大鼠视网膜电生理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防治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I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DM模型组和米诺环素治疗组(n=10)。喂养2个月,每个月测量体重和血糖,同时观测各组大鼠的晶体和眼底以及电生理的变化。结果米诺环素治疗组8周时检查无晶体混浊和眼底血管瘤出现,且血糖检测较DM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1);正常组和DM组之间FERG-a,b波潜伏期和振幅差并有显著性(P〈0.01);米诺环素治疗组4周和8周时FERG-a,b渡振幅和潜伏期均较DM组显著改善(P〈0.01),且8周时FERG-a,b渡振幅和潜伏期的改善比4周时更明显(P〈0.05);但与正常组相比,米诺环素组FERG-a,b波潜伏期和振幅改善与正常值之间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结论米诺环素能显著改善DM早期所致的视网膜电生理异常,说明其对DR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CCI)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CI)组、0.4mg/kg益赛普组和0.8 mg/kg益赛普组,CCI组和益赛普组按Bennett法建立CCI模型,益赛普组于术后即刻开始至取材点每天给予皮下注射益赛普0.4 mg/kg或0.8 mg/kg,假手术组和CCI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容积与益赛普组相同,分别测定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大鼠的机械性痛觉阈值(MWT)、热痛觉阈值(TWL)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术后1 d、3 d、7 d机械痛和热痛阈值都有明显下降(P<0.05),益赛普组在术后各时间点机械痛和热痛阈值较CCI组都有明显的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益赛普能够抑制CCI引起的痛觉过敏反应,且高剂量比低剂量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米诺环素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脑缺血、脑创伤、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动物模型中显示了抗炎、抗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由于它对血-脑脊液有较高的通透性,安全性高,并可以延长治疗时间窗,成为了理想的治疗脑卒中的候选药物。现就米诺环素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痛模型脊髓内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的影响.方法 54只Wistar雄性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组,n=6)、糖尿病(D组,n=24)、米诺环素治疗组(M组,n=24).D组和M组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神经痛模型.M组自STZ注入前1 d起每天注入米诺环素,N组和D组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于STZ注射后3、7、21、35 d时测定各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D组和M组在MWT测定结束后随机处死6只大鼠,N组在实验结束时处死全部大鼠.取大鼠腰段脊髓,用RT-PCR 测定抗原癌基因蛋白(c-Fo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Ⅲ型补体受体(CR3)的表达.结果 与N组相比,D组在STZ注射后7、21、35 d时MWT降低;c-Fos在STZ注射后3 d表达即增加,直至35 d时;GFAP在STZ注射后7 d表达增加,21 d时达到高峰,35 d仍处于较高水平;CR3在STZ注射后7 d表达增加并达高峰,随后回落.与D组相比,M组在STZ注射后21 d和35 d时MWT回升;c-Fos、GFAP和CR3在STZ注射7 d后表达均减弱.结论 在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内,神经元、星形胶质和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痛形成和维持阶段激活状态各不相同,米诺环素在不同时段抑制神经元、星形胶质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减轻了神经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NP组)和吗啡组(NP+Mor组),每组6只。采用坐骨神经分支保留性损伤(SNI)的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吗啡组大鼠在处死前2h注射吗啡(15mg/kg)。术前、术后第3、7、14天、吗啡用药后30min测各组大鼠右后足机械痛阈,计算50%缩足阈值。术后14d吗啡用药2h后,处死大鼠,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脊髓背角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O组比较,NP组50%PWT降低,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NP组比较,Mor组50%PWT升高,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吗啡急性用药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脊髓背角区PSD95蛋白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用低剂量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米诺环素组。缺血再灌注2天,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EB)法评估血脑屏障的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及Ibca1的表达。术后第2、7和14 天,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结果 缺血再灌注第2天,模型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缺血侧脑组织内EB的渗出量[(4.40±0.73) μg/g], HMGB1(0.862±0.058)和Iba1(0.325±0.041)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EB的渗出量明显降低[(2.71±0.68) μg/g,P<0.05],HMGB1(0.353±0.036)和Iba1(0.137±0.03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米诺环素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下降(P<0.05)。 结论 米诺环素可以通过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等方面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巴喷丁系新型抗癫痫药,近年来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P)的一线用药,如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癌性NPP等。虽然加巴喷丁治疗NPP的确切机制仍不明确,但是更多的证据倾向于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钙通道拮抗两种机制。加巴喷丁治疗NPP是安全的,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眩晕、嗜睡。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加巴喷丁治疗NPP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脉用低剂量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米诺环素干预组(I/R+MC组)。I/R组行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术;S组行假手术操作;I/R+MC组在再灌注术后,尾静脉注射3 mg/kg米诺环素,每日2次,持续14 d。缺血再灌注后2 d,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EB)法评估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及离子钙接头蛋白(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后2、7、14 d,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2 d,I/R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S组增大,缺血侧脑组织内EB的渗出量、HMGB1和Iba1蛋白表达均较S组明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R+MC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EB的渗出量、HMGB1和Iba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I/R+MC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I/R组下降(P<0.05)。结论 米诺环素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小胶质细胞激活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氯化钠溶液组、预处理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Hoechst染色、磁共振T2加权像等方法,了解米诺环素对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假手术组可见少量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阳性细胞,氯化钠溶液组缺血灶周围可见大量caspase-3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相比,氯化钠溶液组的caspase-3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1);与氯化钠溶液组相比,预处理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的caspase-3光密度值均显著降低(P值分别<0.05、0.01).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层只有少量凋亡细胞,氯化钠溶液组大鼠脑缺血灶周围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与假手术组相比,氯化钠溶液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与氯化钠溶液组相比,预处理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氯化钠溶液组相比,预处理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的相对脑缺血体积均显著缩小(P值分别<0.05、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氯化钠溶液组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氯化钠溶液组相比,预处理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ICE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 米诺环素能抑制缺血后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