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pro-BNP水平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组,同期体检的42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清pro-BNP水平及血脂指标: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血清pro-BNP水平与血脂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pro-BNP水平及血脂TC、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血清pro-BNP与TG、LDL-C呈显著正相关(r=0.507,P=0.000;r=0.428,P=0.000),而与血清HDL-C呈显著负相关(r=-0.454,P=0.000),与血清TC无相关性(r=0.043,P=0.713)。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pro-BNP的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血脂TG、LDL-C水平均与血清pro-BNP正相关,表明血脂水平与血清pro-BNP水平升高的VD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较大,对这类患者应密切监测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血脂、血糖、尿酸水平的影响及相关因素,为乳腺癌患者的综合管理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395例完成6~8周期规范化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血脂、血糖、尿酸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接受化疗后的血脂、血糖、尿酸水平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尿酸(UA)水平显著高于术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提示是否绝经(χ2=9.684,P=0.002)是患者化疗后TC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是否绝经(χ2=17.022,P=0.000)、体重指数(BMI)(χ2=11.977,P=0.001)是患者化疗后LDL-C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UA的升高与患者年龄(χ2=4.277,P=0.039)、是否绝经(χ2=17.944,P=0.000)、BMI(χ2=7.224,P=0.007)有关,而肿瘤分期、分子分型、化疗方案与各代谢指标变化无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未绝经(OR=2.241,P=0.000)、BMI≤28kg/m2(OR=2.326,P=0.007)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LDL-C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未绝经(OR=2.663,P=0.001)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U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TC、TG、LDL-C、FBG、UA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未绝经与已绝经患者TC、LDL-C、UA升高比例不同,需定期检测血脂、血糖、尿酸的水平并及时处理,综合管理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行单髁置换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术前血脂水平及其与术后功能活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二科(关节外科)单髁置换术治疗KOA患者84例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采用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量表(HSS)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活动情况,分为恢复优良组(优、良)59例,恢复不良组(中、差)25例;分析术前血脂水平与术后功能活动的相关性。结果KOA患者84例术后功能活动恢复优、良、中、差分别为26例、33例、20例、5例;恢复不良组术前TC、TG、LDL-C水平均高于恢复优良组,HDL-C水平低于恢复优良组(t/P=3.377/0.001、4.782/0.000、4.962/0.000、2.774/0.007);KOA患者功能活动恢复(HSS评分)与术前HDL-C水平呈正相关(r=0.710,P=0.000),与TC、TG、LDL-C水平呈负相关(r=-0.478、-0.460、-0.768,P均=0.000);术前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是KOA患者术后功能活动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OR(95%CI)=4.987(2.215~11.227)、16.304(3.589~74.056)、423.158(28.981~6178.636)、415.569(25.697~6054.697)];TC、TG、HDL-C、LDL-C用于预测KOA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活动恢复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51、0.934、0.960,且HDL-C、LDL-C的预测价值更好。结论KOA患者单髁置换术前血脂水平对术后功能活动的恢复有一定影响,可用于预测KOA患者术后功能活动恢复不良风险,对早期风险预测与干预指导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影响 ,探讨餐后血脂异常在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 (CVD)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相关系数法对 95例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 2h血清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化验结果进行空腹与餐后配对均数的 t检验。结果 :与空腹比较 ,餐后TG水平显著升高 ( t=4.2 86,P <0 .0 1) ,餐后TC及HDL -C水平略有降低 (t =1.5 65 ,P >0 .0 5 ;t =1.92 5 ,P >0 .0 5 ) ;高脂饮食组餐后TG水平升高较低脂饮食组显著 ;糖尿病并发CVD时 ,餐后HDL -C水平显著降低 (t =2 .682 ,P <0 .0 1)。结论 :糖尿病患者餐后TG水平显著升高 ;餐后HDL -C水平降低可能为糖尿病并发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1995年与2005年广州地区心血管病患者血脂流行病学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995年与2005年广州地区心血管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在不同年份、性别、年龄段之间的差异以及十年间血脂变化情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与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回顾性调查了广州地区9家三甲医院1995年和2005年心内科住院患者,将其作为研究样本(6 691例),然后对其血脂水平及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所有住院患者中三酰甘油(TG)(P=0.00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00)平均水平2005年高于1995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水平2005年低于1995年(P=0.000)。(2)1995年调查人群的血脂水平除HDL-C外均在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现为HDL-C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而2005年调查人群的血脂TG、HDL-C、LDL-C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TG男性高于女性(P=0.000),HDL-C女性高于男性(P=0.000),LDL-C女性高于男性(P=0.000),而TC无性别差异。结论广州心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十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1995年与2005年调查人群血脂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HD...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甘肃省部分地区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情况,分析HU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参加甲状腺疾病和碘营养状况全国调查、糖尿病发生率全国调查甘肃地区的2025例研究对象。收集参与者的基本信息、血尿酸、血脂、血压、血糖等相关指标。了解甘肃省部分地区HUA的总体发生率情况,比较HUA组、非HUA组各指标的差异,分析HU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甘肃省部分地区HUA总体发生率为6.7%,男性HUA组发生率(10.5%)显著高于女性(3.1%,P=0.000)。男性、女性城市人群HUA的发生率(14.7%和4.7%)显著高于农村人群(4.3%和0.9%,P均=0.000);男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HUA的发生率(14.7%)显著高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3.0%,P=0.000)。男性HUA组血尿酸、体重指数(BMI)、腰围、血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非HUA组;女性HUA组血尿酸、BMI、腰围、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非HUA组(P均<0.05),男性、女性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HUA组(P均=0.000)。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男性血尿酸水平与BMI、腰围、TG、LDL-C呈正相关(P均=0.000);与年龄、FPG、HDL-C、TC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女性血尿酸水平与BMI、腰围、HbA1c、 TG、LDL-C水平呈正相关(P均=0.000);与HDL-C、TC水平负相关(P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居住城市、文化程度较高、BMI、腰围、TG是HU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甘肃省部分地区HUA发生率低于全国成人的HUA发生率。血尿酸水平与糖脂代谢、肥胖密切相关,居住城市、文化程度较高、BMI、TG、腰围是HU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546例因胸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冠心病确诊情况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287例)和单纯高血压组(259例),分析高血压患者SUA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与冠心病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S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7)、冠状动脉病变积分(OR=1.29)、SUA(OR=1.30)和HDL-C(OR=1.50)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间呈直线正相关(r=0.18,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I334V突变与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第8外显子I334V突变,分析LDL-R基因多态性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PCR-RFLP技术,根据限制性内切酶ClaⅠ酶切位点存在与否,分为Ⅱ、Ⅳ、VV 3种基因型和I、V两种等位基因.共对620例高胆固醇血症、420例边缘高胆固醇血症及350例正常血脂人群(正常对照组)LDL-R基因第8外显子I334V突变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组、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2)高胆固醇血症组的VV基因型频率及V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3)Ⅱ、Ⅳ、VV基因型的受检者总胆固醇(TC)、LDL-C水平逐步升高,HDL-C水平逐步下降(P均<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R基因VV基因型是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HDL-C是高胆固醇血症的保护性因素(P均<0.05).结论 LDL-R基因第8外显子I334V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表达,该位点突变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于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12例行冠脉造影患者,采集心血管危险因素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通过冠脉造影直径目测法判断是否患冠心病,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冠心病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年龄、LDL-C、TG、体重指数、U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且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病例显著多于非冠心病组(P<0.05~<0.001)。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低HDL-C、高龄入选回归方程(OR=2.933~1.143,P<0.05~<0.001),其中LDL-C为最显著的心血管独立相关因素(OR=2.933,95%可信区间1.956~5.345,P<0.001)。结论:LDL-C水平升高、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上升、HDL-C水平降低、高龄为冠心病显著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4~10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入组中国出生人口队列课题的建档并规律产检及分娩的39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GDM患者为病例组(n=64),血糖正常者为对照组(n=326)。检测两组孕早期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的水平,比较两组孕早期血脂水平之间的差异,分析妊娠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孕妇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早期CHO、TG、LDL-C的水平均更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孕妇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其HDL-C的水平更低(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CHO的水平较高是导致孕妇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0.575,95%CI:0.358~0.923,P<0.05);HDL-C的水平较低是导致孕妇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6.765,95%CI:2.078~22.020,P<0.05)。结论 妊娠早期血脂相关指标异常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有相关性,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妊娠早期CHO、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临床应加强对妊娠早期血脂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syndecan-3(SDC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C1330T在中国汉族农村人群中与高胆固醇血症,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高胆固醇血症(HTC)定义为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200 mg/dL。本研究中男性336人(其中HTC161人,胆固醇正常者(NTC)175人),女性1491人(其中HTC935人,NTC556人)。研究对象中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进行基因分型,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葡萄糖(GLU)。结果在男性研究对象中SDC3基因C1330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HTC组和NTC组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1330C与高胆固醇血症相关(OR=1.42,95%CI=1.040-1.926,P<0.03),在校正年龄,BMI和其他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等)后仍保持显著相关(OR=1.51,95%CI=1.06-2.14,P<0.03),而在女性研究对象中未发现明显相关(OR=1.06,95%CI=0.92-1.24,P=0.41),1330C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呈临界统计学显著性(borderlin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742)。进一步应用显性模型分析C1330T与男性血脂水平(HDL-C,LDL-C)相关。结论SDC3基因C1330T多态性与男性高胆固醇血症及血脂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半乳糖凝聚素-3(Gal-3)、补体C1q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8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因胸痛不适入院治疗的患者13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造影正常(对照)组47例,冠心病组87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Gal-3、补体C1q、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分析其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Gal-3水平高于对照组,C1q水平低于对照组(t/P=15. 761/0. 000、19. 505/0. 000);不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类型患者血清Gal-3、C1q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清Gal-3、LDL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r/P=0. 612/0.005,0.436/0.031),C1q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r/P=-0. 527/0. 000);血清Gal-3、LDL-C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风险因素(OR=6.940、4.267,95%CI=2.540~18.961、1.653~1.1.014), C1q水平为冠心病保护因素(OR=0. 144,95%CI=0. 055~0. 376)。结论血清Gal-3、C1q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状态,实时监测患者血清Gal-3、C1q水平有助于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并了解其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尿酸水平、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在山东东营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21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114)和非冠心病组(n=104),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病变血管Gensini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A、B、C三组。测定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尿酸(UA)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然后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数值。把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及A、B、C三组间的TG、TC、HDL-C、LDL-C、UA、HCY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TC、LDL-C、UA、HCY和non-HDL-C水平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TC、LDL-C、UA、HCY和non-HDL-C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TC、non-HDL-C、LDL-C、UA、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75、0.546、0.584、0.485、0.542,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on-HDL-C、UA、HCY与Gensini评分具有独立相关性(P=0.010、0.000、0.000)。结论 non-HDL-C、UA、HCY水平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病变程度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许淑文  李艳  戴雯 《海南医学》2016,(8):1208-1211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血清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联合检测在CHF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319例CHF患者和102例正常对照者血液中NT-proBNP、UA、hs-CRP及血脂相关指标(TC、TG、HDL-C、LDL-C)的水平,CHF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NT-proBNP、UA、hs-CRP及血脂相关指标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同心功能之间各指标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而两两之间比较采用LSD法,NT-proBNP与其他生化指标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HF组患者的NT-proBNP、UA和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升高[(5224.03±8119.83)pg/mL vs(139.46±96.75)pg/mL,(428.06±168.33)μmol/L vs(244.45±67.74)μmol/L,(15.60±24.81)mg/L vs(1.58±0.69)mg/L],而TC、HDL-C和LDL-C的水平均降低[(3.90±1.12)mmol/L vs(4.07±1.25)mmol/L,(1.01±0.95)mmol/L vs(1.59±0.54)mmol/L,(2.03±0.76)mmol/L vs(2.44±0.53)mmol/L];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NT-proBNP、UA和hs-CRP水平都升高(F=28.755,P<0.001;F=6.573,P<0.001;F=3.676,P=0.007),而TC、HDL-C和LDL-C水平都降低(F=3.052,P=0.029;F=2.479,P=0.045;F=2.947,P=0.0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UA和hs-CRP为CHF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8,P<0.001;OR=1.03,P=0.011;OR=1.39,P=0.021).结论 NT-pro-BNP、UA、hs-CRP、TC、HDL-C、LDL-C等标志物与CHF密切相关,这些生化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监测和控制CHF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吸烟对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吸烟对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方法:2008名健康体检者就吸烟与不吸烟分为两组,经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血脂指标的差异.结果:吸烟组TG增高(P=0.003),HDL-C(P<0.0001)降低;TC/HDL-C、LDL-C/HDL-C的比值也显著升高(P<0.0001,P=0.0003);随吸烟程度加重TC、TG、LDL-C呈现增高趋势,而HDL-C则呈现降低趋势;戒烟后TG显著降低(P<0.05),而HDL-C升高(P<0.001).结论:吸烟是脂代谢指标的独立影响因素,戒烟对改善血脂异常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对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活动期RA患者42例(研究组)和非活动期RA患者66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成分差异,Pearson直线回归分析RA患者血脂代谢指标与hsCRP及ESR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改善病情抗风湿病药物的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0.01),总胆固醇(T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三酰甘油(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ESR、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A患者血清HDL-C与hsCRP水平与ESR呈负相关(r=-0.574,P=0.000;r=-0.585,P=0.000);TC/HDL-C与hs-CRP水平和ESR呈正相关(r=0.425,P=0.001;r=0.382,P=0.020)。结论活动期RA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特点以HDL-C降低为主,并与RA疾病活动密切相关,积极控制RA疾病活动,对预防RA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对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肠道双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G+b)、革兰阴性杆菌(G-b)数量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2 h PG、HbA_(1c)、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P=10.446/0.000、5.518/0.000、7.501/0.000、4.294/0.000、5.814/0.000、6.101/0.000),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P=3.116/0.001),肠道双歧杆菌、G~+b及G~-b数量多于对照组(t/P=3.294/0.001、5.416/0.000、4.965/0.000);观察组治疗后HOMA-β高于对照组(t/P=5.258/0.000),HOMA-IR低于对照组(t/P=12.563/0.000);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达格列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T2DM患者,能够改善糖脂代谢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还能够增加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孕期血清PTX-3、Adropin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特点和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7月—2018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诊治PCOS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123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PTX-3、Adropin、HDL-C、LDL-C、SCr、TC、TG、FIB、UA、hs-CRP水平,左心功能(LVEF、LVED、LAD、LVEDD水平);分析PTX-3、Adropin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PTX-3、TC、TG、LDL-C、FIB、SCr、UA、hs-CRP、LVEDD、LVESD、LAD水平升高(t/P=21.137/0.000、10.709/0.000、9.784/0.000、10.948/0.000、8.084/0.000、16.868/0.000、82.223/0.000、14.742/0.000、12.145/0.000、8.862/0.000、15.669/0.000),Adropin、HDL-C、LVEF水平降低(t/P=12.214/0.000、5.283/0.000、17.782/0.000)。PTX-3与SCr、UA、TC、TG、LDL-C、FIB、hs-CRP、LVEDD、LVESD、LAD呈正相关(r/P=0.465/0.000、0.449/0.000、0.669/0.000、0.556/0.000、0.453/0.000、0.736/0.000、0.586/0.000、0.548/0.000、0.686/0.000、0.489/0.000),与HDL-C、LVEF呈负相关(r/P=-0.449/0.000、-0.563/0.000);Adropin与SCr、UA、TC、TG、LDL-C、FIB、hs-CRP、LVEDD、LVESD、LAD呈负相关(r/P=-0.425/0.000、-0.595/0.000、-0.621/0.000、-0.598/0.000、-0.548/0.000、-0.523/0.000、-0.584/0.000、-0.645/0.000、-0.584/0.000、-0.469/0.000),与HDL-C、LVEF呈正相关(r/P=0.698/0.000、0.593/0.000)。高水平PTX-3、低水平Adropin均为PCOS患者孕期发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OR=2.43、8.36,P<0.05)。结论 PCOS患者孕期血清PTX-3水平升高、Adropin水平降低,其与左心功能密切相关;高水平PTX-3及低水平Adropin均为PCOS患者孕期发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_3)、四碘甲腺原氨酸(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子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甲亢患者120例(甲亢组),选择同期查体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及颈动脉超声分析2组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斑块生成情况。同时测定2组血清FT_3、FT_4、TSH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对称甲精氨酸(ADMA)、C反应蛋白(CRP)、血栓素B_2(TXB_2)、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分析血清FT_3、FT_4、TSH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甲亢组患者脉络膜前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93.555、47.324、14.379,P=0.000、0.000、0.000)。甲亢组血清FT_3、FT_4、TG、LDL-C、IMT、ADMA、CRP、TXB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TSH、NO水平低于对照组(t=69.634、100.183、49.204、21.817、13.237、11.127、-26.482、-32.853、-31.536、-16.169,P均<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FT_3、FT_4与ADMA、IMT、CRP、TXB_2呈正相关(r=0.322、0.302、0.314、0.327和0.305、0.323、0.302、0.336,P均<0.05),与NO呈负相关(r=-0.309、-0.325,P=0.000、0.000),而TSH与ADMA、TXB_2呈负相关(r=-0.348、-0.319,P=0.000、0.000),与LDL-C、NO呈正相关(r=0.326、0.304,P=0.000,0.000),与其余各指标均未见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TSH、LDL-C、ADMA、CRP、TXB_2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而NO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影响机体血脂代谢及促进炎性因子分泌,促进机体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rs2308765、rs9269186和rs3135388位点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阐明HLA-DRB1基因与EH发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161例EH患者为病例组,147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EH相关因素,并应用PCR-LDR技术进行HLA-DRB1基因rs2308765、rs9269186和rs3135388 3个位点的多态性检测。结果:病例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血糖(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高BMI(OR=1.140,95%CI:1.040~1.249)和高TG(OR=1.215,95%CI:1.016~1.452)是EH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患者rs2308765位点GG基因型频数和G等位基因频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66,P=0.031;χ2=4.485,P=0.034);病例组患者rs3135388位点CC和CT基因型频数及rs9269186位点CC、CG和GG基因型频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和T等位基因频数、C和G等位基因频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TG、TC和HDL-C 4个环境因素中,除rs2308765位点多态性与TG存在交互作用(P<0.05)外,rs2308765位点多态性与其他3个环境因素无交互作用(P>0.05);rs3135388和rs9269186位点多态性与4个环境因素均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BMI、TG水平和HLA-DRB1基因rs2308765位点多态性与EH存在关联,高BMI和高TG是EH的危险因素,rs2308765 位点G→T突变可能是E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