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超尘 《广东医学》2016,(Z2):45-47
目的:对比分析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入路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的利弊。方法409例行输液港植入术的患者,223例采用颈内静脉入路( A组),186例采用锁骨下静脉入路( B组)。观察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围手术期、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09例患者全部穿刺置管成功,A组与B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5.96%(214/223)与87.10%(162/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10.75, P<0.01)。 A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90%(2/223),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48%(10/223);B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9%(5/186),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9.68%(18/186),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4.29, P<0.05)。结论静脉输液港应首选颈内静脉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科行颈静脉、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n=80)与B组(n=76)。A组行颈静脉穿刺途径,B组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年导管通畅率。结果A组患者成功实施经颈静脉输液港植入79例,技术成功率98.75%,发生港体相关性并发症5例,发生率6.25%;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6例,发生率7.50%,无导管夹闭综合征发生;发生感染相关性并发症8例,发生率10.00%,随访1年导管通畅率为92.50%。B组患者成功实施经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73例,技术成功率96.05%,发生港体相关性并发症6例,发生率7.89%;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15例,发生率19.74%,其中发生导管夹闭5例,发生率6.58%;发生感染相关性并发症5例,发生率6.58%,1年通畅率为81.57%。B组导管夹闭综合征发生率高于A组(P<0.05),1年导管通畅率低于A组(P<0.05),两组技术成功率及港体、导管、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无导管夹闭综合征发生,1年导管通畅率高于经锁骨下静脉路径,可作为输液港植入术患者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颈内与锁骨下入路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的应用,为临床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入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将102例输液港植入术患者分为A组(颈内入路组)与B组(锁骨下入路组),两组患者均在清醒状态下局部麻醉后穿刺植入输液港,A组取右侧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锁骨上1 cm以上任何一点作为穿刺点,穿刺针与躯体冠状面方向10~ 15°,与矢状面35 ~45°,与锁骨成10~15°,针尖指向气管或对侧的锁骨;B组取右侧锁骨外1/3距锁骨下3 cm为穿刺点,穿刺针贴锁骨下缘指向胸骨上窝.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动脉损伤、导管异常)发生率.结果 A组置管成功率(93%)高于B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13.3%)高于A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颈内静脉入路应作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喉罩对右侧颈部血管相对和绝对位置以及对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86例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气道控制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喉罩组(LMA)和气管插管组(EI),LMA组44例,EI组42例。分别于喉罩或气管导管置入前后用超声测量右侧中位(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的交叉顶点)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IJV)和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直径、动静脉重叠距离,计算动静脉重叠率;测量中位的体表标记点移位距离,血管中心体表投射至颈部正中线距离。根据解剖定位法行IJV穿刺,比较两组一针成功率、失败率、误穿动脉率。结果喉罩置入后,体表标记点明显向头外侧移位(6.3±2.1)mm。IJV直径无变化,CCA直径变小,动静脉重叠率显著增加,CCA、IJV中心体表投射至正中线距离均增加(P<0.05)。LMA组一针成功率显著低于EI组(分别为81.8%、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EI组误穿动脉分别为6例、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置入后,IJV、CCA、体表标记点均向外侧移位,动静脉相对和绝对距离发生变化,依靠解剖定位颈内静脉穿刺难度增加,增加了超声引导穿刺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不同部位中心静脉(CV)的穿刺置管效果及并发症.方法:104例拟接受实时超声引导下CV置管术的住院患者分成锁骨下静脉(SCV)组和颈内静脉(IJV)组,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但IJV组首次穿刺成功率(92.31%)高于SCV组(76.92%),且用时短于S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栓、气胸等严重并发症,且出现误入动脉、局部血肿、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SCV和IJV的穿刺置管效果均较好,但IJV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用时短,临床可结合操作者经验水平和患者个体情况等酌情选择穿刺路径.  相似文献   

6.
袁琳丽  傅荣  崔博 《广西医学》2020,(20):2685-2694
目的系统分析经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关于颈内静脉置入与锁骨下静脉置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筛选文献后,提取相关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项研究共8 530例患者,其中3项随机对照研究,17项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植入路径的导管感染发生率、输液港部位感染发生率和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颈内静脉组的导管断裂发生率、导管移位发生率、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锁骨下静脉组(均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超声引导置管时,两种置管方式的导管感染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和导管断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颈内静脉组的导管移位发生率和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锁骨下静脉组(均P<0.05);采用非超声引导置管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喉罩置入对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解剖位置的影响,探讨超声引导辅助对喉罩通气时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价值。方法 80例喉罩通气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解剖标志定位法穿刺组(A组)和超声引导穿刺组(B组)。在低位(锁骨上窝约1 cm水平)、中位(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水平)及高位(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约平甲状软骨水平),观察所有患者喉罩置入前后颈内静脉直径、颈总动脉直径、二者间距离及二者重叠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一针成功率、穿刺时间及误伤动脉、血肿形成、损伤神经和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喉罩置入前后,低位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间的距离变化、部分重叠率、完全重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位颈内静脉直径变化、二者间距离变化、完全重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位颈内静脉直径变化、二者间距离变化、完全重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B组一针成功率高于A组(P<0.01);B组穿刺完成时间短于A组(P<0.01);B组误伤动脉、血肿形成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或0.01)。结论喉罩置入充气会导致患者颈内静脉直径及其与颈总动脉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尤以处于中位水平时改变最为明显,不利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超声引导有利于提高喉罩通气时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导引下颈内静脉微穿刺后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9月-2015年6月某三级综合医院共有12例患者B超导引下利用微穿刺系统行颈内静脉穿刺后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其中男1例,女11例;乳腺癌10例,淋巴瘤1例(男),脑动静脉畸形术后1例;年龄19-74岁,平均50.9岁±9,6。所有手术均在DSA手术室局部麻醉下由介入医生完成。术后随访3-10月。观察手术成功率、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导管通畅性、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用Excel表进行描述性统计。并与文献资料对比。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气胸、动脉损伤、切口感染等。平均住院天数3天±0.5天。术后常规经静脉输液港行化疗、补液、采血,无导管卡压综合征、纤维蛋白鞘并发症发生,导管通畅率100%。留置静脉港后生活质量良好,患者对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满意度90%。其中2例分别于植入术后3.5月化疗后顺利取出。复习文献显示,B超引导下利用微穿刺系统进行颈内静脉穿刺行输液港植入优于传统以解剖标志定位18G穿刺针行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盲穿后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其近期、远期并发症较传统方法明显减少。结论:B超导引利用微穿刺系统穿刺颈内静脉后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具有安全、方便、微创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最佳的植入术式。[方法]对2002年至2004年植入输液港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颈外静脉切开置管术(简称切开组)或深静脉穿刺置泵管术(简称穿刺组)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记录导管捕入深度和导管头位置,调查病人对输液港植入手术、护理和舒适程度等方面的满意度。所有病人随诊至取泵后或死亡时。[结果]切开组35例37泵,并发症主要为:输液不畅、输液疼痛各2例,导管堵塞、锁骨区皮肤疼痛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17.1%。穿刺组59例60泵,并发症为:颈部不适3例,血肿、伤口愈合延迟、败血症、导管堵塞、导管断裂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1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X光片显示7例导管头位于深静脉系统之外,切开组2例,穿刺组5例。病人对输液港的平均满意度为78分(68~86分),其中切开组:76分,穿刺组80分。[结论]虽然输液港颈外静脉切开植入术和深静脉穿刺植入术所引起的并发症类型不同,但均很安全,较少引起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行输液港置入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拟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n=28)在B超引导下经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B组(n=28)同A组但改行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C组(n=28)采用盲穿法行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所有患者的操作均由同一医疗组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完成。记录颈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等指标。结果 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手术操作过程中采用B超引导较盲穿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且手术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较中路手术用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TIVAP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易于初学者学习掌握,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颈内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比较经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置管2种途径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在置管及用于血液净化时的优缺点.方法:采取回顾性对照研究,选择102例颈内静脉置管和89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2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处渗血及血肿、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颈内静脉组与锁骨下静脉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率、穿刺处渗血及血肿、气胸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组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与锁骨下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组的导管留时间明显长于颈内静脉组(P<0.05);颈内静脉组的管腔内血栓发生率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脱位和导管相关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势.两者的选择应依据术者穿刺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3种不同途径(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锁骨下静脉锁骨上及颈内静脉入路)完全植入性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并发症及非计划取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10月份宜兴市人民医院介入肿瘤科556例植入静脉输液港病例资料,按不同植入途径分为3组:锁骨下静脉锁骨下入路组(A组),锁骨下静脉锁骨上入路组(B...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洁悠神抗菌剂应用于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可行性。方法对照组术区采用0.5%安多福消毒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点及周围皮肤,观察组采用0.5%安多福消毒穿刺点,待干后将洁悠神抗菌剂距离皮肤15 cm位置处喷洒于穿刺部位,待干,以形成"保护膜"达到抗菌效果;定期喷洒洁悠神(Q8H)对各输液连接处进行护理。结果年龄≥50岁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年龄<50岁患者(P<0.05);原发病为糖尿病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穿刺次数≥3次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3次患者(P<0.05);导管留置时间≥7 d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7 d患者(P<0.05);穿刺部位位于锁骨下静脉患者显著低于颈内静脉患者(P<0.05);颈内静脉患者感染率显著低于股静脉患者(P<0.05)。观察组CVC-R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物理抗菌材料洁悠神抗菌剂喷洒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输液接口及穿刺部位,可以减少CVC-RI,延长置管时间,缩短住院日,减轻患者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输液港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行输液港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经锁骨下静脉植入输液港,成功率100.O%:无气胸,锁骨下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植入输液港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同时可减轻患者反复血管穿刺的痛苦,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5.
刘碧坚  张万君  蔡宇 《吉林医学》2012,33(2):252-25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对比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内静脉组一次成功置管54例,成功率91.5%,锁骨下静脉组一次成功62例,成功率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组导管留置时间(37.2±5.3)d,锁骨下静脉组(52.5±7.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组血栓5例,颈内静脉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静脉置管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操作中都应熟练掌握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手术技巧、并发症及临床意义,了解输液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196例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100%,经胸部正位片导管尖端位于4~6 T。术中无患者出现气胸血胸、误穿动脉、心律失常、血肿及气体栓塞等并发症。颈部不适、牵拉感5例,颈部穿刺处导管成角1例(经左侧颈内静脉),注射座连接处导管出现扭曲3例,无患者因为并发症取出输液港。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是安全有效,简单可行,能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在恶性肿瘤患儿中应用的手术经验,探讨其手术并发症的应对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65例接受TIVAP植入术的恶性肿瘤患儿病例资料,记录并统计TIVAP植入的手术过程、并发症及并发症处理情况。结果: 本组患儿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颈外静脉切开组(n=27)和颈内静脉穿刺组(n=138),后者又分为超声引导穿刺组(n=95)和盲穿刺组(n=43)。颈外静脉切开组无穿刺并发症发生,其平均置管成功所用时间和导管进入上腔静脉所用顺管次数均多于颈内静脉穿刺组[(9.26±1.85) min vs. (5.76±1.56) min,(1.93±0.87)次vs. 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组平均置管成功所用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和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盲穿刺组[(5.36±1.12) min vs. (6.67±1.99) min,93.68%(89/95) vs. 74.42%(32/43),(1.06±0.24)次vs. (1.29±0.55)次,2.11%(2/95) vs. 11.6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2.12%(20/165),其中气胸1例,误穿动脉1例,局部血肿5例,输液港相关性感染4例(输液港局部感染2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港座表面皮下组织变菲薄2例,港座翻转1例,输液不畅4例(导管弯折1例、导管堵塞3例),皮下管路周围排异物聚集2例,未发生导管断裂、脱落和导管夹闭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TIVAP能为恶性肿瘤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通道,颈外静脉切开和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是小儿TIVAP植入的可靠术式。手术医师应对TIVAP并发症有充分的认识,采取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正确处置已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最佳的植入术式。【方法】对2002年至2004年植入输液港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颈外静脉切开置管术(简称切开组)或深静脉穿刺置泵管术(简称穿刺组)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记录导管插入深度和导管头位置,调查病人对输液港植入手术、护理和舒适程度等方面的满意度。所有病人随诊至取泵后或死亡时。【结果】切开组35例37泵,并发症主要为:输液不畅、输液疼痛各2例,导管堵塞、锁骨区皮肤疼痛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17.1%。穿刺组59例60泵,并发症为:颈部不适3例,血肿、伤口愈合延迟、败血症、导管堵塞、导管断裂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1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O.05)。X光片显示7例导管头位于深静脉系统之外,切开组2例,穿刺组5例。病人对输液港的平均满意度为78分(68~86分),其中切开组:76分,穿刺组80分。【结论】虽然输液港颈外静脉切开植入术和深静脉穿刺植入术所引起的并发症类型不同,但均很安全.较少引起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用于ICU的可行性。方法:选择ICU中需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346例,经锁骨上途径组183例和经锁骨下途径组163例,在局麻下完成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经锁骨上途径组比锁骨下途径穿刺组操作时间短(P<0.05),进针深度较浅(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P<0.05),并发症较少(P<0.05),两组总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上途径用于ICU中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快速,安全,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学强 《疑难病杂志》2009,8(9):553-554
目的探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PCS)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PICC)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并发症分析。方法将2004年3月—2008年4月我院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73例作为试验组,同期留置PICC导管8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中心静脉通道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试验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311±157)d,感染发生率为4.1%(3/73),导管堵塞发生率为5.5%(4/73);对照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75±37)d;感染发生率为18.8%(16/85),导管阻塞发生率为15.3%(13/8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是一项安全、便捷、可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的实用技术,能显著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