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超声引导下胸神经Ⅱ(pectoral nerves Ⅱ, Pecs Ⅱ)阻滞和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 ESP)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为临床选择麻醉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Pecs Ⅱ组(P组)、超声引导下ESP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记录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s, NRS)、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是否需要补救性镇痛、术后吗啡用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用量C组(33.4±3.4μg)显著高于P组(26.1±3.1μg)和E组(27.6±3.1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2,P=0.000;t=-6.957,P=0.000),P组低于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8,P=0.064)。术后24h补救镇痛例数P组3例显著少于E组10例和C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χ2=8.523,P=0.004),E组少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5,P=0.426)。术后24h吗啡用量P组(0.7±1.7mg)显著低于C组(2.3±2.9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4,P=0.008),P组低于E组(1.8±2.8mg),E组低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52,P=0.056;t=-0.687,P=0.495)。术后3、6、12、24h 的NRS评分P组分别为0.7±0.7、1.4±0.7、1.6±0.6、1.7±0.6,E组分别为1.2±0.7、2.1±0.7、2.2±0.9、1.7±0.5,C组分别为1.4±0.8、2.4±0.6、2.4±0.9、1.8±0.4。术后3、6、12h 的NRS评分P组显著低于E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3,P=0.006;t=-3.851,P=0.000;t=-2.876,P=0.006;t=-3.409,P=0.001;t=-5.581,P=0.000;t=-4.619,P=0.000),而E组低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2,P=0.387;t=-1.617,P=0.111;t=-0.846,P=0.401);24h的NRS评分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00,P=1.000,t=-1.276,P=0.207;t=-1.372,P=0.175)。术后24h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Pecs Ⅱ阻滞较ESP阻滞具有更好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PECS)与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镇痛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10月经穿刺活检确诊为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且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ECS组(A组)和ESPB组(B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后,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PECS,包括Ⅰ型PECS平面内技术注射0.25%罗哌卡因10 ml和Ⅱ型PECS平面内技术注射0.25%罗哌卡因15 ml;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ESPB,平面内技术注射0.25%罗哌卡因25 ml至T4横突表面。比较两组术后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12 h、24 h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较两组术中芬太尼使用量、术后盐酸曲马多使用量、术后需要补救镇痛例数;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NR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0 min、120 min的NRS评分高于术后15、30 min;术后120 min的NRS评分高于术后60 min;术后24 h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79岁,ASAⅡ~Ⅲ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S组).E组于术毕拔管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经导管注药0.2%罗哌卡因20 ml负荷量,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300 ml,运行方案为6 ml/h;S组于术毕缝皮前开启经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 μg/kg稀释至100 ml,运行方案为2 ml/h.采用VAS评分法评估镇痛效果,观察术后镇痛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发生率.结果 E组在超声引导下均顺利完成竖脊肌平面阻滞置管,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与S组比较,E组术后6、12、24、48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效果好,满意度高(P<0.05),且未出现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P< 0.05).结论 超声引导连续ES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肺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6例肺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后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ESPB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接受静脉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后6、12、24、48 h时疼痛程度,比较两组静脉自控镇痛泵使用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逐渐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均较低(P<0.05);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药物输注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腺癌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ESPB复合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胸腰筋膜间隙平面(mTLIP)阻滞与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3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阻滞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51例行超声引导下mTLIP阻滞的患者纳入mTLIP组,42例行超声引导下ESPB的患者纳入ESPB组。分别于术后2、6、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补救镇痛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痛、嗜睡、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VAS评分组间、时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mTLIP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ESPB组(P<0.05)。两组患者在补救镇痛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mTLIP阻滞和ESPB安全性相当,但相较ESPB,mTLIP对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更为理想,能减少...  相似文献   

7.
胡菲娅  徐慧 《广东医学》2020,(24):2582-258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老年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进行腰椎后路手术老年患者62例,ASAⅠ或Ⅱ级,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复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每侧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后2、8、16、24、48 h各时点的静息和运动(翻身)NRS评分;记录手术后PCIA舒芬太尼使用总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实际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自评评分及追加地佐辛镇痛例数;记录手术后呼吸抑制、镇静过度(Ramsay≥5分)、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静息和运动NR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有效按压次数和实际按压次数及追加地佐辛镇痛例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恶心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能有效缓解老年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PCIA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评价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随机分成ESPB组和硬膜外镇痛组。当宫颈口扩大到3 cm时,ESPB组于T9横突水平双侧给予0.25%罗哌卡因各20 ml行ESPB麻醉分娩镇痛;硬膜外镇痛组则常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记录产妇分娩镇痛起始之前(T0)、给予分娩镇痛30 min后(T1)、宫颈扩张至10 cm(T2)及胎儿娩出时(T3)的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评分及各产程时长;记录产妇的不良反应或主诉以及新生儿出生时及5 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给予ESPB麻醉30 min后产妇NRS疼痛评分均≤3分,新生儿出生时及5 min时Apgar评分均≥9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与硬膜外镇痛组比较,ESPB组产妇生产过程中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未见明显差异,且ESPB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长缩短,T1、T2、T3时间点NRS疼痛评分较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与硬膜外相当。  相似文献   

9.
卢胜  彭刚  刘鹏  陈学榆  黄翔 《安徽医学》2024,45(7):864-86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 90 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ESPB 联合静脉镇痛)、对照组(静脉镇痛),各 45 例。记录两组术后 2、6、12、24、48 h 静息与咳嗽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血清皮质醇浓度、舒适度(BCS)评分。记录两组术毕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48 h 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追加曲马多例数。麻醉诱导前,记录两组头晕、胸闷、局麻药中毒、全脊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静息 VAS 评分、运动 VAS 评分、血清皮质醇浓度、BCS 评分比较,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 2、6、12、24 、48 h 静息与咳嗽 VAS 疼痛评分、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BCS 评分明显提高(P 均< 0.05),术毕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 均 <0.05),术后 48 h 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追加曲马多例数显著减少(P 均<0.05)。两组均未发生头晕、胸闷、局麻药中毒、全脊麻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ESPB 可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可安全、有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相似文献   

10.
郑子豪  程静  张中军 《广东医学》2020,41(16):1698-1701
目的 比较竖脊肌平面阻滞(ESP)和胸椎旁阻滞(TPV)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镇痛效 果。方法 选择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 40例,性别不限,年龄 18~65岁,ASAⅠ ~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两组:ESP组(E组)和 TPV组(T组)。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瑞 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插管完成并取健侧卧位后,在超声引导下,E组行 ESP,T组行 TPV。术后 采用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 50m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两种阻滞方法的镇痛持续时间(术后即刻至第 1次使用 氟比洛芬酯的时间),以及氟比洛芬酯使用情况。记录术后 1、6、12和 24h的静息和咳嗽 NRS评分。记录气 胸、局部血肿等穿刺并发症。观察术后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种阻滞方法的镇痛持续 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氟比洛芬酯使用人数和使用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 E组各时间点的静息和咳嗽 NRS评分与 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未发现穿 刺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 ESP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和 TPV同样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具有更 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和胸椎旁阻滞(TPVB)在胸椎手术镇痛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背部皮肤感觉阻滞范围和消退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拟行胸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ESPB,对照组(5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以及阻滞后背部感觉阻滞范围和感觉阻滞消退时间差异。结果两组阻滞成功率、背部感觉阻滞消退时间、背部感觉阻滞效果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背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后10、20 min阻滞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阻滞30、60 min阻滞面积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活动状态下VAS评分与低于观察组(P<0.05),静息状态VAS评分、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阻滞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具有和TPVB相当但稍弱的背部感觉阻滞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但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更适合胸椎手术围术期镇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比现阶段胸科手术常用的3种神经阻滞方法(胸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皮区痛觉阻滞平面差异,比较何种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镇痛更适合胸科手术患者。方法 选择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胸科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3组。T组:局麻药物注入胸7椎旁间隙;E组:局麻药物注入胸6、胸7横突外侧竖脊肌与肋间肌之间的筋膜层;S组:局麻药物注入腋后线第6、7肋骨处背阔肌和前锯肌的筋膜间隙。3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确保针尖位置无误后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5±3)mL,注入局麻药20 min后,以针刺法测定麻醉阻滞效果和平面。结果 T组对于胸前壁(锁骨中线、腋前线处)阻滞平面比E组和S组更广泛,T组均值分别为12.04(P <0.05)、9.76(P <0.05);而对于胸侧壁(腋中线、腋后线处)的阻滞范围则是S组更广泛,S组均值分别为9.8(P <0.05)、10.48(P <0.05)。结论 对于胸科手术特别是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选择胸椎旁神经阻滞作为辅助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用于全身麻醉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SP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ESPB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采用0.5%罗哌卡因30 ml进行超声引导下术侧ESPB;C组不进行神经阻滞操作,术毕使用0.5%罗哌卡因30 ml行切口局部浸润。术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静息时和活动时的疼痛水平,并记录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胸闷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静息状态,ESPB组术后2h、4h和8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3.0(2.2,4.0)分比4.0(3.0,6.0)分,3.0(2.0,3.0)分比3.0(3.0,5.0)分,2.0(1.0,3.0)分比3.0(2.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状态,ESPB组术后2h和4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3.5(3.0,4.0)分比5.0(3.0,6.0)分,3.0(2.0,4...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脊柱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脊柱手术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ESPB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同时术前给予超声引导下ESPB,两组术后48h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评估疼痛程度和早期康复质量,统计患者48h内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ESPB组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先升高后下降,两组术后4h、8h、12h、24h、48h的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高于静息状态下VAS评分(P<0.05),且相同状态、相同时间点下,ESPB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ESPB组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术前1d相比,两组术后1d、2d的QoR-40总评分均下降,且ESPB组均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双点阻滞与单点阻滞对腰椎手术后镇痛和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3月于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腰椎椎间融合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即双点组(n=30,接受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双点阻滞+全身麻醉)、单点组(n=30,接受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单点阻滞+全身麻醉)与对照组(n=30,仅接受全身麻醉)。术后三组患者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监测围手术期患者麻醉深度并维持麻醉深度Narcortrend指数(NI)位于D阶段,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对比三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记录术后48 h内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追加镇痛及补救镇痛的次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双点组与单点组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及阻滞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术中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量,双点组与单点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双点组与单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5 min时,双点组与单点组的MAP与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双点组与单...  相似文献   

17.
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funnel chest)是人类最常见的胸壁畸形,发生率约为1/300~1/800,男∶女之比约为4∶1[1].可分为先天性漏斗胸和获得性漏斗胸,先天性漏斗胸目前原因不明,可能与胸骨和肋软骨发育障碍等有关[1-2].获得性漏斗胸可由胸壁其他疾病或手术、创伤等因素引起.根据畸形外观可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非对称型患者右侧胸壁凹陷更为明显[2].多数漏斗胸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部分畸形严重者可对心肺功能和发育造成影响.大龄患儿和成人患者还存在自卑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3].漏斗胸自愈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年龄越大,心肺功能的损害就越重,术后恢复也越慢,所以,手术是治疗漏斗胸唯一有效的方法[4] .1998年,Nuss报道采用微创手术修复漏斗胸(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 of pectus excavatum,MIRPE)取得成功,并具有良好的中、远期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应用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技术上不断进步,并取得了良好的早中期效果[5-6].现将Nuss手术的认识和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 1月—2018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组(阻滞组),每组30例。阻滞组麻醉诱导前在双侧T8横突行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不行阻滞,然后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术毕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气管导管拔管后即刻(T0)、术后3?h(T1)、6?h(T2)、12?h(T3)、24?h(T4)、36?h(T5)和48?h(T6)时静态VAS评分,记录T4~T6时动态VAS评分(患者在病床上翻身和坐起时)。统计术后0~24?h和>24~48?h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患者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需要补救性镇痛的比例、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停留尿管时间,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48?h评估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在T0~T6时静态VAS评分和T4~T6时动态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延长,术后24和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需要补救性镇痛的例数减少(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而两组瘙痒、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停留尿管时间均缩短(P?<0.05);阻滞组患者术后48?h总体满意度评分为(3.8±1.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8±0.7)分(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能够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NUSS手术的经验,探讨Nuss手术矫正漏斗胸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26例漏斗胸病人实施电视胸腔镜下Nuss手术矫治,回顾本组病例的术后情况和效果.结果:26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1例合并肺叶切除术者手术时间为2小时,出血为80ml.其他病人手术时间30~60分钟,出血为10~20ml,其中手术时间60分钟为植入2根钢板者.术后无并发症.复查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Nuss手术具有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