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用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研究胃癌药敏的异质性和个体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用ATP-TCA技术检测22份胃癌标本对6种抗癌药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其中应用20倍的氟尿嘧啶模拟希罗达.结果 不同标本的药物敏感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单药中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丝裂霉素、氟尿嘧啶、顺铂,敏感率分别为22.7%、18.2%、13.6%.最有效联合用药方案是20倍氟尿嘧啶+草酸铂,敏感率为81.8%,其次是表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结论 胃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存在明显异质性.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经验比较一致,ATP-TCA可用于为胃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三磷酸腺生物荧光法(ATP-TCA)研究大肠癌体外药敏试验的异质性和个体化疗的可行性。方法:用ATP-TCA技术检测24份大肠癌标本对6种抗癌药单药或联用药的敏感性,其中应用20倍的氟尿嘧啶模拟希罗达。结果:不同标本的药物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单药中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敏感率分别为20.8%、16.7%、12.5%。最有效联合用药方案是20倍氟尿嘧啶+草酸铂,敏感率为83.3%,其次是草酸铂+氟尿嘧啶和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FAM)。结论:ATP-TCA技术可用于为大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肿瘤化学治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些年来,化疗的疗效虽然大为提高,但由于肿瘤的异质性使得肿瘤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仅凭经验用药存在着盲目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择有效抗癌药物提供临床使用以提高化疗疗效,用MTT分析,对32例头颈肿瘤术后切下的标本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再用5-Fu,VCR,MTX,BLM,DDR,ADM,PYM和CTX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对5-Fu敏感27例,占84.4%E,VCR敏感7例,占21.9%;MTX敏感20例,占62.5%;BLM敏感26例,占81.3%;DDP敏感26例,占81.3%;ADM敏感13例,占40.6%;PYM敏感21例,占65.6%;CTX敏感1例,占3.1%,32例患者化疗效果满意,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均存活3a以上,术后常规检查及复查未见复发或转移,结果表明:MTT法用于肿瘤细胞药敏试验是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经济,不需放射性同位素,结果重复性好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择有效抗癌药提供临床使用以提高化疗疗效 ,用MTT分析 ,对 32例头颈肿瘤术后切下的标本进行体外细胞培养 ,再用 5 -Fu ,VCR ,MTX ,BLM ,DDP ,ADM ,PYM和CTX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对 5 -Fu敏感 2 7例 ,占 84 4% ,VCR敏感 7例 ,占 2 1 9% ;MTX敏感 2 0例 ,占 6 2 5 % ;BLM敏感 2 6例 ,占 81 3% ;DDP敏感 2 6例 ,占 81 3% ;ADM敏感 13例 ,占 40 6 % ;PYM敏感 2 1例 ,占 6 5 6 % ;CTX敏感 1例 ,占 3 1% .32例患者化疗效果满意 ,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均存活 3a以上 ,术后常规检查及复查未见复发或转移 .结果表明 :MTT法用于肿瘤细胞药敏试验是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经济 ,不需放射性同位素 ,结果重复性好的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化疗药物,提高肿瘤化学治疗的预见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35例手术切除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对几种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根据其结果选择果选择化疗药物,指导临床化疗,并与经验化疗组进行比较,结果:MTT指导组总有效率为77.1%,经验化疗组总有效率42.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意义(P〈0.01),结论:MTT体外药敏试验指导恶性肿瘤化疗方法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10.
肿瘤药敏试验方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恶性肿瘤的异质性不仅表现在生物学行为和病理学特点 ,还表现在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上。同种肿瘤不同个体间的药敏谱不同 ,而目前临床联合化疗的方案过于固定 ,不能针对不同患者选择相应的方案 ,且化疗药大多数有较大毒性 ,如白血病当临床确定患者对应用的药物不敏感时 ,药物已产生了严重的毒副作用 ,有的已导致耐药基因产生。因此实行个体化疗已成为化疗研究的热点。而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是实现个体化疗的实验基础和依据。本文对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方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2 0世纪 50年代以来 ,国内外学者先后建立了多种体外药敏试验的方法。如…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体外肿瘤细胞培养以及对不同药物及化疗方案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寻找各自有效的、合理的化疗方案,指导食管癌的术后化疗.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Tissue culture end point staining computer image analysi... 相似文献
14.
三维细胞模型借助特殊材料或载体在体外培养不同种类的细胞,使细胞在三维环境中生长、迁移和分化。三维细胞模型为细胞提供接近体内生存的体外环境,使细胞的基因表达、信号传递更具生理学相关性。本文从三维细胞模型的概念与分类入手,综述了近几年三维细胞模型在肿瘤微环境、肿瘤转移与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应用与进展。基于三维细胞模型目前存在的不足,对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出了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3D打印模型在住院医师骶骨肿瘤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轮转的60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将其分为案例教学(CBL)组(30例)、3D打印结合CBL组(30例)。CBL组采用CBL模式教学;3D打印结合CBL组在CBL组的基础上增加3D打印模型。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问卷调查结果及教学质量。结果 3D打印结合CBL组满意度高于C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结合CBL组调查问卷各维度(该课程是否有助于理解骶骨周围的解剖结构、该课程是否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该课程是否有助于理解骶骨肿瘤知识与手术内容的联系、该课程是否可以增加医学兴趣、该课程的学习过程是否愉快轻松、该课程是否提高了你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及总分高于C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结合CBL组理论考核成绩及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高于C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骶骨肿瘤的教学过程中,采用3D打印模型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骶骨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3D打印技术在肾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采用腹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的肾肿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在CT、MRI重建图像上进行针对、术前评估,拟定手术切除计划.观察组患者CT图像采用Mimics软件进行3D重建,以Geomagic studio软件进行编辑处理,进行3 D打印.在常规路径下、3 D模型与模拟手术指导拟定执行手术方案,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73±13)min、血流阻断时间(18.8±2.1)min、估计出血量(102.8±26.1)mL、术后1个月血肌酐水平(71.9±42.4)μ mol/L、不良事件发生率(9.8%)低于对照组[(82±12) min、(24.3±5.3)min、(120.8±27.4)mL、(80.7±2.4) μmol/L、36 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可用于肾脏肿瘤切除术指导、术前模拟之中,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减少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外药敏试验在肝细胞癌(HCC)个体化化疗的应用以及TUBB3在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培养药敏试验检测100例手术切除HCC组织的化疗药物敏感性,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HCC组织、配对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TUBB3的表达.结果 HCC组织对化疗药物敏感率由高到低为紫杉醇、伊立替康、丝裂霉素、亚砷酸、卡铂、氟脲苷、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和吉西他滨;TUBB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在肿瘤直径>6 cm(P=0.025)、多发肿瘤(P=0.042)和TNM Ⅲ期(P=0.012)中表达较高,是术后总生存的危险因素(P=0.032);TUBB3表达与紫杉醇耐药(r=0.321,P=0.001)和丝裂霉素耐药(r=0.215,P=0.033)呈正相关.结论 组织培养药敏试验法可作为HCC患者个体化化疗药物筛选的手段,TUBB3可作为化疗药物疗效评价和肿瘤侵袭性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通过肿瘤化疗药敏试验指导个体化疗的研究 ,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我们采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 ,对大肠癌、肺癌及胃癌化疗药物敏感性进行了临床分析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标本来源1 1例标本来自我院外科手术新鲜肿瘤组织。其中大肠腺癌 6例 ,肺鳞癌 3例。胃腺癌2例 ,均经病理证实。1 .2 制备肿瘤细胞悬液在无菌条件下 ,去除肿瘤的纤维组织及坏死部分 ,置入细胞滤器中 ,用目铜网过滤 ,D -Hank氏液冲洗 ,台盼兰染色活细胞 >90 % ,用1 64 0双抗液制备成 2~ 5× 1 0 5/ml细胞悬液。1 .3 化疗药物液的…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建立体外甲真菌病模型并探讨抗真菌药物在甲板内的抗真菌活性。方法建立体外甲真菌病模型:剪取正常人甲,用2.5%NaOH浸泡变软,分别接种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白色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在马铃薯葡萄糖(PD)液体培养基培养30d后取病理切片并行PAS染色,观察各甲板中是否有真菌侵入。甲板内氟康唑药敏试验:根据体外药基法最小抑菌浓度(MIC)值,配制100×MIC、10×MIC、1×MIC3个梯度的10%二甲基亚砜(DMSO)氟康唑透甲液,浸泡软化的甲板,再接种4种致病菌培养,镜下观察甲切片。只有管内全部甲板均未见真菌结构,方判定该菌种对相应浓度下氟康唑敏感。结果在体外甲真菌病模型试验中,甲板角质层遭破坏,可见数目不等的菌丝孢子,形态与甲真菌病病甲切片所见一致,证明离体甲真菌病模型建立。在测定甲板中氟康唑抗真菌活性时,只有石膏样毛癣组菌100×MIC浓度管内甲板均未见真菌结构,将此值与体外所测MIC值对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正常人离体甲板上接种真菌,可建立体外甲真菌病的感染模型。(2)要达到抑制真菌的作用,甲板内氟康唑浓度必须要高于体外所测MIC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