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具有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的微小囊泡,直径为30~100 nm,几乎可由所有细胞分泌,含有细胞特异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物质,能把信号分子传递给靶细胞从而改变其生物学功能。目前对于外泌体在肝癌中作用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外泌体的内容物可以反映其来源细胞的特性,从而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并在人体内广泛存在且获取便捷,故有望成为肝癌检测、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对外泌体miRNA在肝癌发展过程中潜在的生物学效应及外泌体在肝癌中的相关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外泌体高效递送的方法,将治疗性核酸递送到肝癌组织治疗原发性肝癌。方法 构建靶向肝癌的融合表达SP94和CD47的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提取分离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纳米颗粒跟踪分析、蛋白质印迹法等方法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小鼠经尾静脉分别注射200μg DiD标记的未修饰外泌体和SP94修饰的外泌体,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检测并分析外泌体对肝癌组织的靶向作用。将未修饰外泌体和CD47修饰的外泌体分别与巨噬细胞RAW264.7、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共孵育,验证细胞对修饰后外泌体的吞噬情况。通过电穿孔法将Polo样激酶1(PLK1)siRNA加载到不同修饰的外泌体中,再与Hepa1-6细胞共孵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经尾静脉注射加载PLK1 siRNA的修饰外泌体,系统研究并分析其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结果 SP94修饰增强了外泌体对肝癌组织的靶向作用,CD47修饰减少了外泌体被巨噬细胞吞噬。SP94和CD47双修饰外泌体递送PLK1 siRNA促进了肝癌细胞凋亡。在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中,SP94和CD47双修饰外泌体加载P...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基于外泌体高效递送的方法,将治疗性核酸递送到肝组织治疗原发肝癌。方法 构建靶向肝癌融合表达SP94和CD47的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提取分离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以及Western-Blot等方法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200 μg DiD标记的未修饰外泌体和SP94修饰的外泌体,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并分析外泌体对肝癌组织的靶向作用。将未修饰外泌体和CD47修饰的外泌体分别与巨噬细胞RAW264.7、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共孵育,验证修饰后外泌体的吞噬情况。通过 AnnexinⅤ-FITC/PI 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加载PLK1 siRNA后各修饰组细胞凋亡水平。在小鼠原发肝癌模型中,尾静脉注射加载PLK1 siRNA的修饰外泌体,系统研究并分析其对小鼠原发肝癌的治疗效果。结果 SP94修饰增强了外泌体对肝癌组织的靶向作用,CD47修饰降低了外泌体被巨噬细胞的吞噬。SP94和CD47双修饰外泌体递送PLK1 siRNA,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在原发肝癌动物模型中,SP94和CD47双修饰外泌体加载PLK1 siRNA能有效抑制小鼠肝癌结节的生长,延长生存期。结论 SP94和CD47双修饰外泌体可以高效递送治疗性核酸(PLK1 siRNA)靶向肝癌细胞,并有效抑制肝癌的生长。为工程化外泌体的靶向干预策略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中提供新策略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宁悦  丁永年  纪文静 《新疆医学》2023,(2):123-126+144
目的 探究血清外泌体miRNA-21的表达水平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我院收治肝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做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血清,提取血清外泌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血清外泌体miRNA-21表达水平;分析血清外泌体miRNA-21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miRNA-21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癌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2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iRNA-2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AFP水平无关;血清外泌体miRNA-21-5p和miRNA-21-3p表达水平诊断的肝癌患者的AUC分别为0.711、0.977,特异度分别为80%、100%,灵敏度分别为66.7%、90%,miRNA-21诊断肝癌患者的AUC为0.982,特异度为90%,灵敏度为96.7%。结论miRNA-21-5p和miRNA-21-3p在肝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显著高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肝癌诊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外泌体表面表达肝癌靶向肽SP94,并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siRNA包裹至外泌体中,研究其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首先设计合成GDF15的siRNA,转染Hepa1-6和H22细胞作为实验组,无靶向的siRNA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术验证GDF15 siRNA的功能。再构建一个靶向肝癌的SP94-Lamp2b-HA质粒,转染入HEK293T细胞后提取工程化外泌体SP94-外泌体,用SP94-外泌体包裹GDF15 siRNA作为SP94-siRNA-外泌体实验组,空载SP94-外泌体作为空载对照组,通过尾静脉注射法将两组外泌体导入小鼠体内,研究小鼠原位肝癌模型的治疗效果,并对小鼠的生存期进行观察。另外,将SP94-siRNA-外泌体尾静脉注射入健康小鼠体内,观察器官变化情况,对比血液生物化学和炎性因子指标差异。结果 成功合成GDF15 siRNA,在转染Hepa1-6和H22细胞后,GDF15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P<0.05)。在对原位肝癌小鼠的治疗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P94-siRNA-外泌体明显抑制肿瘤的增...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的主要类型,由于患者初期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易被人们忽视,大部分肝癌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的出现,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有了新的治疗方案。但也伴随了耐药现象的产生,主要表现为治疗过程中肿瘤持续增长,药物减量或停药后肿瘤的远处转移。目前上述耐药现象的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外泌体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类小分子囊泡,研究数据表明,外泌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性密切相关,并且因外泌体组织相容性好、半衰期长、不易被酶降解等优点,可作为药物递送载体被应用于癌症的治疗。本文就外泌体在肝癌耐药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肝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LINC ROR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差速离心分离得到肝癌细胞PLC/PRF/5上清中的外泌体。电镜和纳米颗粒追踪分析仪检测外泌体形态特征和粒径分布。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测外泌体与巨噬细胞的空间相对位置。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INC ROR 在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 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中LINC ROR 小干扰RNA(siRNA)基因沉默后在脂多糖刺激下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肝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呈圆状,直径为100 nm左右,同时观测到巨噬细胞能接收肝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相对于正常肝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肝癌细胞PLC/PRF/5来源的外泌体中高表达LINC ROR。巨噬细胞中LINC ROR基因沉默后,在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下,巨噬细胞促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结论肝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LINC ROR能对邻近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产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肝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肿瘤,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1]。尽管研究人员在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HC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持续上升,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小于20%[2-3]。因此,HCC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的筛查方法如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AFP)由于较低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效果较差[4]。因此,许多学者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HCC标志物,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外泌体一种是直径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发现开始时被认为是废蛋白组分。外泌体主要来源于胞内多囊泡体(MVBs),后者可与质膜融合,释放囊泡至细胞外空间或与溶酶体相互作用降解囊泡[5]。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细胞分泌的囊泡小体,它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目前对于外泌体miRNA在肝癌中作用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根据外泌体miRNA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了解肝癌的发生机制,这对肝癌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对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前,肝癌在全世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每年有超过700 000人死于肝癌,每年大约50%的新增病例及死亡病例都发生在中国。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肝癌中最常见类型,其生存率与疾病发现时间密切相关。如果在早期发现,生存率可高达50%。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HCC病例被发现的时间较晚,生存率可能低至2%~7%。因此,找寻高敏感性及高特异性的新型肝癌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早期的蛋白组学分析期望通过找到特异性的蛋白质作为HCC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但在有肝硬化的情况下却不能进行鉴别诊断。通过糖组学分析发现,异常糖基化修饰在肝癌中常常出现。糖基化修饰的蛋白作为诊断肝癌的生物标志物更具特异性,同时这些异常糖基化修饰可能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进程中也发挥了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秋君  魏申誉  柴世牵  曹毅  陶茂灿 《浙江医学》2021,43(16):1795-1798,1804
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nm的由细胞质膜内吞所形成的脂质双分子层膜性囊泡。既往人们认为外泌体是由于细胞在移除有害产物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物,但现今研究已证实其在影响细胞间通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近些年肿瘤免疫治疗的兴起,外泌体与免疫系统在肿瘤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备受重视。肝癌作为全球第6大癌症,其发生、发展与外泌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已被广泛研究,同时,外泌体在肝癌免疫微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亦是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综述系统性总结了外泌体与肝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外泌体与肝癌免疫细胞的互相作用对于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肝癌干细胞外泌体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流荧光细胞技术筛选人肝癌细胞株MHCC97干细胞,超速离心提取干细胞外泌体.MTT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和耐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肝癌细胞各时间点OD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组(P<0.05).实验组肝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和阿霉素的半数抑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组(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肝癌干细胞外泌体中survivin、c-myc、ras、ABCG2、MDR-1、MRP-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的普通肝癌细胞明显增强,而P53和PTEN的表达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干细胞外泌体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耐药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乙肝相关性肝癌(hepatacei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临床新型抗肿瘤技术,在治疗HCC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TACE术并不能彻底清除肿瘤细胞,且存在乙肝病毒激活、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可能,增加了HCC患者术后肝癌转移和复发的风险~([1])。术后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小鼠肝癌皮下瘤模型中探究肝癌靶向肽介导负载甲氨蝶呤(MTX)的肝癌细胞来源外泌体(tumor-derived exosome-TEX)的抗肿瘤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收集负载MTX的小鼠肝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TEXMTX);利用外泌体特异锚定短肽CP05将肝癌靶向肽SP94修饰在TEXMTX表面,活...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是可由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小囊泡。外泌体及其包含的microRNA、mRNA、蛋白质在细胞间通讯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及免疫治疗,并可作为诊断疾病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此外,外泌体可被用作药物传递的生物载体。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包括血管损伤、免疫异常、内脏器官及皮肤纤维化。近年来,在研究SSc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推动了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外泌体的组成、功能,外泌体在SSc发病以及诊治方面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前不同类型细胞对同一种外泌体摄取差异性比较的报道尚不多见,为进一步明确肝癌细胞外泌体的信息转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文中旨在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细胞对肝癌外泌体摄取的差异,探讨肝癌外泌体对不同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对肝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超高速离心法提取肝癌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BCA、Western blot验证;利用...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PLC)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转移的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是将人体体液或者血液中的某些微小的成分通过特殊的方法富集,再进行浓缩,扩增和荧光染色等处理后,用专门的设备进行检测,从而了解体液中具有的肿瘤或基因特征的信息,实现了对人体内的肿瘤相关状态从新的角度进行监测的方法。液体活检研究提供了可能早期发现肝癌,评估术后疗效和预后的新途径。液体活检技术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游离核酸(CFNA)和外泌体(exosomes)检测,它们在检测技术和临床应用方面各有特色,新近的PCR+分子测序技术将有助于此项研究。作者对肝癌液体活检的几种类型和特点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是临床上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种原发性肝癌,其早期症状不明显,预后较差。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在疾病早期进行诊断,同时在监测与治疗疾病中发挥作用。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大量研究发现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miRNAs)可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肝细胞癌相关外泌体中miRNAs可影响相关癌细胞的微环境、转移、增殖、侵袭等。因此外泌体中miRNAs在肝癌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肝细胞癌为例,对外泌体、外泌体miRNAs以及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诊治进行综述,探讨肝细胞癌相关外泌体中miRNAs与肝癌腹腔镜根治术后预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细胞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的膜性囊泡,可携带母细胞来源相关生物分子,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具有强大的生物学功能。外泌体是最小的EVs。大量研究显示,外泌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外泌体在高血压病变进展中的作用报道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发现,不同来源的外泌体通过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钠、水转运及细胞间信号转导、心血管重构及血管钙化等,在高血压病变进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植物外泌体是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纳米样囊泡,其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在抗炎、抗肿瘤及抗纤维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动物性外泌体已被广泛用于细胞间及种间通讯、药物载体等方面的研究,而植物外泌体因其无毒副作用及经济的原因,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植物外泌体的提取、鉴定及其抗炎抗癌作用做一综述,望其能为未来植物外泌体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