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索对创伤性骨折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统计分析12例创伤性骨折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病例,分析其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本组12例患者因发现和处理及时,均得以治愈出院。结论:应用Gurd和Wilson标准对脂肪栓塞综合征进行诊断是准确的,及时而合理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方案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观察肺癌合并VTE患者的预后。方法 以2010~2015年笔者医院就诊肺癌合并VT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可能危险因素,再经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结果 研究共纳入肺癌合并VTE的患者39例(观察组)及不伴有VTE的肺癌患者82例(对照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化疗、病理类型为腺癌、肺癌Ⅲ~Ⅳ期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肺癌患者合并VTE的OR值分别为2.68、2.10、2.24及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VTE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合并化疗及D-二聚体水平是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肺癌合并VTE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对创伤性骨折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统计分析12例创伤性骨折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病例,分析其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本组12例患者因发现和处理及时,均得以治愈出院。结论:应用Gurd和Wilson标准对脂肪栓塞综合征进行诊断是准确的,及时而合理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方案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高胱抑素-C水平与糖尿病足溃疡(DFU)严重程度是否存在联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2014年1月~2015年2月就医的97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足溃疡(DFU)患者110例,865例无足病者(NDF)作为对照组。收录患者血清、一般临床数据、糖代谢指标、血脂、肝肾功能、胱抑素C、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采取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Cys C与DFU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DF组年龄、病程、吸烟比例、空腹血糖、血肌酐、血清Cys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足病组(ND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FU患者不同Wagner水平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DFU患者的Wagner分级越高,Cys C升高越明显(F=11.27,P<0.01);且血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F=4.9、4.9、3.18,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ABI水平与DFU的Wagner分级呈负相关(r=-0.241,P<0.05),吸烟史、Cys C、肌酐、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DFU患者的Wagner分级呈正相关(r=0.205、0.344、0.237、0.231、0.053,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排除其他DFU严重程度的传统影响因子后,Cys C升高仍是DFU Wagner分级级别的独立影响因素(β=1.381,95%CI:1.039~15.228,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糖尿病足溃疡密切相关,高胱抑素-C水平提示糖尿病足溃疡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艾滋病(AIDS)合并重度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2008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AIDS合并重度P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其预后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94例AIDS合并重度PCP患者,男性88例,女性6例,患者平均年龄40.3±11.4岁;CD4计数0~289个/微升,中位数15个/微升。存活组43例,死亡组51例。死亡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CD4计数、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LB是影响AIDS合并重度PC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血清ALB水平对AIDS合并重度PCP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0.944(95%可信区间:0.890~0.998),P=0.000,血清白蛋白<25.8g/L提示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90.7%,特异性为94.1%。结论 AIDS合并重度PCP病死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其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发生低蛋白血症会增加AIDS合并重度PCP患者的死亡风险,故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自2010年9月~2016年12月经肾穿刺活检确诊并具有较完整临床资料的329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其中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4组,0级(52例)、Ⅰ级(246例)、Ⅱ级(22例)、Ⅲ级(9例),各组两两比较,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特发性膜性肾病占特发性膜性肾病的84.2%,与0级相比,Ⅰ、Ⅱ、Ⅲ级男性患者比例较高、发病年龄较大(P<0.05);各等级高血压病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0级比较,Ⅱ、Ⅲ级病程更长(P<0.05),Alb、eGFR水平较低(P<0.05),Scr、BUN、24h尿蛋白水平更高(P<0.05);Ⅰ、Ⅱ、Ⅲ级肾小血管病变所占比例较0级更高(P均<0.005);病理分期以Ⅱ期为主,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病程、Scr及肾小血管病变是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更重,病理特点表现在肾小血管病变更显著,病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高血压病史、病程及肾小血管病变为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肌酐水平可间接反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泛素化特异性蛋白酶39(ubiqutin-specific protease,USP3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USP39的表达水平与77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肠癌石蜡组织标本中USP39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卡方分析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USP39的表达差异,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USP39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利用K-M生存曲线分析USP39与结肠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的相关性,利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USP39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USP3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USP39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TNM分期及淋巴转移情况呈正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K-M生存曲线结果显示USP39阳性表达的结肠癌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低于USP39阴性表达的结肠癌患者(P=0.009)。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显示USP39可作为独立判断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指标。结论 USP39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作为预测结肠癌患者生存周期及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与其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选择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诊断为CAP的患者共256例,根据患者ALB水平分为高值组(≥30g/L,n=229)和低值组(<30g/L,n=2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值指标、严重程度、PSI分级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性;再依据不同严重程度(如是否重症、PSI评分)及不同预后,分别比较ALB异常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ALB与PSI评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ALB低值组的重症率(18.31% vs 7.57%,P=0.021)、病死率(60.00% vs 6.64%,P=0.000)及PSI Ⅳ~Ⅴ级比例(62.96% vs 24.02%,P<0.001)均显著高于ALB高值组。重症组中ALB异常率显著高于非重症组(18.3% vs 7.6%,P=0.021);死亡组中ALB异常率显著高于存活组(60.0% vs 6.6%,P=0.000);ALB异常率随着PSI级别的增高而增高(1.1%、9.7%、22.4%、40.0%,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LB与PS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31,P=0.000)。 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常子宫内膜组、癌前病变组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中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对EC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就诊于邯郸市中心医院的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及癌组中HE4、OPN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来评价各因素与EC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并用COX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和癌组的子宫内膜组织中,HE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3.33%、32.00%、70.76%,OP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也逐渐升高分别为10.00%、24.00%、63.74%,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E4蛋白及OP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C中HE4蛋白的表达与OP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7,P < 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HE4阳性表达及OPN阳性表达5个因素与预后相关(P < 0.05),年龄、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与预后不相关(P > 0.05)。COX多因素逐步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HE4阳性表达、OPN阳性表达是影响预后的显著因素,但组织学分级影响最不明显(P=0.049)。结论 HE4和OPN蛋白在EC中高表达且正相关,手术-病理分期晚、组织学分级高、肌层浸润深、HE4表达阳性、OPN表达阳性者预后差,HE4和OPN有望成为评价EC预后的重要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手足口病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90例手足口病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情况,按照是否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分为未用激素组和应用激素组,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的影响因素以及手足口病患者进展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应用激素组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较未用激素组显著升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易惊、精神差、发热时间>3天是手足口病患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因素;出现病理征、易惊、精神差以及发热时间>3天是手足口病进展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结论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相关;临床实践中如出现易惊、精神差、发热时间长等临床表现应及时治疗,慎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避免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肺栓塞症382例尸检材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382例肺栓塞症的尸检材料。男性194人,女性188人;年龄在14岁至9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岁。肺栓塞最多继发于恶性肿瘤(39.8%)、肺动脉粥样硬化症(14.1%)、深部静脉血栓形成(11.5%)、心肌梗死(11.0%)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9.9%)等疾患。血栓栓塞是肺栓塞最常见的发病原因,肺栓塞见于心、肺和血管疾患者占全部病例数的54.1%。本组382例中,临床表现为猝死32例(占8.4%),合并肺梗死237例(占62.1%),患者死亡前临床诊断为肺栓塞者114例(占29.8%)。文中对肺栓塞症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巨大性肺栓塞是发生在肺动脉干和左右肺动脉内的栓子栓塞和血栓形成。5例巨大性肺栓塞中,4例肺动脉血栓形成继发于慢性肺心病和肺动脉高压症,另1例为肾癌术后的肺动脉栓塞。5例均发生猝死,临床无1例确诊为巨大性肺栓塞。文中对本病的发病情况、栓塞的来源和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DFI对多排CT诊断的32例急性APE患者治疗前、后36—72h检测其右室右房内径、肺动脉、右窜流出道直径,分析肺动脉血流频谱。结果超声检查右室右房扩大15例,占46.9%,肺动脉增宽20例,占62.5%;超声检出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内血栓共5例,右室内血栓1例;三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E/A<118例,占56.25%;14例肺动脉血流频谱曲线表现为收缩早期峰值前移,加速度时间缩短,肺动脉频谱形态改变,出现特有的“拳指征”。治疗后右室增大与肺动脉增宽患者分别为16%和36%,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早期及时检测急性APE早期的肺动脉压的改变,检测右室和主肺动脉内血栓,对评价治疗后肺动脉压力的改善有独特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